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村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您对于村居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村居》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村居》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说明

1、诗意描述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准“莺”“拂”“鸢”“长”

“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ǎng”

三、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教学反思:略

《村居》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村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词)

【设计意图:所选读的这几首古诗与所要学习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易于激发他们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只有读顺读通了词句,才能披文入境,进一步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2.从低矮的茅屋,我们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户物质富有的人家,但是两位老人却能一边饮酒,一边亲热地谈笑,说明这里的“醉”不仅仅指两位老人因酒而醉,肯定还有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使他们陶醉其中。想想看,两位老人到底会陶醉于什么呢?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听了两位老人的谈笑,老师不禁想到了《诗经》里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现在的流行歌曲来翻译,就是“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对老夫妻相敬如宾,相爱一生,这样的情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从词眼“醉”字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使之领会抓词眼阅读的方法,同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的意识及能力。】

四、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补充,拓展文本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及写作的背景,使之更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赏析辛词,领略风格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

二、教学目标:

1.诵读一首词: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按节奏韵律诵读。

2.想象一幅画:结合词意,展开想象,丰富意境。

3.走近一个人:尝试评注,拓展阅读,了解词人,体悟情感。

三、教学年级:

六年级

四、教学活动:

(一)初知为基,正确诵读

1.师生对话,随机渗透“词”的相关讯息。

2.质疑解惑,初知此词大意。

3.练习诵读这首词。

(二)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选择一个角度,想象画面。

2.分享交流各自的想象。

3.感悟意境,再次诵读。

(三)尝试评注,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尝试评注。

2.拓展阅读学者的'评注。

3.交流评注:

(1)说说自己与学者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2)说说学者没有关注的,而你有感觉的地方。

(3)说说你没有想到的,而学者关注到的地方。

4.结合评注,引导学生关注“醉”这个字,结合词人经历深入理解这个“醉”幷有感情诵读。

(四)回望课堂,延展课外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作业。

村居教案 篇五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讲读古诗

1、读题。

谁来读读题目,给“村”字组组词。齐读题目。

2、出示古诗。

自读古诗,指名读。

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春烟、

指导:

拂堤杨柳: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柳条长长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长长的辫子垂下来,被风一吹,就飘拂起来了。

春烟:春天的时候,山上空气潮湿,树林中常常有薄薄的雾气笼罩,远远望去,像雾又像烟,所以,叫做春烟。

二月天:农历二月。

醉:陶醉。

4、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

多媒体出示一张张图片。

师述:春天来到了竹林里,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天来到了小池塘,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满山的梅花开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春天来到了草原,草原铺满了新绿;春天来到了果园,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引来了蝴蝶和蜜蜂,真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看,小朋友们个个书声琅琅,难怪人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真美啊!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读读一、二两句诗。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

你读懂了什么?

“散”,给它组组词。在这首诗里,散是什么意思呢?引出“归”、“纸鸢”。

放学回家,天色还早的话,你会干什么呢?和其他同学做什么游戏呢?

介绍“纸鸢”。(介绍一下南通的哨口板鹞,边看图边介绍)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

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8、背诵古诗。

9、欣赏歌曲《村居》。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教学设计 篇六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古诗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乐背、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大体了解诗意,感悟诗景诗情,从而逐步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 “春之景”: 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学生情况分析】《村居》将春日的景致描绘得非常美,反映的也恰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可谓是有人有景,有动有静,有情有趣。学生对于春天并不陌生,有一些切实的感受,部分学生也曾有过放风筝的体验,但对于春草初长、黄莺飞鸣以及杨柳拂堤等缺乏细致的观察,在教学中还需要抓重点词、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入情境,感悟诗景诗情。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村居》的首句重在写“春之景”,在教学时通过“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末句重在写“童之乐”,通过“联系生活、角色体验、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儿童放飞风筝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学得有情趣。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两个生字“东”和“草”,认读7个字,即“莺、拂、堤、杨、柳、纸、鸢”,继续感受汉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2、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写好生字“东”和“草”; 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 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3分钟)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课件出示图片、音乐)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 (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 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教学意图:课伊始,通过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再伴之以悠扬的乐曲声,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18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 带拼音认读:

cǎo

(1) 首先出示生字 草 (指名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按结构识记)分析汉字、记忆字形。

