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10篇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篇一 《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字卡、魔方字卡、学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黑板上挂着的笑脸气球)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的黑板上多了什么?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
2、气球不仅可以你们这些健康的小朋友带来快乐,它同样也给一位生病的小朋友送去了惊喜,想知道他是谁吗?(贴有窗户图片的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
二、初读课文
1、谁来读读课题?(多好听的声音,像银铃一样。)一起读读吧!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是的,老师也想知道,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05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要听准字音。
4、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有病的小朋友是谁?出示“科”(气球卡片贴黑板上)一起读,这个字你想怎样记?关于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想听吗?先告诉老师,“禾”字代表什么?禾苗长大了是什么?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没有称量谷子重量的工具,就了明了一种斗,后来人们发现用斗来称量谷子的重量比较的准确,也比较的科学。记住了吗?“科”字还可以怎样用?出示“亚”,一起读,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亚”字是一个象形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亚”最开始表示一块不完整的方形的田地,四边都缺少一块,后来变成了这样,线条比较的清晰,然后就越来越象现在的汉字了,所以“亚”的意思是:不是的,是第二好的,你会组词吗?
三、随文识字
1、课文中还有许多的生字宝宝,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小伙伴,还可以请教书上的大枫叶。(我发现你们会学习了,边读边画,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2、课文读的很认真,生字你们认识了吗?就和你的小伙伴用识字魔方来读读这些字吧。
3、(课件出示生字)老师看你们读的这么热火朝天的,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可以吗?我们来开火车,我先开。前两组小朋友读的声音洪亮,也都读对了,老师想加大难度,两个人一起来当火车司机,试一试。
4、生字读的是真不错,那下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理解理解这些字。
(1)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节?其他同学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读的真通顺)什么是传染病?
(2)所以科利亚只能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科利亚的心情怎样?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呆”,谁能结合字形来说一说呆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足可以看出科利亚没意思极了,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强调“静静”“呆呆”和最后一个问句。
(3)就在科利亚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发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读第三自然节。气球是怎样飘上来的?谁来表演一下,老师来给你配音。他表演的怎么样?你们知道“摇摇摆摆”是什么意思了吗?
(4)气球飘了上来,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其他同学想一想,气球是什么样子的?谁还能用“可爱的”说一句话?看到了这个可爱的红气球,科利亚想到了谁?找出书中句子。既然是猜测的,为什么会这么肯定是米沙呢?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想像一下,科利亚此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一自然节。
(5)“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自由读第五自然节,和小伙伴说一说。出示“逗”组词,用“高兴地”说一句话。
5、齐读黑板上的生字。
四、写字
1、“始”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能既美观又规范?范写,练写,评价。
2、自己写“亚”字。
五、扩展
1、看你们写的这样认真,老师再和你们玩一个小游戏,打气球。只要你能把藏在气球后面的新词读对,气球就会飘走。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这些字?
3、这节课你们不仅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和新词,你们也收获了科利亚和他的伙伴之间的友谊,老师也祝愿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好朋友。
篇二《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9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识记汉字,并在田字格中将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通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三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汉语拼音
1、出示:yī sì wǔ shí zhī
(1)指名认读。
(2)说说它们是什么音节?(师提示:整体认读音节不可拼读)
(3)齐读。
2、出示:èr-rè shān-sān tíng-tǐng
(1)指名认读,会读哪一组就读哪一组。
(2)指名读,试着将三组都读准。
(3)齐读。
二、新授
(一)导入
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了。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插图及课文。
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从远到近画了哪些景物?
3、多么美的地方呀,刚才老师给大家读的这首童谣,就是描写这里的。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也来把这首童谣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一行,谁来模仿老师的样子把第一行读好!
师:一眼望去,小山村并不远!只有两三里路。简要讲解一下“里”。
2、指导“一去”后面可以稍稍停顿。在句子中加“/”表示停顿,读好第一句!
3、到了小山村,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学生说相关景物,出示相关词句和图面!指导观察理解与朗读。)
(1)烟村:冒着炊烟的村
(2)四五家,六七座:泛指,指有一些的意思。
(3)*十枝花:也是泛指,从图上看,可以理解为很多的意思。
4、我们走进山村,欣赏了这里的美景,你能试着将这首童谣连起来读好吗?
