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2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起看看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12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件 篇一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方格数来表示面积,用面积公式来算面积。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先出示长方形图,再出示正方形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结

你们真聪明,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格子,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利用平移,半个格子凑整及轴对称图形特点求图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平移成为长方形,2个半格凑成一格。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个图形面积。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变成

为正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把2个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计算出面积。

二、新授

1.激发学习兴趣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多大》教案

这2个不规则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究竟是哪个图形面积大呢?

今天这节课就具体来研究它们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课题)  不规则图形  面积

2.图形A 我们先观察图形A,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

A、小组讨论

B、汇报各种计算的方法

5×4-4

2×5+3+3

4×3+2+2

4×4……

C、电脑演示并且总结出割、补、移三种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割的方法:4×4=16 补的方法:5×4-4,这两个方法!

师总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3.图形B

图形B也是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面。

交流:(利用补的方法将它转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

4×4=16

电脑演示生介绍的方法,并板书算式。

师:现在可以知道图形B和图形A谁大谁小吗?

要准确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在计算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三、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一画,说一说,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交流)

说说:求凸出来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进去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小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 )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2)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4)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教室里的国旗:(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出示比例的分数写法。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图中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说出能够组成的比例。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发现的规律

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出示表格来比较。)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式子;而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四个数。

教师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说一说

(4)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强调:本课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2题。

(5)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6)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6.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用1、2、5、10四个数写出所有的比例式。8个,并且找出写的规律。)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三、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按照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学生计算--教师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反馈)的模式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数加、减法”相关内容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整理、归纳的能力。

3、通过复习深化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觉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100以内数加减法”知识的整理和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深化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化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知识? 请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 师:想一想,可以跟同桌轻轻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整理,并板书

那么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你有哪些知识觉得学起来比较困难或者容易出错的吗?

请学生回答,师:好,下面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素材,复习笔算加、减法

师:,青青草原又举行了羊羊运动会,(出示课件)其实羊羊运动会里面就有许多百以内数的加、减法问题,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吗?

① 出示素材 羊羊运动会各参赛队羊数统计表: 单位 只

黑山羊队参加的只数比山羊队多8只,你能算出黑山羊队的只数吗? 请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得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② 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请你轻轻的给自己提几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一下。

③ 请你说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师根据学生反馈和提供的素材,师把算式贴在黑板整理图相应的位置上: 27+33=60 33+35=68 33—27=6 27+33+35=95 27+33—35=25 35—33=2 出示加法时,问学生这这个加法算式是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你是怎么判断的。减法呢?

④ 这些算式我们是口算出答案的',那你会笔算吗?老师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组,男生选择A组,女生选择B组,来比我们班到底是女生厉害还是男生厉害。 (机动:请一桌男女生上台板演)

A:27+33= 35—33= 27+33—35=

B:33+35= 33—27= 27+33+35=

请大家边计算边思考,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⑤ 反馈:请一桌男女生做代表上台反馈,并分别指定一题,说说计算的过程。

⑥ 统计正确率,男生、女生做对的分别举手,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并请学生齐读/。

计算时要注意

⑴相同数要对齐。

⑵从个位算起。

⑶加法时,个位满时要向十位进1。

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要退1。

2、复习加减混合与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

师:看羊羊运动会开始了,懒羊羊正在参加射击比赛,

(1)提出问题

射击比赛场地有67只小羊在观看比赛,走了25只,又来了28只,现在有几只小羊?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请思考一下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3)比赛场地里,小羊的拉拉队员纷纷列起了算式,

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4)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指着每一题让学生说说对错,如果是对的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如果是错的,说说为什么是错的)

(5)指着第五题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列式呢?生:走了25只,又走了28只。

(6)如果给这些算式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

有括号的一类,没括号的一类,强调:没括号的只有加减的,要从左往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 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小羊们比完了运动会比赛,又开始了智力大闯关比赛,有信心和它们一起来比一比吗?

1、第一关,我会计算

请学生做在练习纸上。并收集四位学生的练习上台批改

2、第二关我会动脑

3、第三关我会用数学

羊村的商店正在搞优惠活动,出示素材,并解决

① 书包和篮球一共多少钱?

② 2、让你挑两件喜欢的商品,你会买( )和( ),如果付了100元钱,能找回多少元?

③ 有奖活动,猜猜小王可能买了哪两件商品?

四、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请同学们想想,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知识对你还有困难的?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不仅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

一、旧知辅垫,引入新课。

1、按要求读数。

2、游戏(快速抢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的合与分掌握得非常好。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第24页的主题图

出示气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数一数有几个红气球和几个绿气球?(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

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点子图。(三个红点子和一个绿点子合起来)

说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数一数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指名回答)

全班一起数气球。

师:3个红气球用几表示?(生:3)1个绿气球用几表示?(生:1)(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3+1=4)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十”。(说明:“+”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算式里读作加。)

领读两遍(3加1等于4。)

2、“3+1=4”表示什么呢?谁能结合图片再说一说吗?(集体回答)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先读算式,再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

3、教学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列算式。(3+2)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生2:生3:)

(板书=5)

集体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数学游戏。

四、全课小结

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的意义)

你知道了什么?

