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优秀14篇)(小学美术课万能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这14篇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 篇一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

(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注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2、五眼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四)步骤演示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三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这些绚烂多彩的颜色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美丽迷人。把学生融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当中,就会增加他们的色感,对色彩的认识就会大大提高。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和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爱的卧室与别墅作为范画,运用暖色和冷色的的两中对比,让学生感受和谐色给人的舒适魅力。

本课是色彩基础课,课程结构内容包括: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为相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等。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美感;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暧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一种,补色对比是最鲜明和强烈的冷暖对比,在同一幅画里,必须有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制色相环,了解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即和谐色,以及由此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的效果。

3.也可选择邻近色进行色彩的渐变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认识邻近的运用带给自己的乐趣。

2.让学生充分挖掘运用色彩的奥秘和对色彩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色彩的渐变练习加深自己对邻近色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柔和对比和强烈对比是两个不同形式的概念。

四。设计理念

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学生接触和谐色,认识和谐色,,运用和谐色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的欲望,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表情、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习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色彩渐变的色相环或图片。准备示范用的绘画工具及多媒体影相资料。

(2)。学生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及相关绘画工具。

2.教学活动

(1).引导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可先欣赏教材上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和谐色的渐变效果)。

2.也可以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和谐色的渐变知识。

3.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学生体验并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片中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 设计意图:成功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播放影像的方法导入,目的是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通过听觉、视觉感受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

4.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画图,讨论画面里怎样运用和谐色彩的。

设计意图:学习任何一课对学生来说,都不是从零开始,介绍自己喜欢的画面既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又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又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还有一点要提醒学生的是,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表现色彩的渐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了问题中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得认知的结果,而是使学生融入到色彩世界的乐趣中、兴奋中,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师出示色相环,让学生观察色相环上的颜色排列规律: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之间的颜色非常接近、相似,色差比较小,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在色相环上,两种相对的颜色叫补色,补色之间的颜色相反,色差比较大,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它是所有色彩对比效果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形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色相环,掌握色彩的排列规律,理解和谐色与补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色彩对比形式。

3.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颜料运用加黑或加白的方法自制一个色相环,体会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色彩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运用色调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熟悉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颜色变化过程,为以后在创作画面的运色和调色打下基础。

4.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共同评议

小组同学共同临摹或设计自己最喜欢的两张作品,一张为风景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冷色调;另一张为卡通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暖色调。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合作中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计用和谐色组织画面的体会,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评价能反映他们对本课评价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激情总结

利用和谐色彩的渐变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也可以用红、橙、黄、蓝、绿、紫等邻近色,进行色彩的渐变练习。

设计意图;对孩子们来说,喜爱颜色是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对色彩的兴趣将激发他们自发地观察、认识和学习。

七。结束本课

播放一幅幅的课件,和谐色、邻近色组织的作品,让学生在看画面、听音乐的过程中愉快地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邻近色在创作画面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幅画面的主旋律。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邻近色来组织画面,一幅色彩作品的创造就会产生一种色彩的混乱,让人感觉画面脉络不清。一幅冷色调的画面或暖色调的画面里主要都运用的是邻近色的对比,这样画面才会显的舒适、和谐。学生初学使用水粉工具临摹水粉画,困难较多,老师最好先画出步骤示意图,一步一步带领学生作画,提醒学生用水要适当,不要太多。辅导时及时纠正学生用水多与少的失误。

因为,学生是初次尝试用水粉颜料临摹水粉画,作业要求不要太高,对画得比较好的作业及时鼓励,对不成功的作业不要批评和指责,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四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五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

情感目标:

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不同的折法和染法。

难点:

染纸颜色搭配;多种形式的染纸作品。

围绕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四大块面的活动:

活动一设计意图:欣赏染纸作品首先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其次师生通过问题交流,学生能初步了解染纸艺术和染纸的特点,从而初步达成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动手尝试,自由发挥想象折一折、染一染、想一想,开拓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愉快的探究染纸方法。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验中的发现,在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交流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归纳出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再次,教师在学生较欠缺的作品上适时给予直观演示,为学生清晰具体的感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三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作业,内化并运用技能技法,学生能掌握多种染纸的折法及染纸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作业要求设计意图,为了鼓励学生“从实践到创造”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两个展版的作业展示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把音乐引入课堂,为了能陶冶学生情操,调节作画情绪。

活动四设计意图:总结或拓展,能让学生对染纸艺术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究其他染色技法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反思:

学生思维停在表面时,设计怎样的问题把他们引到深入?