(1)自由读。
(2)指名读。
5、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1)分小组读。
(2)比赛读。
(3)齐读。
三、学习生字
(一)单独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认读。在读“一”时,指导学生认识第一声的变调。
1、讲解“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调,在第四声之前读二声,如“一去二三里”“一块地”、“一片海”;在第一,三声之前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2、出示:“一去二三里”“一块地”、“一片海”
“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小鱼”
让学生读一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出示拼音找汉字)
(二)指导识记并书写汉字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汉字的家——田字格。
学说拍手儿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中心点,各个方位记心间。”2、出示基本笔画:横,竖,横折
(1)指导书空。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着重指导基本笔画的运笔及行笔方法。
(3)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3、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五个汉字:一,二,三,十,五
(1)指导书空汉字,并学习看书上的笔顺图。
(2)师范写,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师行间巡视。
(4)反馈书写情况。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一二三十五”这几个生字。
3、自己找一些带有数字的儿歌,练习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识字1(汉字上加拼音)
插图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儿歌。
2、适当拓展,巩固已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3、认识6种基本笔画,复习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进行认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进行认读。
3、出示课文,让学生将“一”到“十”十个汉字贴入课文空缺的地方。
去里,
烟村家,
亭台座,
枝花。
4、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二、指导背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儿歌了吗?说给大家听听。
2、你能有什么样的词语来夸夸小山村。
3、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看着图,用这首儿歌来介绍一下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看图,背诵)
(1)指名背。
(2)分男女生背。
(3)齐背。
三、拓展练习
1、将自己找到的带有数字的儿歌读给同座听。
2、出示一段数字儿歌让学生读一读。
数星星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比赛读。
四、指导识字,书写
1、出示基本笔画:竖弯,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
(1)指导书空。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着重指导基本笔画的运笔及行笔方法。
(3)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2、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五个汉字:七,八,九,六,四
(1)指导书空汉字,并学习看书上的笔顺图。
(2)师范写,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师行间巡视。
(4)反馈书写情况。
五、作业设计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七,八,九,六,四”这几个生字。
3、写一写你知道的节日的日期,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六、板书设计
识字1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辅助性工具,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用好这一工具,因此,从拼音教学向识字教学过渡时,我们要及时地巩固汉语拼音,让它发挥的作用。
看图,朗读,理解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汉字是有生命的,只有让学生在读字读词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升华情感,才能将文字读活了,而不是将书读死了。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较短,因此课堂教学时采用多变的方式复习已学生字,既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又激发了兴趣,延长了有意注意的时间。
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并形成背诵的习惯。
适当拓展,巩固已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按照“一二三十五七”这样的顺序书写汉字,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汉字的书写,并将字写规范,写漂亮。
字上加拼音,括号内的字由学生贴上去
篇三 《美丽的小路》
一、背景材料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生字小卡片一份。
2、简单的动画课件。
3、头饰:鸭、兔、鹿。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瞧,这就是小鸭子门前的那条小路,多美啊!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就是《美丽的小路》。(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教师把生字都板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词。重点指导前鼻音字“脑”,后鼻音字“辆”、“净”。容易读错声调的字“鹿、积、辆”。“积”是一声,“鹿”和“辆”是四声。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
3、学生质疑:对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评议时,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带后鼻音的字。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全班齐读。
5、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三)、认记生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
2、请小老师带读。
3、认读单个的生字。
4、识记生字交流:学生自主识字,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
1、想像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那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议一议,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呢?如果你走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①、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②、比较读:教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③、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读,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④、分角色表演读。
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在从读不同角色的同学中分别推荐出一个代表,带头饰在全班表演读。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把课文第9——12自然段读通顺。思考: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2、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吗?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复习这几个自然段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9——12自然段。
3、小组讨论: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表演读第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0—12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赶”“起”“明”“净”四个字。
2、学写“先”“干”二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先”“干”学生自己发现重点笔画的位置和写法。
先: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第四笔的“—”稍写长点(左边长点右边短点)最后一笔“乚”起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焦点上。
干:第二笔“ ”比第一笔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
3、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师生共同点评。
四、实践活动
我做校园“美容师”
表一:
我们的校园美丽吗?
我们校园里的饿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表二:
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
我为校园“美容”所做的事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启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重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一抬头就看见深蓝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星星,你们能不能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儿?
2、说得真好,小星星亮晶晶的,还一闪一闪的,真美啊!而且又那么多,可是是不是真的数不清呢?你有没有试着数一数呢?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喜欢数星星的孩子,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揭示课题,全班齐读。
3、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归纳并板书重点问题:a 、着个耗资是谁?b、他是怎么数星星的?(用什么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用笔圈画不认识的字和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篇。
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和难读的句子的读法。
3、同桌互相读课文,主义正音。
4、分小组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3、游戏巩固生字。
4、小组轻声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提出的问题。
5、说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张衡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简介其人)
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四、细读课文,解疑。
1、师生交流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a、张衡是用什么方法数星星的?是不是一颗一颗数就能够数得清?为什么不是?
b、从哪儿看出星星多很难数?指导读句。
c、星星那么多,这么难数,你觉得能数得清吗?(指导读爷爷说的话)
d、那么张衡是这么认为的吗?他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读读。
e、大家都觉得星星又多又难数,可张衡却“一直”数,还说应当数得清,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有决心、信心)
f、为什么张衡这么喜欢数星星呢?(星空很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你还觉得夜晚的星星象什么?
g、怎么是不是光*有决心就能够数得清有几颗呢?张衡遇到了困难吗?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他?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h、后来,张衡就用什么方法来数星星了呢?你们找到他数星星的方法了么?
i、学到数星星的方法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还发现什么?
j、专横从小就这么喜欢天文这么刻苦,长大后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
1、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2、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六、学写生字“星、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识字
1、抽读字卡(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2、用“注视”练习说话。
二、读课文,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2、讲故事。
3、你喜欢张衡吗?你觉得他的个怎样的人?