五、板书

加法的意义

3+1=4 3+2=5。

加号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六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能力,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上下、前后等词正确描述人和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 游戏: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 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上、下

(1)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3)课件出示主题图左面部分,带领同学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上下相对性。然后完成填空()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

(4)拓展练习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小轿车的下面有什么?

(5)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可以观察教室、书桌……来说一说。)

2、 前、后

(1)课件出示主题图最上层部分三辆车,然后右面位置描述部分,指名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前后相对性。

(2)说一说,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说的过程中要抓住个例,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

(3)拓展练习红色货车的后面有什么车?小轿车的前面有什么车?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

1、 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 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3、 听童话故事贴一贴。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练习二第3题稍加改编,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故事情境在学具卡片上贴一贴。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上下或前后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第二课时左、右

教材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腿,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来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注意听,准备:

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

2.增加游戏难度 引出左右

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生:增加了左右

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渗透思想教育

师: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师: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师;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师: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5.增加“听口令做动作“游戏的难度巩固左右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右了,那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增加一下难度,注意仔细听:

左手指左耳、右手指右耳、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二、摆摆学具,理解左右

1、 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课件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www.kuaihuida.com〕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 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 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 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听音乐,做动作。

师: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由慢到快)

四、拓展应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1、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如走路要靠右走,同时老师渗透我们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2、 想一想。小动物们早起在森林中做早操,从左边数,小猴子排在第二位,从右边数它排在第三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在做早操吗?

教学反思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 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2/9+2/9+2/9=6/9=2/3(个);

(2)2/9×3=6/9=2/3(个);

(3)3×2/9=6/9=2/3(个);

(4)3个2/9就是6个1/9就是6/9,再约分得到2/3(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

生2:3个2/9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9×3。

提出质疑:3个2/9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2/9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9×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6/9=2/3(个)。

生2:2/9×3=6/9=2/3(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1/9。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1/2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1/4表示求12 L的1/4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3/10,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3/10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3/1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3/16+3/16+3/16+3/16可以列成 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 ;或者表示 _________;

也可以列成_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2/11,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2/11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6/7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a/b×c=ac/b,其中a,b,c均为整数且a≠0。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熟练掌握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

重点难点:

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媒体,介绍嘉年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算式:60×4=240 (板书)

看看同学们是否算得对?(媒体演示)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个位上数与7相乘再用十位上的数与7相乘。”

探究二

师:“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好,只要计算两步,第一种要计算三步。”

小结:因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再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添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谁算错了?错在哪里?”

生:“第一位同学十位上的0没有和4相乘。”

小结:因数中间有0时,别忘了也要相乘。

探究四

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师:“15×4+18,先计算什么?”

生:“先算15×4”

小结:计算中应注意先乘后加。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200×15

学生独立完成。

师: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二

1、出示三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2、出示一道递等式。

师:递等式中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再来练习一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

练习三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①:“乘法的竖式计算一般把数位多的方在上面,从个位算起。”

生②:“因数中有0,0也要计算。因数末尾有0,可以巧算。”

生③:“递等式计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用竖式计算

⑴ 8×200 ⑵ 1020×50

2、递等式计算

⑴ 127×4-239 ⑵ 42+158×6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九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已经认识了0~5各数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6和7的认识。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比较明显、丰富,数椅子数、课桌数、数人数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人数的内容为了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和发展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主题图——集合圈——点子图——抽象出数——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起点相差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对6、7的认识早已不在话下,但学生对数概念的建立还是不完整的、比较肤浅的,如果随机抽取一个数,让学生数出相应的物体,相当一部分会有困难。还有在认识1~5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还有班上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注意培养。

目标预设

1、 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 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

3、 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合数数、写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金鱼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

学具准备:7个小圆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 我们一起做一个拍手游戏 。(教师拍3下)你们刚才听到老师拍了几下?

生:老师拍了3下。(请三个小朋友回答,要求回答完整)

教师拍6下,生回答,出示课题6。教师拍7下,生回答,出示课题7。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二、6、7的基数含义

(我觉得教科书中主题图提供数数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干扰相对比较大,本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要逐步培养,再加上操作上的需要所以对教科书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修改,一条河;河里有5只小鸭,岸上有1只;草地上又6棵树;天空飞着6只小鸟,树上停着1只小鸟;草地上有7只蘑菇。)

1、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

(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等)

师:我们按这种顺序边数,边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出了。(把河里的小鸭,空中的小鸟移到黑板上)

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

师: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呢?不用嘴告诉老师,而用小圆片来表示,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你就摆多少个小圆片。

学生摆完后汇报

(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片?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摆的是什么呢?