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六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课《趣味文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材分析。

2、说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难点

4、说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侧重于表现美术写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学生通过对趣味文字的欣赏、学习绘制美术字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作的愿望。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材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

2. 过程与方法:掌握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

3.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形象,更活泼的新字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 教学过程

针对我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事实生活,学生竞争意识强,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对他们的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多给他们接触社会,增加实践感受。掌握好这个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本课起到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和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通过老师在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运用创新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仪一仪、画一画 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核心课程的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变体美术字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出美术字的特点,从而形成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堂课起始的话坏,是整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导入阶段,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法。先让学生猜一猜神秘嘉宾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世界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唐僧师徒四人名字组成的形象图片的变体字”,引出本课课题——趣味文字,让学生对变体美术字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探究阶→www.kuaihuida.com←段 ,我采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首先创设“文字王国开化装舞会情境”,出示各类变体字美术字,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式。这种教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探究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获取和巩固知识。在探究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发展阶段,我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用课

件出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步骤。由于变体美术字与宋体字和黑体美术字相比,没有后者要求有严格的书写规范和固体模式,显得自由洒脱,因此他的书写步骤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不必要在此处浪费时间。(体现有效课堂),第二步是学生分组完成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字的内容自由发挥。最后进入创想和表达和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展现。在变体设计中,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二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可以及时的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学生作业评价阶段,我采用的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方式。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给与总结性的点评。这种评价模式可以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细节的处理上有待于提高。趣味文字这节课很有趣,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就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介于这个问题我汇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重视让学生在血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思考,因此,我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没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我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趣味文字》的授课,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请领导、同行多多批评指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好!我是东风43小学的翁朦,很荣幸我能参加此次的说课比赛。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的资料《喜怒哀乐》。

针对教材资料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美术造型表现课。接下来,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这一课要应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分丰富活跃的时期,结合这一学龄特点,教材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样表达方式,经过观察与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为一个课时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经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情感目标:理解不一样表情下不一样的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本课的重、难点:分析五官的微妙变化所产生不一样的表情。结合表情特征,大胆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必须的教学方法,我说课的第二板块就是教法。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中的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示范指导法

(3)引导欣赏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他们进取投入学习之中。

三、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问题讨论法

2、自主学习法

我时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进取互动,让他们充分体会创作的欢乐。

四、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亲近学生,游戏导入。(本环节用时3分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简便进入课题,我出示一幅趣味的故事画。一只鸡蛋打碎了,旁边的四只鸡蛋看到这一现象露出4种不一样的表情。学生观察故事画,提出两个问题:旁观鸡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情?猜一猜谁才是这只碎鸡蛋的好朋友?经过学生一翻讨论,得出了答案。并借此机会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设计意图:使用游戏激趣法,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导入课题。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认识到产生的表情和心境有关。)

2、解析图例、总结规律。(本环节用时6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大家出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对应的简笔画表情连起来。学生很快就把对应的表情连起来了。而在简笔画人物表情中五官变化的比较十分清晰。使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简笔画中出现的五官特征,讨论总结出画表情的口诀。学生边读口诀边亲身体验做出喜怒哀愁四种表情,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经过本环节的设计,降低了总结五官变化规律的难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让学生敢于说出自我的见解和猜想。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构成共识、而得出的结论更能被熟记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3、游戏测试、巩固知识(本环节用时2分钟)

这一环节中,我例举了产生微妙变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单独的五官,让学生先讨论后猜,这是哪一种表情中的五官。

(设计意图:使教师对学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景进行检测和反馈,为后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4、欣赏名画、感受意境(本环节用时7分钟)

本环节,我准备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首先为大家讲解这幅肖像画当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我感受画面主人为何有这种神情。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感慨,再继而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中五官变化和规律。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大师作画的意图和情境。这一阶段是作为本堂课情感升华的部分。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画面的心境与意境,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作时大胆抒发心境奠下基础。)

5、步骤示范、技法总结(本环节用时5分钟)

示范前,我先抒发自我的心境,讲述今日发生了许多让我感到开心的事,能够用一个“乐”字来概括。我忍不住想把“乐”画出来。在黑板上示范自画像。边示范边提醒学生作画能够将五官适度夸张,结合表情口诀。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虚实等,并留出一个五官“嘴巴”,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根据我的表情添加。