三、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3.课文是怎样运用反衬手法卒章显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绍“永州之野产异蛇”,“触草木,尽死;以哨人,无御之者”,但永州人却“争奔走焉”,这一矛盾现象,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世经历,解剖了这一奇怪现象的本质。蒋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处”,但说起来却“甚戚”;作者建议他免去这种苦差,他却“汪然出涕”,于是通过他的诉说,我们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社会黑暗图画,这是以“捕蛇”来反衬“赋敛之毒”。在蒋氏的谈话中也处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衬“复吾赋之不幸”,用蒋氏“独存”反衬乡邻 “非死则徙”,用自己能“弛然而卧”反衬乡民之鸡犬不宁,用“一岁之犯死者二”反衬乡邻的“旦旦有是”等。经过层层反衬铺垫,作者最后感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显志,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课文中对异蛇的形象及剧毒的描写,对“乡邻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写,对悍吏骚扰情况的描写,对蒋氏感情的发展和变化、内心活动、神情态貌的描写,都生动传神。教师在讲解这一特点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5.《捕蛇者说》难句例解。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①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
②“以”,有人认为用法同“而”,连词,这里不取。因为从文气来看,并不通畅。我们以为,或可看成作“用”讲的介词,后面省去“以”的连带成分“毒牙”一类的东西,也可以用代词“之”代替“毒牙”等。同样结构如《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或说同“已”,时间副词。又如:“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王以和三晋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一毒之”是“以之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宾语“之”。“毒”作“恨”讲,《广雅·释言》:“毒,俗也”又如:“死者不毒,夺者不温。”(《孙膑兵法·行篡》)“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韩非子·用人》)或说“毒”作“害”讲,参阅下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说明。
译文:你把这差事当作灾难吗?
饥渴而顿路。
①因果复句的紧缩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经认为因果本身就包含着承接的因素。
②“顿”,《说文》:“下首也。”段玉我认为应当是“顿首”,即以头叩地。引申为“止”为“停”。“踏(b6)”,《说文》:“僵也。”又,“走”部:“道,僵也。”“踏”、“渲”是一个字。《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躇”也是向前倒覆。
译文;因为饥饿(到极点),口渴(到极点),就停下来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频率副词用的“往往”,而是作“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讲,《说文》:“往,之也。”就是“到”。《陈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语”,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连词“而”连接它后面的动词“死”,是“往往”作为动词的句法环境。又,《观巴黎油画记》是19世纪作品,文中“往往留象于馆”的“往往”,跟今天词义相同。解释词义常常需要踉分析句子结构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就词释词。段玉裁注《说文》“毒”字:“往往犹历历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递相,即“一个接着一个”。又如“父子相继”,只能是子继父不能是父继子。
译文:来来往往死掉的,尸体一个压着一个。
吾恂恂而起。
“恂”,《说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说“虽鸡狗不得宁焉”,那是由于没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怀有信心。
译文:我满怀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①包孕句。主语“太医”因承前者,及物动词“募”的宾语又是假设复句,“有能捕之者”是无主句,“当其租入”的主语“莅事者”明显可知,因此省略。
②“租人”不当“税收”讲,不是一个词,《柳河东集》其他地方也不见“租人”。“当其租人”是兼语短语,“租”是兼语,“入”是兼语后面的调语,音义同“纳”,亦即“缴纳”。有人把“当其租”作为“入”的状语,恐属欠妥。“当”前面或可加上介词结构“以之”。
译文:招募有能够捕到蛇的,就(把蛇)当作那个租税交给国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①单句,用设问形式表示强烈的感叹,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尔雅·释信》:“准也。”
②“赋”,税;“敛”,征收。“毒”,一解释为“厚”,跟本句无关;一解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译成现代汉语是“毒害”,仍旧是名词,只是比“毒”的本义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动用法,就是“若以之为毒乎”,也就是“你把这差事当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动用法,后面省宾语“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这差事当毒害呀”。
③“甚”,音义同“善”,也就是“贤”,江苏泰兴方言还读“善”为?。又如《礼记·内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广韵·下平声·一先》:“贤,善也。”又如:“师不必贤子弟子。”(《师说》)“贤”也不是只讲品德,而是讲条件,“贤”就是“善”,也就是“甚”。“贤”古写作“?”,《说文介“?”部:“坚也,古文以为‘贤’字。”杨树达《释贤》:“人坚则贤……坚乃能耐也。”这样看来,“甚”作“胜”讲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较的介词“放”。或说“甚”是形容词增加比较性能的用法。
译文:谁知道赋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蛇更严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赋税”,现在还有人据以为说。王氏所说未必可信,因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政”只是一个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礼记·檀弓》,王引之讲的是《礼记》,那里也应当是“苛政”。训活学有两个原则:凡用本字讲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训释某个词义不但在本句讲得通,到了别处也讲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晋书·武帝纪》《北史·周武帝纪》)
译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三、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碗(wǎn)瘘(1òu)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 (shu6)矣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四)朗读课文。
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
(五)逐段讲解课文。
第1段
1.全班同学齐读。
2.词句。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饵,可③以已大风、挛碗、瘘、疾,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人。永③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大风”:麻疯。“挛碗”: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3.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
提问二: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讲解:作者写这些是要说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
第2段
l.叫一名同学朗读。
2.词句。
有蒋氏①者,专其利三世吴。问①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②之十二年,几死②者数矣。’言③之,貌若甚戚③者。
①“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赋。①“之”:代蒋氏。“则”:却。“于”:在。“是”:这事。“嗣”:继承,接续。“为”:做,干。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几”:几乎,差点儿。②“者”:指“儿死”的情况。“数”:多次。③“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貌”:脸色。“若”:好像。“甚”:很。“戚”:悲哀。③“者”:指其表情。