师: 6只小鸭,也可以表示6棵树,都可以用6个小圆片表示,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6”(板书:6),小学数学教案《6和7的认识》。7个小圆片可以表示7只小鸟,也可以表示7朵花,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7”(板书:7)。

3、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师: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4、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想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三、6、7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

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6”舔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

2、 出示直尺图(小黑板出示)

(对教科书上的直尺图做出了修改,通过填空让学生对7以内的数序有更深刻地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师:1与3之间填几?为什么填2?最后两个应该填几?

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数字读一读,倒过来会读吗?

师:1的后面是几?像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提吗?指明提问回答,同桌互提互答。

四、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幻灯片出示)

师: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要求学生写在田字格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汇报,7>6、7>5、6>5、5<6、5<7、6<7

表扬写的最完整的小组

(对教科书上的填空我做了修改,让学生任意选数比较,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但一年级的学生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在这里我就选择了让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这样的小组学习形式,经过长时间学习,学生思考问题会逐渐全面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好处。)

五、6、7的序数意义

1、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如果对了,大家故障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节课上到这个时候已经比较疲惫了,这里穿插一个游戏,可以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强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新“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6、7的序数意义。)

2、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

学生口头回答

一共有几个瓶子,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几条金鱼。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奖励回答较好的学生。

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篇十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

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件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 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第十二篇

小学数学比大小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如何运用flash软件制作小学数学课件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flash课件特点、优秀课件的五大特点,接着以《时分――我们赢了》课件的制作为例阐述了如何运用flash软件制作小学数学课件:(一)选题;(二)设计;(三)搜集、制作;(四)生成、测试、发布、使用、共享。

关键词:flash软件;小学数学;课件;制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校通”,“班班通”已成为一种现实,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教学变的丰富多彩。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实效。一般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几乎从网上搜索下载而来。但是有些课件未必适合自身的需要。对现代教师而言,除了会运用、修改课件,还要会制作课件,来满足自身的教学需求,也能为充实数学课件资源库贡献点滴力量。

一、flash课件的特点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很多,其中Flash是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具备完善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实现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交互功能。在制作小学数学课件上,flash具有几大优势。

第一、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图形是矢量,不论把它放大或缩小多少倍,都不会失真,保证了画面的亮丽、清晰。特别是在制作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类课件时,flash能轻轻松松绘制出简洁又精确的几何图案。

第二、Flash的绘画工具齐全,功能美妙至极,方便至极。绘制基本的图形,可以使用线条、矩形和椭圆工具;绘制自由曲线或图形,可使用铅笔工具;绘制精确的直线或曲线,可以使用钢笔工具;绘制色彩图形可用刷子工具等。

第三、利用Flash生成的文件可以有载入保护功能设置,可防范他人任意修改作品,保护作品的“版权”。

第四、用Flash开发的课件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在网络上播放和交流。

第五、用Flash软件能支持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体,使课件内容丰富。

第六、强大的交互功能。使用ActionScript语句,增强对交互事件的动作控制,使制作者更容易、更精确控制动画的播放。[1]

Flash软件在许多方面有着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我制作课件的首选软件。那

么,怎样的课件算是一个优秀课件呢?

二、优秀课件的五大特点

7月,曾在松阳师范学校聆听了杭州下城区教育中心研训部主任蒋先华的讲座,他指出优秀课件必须具备的五大特点。

第一:界面,整体效果要美观,简洁明了。美使人赏心悦目,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内容。但美要美得得体,美得简约。要避免或减少课件制做中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

第二:素材,精致,能引起学生注意,但不花哨。在引用他人素材时,要精挑细选如选择图片时,要选择清晰度高、不混杂的图片。当只需图片的部分内容时,则要通过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再如要制作动画效果时,尽量运用flash自身的绘图工具自创素材,既保证画面清晰,又体现原创性。

第三:内容,将最重要的内容用最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课件制作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课件制作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更要突破教学难点。而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在课件制作上采用最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比如小学数学中关于《圆柱的体积》一课,圆柱体积推导就是一难点,可以利用动画形式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以及两者的联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从而推导出体积公式。

第四:导航,导向明确,易于理解,实用灵活。导航的形式可以是纯文本形式导航,这种导航设计简单,一目了然。也可以是图标形式,增强页面色彩和风格,节约空间,但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向使用者阐明其功能。例如用按纽形式当导航时,可以在鼠标经过时以文本形式显示作用,鼠标移开时,说明性文字消失。当导向内容多,则可用分级式的下拉菜单,清楚显示当前操作内容。