(设计意图:经过示范指导法,让学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画的步骤,留空示范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合作意识,与教师建立亲密关系。也为他们后续无拘无束的作画做好铺垫。)

6、大胆创作、巡回指导(10分钟)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在积累了必须的美术技法和情境之后,学生的表现欲望已经很强烈了。这时我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以镜子中的自我为模特,画一幅生动的肖像画。也能够画你的同学、父母、教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表情。

(作业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是对自主学习的体现。让学生对自我抒发心境后五官的微妙变化产生了兴趣。让他们画出具有表情特征的自我,是很趣味的一件事。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间接教育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在巡回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明白想要表达的心境,但由于拘泥于技法,又害怕把自我画的不像,导致人物表现的很紧、构图不饱满、表情不夸张生动这些问题。于是我立刻当堂挑出一位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线条画的不够流畅、也不是很像自我,但将人物表情表现的很夸张,笑的时候颧骨和下巴也会跟着变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大胆的画出了自我的感受,我抓住机会大力的表扬这幅作品。这时很多同学不再纠结于画像不像,都放开手笔,大胆的去创作,随心所欲的去表达自我的心境。以至于来后出又现很多生动的作业。

7、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本环节用时5分钟)

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1)学生自评,给自我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为大家讲述这张心境背后的故事。

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画面所表达的是什么表情,也能够从美术技法,如线条、构图这些方面去评价(这样设计评价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本事、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8、课堂小结,扩展延伸。(本环节用时2分钟)

本节课是以线描述生的方式画人物表情。但其实色彩也能表达人物的心境,比如为开心的人物肖像加上暖色调的背景,更能衬托画面的喜感。为哀愁着的人物背景加上冷色灰色调,更能衬托人物的悲愁感受。

然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提议同学们回家为自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画一张肖像,并为画面填上适合的色彩。

最终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大家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祝愿大家笑口常开!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堂。学生回味无穷。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目的是经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的表情变化及规律,并用绘画表现人物的不一样神态。我从两方面入手,人物表情神态中最突出的就是眉毛、眼睛和嘴巴,只要让学生抓住这三个器官在产生不一样表情时的变化,就能准确的描绘出人物表情,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绘画作品,顺水推舟,继而发展到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是未来的大师,增强他们作画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做示范本课的难点。我认为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所在。

本堂课也存在着些不足:学生的作业代表了一节课的学习成果,我对作业的点评应当从美术技法层面升华到情感表达层面,让他们大胆联想抒发看到作业后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到达知识与思想的双丰收。

美术新课标指出:教学不仅仅关注美术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本节课经过合作探讨,实现了创新意识、思维、本事的培养,实现了知识与本事的同步提高。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体验表情乐趣的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儿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

我的说课完毕!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知识就是力量,而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载体。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喜、怒、哀、乐四类表情的特点,掌握不同表情的五官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表情丰富的人物头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造型的乐趣,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

只有了解学生,切实的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的上好一堂课。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对细致观察和刻画人物神态的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同学表情、神态的变化,鼓励同学们大胆地运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常见的喜、怒、哀、乐四类表情,观察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掌握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线描的方式勾画人物表情特征。

过程与方法:观察美术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变化,体会不同表情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分析不同表情五官变化的特点,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有表情的人物头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于表情特征的感知能力,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描的方式创作有表情的人像画。

难点:在创作中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表情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所以本课我将采用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水彩笔、画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堂好课的具体展现,每个环节必须严谨、认真的对待。我将重点讲解这一部分: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生动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会设置“情绪过山车——我来说你来做”的游戏,请学生代表根据我所描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收到礼物、吵架、丢失心爱玩具等。其他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问题:你看到了哪几种情绪变化?学生表达观点:有开心、愤怒、悲伤等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会通过面部表情呈现出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喜怒哀乐》。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图像是视觉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源泉。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表情的要素,我会展示列宾的代表作品《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带领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并猜测人物的心情。学生可以准确的答出:有挤眉弄眼的愤怒表情,也有开怀大笑的表情来表现愉悦心情。接着我会请同学说一说:人物的表情是通过哪些五官变化表现出来的?学生畅所欲言,进而总结出:表情主要是通过是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

