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的5篇看雪的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看雪》教案 篇一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教《看雪》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 唐佑英
【思考的问题】
教师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带齐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吗?
【案例描述】
“老师,太好了”
记得上周星期一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和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可是,面对的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已让我心冷三分。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大脑立刻搜索着这个问题。对,上届学生对“大组质疑问难,合作解答”的方式最感兴趣,今天不妨试试。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第12课《看雪》。想试试吗?”只见学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我接着说“请你们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以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们欢呼出来“老师,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随后提出:“要能提出问题,要能为同学解决问题,那就要熟悉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个你喜欢的记号。”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和刚开始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老师,我有问题”
几分钟读书后,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地举了起来,为了能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我采取大组合作的方式来质疑。大组轮流依次提问,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得10分,特别好的加奖10分,最后看哪组提问的人次多,依据得分多少评出冠军队。当这一比赛的规则宣布后,几十双小手跃跃欲试,他们能提什么问题呢,我好想知道。如:
问1:我不明白 “童年”是什么?
问2:请问,为什么要用洁白的棉花当做雪呢?什么是“橱窗”啊?
问3:“雪景”是指什么呀?
问4:老师讲了一个童年玩雪的故事,他的故事在哪儿呀?
问5:中国台湾怎么不下雪,而北京要下雪呢?
……
学生的问题好多好多,每个孩子提的问题,我都给他们打分。学生由疑而问,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肤浅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老师,我知道”
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建议同学可以采用请人帮助的办法。帮助的人解答正确给10分,解答得很完美再加10分,最后合计算大组的总得分。也许还是来自小集体的力量吧,每组都争着抢着回答,都想为小集体争得更多的分。如:
答1:“童年”不能说是什么,应该说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童年嘛,就是指我们的小时候。”说时,还随着语调做了个双手平摊桌面的手势,显得何等的慎重其事。(这时作为教师的我笑着给他们讲了一个我童年时落水的故事,乐得他们哈哈大笑。)
答2:我能解答你的提问,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雪花也是白色的;棉花很轻,雪花也很轻,所以用棉花做雪花最像雪。
答3:“雪景”的意思是指雪中的风景。你看,课文的插图就是一幅雪景。地上是雪,房屋上是雪,树上也是雪,小朋友还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好开心。
答3:课文的第4段就是写的雪景,你读一读就知道了。(教师马上就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段。他们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了雪景的美丽。)
此时,学生不光在单纯地解决问题,还帮助同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知道”的课文插图、工具书、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日常生活话题、学生的家庭生活等语文的课程资源,都被他们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这其中的很多,则是我备课中始料不及的。
“老师,我有个发现”
正当孩子们因为质疑解答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班长的发现一下让全班静静地倾听了。她说:“我发现,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表面上看是写老师和学生关于‘看雪’的对话,跟本组的主题是‘爱祖国’没多大联系,因为前几篇课文表达的都是爱祖国的情感,如《我们成功了》、《北京》。但是,我仔细读后面的对话‘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才发现这也是跟爱祖国有关系的。这句话是说北京的小朋友盼望着中国台湾回归祖国;课文中写到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是很想到北京看雪的,说明他们也想回归祖国。他们都盼望祖国和平统一,难道这不是爱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声。多么精彩的发现,多么深刻的感悟,出自一个7岁孩子之口。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你还能不相信你的学生?你还有必要向学生们总结讲解吗?回答是否定的,给我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我忽然明白基础教育课程专家们说的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的真正含义。
“老师,我想说!”
是呀,学生想说的话好多好多,学生想表达的思想无数无数。有的说:“我也想去中国台湾看看他们那儿的美丽风景。”有的说:“我愿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深圳来作客,我给他们当导游。”有的说:“中国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那该有多好!到时我就可以到中国台湾去旅游啦!”……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但孩子们还有好多话没有说给老师听,他们还有好多思想要和同学交流。他们一直围着我说个不停,一直拥到办公室门口,等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从此以后,学生在我面前无拘无束,课堂上的思维更是活跃流畅,他们总是举起手“老师,我想说!” “老师,我想说!”