第五:交互,方式多样,操作灵活,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课件不仅是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还要做到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维反应通过鼠标、键盘方式做出响应,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有效教学。

三、Flash软件在小学数学课件上的应用

(一)选题

Flash动画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我们日常教学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需要制作Flash动画课件的。制作课件前一定要注意选题、审题。一个课件用得好,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则只会流于形式,出现

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现象。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就要多加思考、灵活运用。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多挖掘,教学中的疑惑、失败也许就能启发我们找到主题。例如,我曾经做过一个课件,课题是《时分――我们赢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为什么制作这个课件呢,是基于我教学时的困惑。首先,由于二年级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或仔细观察过钟表,对钟表的运行规则模棱两可。比如时针、分针往哪个方向走,速度如何,有什么关系等。再次,对于读分钟数,因为受实物刻度观察模糊的限制,教师很难说明、学生很难读准是几分钟。最后,为了巩固时间的读法,老师常常要出示不同的钟面考考学生,画一些精确度高的钟面对上课者来说工作量大且效果不佳。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这些内容比较适合做课件:1、有不易理解的生活情境图的或通过多媒体能创造丰富、真实、吸引学生注意的情景图的。2、空间图形类的。如一、二年级的图形与位置,二、三年级的观察物体,高年级的平移、旋转和复杂的方位知识等(如距离加方向),三年级的面积,五、六年级的表面积、体积等。3、整理与复习涉及内容多,需要画知识网络图,教学用书安排的时间根本不够的。4、代数中抽象思维要求高的,如四年级上《大数的认识》、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等。

总之,要选择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课题,选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易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2]

(二)设计

设计是整个课件制作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脚本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

一个优秀的flash课件制作应能够全面表达教学内容,应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制作课件时,首先要根据所选课题认真分析知识的结构,依据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选择最佳教学过程设计。例如,《时分――我们赢了》这一课,我针对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困惑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我国申奥成功、振奋人心的视频。7月13日,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成功夺得奥运会举办权。举国人们沸腾了,沉浸在欢乐、自豪的海洋中……你能读出我们赢了这一刻的时间么?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感受钟面的运行

2、认识大格

钟面一圈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

3、认识小格

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2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3个呢?一圈呢?

4、认识时针和分针

复习回顾:时针短,分针长。

(1)认识分针

思考:分针怎样计时的?学生体会: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分针走1圈,就是60分。

(2)认识时针

思考:时针怎样计时的?课件演示,学生体会: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时针走1圈,就是12时。

4、时与分的关系

思考: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演示时分同时走,同时停。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刚好走1圈。

(二)认读时间

1、试着认读两个时间:10时08分和9时55分,学生读后课件演示读的方法。

2、认读时间的顺口溜,巩固读时间的方法。

三、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

2、转一转,说一说

3、想一想,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脚本设计

有了教学设计后,紧接着就是把教学设计改编成课件脚本。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我将该课内容为分6个模块:封面、导入、认识钟面、认读时间、巩固练习、说明。对每个模块进行设计说明如下:

“封面”模块:以动画形式生成一个简易的钟表,附上课题、制作者等相关信息。“导入”模块:以一段我国申奥成功、振奋人心的视频导入。视频放映结束后,自动显示申奥成功的时刻:10时08分。

“认识钟面”模块:主要区域显示一个正在运行的钟表,显示的时间刚好是本地系统时间。旁边放置几个小按纽。功能分别是:显示12大格、显示60小格、动画描述时针走1大格、动画展示分针走动直至1圈的时间、展示1时与60分的关系。

“认读时间”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一是读两个时间,动画显示读法,二是文本显示顺口溜――认识时间的好帮手。

“巩固练习”模块:包括三个题目。第一,想一想,填一填。巩固对钟面的认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点击相应区域出现答案。第二,转一转。能使钟表随意转动起来,又随意停止,以此随机出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想一想。稍微增加难度,为下一课做铺垫。“说明”模块:将自己做本个课件的目的呈现出来,供广大教师朋友借鉴、参考。以上六个模块,在操作课件时可以在任意模块中跳转,操作简单,让对电脑操作并不熟悉的使用者也能够轻松上手。

3、界面设计

包括整体框架设计、导航设计、风格设计。要确定每个版面的具体内容,如图像、文本、动画及声音等素材的演示顺序、位置及大小等。精致、美观的界面使所展示的内容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能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在《时分――我们赢了》这个课中,我采用了横排式按纽导航,层次清晰,操作简单。我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课件突出活泼、清新的特点,在颜色选择上,主要用了黄、绿、黑三种颜色,以浅黄色为主的画面做背景色。按纽主要以深绿色为主,而文字则大都才用黑色。为了画面的协调统一,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2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