3.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第3段
1.全班齐读。
2.词句。
余悲①之,且日:“若毒②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悲”:怜悯。①“之”:代蒋氏。“且”:并且。“若”:你。“毒”:怨恨。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将”:打算。“告”:告诉。“于”:及于,给。“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更”(gē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表连接,那么。“何如”:如何,怎么样。
3.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
讲解: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第4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本段。
2.词句。
蒋氏大成,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①之乎?则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戚”:悲哀。“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涕”:眼泪。“君”:敬称。“将”:打算。“生”:使动用法,使……活。①“之”:代自己,我。“斯”:这。②③“之”:的。“未若”:不如。“甚”:厉害。“向”:旧时,往昔。“为”:做,干。“病”:苦。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如果恢复他的租赋,那么这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①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八,号呼②而转徒,饥渴③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④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令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令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令其室十元四五焉。非死则徙尔。⑤而吾以捕蛇独存。
“自”:从。“是”:这。“乡”:行政区域单位。“积”:累积。“于”:到。“岁”:年。①“而”:表承接,意为在这60年间。“生”:生活。“日蹩”: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蝉”:尽。“竭”:穷尽。“号(h?)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②④“而”:连接状语与调语。③“而”:因而。“顿”:困厄。“踏”:倒下。“触”:接触,冒着。“犯”:触犯。“呼嘘”:呼吸。“毒病”:有毒的疫气;“疠”,疫病。“往往”:常常。“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曩”:往昔,从前。“室”:家。“焉”:语气词。“非……则……”;不是……就是……。“徙”:迁徙。“尔”:语气助词,罢了。⑤“而”:但是。“以”:因为,由于。“存”:存活。这几句是蒋氏自述乡邻在这60年间“非死则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却由于捕蛇抵赋而存活下来。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①平东西,隳突②乎南北,哗然①而骇者,①虽鸡狗不得宁①焉。吾河仿②而起,视其击,③而吾蛇尚存,则弛然④而卧。谨食之,时⑤而献②焉。退③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③焉;其余,则熙熙①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②虽死③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叫嚣(Xid。)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①②③“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哗”:吵嚷,喧哗。①②④⑤?“而”:连接状语与调语。“骇”:惊扰。“者”:指上述“叫嚣……而骇”的骚扰恶行。①②“虽”:即使。“宁”:安宁。①③“焉”:语气词,啊。“佝佝”:心有顾虑的样子。“其击”:那个瓦罐。③“而”:顺连。“弛”:放松。“谨”:谨慎小心。①“食”:饲,喂养。“时”:按时。②“焉”:之,代蛇。“退”:归家。③“而”:就。“甘”:味美。②“食”:吃。“以”:而。“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犯”:触犯,冒。“二”:两次。“熙熙”:快乐的样子。“岂”:哪里。“若”:像。“旦旦”:天天。“是”:代上句之“犯死”。“已”:已经。“安”:怎么,哪里。“毒”:怨恨。这几句是蒋氏自述比起乡邻们因缴纳租赋而受悍吏骚扰蹂躏,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两次,其余时间就可“熙熙而乐”。这些话显然含着讥刺,含着怨愤。
3.内容。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第5段
1.全班同学齐读。
2.词句。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①以蒋氏①观①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③之说,②以俟夫②观人风者得焉。
“而”:表承接。“愈”:更加。“苛政”:残酷的政令。“猛”:凶暴。“于”:比。“乎”:于,对。“是”:代孔子的话。“今”:现在。①“以”:根据。①“观”:看。①“之”:代孔子之言。“犹”:仍然。“信”:可信。“孰”:谁。“敛”:赋税。②“之”:的。“毒”:害。“甚”:超过。“故”:因此。“为”:为了。③“之”:代上述之事。“说”:写此“说”。②“以”:而,表目的。“俟”:等待。“夫”(fú):指示代词,那。②观”:考察。“人风”:民风,民情风尚;“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得焉”:得到它;“焉”,之。
3.内容。
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
讲解:结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其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比毒蛇之害惨酷得多的重赋苛政,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
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泽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为: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已: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疡: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病”。
入:①缴纳。“当其租人”。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病”。③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引,饲。“谨食之”。
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之: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日”(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以: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焉: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平!”③(句中)于,在。
“叫嚣乎东西”。
于: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小资料】
一、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宏词科,才学过人。先后在地方与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十年后才被改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受压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年仅47岁。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柳宗元被贬永州经过。
唐顺宗因病,很多事情靠他的老师王叔文出主意。王叔文在朝臣柳宗元、刘禹锡等帮助下,着手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借皇帝的名义下令减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停止地方官对朝廷的进奉,降低盐价,取消宫市,任用正直的官员,惩罚大贪污犯……这些措施立刻遭到顽固派的反对。反对派们联合起来逼有病的顺宗下台,拥立其长子李纯继位为宪宗。顽固派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被贬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做司马。改革历时仅七个月即天折。