学生要准确的表现人物情绪,还需要抓住五官的变化特点,因此我会设置“表情拼拼拼”的活动,请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把不同表情的五官组合成带有“喜怒哀乐”四种情绪的人物头像,并在完成后讨论问题:不同的表情分别展现出什么样的五官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人物表情可以用口诀来表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缩眼嘴角掉。”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情变化的特征,对于如何表现人物表情却比较模糊,我会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特点,总结出:在进行线描人物头像创作时,要结合线条的长短、曲直、疏密的不同变化来表现人物表情。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创作难点,我会给学生示范带有表情的人物头像线描写生步骤:

第一步:观察写生对象面部表情,勾画脸型轮廓;

第二步:添加五官特征,进行细致刻画;

第三步:调整人物发型和服饰;

第四步:整理细节,完成作品。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我会请学生认真观察身边小伙伴的表情,完成一幅有表情的人物头像线描稿。在学生创作期间,我会进行巡视,并从人物表情刻画以及线条的运用等方面加以指导。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创作结束后,我会设置“表情大师”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表情、情绪刻画、线条运用等多方面评价作业。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创作的自信心。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在课程最后,我会带领学生结合板书回顾重难点,并从观察生活,关注同学的角度进行情感升华,最后,请学生课后装裱自己的人像作品,互赠留念。

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感受到美术和生活相联系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辅助学生创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我的板书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上午好!

我是面试小学美术的xx号考生,下头我将进行我的说课,说课的资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远近的奥秘》。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本次说课。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远近的奥秘》一课节选于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和对视平线,消失线的概念理解。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十分丰富和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他们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所明白的东西。他们喜欢按照自我的想法自由的表现;但观察本事较差,只能用简单的描绘来表现自我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本事和艺术创造本事,学习正确的透视规律。让他们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的想法,贴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经过观察,探讨,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思维,并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观察远近的实践活动,搭建美术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过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理论和规律。并在绘画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讲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备好教学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作业纸等。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资料,本课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

2、创设情景法,经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2)学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经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经历知识构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景。

(2)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图片”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远近奥秘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图片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图片,为后面同学自我创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经过体会图片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远近的奥秘》

(3)引导启发了解透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由于每个学生成长历程不一样,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一样,所以,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透视”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经过“近大远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从而得到本课的重点,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视平线,消失点的概念。

(4)大胆创作绘制远近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绘制远近”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生活的事物进行自我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透视规律的使用,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的寻找。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简便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5)展示欣赏自评互评我之后设计了“展示欣赏—自评互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我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我的作品名称,讲述自我作品的构思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我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本事。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一样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进取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本事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所以我最终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这一环节对欢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终,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我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总之,本节课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进取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本事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本事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多谢各位评委教师!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挥想象,绘画一棵奇特的树;线条流畅,画面构图饱满。

过程与方法:观察树木的结构;发挥想象,用生活中的形象替换成树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新颖的构思。培养学生树立茁壮成长的意识。

教学重点

想象有联系的形象替换树木的枝干和树叶。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饱满。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想象一组有联系的形象替换成奇特的树。

拓展层面——线条大胆流畅,构图饱满。

探究层面——替换的形象新颖有创意。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扩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罚设计了教学过程:

1、发挥课件优势,力求形象生动

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学习内容,选择大量适合的图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并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2、多次学生讨论,促进主动学习

在学习树木的结构、替换树木的方法规律、怎样使画面构图饱满等环节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进行观察、讨论,从图片、文字、他人的见解中得到线索、找到答案,同时允许开发式的回答,为学生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提供机会;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舞台;逐步行车敢于思考、敢于表述的品质。

3、结合小小游戏,激趣扩散合一

“连连看”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电脑小游戏,许多学生都玩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游戏让学生巩固了解一组替换形象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启发学生从生活用品、蔬果、体育用品等多方面去寻找替换物。

4、师生共同示范,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对同学的表现更感兴趣,因此师生的共同示范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示范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向学生提出或讨论或启发,作业环节能更顺利进行。

5、作业分层要求,照顾学生个体

分层要求细化学习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马上确定目标,一些水平较低的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后,还能有一些前进、努力的方向提示。

6、不同角度评价,学会欣赏发现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展示评价活动中,并要培养学生学习欣赏他人优点的好习惯。

7、渗透树人观念,思考成人道理

与表现内容紧密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说课稿 第十一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

(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第十二篇

下面是小学美术说课稿《我的书吧》,欢迎阅读!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第十三篇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第十四篇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__,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__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14篇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