草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是形旁,与植物有关,下面的“早”是声旁,读音相似。

“草”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早。

----(再出示“长”) 齐读“草长”,小草怎样呢?(小草长出来了;小草出来了……)

yīnɡ

(出示) 莺 飞 (小黄莺在干什么?----小黄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象着小黄莺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fú dī yánɡ liǔ

(2)借字形、赏图片,学习“拂 堤 杨 柳 ”

先出示“杨柳”,问“杨柳”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根据偏旁就可知道杨和柳都是树)

再出示“拂堤杨柳”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拂堤杨柳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读一读

最后再次齐读“拂堤杨柳”。

(3) 猜谜语、补资料,学习“纸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云霄。一心向着云外跑,可惜绳子拴住腰。你猜猜谜底是什么?

学生说出谜底“风筝”。(出示风筝图片)

“风筝”在古时候叫“纸鸢”(出示词语),我国已有2500年放飞风筝的历史。放风筝已经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清明节前后,多偏东风和偏南风,风速不大不小,天气不冷不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齐读词语

(4)有一个生字宝宝太淘气了,它呀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课件出示图片和 )快看,它到底是谁呢?

---指名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师: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东”字表示方向,与“东”相反的词是什么?---谁来用“东”组词(在学生组出“东方、东边、东面、东风、东城、东部等词语后,引导学生这些词语中的“东”都表示什么?---方向;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家里的房子出租给别人,我们就成了“房东”;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北京就是“东道主”。)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去掉拼音认读:拼音朋友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

莺飞 杨柳 拂堤 纸鸢 二月天(与“天”相反的此是什么?)

归来早(与“早”相反的词是什么?)

草长 东风

开火车领读。

★指导写好生字“东”和“草”,重点是“东”:

(1)(出示“东”)自己看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东”字有5笔,一笔横,二笔撇折,三笔竖钩,四笔点,五笔点。)

(2)观察田字格中的“东”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两个点要分别与“横”的两端在一条直线上。)

(3)教师示范。

(4)观察田字格中的“草”,要注意什么?(从整体上观察,上窄下宽)

(5)学生描红1个,写2个。

(6)反馈。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15分钟)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4分钟)

1、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2、(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练习诵读。

板书设计: 村 居

五、学习效果评价:

1、组词:

草( )( ) 东( )( )

2、抽查有感情地背诵《村居》。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以识字教学和感情朗读为重点,努力彰显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识字写字部分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遵循汉字规律”为核心,注重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且突出字义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以“激发想象、感情诵读”为核心,通过“文本插图、联系生活、角色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想”在画面中,用语言描述画面、用想象丰富画面、用生活体验激活画面,从而完成由“话”到“画”的转变,最终实现“读”进春天里。

村居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尝试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不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比较诗词。

板书村居,

问:从村居你能联想到什么?(可以是景色,可以是古诗,还可以是学习过的文章)

(生交流)

谁来背背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陆游 四时田园杂兴 孟浩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板书清平乐)

师:范读全词。

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地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多人次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而词的标题有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

生3: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生4: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六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生5:我读着读着,感受到“小、草、好、媪”是押韵的,“东、笼、蓬”也是押韵的;看来,诗一般只押一个韵,而词可以有两个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再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及写作背景。读准节奏。

师:大家读的不错,谁来把这几个字读一读。 翁 锄 莲 低小 吴音 鸡笼 莲蓬

谁能把这几个字送入词中读一读!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读了几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小溪怎么流的呢?

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师:谁来连贯的把所看到的景色说一说。

师:在我们品读句子前,了解一下作者用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文中情感有很大的帮助。谁能说一说。

三、品词读句,领悟情感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引导说“醉”)

师:“醉”字好啊,(板书:醉)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沉醉不知归路。这么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

生: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出示“茅檐图”)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还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板书:茅)

师:如果你是一个大将军,一个大文人,一个被贬的高级官员,你看到了这样一座矮小的简陋的茅草房子,你会觉得有诗意吗?

(引导说:当时所处山村,草房和农村很和谐。)

师:青青草,作者为什么不写青呢?从这“青青草”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这还不够美呀,你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缓慢点读,语气再重一点。

师: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

生:我能听到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

师:好,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

生: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这两句把我们带进了幽静的山乡村野。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

师: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生:(齐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

师:板书“媚”,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觉,你还能组个词吗?

