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7篇)(认识负数优秀教案人教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快回答分享了7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认识负数》教案 篇二

五年级 课程教案周次1课次(本周第几课时)3授课课题

认识负数 (1)教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p1~3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教学

目的

和要求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产生热爱科学,享受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及难点

1. 让学生正确的读写负数。

2. 掌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教学方法

及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卡片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负数和正数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正确的读写正负数,掌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预习1、师:咱们先来玩一个说反话的游戏。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 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2、谈话:喜欢旅游吗?出门前咱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老师从天气预报节目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了。教学环节设计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⑴介绍“℃”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⑵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⑶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⑷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⑸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 ﹣4”读作负四。3.指导完成“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卡片上分别写有 +11℃、﹣11℃、19℃、+19℃、﹣7℃、+7℃)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⑴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⑵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⑵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小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1. 做“练一练”⑴做“练一练”第1题。⑵做“练一练”第2题作业

1.做练习一第1题。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1. 做练习一第2题。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周次1课次(本周第几课时)4授课课题

认识负数 (2)

教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p3~5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7~10题。教学

目的

和要求1、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教学方法

及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卡片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负数和正数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正确的读写正负数,掌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预习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3、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有关负数的资料?教学环节设计1.学习例3。谈话:老师的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老师收集的该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⑴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⑵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吗?⑶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⑷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2.试一试。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⑴学生独立填表。⑵交流反馈。⑶不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光看着表格,你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⑷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3.学习例4。⑴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 ⑵提问: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超市在学校的北面1240米,少年宫在学校的南面1240米,公园在学校的西面2100米,邮局在学校的东面2100米。)⑶讨论: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②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呢?⑷思考: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⑸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4.教学“试一试”:(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1、-2、-5表示。(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你想对了吗?5.练一练(1)观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真好啊。(2)①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米,记作( )米。②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3.教师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作业

1.完成练习1第七题。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2.出示(练习一第8题)存折图。先看懂这张存折,再观察红线框出的数,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XX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 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是节概念教学,对概念的建构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适时的引领。因此,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冲突(怎样用合适的数来表示北京与上海的温度),调动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然后借助海拔高度来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反思归纳等理性辨析活动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最后再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时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天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

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计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

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山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

3.模仿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的认识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直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 练习。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在原题中增加0)。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资源)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天在括号内:

2007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 )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 ),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

① 21℃ ② 100℃ ③ -100℃

3.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第一题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第二题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思想的熏陶。第三题,进一步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并采用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是与开头的生活引入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相信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最后的课后拓展必定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4或4 +4读作正四, 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

-4 读作负四。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8848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55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教材首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探索学习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再组织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领学生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这样安排即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又为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预设]

1、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理念]

一、注重实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是个稳固扎实的推进过程,本课设计我注重实效性研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从找负数、理解负数、到运用负数都力求注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联系生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力求与生活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经常经历的事例,引导了学生“从生活中学”,学“生活中的数学”。

三、创新合作。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教师如何教,还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本课我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设计思路]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本课我先通过检查预习入手,巩固对“相反关系”和“温度计”的认识;接着引导 从“天气预报”中探索负数开始,用“海拔高度”巩固对负数的认识,再到生活中找负数的方式探索新知;然后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最后通过观看“负数的产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总结本课,并进行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这种采用“检查预习—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的模式,宜利于形成高效、实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预习题:(1)、照样子写反话,再与附近的同学或家人一人说一句,另一人说反话。①向前走100米(向后走100米);②小明将200元零花钱存入银行( );③ ; ④ 。 (2)、观察温度计,我知道到了 、还知道了 。我知道昨天晚上7点的气温是 。)

1、互动游戏。

交流预习第一题时,通过游戏了解预习情况。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或同学)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2、检查交流。

交流预习第二题时,相机出示温度计放大图,了解温度计的刻度情况,主要交流左边的刻度情况,明确其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3、激趣导入

相机小结:小小温度计作用非凡,是预报天气的好帮手,同学想不想学好呀?(想)老师现在就带大家观看中央气象台某天的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关注预习,巩固预习成果,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对温度计的认识,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探索例1。

(1)、将学生带入中央气象台某天的天气预报情景,引导记录城市的最低气温。这是东方大都市--刚举办过世博会的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这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你是怎么看出的?

(2)、这是我们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将温度计图放一起,便于学生比较)

(3)、这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心脏--首都北京。猜一猜:北京的气温一般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计图,引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着两个相反的气温吗?(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 —4℃等,并交流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方法)

(5)、巩固练习。记录其它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同时拉萨、哈尔滨、香港、曾母暗沙、南极中山站等地的温度计图)你能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6)、在温度计上找刻度。师指出温度计是通过酒精柱的高低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下面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完成后,再让学生尝试在图上表示出-8、-10、10等)

2、探索例2。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山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上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出示:+8844米  —155米)

(3)、模仿练习。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题。

(4)、在数轴上尝试表示“- 400”“+3193”。相机揭示“正数”“负数”的概念和数的分类。

3、小结延伸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由这两种情况想开来,同学们觉得还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哪些相反的数量呢?

【设计意图:先借例1抓“相反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再借例2用“海拔高度”巩固认识负数;最后推广到在生活的其它领域寻找负数。这样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将黑板上的数(说明:出示的数都是可以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移到圆圈内

正 数 负 数

(1)0为什么不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你还能再写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3)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4)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相机板书大于号,形成板书:正数>0>负数

2、对比练习。选择合适的结果天在括号内。

我国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其中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 )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① 21℃ ② 100℃ ③ -100℃

3、综合练习。

比赛羽毛球规定了标准重量。4只羽毛球称重并后标准重量比较后,记录为:

1号 -0.15克 2号 0克 3号 +0.7克 4号 -0.2克

(1)2号羽毛球真的就重0克吗?

同桌先交流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2)几号羽毛球最重?几号羽毛球最轻?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寻找并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以求达到学为之用的目的】

四、小结揭题,拓展延伸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1、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负数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负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2、要通过实际感知,动脑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和理解。

3、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突破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突破方法:列举、比较、分析。

《认识负数》教案 篇六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认识负数》教案 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 “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