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画杨桃》教学设计【最新10篇】(画杨桃教学设计说明博客)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下面的10篇《画杨桃》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画杨桃》板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杨桃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我是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 )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快乐写字

l、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 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 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 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二

2.教学内容分析

《画杨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本文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观看图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共同探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观看图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4.教学难点分析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5.教学课时二课时

6.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 “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总结全文: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这篇课文从画画讲这个道理,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7.课堂练习

回顾全文,联系实际。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三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大家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2)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3)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4)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唱得比较轻。

(5)有些地方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

3、用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快速读——感知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比赛快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表演读——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读——语态想象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五、背诵读——主旨领会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本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肃”。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水果么?(杨桃)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不想看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完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2、出示词语:叮嘱、审视、半晌、教诲。

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他要是读对了,请同学们跟他大声读出来。 “教诲”,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教育、教导)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出示四字成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这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4、会读真棒!可是这当中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它的笔顺要特别注意啦!就是严肃的“肃”,请你跟我一起书空。跟我读“sù”,严肃。拿起你的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三)讲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这里的“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谁神情的词语?(老师)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接下来再一次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想一想。

谁来说说,什么事使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用自己的话说)

师:就是这么一回事,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一件事。

2、同学们看一看,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取笑)因为“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像什么?(五角星)

齐读这两句话。好一副取笑的架势呀!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变意思,该怎么说?(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嘲笑和取笑。

3、老师也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同学们“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

4、体会标点的妙用:

老师审视了杨桃,举起了我的画问大家。现在是老师,谁来做同学?(师生配合读)采访一下,刚刚为什么你读得那么肯定?(因为文中的“我”画得确实像五角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你再观察一下,这两句话后边都有什么?(感叹号)

从这样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五角星型的杨桃就不像杨桃。

5、探究原因:

可是,“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像五角星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找看。(第2自然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画杨桃的时候是怎样看得?(认认真真)怎样画得?(老老实实)。我自认为我画得是十分的准确。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把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画下来呢?(第一自然段)父亲叮嘱过我,我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叮嘱把杨桃给画了下来。这是我画的杨桃,我画的杨桃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杨桃,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说)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画杨桃》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五)讲读13—18自然段,体会态度转变

1、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知道么?(不知道)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还是那个老师,谁来做那位同学?(师生配合读)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说的话是一样的。)老师想知道,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肯定,刚才你却读得吞吞吐吐?(同学们我亲眼看到的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那前边我说的话就(错了),我刚才取消他,我真的感到很(后悔、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就有点吞吞吐吐。

仔细再看看,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你会读得吞吞吐吐呢?(标点符号不一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的语气吞吞吐吐不连贯。同桌之间,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展示读。

3、现在同学们看到了我看到杨桃真是五角星形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的深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看一看第18自然段,你找到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了?(和颜悦色)同学们,你会做“和颜悦色”的表情么?大家一起做来看看。指名读老师的话。

4、拿出笔画出老师说的这段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如果我看到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就画成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就画成椭圆形的杨桃,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的,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看的角度不同,这可是真理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想起来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苏轼在诗中说的是看山,咱们说的是看杨桃,道理是一样的。

看来看去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其实,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同学们,我们看杨桃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是实事求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更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拿起书,把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读一读(提起杨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前面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样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欣赏图片

最后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一下杨桃吧。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六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七

《画杨桃》是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六册(大修订)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短生动。它主要讲了一次美术课,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发笑。老师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事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特别是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含义,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共安排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杨桃实景,并出示实物杨桃,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此设计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处处可以学语文。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目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提高预习课文的实效性。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品读感受深的段落,领悟重点词句的含义,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第四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目的是从文本走进生活,从作者走进读者,使读者的情感认识逐步升华。最后作业设计背诵积累最后两段送杨桃、画杨桃,及板书设计都紧扣教学重点。同时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了学科的整合。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板书设计

画杨桃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八

【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几只杨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不愿意接受?

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要求: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收集了几幅典型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的作者进行评价。”

2、画得正确的,要求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为什么画得正确。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刚才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1、2、18、19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段落,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

3、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如果学生发言有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如,寒假时,因为贪玩,作业没按时完成,应该怎样跟老师说。

(四)总结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说说看。

总结: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语重心长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女同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搜狐网站总裁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九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习作教学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练就了“火眼金睛”。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如此,叶圣淘、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魏格纳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惊全世界的惊人发现,都是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多角度观察;长期、连续观察)

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们的笔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二、交流,指导观察。

1、你们去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2、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

静态类:如:文具或工艺品:来历、形态、颜色、质地、结构、制作水平——看一看、想一想……

花草、树木:形态、颜色、动态、香味、生长过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

景点: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周围……

动态类:如:小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三、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观察所选定的对象,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物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 同学之间积极地交流各自的写作思路。

2、认真倾听,学习别人优秀的想法,帮助别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对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朗读、批改作文。

批改重点:(1)语言是否通顺;(2)有无一定写作顺序;(3)有无写出事物特点;(4)是否具体、生动。

批改时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点,真诚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推选典型之作,进行学习和指导。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誊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口语交际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准备蜡制或塑料制的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重点指导“肃”的写法、“叮嘱”的读音、“诲”与“悔”的区别。)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呢?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生交流,师板书: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生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自己画的()。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学生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想当然啊?画走了样呢?

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3、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并点评学生读的情况。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怎么说的?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

4、师:什么是“审视”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一连串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8、因此当老师“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9、师:此时我们的老师准备怎么做?后来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10、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三、对比理解,感悟道理

1、当老师看到同学们知错后,是怎么说的?自由读第18段

2、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3、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4、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无论看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父亲是……就……不要……

同学哈哈大笑→不好意思实事求是

老师审视→严肃→思考→和颜悦色

是……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画杨桃》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画杨桃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