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那时的永州极荒僻落后,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实际上仍被当作罪犯看待的,反动集团还经常对他进行种种无中生有的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柳宗元在永州将近十年,目睹人民的疾苦,眼见官府的腐败、豪强的剥削,愤而为诗为文,反映人民疾苦。同时,他广泛钻研古今典籍,探讨哲学、历史、社会、人生问题,努力著述,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并与韩愈合作,提倡散*新(当时称古文运动),一方面进行理论指导,一方面创作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树立良好范例。韩愈与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导师,他们的作品代表唐代散文的成就,对散文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宋代诸家及明清散文家都是沿着韩、柳所指示的散文发展道路前进或直接师承韩柳的作品的,可见他们在中国散文的崇高地位。柳宗元在永州还游览了许多山水,写了许多精美的山水诗文。他曾写了一篇《囚山赋》,把环绕四周的连绵不断的山峰看作囚牢,悲慨自己不能出去。
三、时代背景。
蒋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更”。“六十岁”指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这时,战争频仍,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尽管在唐德宗时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不准另外“加敛一文钱”,但不过是一纸空文,事实上税外有税,虽“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当时事实的。
四、《苛政猛于虎》(原文见课本P.230)译文。
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女在坟墓上哭,哭得很伤。。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动情地听,叫子路去问那妇女出了什么事。子路问道:“您这样痛哭,实在好像有重大的伤心的事情。”那妇女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报后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子路说:“因为这里没有凶残的政令。”孔子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啊,凶残的政分比老虎还要凶猛!”
五、重点内容图示。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一、生存情况
因赋税务局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二、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骗,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三、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
六、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七、有争议的问题。
(一)关于“争奔走焉”。
“争奔走焉”课本注解为“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照这样理解便是“永之人”都争先恐后去捕蛇,也就是说,谁捕了蛇都可以“当其租人”了。其实不然。“争奔走焉”是指“永之人”争着向官府谋求捕蛇这一差使说的。理由如下:
文中开头一段便交代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从而可见,捕蛇这一差使是要经过申请应幕而被官府批准方可为之。况且,这一差役名额不是很多,而是一乡只有一名。因此,蒋氏才能“专其利三世”。士。果人人皆可捕蛇“当其租入”的话,那么,蒋氏还怎能“专其利”呢?况且,文中也明明说过:“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可见这个差使是由官府批准的固定人员来担承的。因而“争奔走焉”之所“争”,应是争着向官府谋求这一差使,而决不是指的争着去捕蛇。
(二)关于“可政”。
《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民看似通)烦,实质上并不准确。
“苛政猛于虎也”源于《礼记·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辞源》将“苛政”解释为“繁碎、残酷的政令”。《辞海》则将它解释为“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既说“政令”,又言“赋税”,使人不知何者为佳。这样解释很不符合“信、雅、达”这一翻译标准。
从“苛政”本身的意义来看,“苛”,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小草也。从草,可声”,可见“苛”的本义只表示“小草”,由这一本义又可引申为“琐碎、细小、繁荣”等义项,如《后汉书·陈宠传》:“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水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苛俗。”“苛俗”即指繁琐的社会风俗。“苛”当作“繁琐、细小”之义。
又如:
“反形未见,以苛细诛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汉书·梨布传》)
“去烦弱苛”,(王褒《四子讲德论》)
“(沛公)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汉书·高祖纪》)
以上各例中的“苛”,均作“繁琐、细小”讲,可见,“苛”的这一义项在古代汉语当中还是极为普遍的。所以,笔者认为,“苛政”的“苛”也应作“繁琐”理解,这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当时赋税之多之重。
“苛政”的“政”也不应解释为“政治”“统治”或“政令”,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政”和“征”同属上去声母系统中的“照”母,韵母系统中的“耕”韵,根据主音通假的原则,即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近音的字可以通用和假借,“政”可作“征”的假借字,“征”所表示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政”的意义,即“政”和“征”在“赋税、征用”这一意义上是相同的。在古代汉语中,“政”和“征”相通也是不乏其例的,如:“什一,去关市之政”(《孟子·滕文公下》),“政,读为征,谓赋税及接役也,诛求无已则日苛政”(王引之《经义述闻》。又如“均人掌均地政”(《周礼·均人》),郑玄注:“政,读为征。地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所以,“苛政”即“苛征”,意思是“繁琐的赋税”。
从《捕蛇者说》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文章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憎恨,《捕蛇者说》正反映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想,尽管永州的“异蛇”是“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而,“永州之人”却“争奔走焉”,的原因是捕蛇可以“当其租人”,可见,为了逃避租税,人们要冒多大的风险!作者对《礼记》中“苛政猛于虎”一句的引用,正是为了揭露杂捐重税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这一社会现实。所以,把“苛政”解释为“繁杂的赋税”更能具体地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马莎长大了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
(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
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
(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
(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 有一次 扫地 干净 回家 倒水 懂事 但是 全家 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
(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
(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
(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马莎想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
(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
(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北师版小学语文教案(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长大了一岁,改正了不少缺点。
2.学习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9个字。我长大了一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2.学习写字,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词语、生字),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出示人物课件及人物录音)我叫王明,/今年六岁,已经上一年级了,我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看看我的进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老师读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认识生字及词语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大家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看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 乱飞 再见 弟弟 都要 欺负
