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快回答分享了1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语文四年级上册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他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
开始()
后来()
最后()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
2、积累词语。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掌握钢笔字和毛笔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的书写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漫画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自读短文
2、你受到了什幺启发?
3、读短文后面的题目。
4、根据题目自由交流。
二、读读背背
1、读成语,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2、齐读成语。
3、师生比赛背诵成语。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的,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二、欣赏漫画
1、出示漫画
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合学生实际。
2、同学们还看过其它漫画吗?,把你印象深刻的漫画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
第三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这几个字
2、看看旁边的提示。
3、指导书写这种类型的字。
二、学写毛笔字
1、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自由练习。
4、展示。赏析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首歌曲《故乡的云》。
2.这首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漂泊他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己去了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点句,讨论“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全班交流,体会人们对沃尔特的爱戴。
2.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说出来。
引导学生从“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个角度去说。可联想到沃尔特平时是如何对待工友的。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身边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业
写小短文,夸夸你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32* 同一个名字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进一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主要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们对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灵美。
探究活动
1、搜集有关人与人之间友爱的各类资料。
2、开一个交流会,读读自己所找到的资料,说说你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熟悉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读课文,从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含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看图说成语。
2、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勤奋。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勤奋)
观察一下“勤”这个字,是力字旁。这个力字可有讲究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明要努力,卖力,用力)
3、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补充板书“说”)谁来朗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2、课题叫《说勤奋》,那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告诉我们勤奋很重要?快速读课文,然后用横线画下来。
指名说,相机出示:
A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D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你觉得这四句话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这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比喻句。
3、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
4、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成就?齐读课文,再全班交流回答。(板书:)
小结: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其实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
5、这两个人,你最敬佩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2、3自然段)
6、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用笔画一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评价学生读好了哪个词语)。疏通词语。
7、他们这样勤奋,浇灌出了怎样的鲜花呢?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作者在最后又告诉我们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像这样的文章结构,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
三、生字教学
1、6个左右结构的字,特点是左窄右宽。
2、枕、惯、础的写法,描红。
3、末、基的写法,描红。
板书:
勤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举例子
童第周剥离手术
成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八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教学难点
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诵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四、串讲
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以、而、于、既而、为。
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五、小结
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总结: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观潮》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做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师接: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勾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悟。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十一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第十二篇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片)
2、这图片里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谁知道它的名字?
3、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神话。
4、(出示插图)你们知道这幅画里藏着的又是一个什么神话故事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一次走进神话世界,去感受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和女娲神奇的力量。
5、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6、介绍女娲。
7、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8、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问题:为什么补?(起因)怎么补?(经过)补后如何?(结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燃烧、窟窿、塌下、挣扎、熄灭、冶炼、欢歌笑语、熊熊大火、金光四射。指名读。齐读。
(2)(生字变红色)这几个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谁能带大家读一读?
(3)这里有几个生字是带有同一个偏旁的,请同学们找出来。
指导书写带火字旁的字。
(4)还有一个字的偏旁也表示火的意思,能不能找出来?“熊”。
(5)把词语放回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验“惨景”
1、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如果天塌了,会是怎么样的吗?
2、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想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当时天塌了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4、现在,天就是塌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范读。
谁来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播放课件)
此时,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心里的感受吗?(可怕)
5、出示相关语句:“……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忍不住惊叹一句:天哪,太可怕了!(齐读)
(2)指名读,师引:你看,天塌了……
师评价
(3)男女生读。
(4)当时的情况危急吗?想象一下,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们会怎么求救?
(5)这时候的人类真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这种惨痛的求救声,让我再次想象到那可怕的场景。齐读。
4、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子女呀,看着自己的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听着他们悲惨的求救声,女娲的心情怎么样?她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女娲,你的心情怎样?提醒读出女娲的难过和着急。(指名两人读)
(3)我看到难过和着急的女娲了,你们看到了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就这样,人类的灾难解除了吗?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拯救人类呢?接下来又会有哪些神奇的事发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 可怕
女娲 难过 着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四篇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十五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的1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