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教学教案【优秀6篇】(数学教案课后反思20篇简短通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数学教案的写作思路。

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顺序;懂得在失败中只要冷静分析、科学思考,就能创造转败为胜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像机,马的图片12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内容:教学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

[板书:田忌赛马]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录像,回忆一下课文的大致内容。(放录像)

齐国举行非常有趣的赛马活动,想一想,田忌和谁进行赛马比赛,赛了几次?[板书:田 齐 田 齐]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提问:田忌在第一场赛马中以失败而告终,田忌为什么会失败呢?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有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

3、那么田忌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圈出来。

出示幻灯:齐威五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理解)

4、理解“每个等级”

出示幻灯2: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5、指出上台摆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图(可同桌做为一组)6、提问: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以弱对强,而失败)

过渡:田忌以弱对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就在田忌准备离开时,孙膑出现了,孙膑在干什么呀?

三、讲解第三大段:

学生回忆第二大段内容,回答问题。

四、讲解第三大段

1、出声读第三大段(一人读、一人摆)理解第二次是怎样进行比赛的。

2、指出两次比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还是原来的马

不同点: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

3、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就能转败为胜”

提问:转败为胜关键在谁?原因是什么?读第二段,找出来读一读(重点:快不了多少“讨论一下快多少”)

出示灯片: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强,但比(田忌的上等马弱)

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强,但比(田忌的中等马弱)

思考:谁的哪一等级的马最强?谁的哪一等级的马最弱?

孙膑出的主意是什么?

(以弱化强,以强对弱)[板书]

五、夸夸孙膑(太聪明、了不起……)

[板书] 观察 分析 判断

用一句话说说孙膑,那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人?

(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作出准确判断,能转败为胜的人)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怎样安排材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归纳、填空

出示幻灯片3

七、总结

通过《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把不好的局面扭转过来。

数学教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图形圆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小圆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见见他吗?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我们把它请出来。

它是什么样子的?

圆溜溜,很光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圆形。

请跟我一起说一说,圆形。

二、新授

1、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也从盒子中拿出一个圆形,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光滑的,圆圆的。请大家把圆形放回盒子里。

小朋友们,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2、师:老师也找到许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币、盘子、钟、泡泡、车轮、纽扣、饼干、巧克力豆。

三、游戏

组合图形,利用圆形,拼出孩子喜欢的图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数学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试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通过试验总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通过转盘游戏进一步突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复习一些基本统计量的意义、运算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1、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难点:

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针指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条件:任写6个—10至10之间的数、

二、课堂活动:

1、游戏规则:

(1)任意抽一组数,算出这组数的平均数;

(2)自由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某个区域;

(3)根据转动和刚才的计算得到结果、

2、议一议:

(1)这个转盘转到哪部分的可能性大?

(2)在做上述游戏的过程中,你如何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

(3)将各小组活动进行汇总,”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次数的百分比的多少?”平均数减少1”的呢?

(4)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少?

3、试一试:

请设计一个转盘,使得它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比落在白色区域的大、小明设计的转盘有三种颜色,你觉得可能吗?

4、练一练:

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分别转动这两个转盘,你认为转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说明理由、

5、小结: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一定发生的、很可能发生的、可能发生的、不太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

6、作业:

1、见作业本、

2、书面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有关数学的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九月份日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创设情境:

飞飞是一名小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后休息1天,他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后休息1天。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1)哪几天飞飞和父亲同时在家休息?

(2)哪几天飞飞和母亲同时在家休息?

(3)哪几天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4)哪几天全家同时在家休息?

……

二、师生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讨论再制定

法1、在日历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父亲(δ)、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法2、集合图: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休息日 母子共同休息日 父母共同休息日 全家共同休息日

三、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观察:纵向、横向、对角……

规律如:

(1)同一列中,第n+1行的数比第n行的数多7。( )

(2)相邻三行取出9个数之和等于最中间数的9倍。

…… ……

四、解决问题:

1、p76练一练1

2、请你研究:楼梯问题

飞飞上楼梯,可以一次上1级或上2级台阶,有10级台阶,他从地面上到第10级台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楼方法?

六、全课小结:

七、作业

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的6篇数学教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