【教学反思】
上完课,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 “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请你坚信,你的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请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看雪》教学设计 篇二
“多课型课堂教学”课例汇编
执 教 人
年级
课型
课 题
时 间
地 点
单 位
姓 名
二
精读
课文
《看
雪》
2005.10.21
区实验小学
中心小学
zxh
教 学 过 程
预设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向家长询问等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了解。
1、课件出示《识字3》的第三句话: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齐读。
2、课前我们在搜集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现在请相互交流,可以离座位,去听听,看看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北京、中国台湾”所在的位置。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中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3、4题,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6、小组内互查识字情况。
7、指导认记生字。
8、读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
2、重点指导:
“指”的右上边不能写成“七”;
“故”的偏旁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奇”字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候”字写时不要丢了中间一小坚,右下边与“族”比较。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实施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体验是引导学生走入文体,与文本零距离接触的主要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和玩雪的快乐,从而去体验中国台湾小朋友对看雪的向往和憧憬,使读者、文本以及文中的角色真正深层次地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材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按三个维度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雪毯、银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2、注重朗读和评价,鼓励个性化阅读。
3、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难点: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揭示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看雪)
二、媒体渲染,激发兴趣。
(观看雪景录像)美吗?这么美丽的雪景,你在哪儿看到过?怎么玩的?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1、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吗?读一读第10自然段。
2、“雪毯、银装”指什么?“到处”除了天上、地上、树上,还有哪些地方?
3、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我们的”快乐!
4、看过雪,玩过雪的我们都明白,雪花带给我们的美和快乐远远不止这些。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外书中看到的语言来赞美一下雪花吗?
四、认真揣摩体会心情。
这么美的雪景,这么快乐的玩雪体验,是每个小朋友都向往的,可中国台湾小朋友却从没享受过,读读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体会体会他们的心情。(课件出示四个问句)
1、自由练读对话。
2、找伙伴练习。
3、谁想和老师一起合作读?
4、老师和全体学生合作表演读,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谈谈你的心情。
5、小结:雪真是太美了!所以中国台湾小朋友才会这么憧憬、向往着到北京来看雪。
(板书:中国台湾 北京 看雪)
6、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体会盼团圆的心愿。
7、再次诵读描写雪景的段落,把这种对雪的爱传递给同样爱雪的中国台湾小朋友。
五、拓展活动。
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在班上举办一次“中国台湾知识交流会”。
板书设计:
12.看 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看雪
《看雪》教案 篇三
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2.看雪(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指、接、讲三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第1、2、9这三小节进行朗读指导。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1.学好《识字三》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3.课前贴好雪花
教学流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欣赏下雪时的场景
说下雪天爱玩的活动及玩雪的心情
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检查生字(生字在雪花身上)
出示生字多的一段:第9小节,自由朗读
欣赏北京雪景
朗读指导第9小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学习1——2小节
出示地图,找北京
理解故乡
复习识字三
欣赏中国台湾的图片
出示1——2小节 (自由朗读、指名读、 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出示 接、指、讲、三个字
说观察到的共同点及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师范写你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
展示学生作品
详案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咱们一起先来看一段录象(配乐并抒情地说)瞧,无数个雪娃娃下凡了,一片片从天而降,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鹅毛一般的雪,时而纷纷扬扬,时而飘飘洒洒。雪娃娃们给树梢、山川、大地都盖上了厚厚的棉被,一片洁白!
师:下雪天,你会去干什么呢?
生:
师:你曾经和谁一起玩(打雪仗)啊?
生:
师:那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
师:下雪天,咱们的活动真丰富呀!
师:你们喜欢雪吗?
生: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看雪》,(板书)
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次。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师:让咱们把课本翻到p52页,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难读的生字,看着拼音宝宝多读几次,做到读准确。开始吧。
生读,师巡视。
师:瞧,这么美的雪花已飘到黑板上,瞧瞧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原来是生字宝宝呀,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 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边拼边读,去掉拼音出示再读。(还得让它飘回黑板)
师:这是课文中生字最多的一段,你们能把这段课文读正确吗?先请小朋友自由的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请你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朗读。
(及时指导读错的地方)
师:冬天的雪景这样地美,让我们看着画面在来欣赏一下吧!
师:让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三、学习1——2小节
师:已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北京)的雪景,我们还知道北京是老师的故乡,怎样的地方可称之为故乡呢?
生:(略)
师:我们都是嵊州人,我的故乡在嵊州,我爱我的故乡。你能学着老师的来说一说吗?
生:(略)
师:文中老师的故乡在北京,现在生活在(台湾省)(采下雪花让孩子读一读),在台湾省让她回想起了童年时玩雪的情景,让咱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吧。
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中国台湾吗?