(娇媚、妩媚、春光明媚、媚笑、媚眼)

师:这些词一般写谁的?

生:写年轻的女性。

师:相媚,相互说着有感情的话,带着浪漫的情调,一般写的是谁?

生:写年轻情人的。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相互逗趣,)

说的应该是年轻人相互说着有情趣的话,在这为什么用这词来形容才两口呢?(引导看图,他们喝了点酒,醉了)

师:想象一下,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师:同桌合作,演演那对翁媪。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师:就是一对老夫妇,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絮絮叨叨的,在诗人的眼里怎么那么美好呢?

生:他常年在外打仗,他觉得很温情、很温暖、和谐。

生:他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他很想过这样的生活。

生:他发现家乡非常和谐,他觉得没有战争,在农村里很温馨,他很向往。

师:我们读到了各种感情、向往、自在、悠闲

师:我们再来读。

师:想象一下,辛弃疾略带着醉意,沿着一条小溪前行,忽然听到一阵吴侬软语,寻声看去,呀,原来是一对白发翁媪——读。

师: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妇,亲热的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家常,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啊,多么恩爱的老夫妻呀---读

师:外面兵茺马乱,他们却能在这世外桃园过着平静的生活,么幸福的一对老夫妻呀!---读

师: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生:(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这里的“醉”字仅仅是指醉酒吗?到底是谁醉了?

生:翁媪醉了,他们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师: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他们又如何不醉?

生:作者。(是呀!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看着这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的翁媪,又如何能不醉呢?)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谁在陶醉?

生:自己。

教师:读着辛弃疾的诗,我们眼前也仿佛看见了那美丽的景色,看见了那相互逗趣的老两口。

师:谁来读?读出这种沉醉的感觉?谁再来沉醉一回。好的,还有谁来读?

师:让我们大家都来醉一会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学生练笔: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清新秀丽的村居,这对让人羡慕的老俩口写一写!(交流,个别学生读)播放音乐《最浪漫的事》

看着这一切,诗人不由的走进茅屋,问到:

师:老人家,您老高寿呀?(回答)那您一定儿孙滿堂了吧?(引导说出只有三个儿子)

师:那您的儿子在哪呀?一定功成名就了吧?

(引导学生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老实的乡下人认为只要健康,平安就是幸福)

师:您两老可真幸福呀!儿子这么勤劳,这么孝顺。您们真可以享清福了!你小儿子哪去了?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哪个呀?为什么?

(引导说出小儿的调皮,天真可爱)

师:“卧”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你感受到了什么?(那种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天真活泼,)

师:这三个儿子当中,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认为作者又最喜欢谁呢?

师:不知不觉,大家已走进村居,真是“人在画中游”!同学们,作者看到这样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这家人可真令人羡慕!

生:看到翁媪他可能想:自己晚年的时候能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师::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生:平安。

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

生:国泰民安。

师:是呀!作者是多么向往这种老人能享受天伦之乐,儿女勤劳尽孝,小孩调皮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呀!多么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呀。 “醉在村居”,这不仅是作者也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四、指导背诵

师:这么好的词想不想记住?

生:想。

师: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练习背诵吧。 (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五、用心书写,表现作品美。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将诗词作品作为书写内容,在语言文字美,诗词意境美基础上增添一份书法美,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书法家,从我们的字里行间给作品锦上添花。  下发钢笔字专用书签,生书写作品。

板书

清平乐村居

茅 青

醉 锄 向往平静

织 国泰民安 剥

《村居》的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1、 投影 2 、范读磁带 3、配乐磁带 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 出示插图、筝曲。

2、 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 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 村居

引入诗,范读。

二、 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 听课文录音,注意几个字音。

2、 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板书:读准

4、 检查:

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 “笼” 、“剥”、“莲蓬”

5、 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 继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 相机交流、理解:

(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知识,“村居”的意思。

8、 质疑。

9、 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高兴,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10、 过渡:

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当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相机板书)

三、 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 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 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 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 齐读课文。

5、 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 指名试背。

7、 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 交流文章。

9、 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齐读。

四、 作业:

(1)找几首辛弃疾写的其它的词来读读,品味品味。

(2)也可以寻找其他词人写的词,读读背背,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词朗诵会。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的8篇《村居》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村居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