妹妹 抹眼泪 大孩子 捉小鸟
2.看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指名带读。
岁 乱 再 捉 弟 妹 抹
孩 都 眼 泪 欺 负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看,我,要”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5)比较不同点,组个词语加以区别。
在( ) 妹 ( ) 地 ( )
再( ) 抹 ( ) 弟 ( )
指导:“欺负”的“负”读轻声。
课中休息:学唱一首歌《小松树快长大》。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
提示:回答时要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渗透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6.各小组再读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比赛。
五、练习背诵
教师:你们刚才朗读得好,表演得也好,这篇课文写得这样好,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自由背诵——小组练背——指名背诵。
六、说话练习
1.小组合作学习
个人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七、写字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六
《风》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读音。
2、正确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教学重点:
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8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
苗儿见它弯腰,
树儿见它点头,
花儿见它微笑。
同学们,你们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没有)但是当风到来的时候我们却能马上感觉到。想和有趣的风交朋友吗?(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课前圈好的生词多读几遍。
2、遇到解决不了的词语可以请同桌帮忙认读。
3、检查反馈。
开火车认读字语卡片。
树 动 时 那 点 河 起 波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小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
课文中哪几句话让你知道风来了?请小朋友用“————”画出来
生:从第一小节中我知道了,当树叶颤动的时候说明有风了。
板书:树叶颤动---------风走来了
谁能结合插图说说“颤动”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把它换成什么?
生1摆动
生2摇动
是啊,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颤动,我们仿佛看到了翠绿的叶片在微风叶闪着亮光,你们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带动作朗读)
(男女生赛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七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书写模板
课 题
一、教学目标:
1、会认 个生字,正确读写 、 、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
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B自我评析
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标准和要求:学生学得实在,学有所获,能够不断进步。学生“学有所获”,教师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学时间”上,我赞同一个课时写一个教案,不连堂写。这样便于老师操作。编写教案中,“教具、学具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有助于指导“教”与“学”,达到优化。
5、“教学过程”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为四个步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延伸;师生交流、小结。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做到“有目标引路;有重点、难点的凸现;有知识点的归纳小结”,力促目标的达成。
6、“作业设计”不是布置作业。争取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实践等来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纵观本“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书写模板”,我觉得过程清楚、明白,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流程,方便“教”,利于“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用“灯的语言”所介绍的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汽车的指示灯、船上的航行灯等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
4、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初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各种灯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各种灯的作用,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所说的各种灯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
1)板书“灯”,说说你知道哪些灯?
2)补充课题,看了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引入:各种各样的灯,他们在说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他们在说些什么?将他们一一划出来。
4)你最喜欢哪种灯,准备读给大家听。
5)读准生字新词
3、交流
1)按学生的交流板书各种灯的名称及作用。。
2)朗读交流。随机正音,理解“交*”、“船舶”等词语的意思。(努力扩大朗读面,把课文读通读顺)
4、练习
形近字组词:
扮*舶免桅
份义船兔危
5、板书
会说话的灯
什么灯 发出什么信号 告诉人们什么
红绿灯
汽车的指示灯
船上的航行灯
灯塔
飞机的飞行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灯,各有什么作用?
2)用“不仅……还……”概括说说灯的作用。
3)训练:用“不仅……还……”说一句话,穿插完成《作业本》5。
2、学习单元提示
1)过渡;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各种灯的作用,细读课文,你还能发现什么?
2)学生感情朗读后交流。(用生动的语言来写)
3)抓住几句话或一段话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生动。
4)这些灯所说的话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3、联系实际,课外拓展
1)生活中还有哪些灯会说话,它们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3)激趣: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又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想不想学习课文中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
4)从交流的信息中任选一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5)独立仿写后交流片段,评议修改。
4、总结课文。
5、作业:完成《作业本》3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效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3.能正确、沈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懂得课文用"灯的语言"所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各种灯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各种灯的作用,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交*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段,理解内容。
3.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明确任务。
(1)揭题:会说话的灯
(2)看到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3)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懂得课文所介绍的这些灯是怎样跟人们说话的?它们告诉人们些什么?