生:(略)
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在我国的北方,而中国台湾在大陆东南边缘的海上,在我国的南方,关于中国台湾的,我们还在哪里学到过?哦,识字三中,(出示: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我们一起来读一次。
师:中国台湾和大陆是一家,我们都是中国人,让我们进去中国台湾看看吧!
出示中国台湾风景图片
师:你们说说中国台湾给你们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师:那中国台湾的冬天是怎么样的?也下雪吗?让咱们来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两段,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能看到雪吗?
生:很难看到雪。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师:是啊,很难看到,中国台湾在大陆东南边缘的海上,在我国的南方,所以很难看到雪。
师:为了让孩子们能看到雪,中国台湾人们怎么做?
生:(略)
师:看着这些用棉花做的雪,你想中国台湾的孩子们会怎么想呢?
师:于是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让咱们到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师:瞧,这样美的雪花还在这儿呢,让咱们再看看,他们是否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采下雪花,让学生来读,并奖励给他们,请保存好,咱们下节课,还要把邀请的话写在雪花上,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呢。)
师:来,老师把词语放到了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出示那两句话)先自由的读一读吧。
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师:中国台湾的孩子把字写得非常漂亮,刚好我有一份中国台湾孩子的作业,请欣赏。(出示繁体字)-----考虑再三,觉得这个设计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事实不是中国台湾朋友的作业,作秀的成分太多,建议取消。
师:你们可知道,中国台湾孩子写的字可漂亮了,咱们也来练一练,今天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接指讲
生读
师:让咱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注意的地方?
生:前面两个是提手旁的字,三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啊,那先看老师写一个(直接放在投影仪上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宽右紧,写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右边的字,那上部分不是“七”,应是撇,竖弯钩。
师:接下来请你们在课本上各写一个,写完后观察一下,再在旁边写第二个。如果觉得自己第二个写得比第一个好的,就在第二个的后面加个“☆”,如果不如第二个,请再仔细看看哪个部分写得不好,然后再看着书上的范字再写第三个,如果对第三个满意了,也请在这个字的后面加一个“☆”。
师:请小朋友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请你拿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或者老师指定)
《看雪》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看雪》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中国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中国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雪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上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雪》。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了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我知道了中国台湾是我国的领土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复杂,那里物产丰富了,我们称它为宝岛。那里属于属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气温在12~18度,很难看到雪的,不像北方气候寒冷,冬天有雪花飞舞。
2、出示动画图1,师:是啊。当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板书:中国台湾
生:雪景真美啊!雪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们怎么从来没看见过雪呢?到底哪儿可以看到雪呢?
二、读悟课文3~11自然段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所想的所说的和同学们一样了,请大家打开书p52页,自由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课文中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大家边读边想: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
1、检查初读:(1)师:老师也找了找,是这几个句子吗?大屏幕出示四个问句。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试探性问)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惊讶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好奇、猜测)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迫切希望、无限向往)
(2)生齐读四个问句。
(3)师: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句子读好呢?
生:我认为读句子时要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错字,不数读。
生:我还认为,读书时要注意长句的停顿,问句要注意语气上扬。
(4)师:你们的建议真好!现在我们就把他们放回课文中,注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联系上下文再边读边想,他们的话到底该怎么读呢?还可以和同伴商量商量。
(5)指名读,生评议交流。
2.创境朗读。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都来做做演员,好吗?你们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呢?就是那位“老师”,现在,我们正式登台表演了。谁先来问问老师?
(2)指名读第一个问句。
师:请生评议。你们觉得他读得好吗?为什么?
生:他读出了好奇、试探性的语气。我们是想从老师那知道哪儿有雪。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指名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3)师:看见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孩子们很惊讶,很奇怪,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您是在哪儿见过的”还有谁也想问问老师?
师:你读得不错,说说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真没想到老师看到过了!
再指名读,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弄清问题,老师是不是真看到雪了。会不会是撒谎吧
生练读,让生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问句“您是在哪儿见过的”,老师出示地图,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回答:小时候,在我的故乡。板书:北京
(4)接着问第三个问句。
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您的故乡在哪儿?很远吧?雪景一定很美吧?……
谁想问呢?指名读“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这儿”指哪儿?(中国台湾)
师:北京离中国台湾很远吗?谁能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
生:远。我查找过资料,有一两千公里。坐飞机也要飞两个多小时。
师:谁还想问?大家齐问吧“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回答:不算太远。
师:可这位老师为什么说“不算太远”?