2.整体人手,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将它们一一划出来。
(2)这些灯分别是哪三个不同地方的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马路上、江面上、夜空。)
(3)文章按自然段归并法分为几段?
3.自学生字词,检查效果。
(1)明确自学要求。(投影出示)
①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②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③质疑问难。
(2)自学检查。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船舶( ) 桅( )杆( )
②形近字组词:
扮( ) *( ) 舶( ) 免( ) 桅( )
份( ) 义( ) 船( ) 兔( ) 危( )
③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交*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④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正音。
⑤质疑释疑。
4.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用"--"划出描写灯作用的句子。
(2)比较读一读,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灯能照明,美化环境,跟人们说话。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运用关联词"不仅……还……"重在强调丁会跟人们说话。)
(3)仿写句子。
①启发、拓展思路:
老师教会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做人的道理)
能用"不仅……还……"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说吗?句子中要更强调哪一层意思呢?
(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科学知识,还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哩。)
那么能用"树木"的作用来说一句话吗?用上"不仅……还……"
②完成《作业本》第5题。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灯塔、闪射、测定"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2-4段,知道书上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听写:交*船舶桅杆
打扮免得相撞(校对,订正)
(1)齐读第1段。
(2)明确学习任务:"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习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思考:"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用什么说话?
(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2)完成《作业本》第4题"马路上"这部分的填空。
(3)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来说说"指挥交通红绿灯"的作用。
(4)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3-4段。
(1)自学点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课文第3 -4段。
(2)自学。
①默读第3-4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江面上"、"夜空"这两部分的填空。
②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连起来分别说说各种灯的作用。
③研读第3-4段,体会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
(3)检查自学情况。
结合课文理解"灯塔、闪射、测定"等词语的意思。
(4)讨论:这些灯所说的话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4.作业。
收集信息:生活中还有哪些灯会说话?它们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顿号的使用方法。
2.尝试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
3.初步懂得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哪些科学知识?
(2)指名学生用前几段提供的句式说话。
2.信息交流,仿写一段话。
(1)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懂得许多灯的语言。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灯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用"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来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
举例:
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饮水机红灯亮正在加热
绿灯亮水开了
微波炉红灯亮正在烧烤
绿灯亮烤熟待用
(3)谈话激趣: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学课文上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一下灯的作用呢?
(4)再读课文,指名学生列举课文中的某一语段,细读并体味语言的生动性。
(5)学生从收集的信息中任选一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把"灯"当作会说话的人,用"灯的语言"来介绍它的作用。
①学生独立仿写。
②指名交流片断,评议。
③对照自己的片断进行修改。
3.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灯的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学习,你知道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什么吗?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一课时
一、 预设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介绍的各种灯的语言,了解它们的作用;
3、 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各种灯的语言,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推荐阅读文章(电脑、投影)
盒子一只
头灯一个(头灯:野营用具,可用松紧带绑在头部照明,设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另一道为闪烁开关,用于呼救或警示)
四、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将头灯藏入盒子,请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猜不出
教师将灯打开,使光透出,请学生猜。——猜出是灯
教师出示头灯,戴在头部,演示其用法,并讲解:
这可不是一般的灯!这是头灯。将它戴在头上可以腾出双手来做其他事,适用于野外夜间行走。头灯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打开另一道开关,灯就会闪烁。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不公布答案,暂时保密!
这个答案你们自己也找得到。打开课本学习第13课,自然会找到答案。
2、 揭题——《会说话的灯》——齐读课题
提问(灯怎么说话?什么灯会说话?……)
这节课就请大家当当小科普员,一起研究研究会说话的灯。
3、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反馈:听了一遍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指名随意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会说话的灯?(用双横线划出)
指名反馈,板书
4、再读课文,归类(分段)指导:
a两类:马路上会说话的灯(红绿灯、车灯)/ 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b三类:红绿灯/ 车灯/ 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5、研读课文2——9自然段:
(1)分组自学
出示小科普员自学建议:
a、第2——9自然段:感情朗读,用波浪线划出灯说了些什么。
b、最感兴趣的灯:美美地读,与小伙伴交流、研究,准备接受同学的咨询,解答同学的疑问。
c、其他内容:找问题,质疑,考核其他小科普员。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作业:字词抄写作业,选做作业本相关作业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
五、 板书设计:
13、会说话的灯
红绿灯
车灯
航行灯
灯塔
飞行灯
红灯
第二课时
一、 预设教学目标:
1、 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句子加顿号;
2、 能仿照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介绍相关科普知识;
3、 进一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句子加顿号;
难点:能仿照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介绍相关科普知识;进一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四、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看拼音写词语:交*、船舶、桅杆、免得相撞;
2、 学习顿号的用法:
(1)感情朗读第2——9自然段。
(2)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灯会说话
出示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说话!
指名说,板书[红绿灯 车灯 航行灯 灯塔 飞行灯 红灯]
指导顿号用法,板书顿号
3、 学习用“不仅……还……”写句
灯仅仅是用来“说话”,表示某种意思的吗?——不是
别忘了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用处还是照明和美化环境。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意思?划出来。读句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句中什么词语连接了灯不同的作用?加着重号。
能调换顺序吗?
4、 仿写练习
(1)要成为合格的科普员,还必须通过下面的考核(任选一种):
a、改写:选择文中写一种灯的内容,用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来写;(如运用语言)
b、加写:你还知道哪些会说话的灯?像作者那样生动地向同学介绍一种或几种。
c、换写:《会说话的_______》例如:颜色、图画……
(2)学生写作
(3)反馈交流
5、 揭示谜底
头灯的谜底在哪里?
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教师揭开谜底
6、作业:继续完成或修改写的话
五、 板书:
13、会说话的灯
不仅……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说话!
教学理念:
1、体现“大语文”的观念,把语文同生活结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能力的训练。(搜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
4、注重学习方法。科普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学生需要理解的是这篇课文是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如何体现趣味性?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搜集生活中常见有哪些灯、它们的作用相关资料。在课前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
2、总结引出课题。生活中有许多灯,不仅为我们照明、美化环境,它还会说话。你能听懂它的话吗?
3、请大家默读课文,选择一个地方的灯进行研究,自己填填看。
4、交流探讨、完成表格。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课件。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了解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6、说话练习。如果你是其中的一种灯,你怎么跟人说话?(评价时看其趣味性和知识性)。
7、经过这节课你听懂了哪些灯的话?你还知道哪些灯的话?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用“不仅 还 ”进行说话训练)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有信号灯?
8、课堂作业:为一种或几种“会说话的灯”设计几句宣传话,让别人一看这就明白这灯的作用。
(例:交通灯 红灯停、绿灯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九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小学语文教案吧。
小学语文教案
0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02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03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04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05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2.用课件请大家欣赏世界各国奇异的名泉。
(图文并茂,同时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涵盖进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珍珠,并猜测此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1.有困难的字词尝试用查字典或四人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2.读出问题来。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抓住主线,探索交流
1.为什么此泉名叫“珍珠”呢?下面请大家同学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后在小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语句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⑵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⑶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品读以上语句,想象画面。
4.选择以上一处抄上画简笔画,并在旁边配上自己赞美的句子(如):
……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图略)这真是一群调皮的珍珠泡泡,我仿佛看见他们在愉快地生长,快乐地舞蹈,开心地欢笑。你看,还笑得咧开了大嘴,咂咂地叫……
四、展开阅读,体验情感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不仅仅表露在这珍珠样的水珠间,还有一些地方也引起作者的无限热爱呢?找找看。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二、五自然段,先用“我喜爱珍珠泉是因为它( )”来表述情感。再用“我喜爱珍珠泉不仅因为它( ),更重要的是它( )。”
3.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我”的怎样的情感。
五、延伸阅读,拓展情感
其实,作家吴然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师把它发给大家,请课外抽时间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与这篇文章对比,有什么相似点。
教案编写原则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考虑变化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会正确使用数量词,能给部分词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2、会修改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句子;会正确地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3、懂得写好信封的重要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习8
二、逐题练习:
1、第1题:
(1)自由拼读音节,要求拼读正确。(注意"震")
检查交流。
(2)写词语,校对。(注意"巷")
(3)自由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理解词语意思。
2、第2题:数量词与后面的名词有相对固定的搭配关系,是约定俗成的。答案:
一支神笔一幅图画一道金光
一柄利斧一艘帆船一首古诗
一封来信一场比赛一阵狂风
读一读。
3、--第3题:
(1)相对的反义词:
对--错坚持--改正
虚心--骄傲进步--落后
节约--浪费光荣--可耻
(2)我们的家乡从前很贫穷,(现在很富裕)。
祝新提出的建议,多数人表示赞成,(少数人表示反对)。
遇到紧急的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
(3)多种形式读。
4、第4题:
(1)读读例句,说说搭配不当的原因。("生长着树"可以,"生长着花"就不对了。句子中有两种不同的植物:树和花,就应该用各自相适应的词语去搭配。"花"要用"盛开着"去搭配。)
(2)说说哪两个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怎样搭配。
a、电视是看的。
b、--
c、馒头不能喝。
d、轻松的步子"不能"怀着"。
5、第5题:
读读短文,想想句子的上下联系,试着加标点符号。
交流答案,说出理由。(投影片)注意顿号、引号的用法。
答案:。、。,,,。,,,:",,!"
补充练习:
老爷爷给他一支笔说马良你现在有一支笔了记住你自己的话去给穷人画画马良真高兴啊他立刻拿起笔来在墙上画了一只公鸡奇怪公鸡活了它从墙上飞下来跳到窗口喔喔地叫起来原来老爷爷给他的是一支神笔
6、(1)自由读。同桌分角色读。说说信为什么寄不走?(邮票装进信封里;寄信人的地址写在收信人的位置上了。)说说正确的信封写法。
(2)(投影片)说说相声的知识。
同桌或自愿组织表演,选几对同学表演。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