生:因为那位老师的故乡在北京,他走过这条路,所以觉得不算远。
生:因为老师很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去北京看雪,所以说不算太远。
生:老师知道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到北京看雪,再远的路也应该不算远。
师:说得真好!老师说完,就接着给孩子们讲起玩雪的情景……
①师描述:冬天的北京,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同学们,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第9自然段有几句话?喜欢其中第一句的同学来读读吧,指名读。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为什么画这些词语呢?
生:我画了“飘、铺、披”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我看出来,老师特别喜欢雪哩!这美丽的景色是雪花带来的啊。
生:我画了“银装、雪毯、洁白”,我觉得这些词把雪景写得很美。
生:我喜欢“洁白”这个词语,但是和他们的感受不一样。因为看到这个词,我就想起了“白鸽”,因为白鸽不是象征和平吗?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我希望世界和平,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们就能早日来到北京看雪了。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真会读书。你们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体会)读出来。
全班同学齐读一遍,注意: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这样就会读得更好了。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在这儿了。
④出示动画雪景2
师:请生看大屏幕,你们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就是银装。
师:哦,原来这样啊,白雪落在树上,厚厚的一层,就像给树木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真形象,那雪毯呢?又藏在哪里?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踩上去软软的,很舒服,就像毛毯一样。
师:哇!你真棒!掌声欢送他上位。
师:这下老师可有一个新问题,你们看课文中说天上“飘”着雪花,我能不能用“落”下雪花,也很美啊?可以吗?
生:不一样的,飘是轻轻的飞扬,落是掉下来。
师:飘是轻轻地飞扬?我要拿朵小雪花来试试看,是不是像你的那样(师用事先准备好的纸雪花演示)
师:嗯,你们看他说的对不对啊?生:对
师:那如果是雨点,我们还用雨点飘下来吗?
生:不是,用落下来,雨点速度很快,不能用飘。
师:真不错,既然雪花是轻轻地,随风飞扬着飘下来,那我们应该怎么样读这句话呢?
生:声音要轻,还要读得慢
师:你读读看,生读
师:真动听,那我们就连起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⑤学习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去年冬天,那罕见的大雪持续半月之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一夜间,大雪把大地上的一切都覆盖了,清晨,当你推开窗子看着洁白的一片时,你和家人,或者和小伙伴做过什么呢?指名说。
说说你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读。
同学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边读还可以边加上动作。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请站起来再读读,边读边想象边做动作。
师:你们读得真好!从你们的动作表演,感情朗读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粉装玉砌的冰雪世界。老师也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我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嬉戏,我们是多么开心,多么快乐!现在,让我们想看雪吗?
⑥出示雪景,生欣赏
师:说说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
(5)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们也想看到真的雪,你能带我们到您的故乡去感受一下吗?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师:是啊。那我们去看看同学们怎么问老师的,出示问句4: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哪位同学想把这里读读?谁还想读呢?
师:孩子们为什么要“争着问”?你们也学学“争着问”吧。
(6)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师范读。师:“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全班交流讨论解决:“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她心里在想什么?
生:老师也是生在北京,长在中国台湾,时隔多年,祖国大陆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师多想回去看看,远在北京的亲人也在无时不在思念着她,但因为海峡阻隔,他们久久不能团聚。
生:今年,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两个盛大的奥运会,全新的北京让世界人民耳目一新,中国人的热情更是让外国人难以忘怀,而祖国宝岛台湾迟迟不能回来,因此,老师心中充满热切的期盼……板书:盼望
3、师生合作表演读。
师:刚才我们扮演的角色还比较到位,现在我们再合作表演读读3~11自然段,请一名学生读叙述的部分。
师:这次我们合作成功,让我们表扬表扬自己吧!
4、角色朗读。
现在,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两人分别读老师和孩子们的话,试试看谁读得最好。
全班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男生当“老师”,女生当“中国台湾小朋友”。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师: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宝岛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他就像祖国妈妈失散多年的孩子没有回到她的怀抱,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台湾的孩子们向往北京,我们也盼着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看飘飞的雪花、可爱的雪人和迷人的北京风景,我们还想和他们一块玩儿哩!同学们,我们和中国台湾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2、说话练习
(1)同学们,你们想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北京吗?把你要对他们说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然后再写下来好吗?
(2)也可以把你玩雪的的快乐情景写下来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歌曲《北京欢迎你》,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那带上我们的热情一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我们的真挚的邀请吧?(播放《北京欢迎你》乐曲)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望
教学反思:
上完课,我的心里重担也全部卸下,疲惫也随之而去。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我坚信,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5篇看雪的教学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看雪教学设计。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