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墨梅》这首古诗是元代末期杰出的诗人、画家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快回答整理了1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墨梅。

《墨梅》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墨梅》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伊始,趣亦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花吗?那你们能用恰当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花吗?

生:用恰当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师:那你们喜欢梅花吗?能说明理由吗?

生:说明喜欢梅花的原因。

师:同学们喜欢梅花的原因都不同,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梅花,还记得王安石的那首《梅花》吗?一齐背一遍吧!

生:齐背《梅花》

二、初读感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梅花的诗,它的题目是《墨梅》。(板书)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诗题。(黑色的梅花)

师: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解开这个谜团吗?那我们就把书翻到第九页,看注释① 。

生:看书明诗题之意。

师:水墨画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把书打到40页仔细观察,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

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以前也学过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苏轼为惠崇画的一幅来画题的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题画诗是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关于王冕,同学们能交流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吗?

生:交流王冕资料。

师:简单介绍王冕情况。

师:王冕是怎样为自己的画题诗的。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先划好七言诗的节奏2、2、3)

生:自由读诗。

师:反馈读诗情况,纠正字音,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生:小给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反馈学习情况点拨指导,相机介绍:文房四宝、国画的种类和技法。

生: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www.kuaihuida.com)师:墨梅具有“花开淡墨痕”的特点,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叫借物喻人,例如上学期我们学的《白杨》借白杨的什么特点?赞美谁的什么精神?今天我们学的《墨梅》诗就是借助墨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样的诗叫咏物言志诗,这一组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三、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

师: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试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生: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师: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四、总结升华。

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们只留清气满乾坤!

板书:

梅  花开淡墨痕

墨梅               咏物言志

人  清气满乾坤

《墨梅》 篇三

目标预设:

1.掌握字词,了解大意,感情朗读背诵,

2.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

一、导入:

1.回忆背诵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2.交流资料:

王冕资料

本诗:托物写志的题画诗。

二、读诗(达到:准)。

1.自由读 指名读 会读的读 师范读 齐读。

2.引导理解:“砚、乾坤”并记忆。

3.指导读好题目,作者,并标出诗之间的停顿。

三、再读诗。(达到:懂)

1.看下面注释,读诗、理解。

2.汇报:自由谈理解。

3.提出疑难:互相结伴解决。

4.指导总结理解方法: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及当时背景,加上想象。

5.连起来说诗意。

四、品味读。(达到:美读)

1.自由读,那句诗给你感觉最深、淡为什么?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汇报交流,相机引。

[1]后两句:最能抒发作者的情感(不以追求色彩艳丽讨好别人。做纯洁、高尚之梅的人)。

板书:梅 人(清气满乾坤)

[2]前两句:世上有墨梅吗?(没,作者自己画的墨梅)

小结:清雅、淡雅、素雅、清气……这梅是“天然雕饰而成”。(板书:花开淡漠痕)

[3]作者赞赏梅花吗?讨论。

归纳:前两句写自己画梅的特点,后两句借梅咏人。拖物言志:像梅花一样有清气。

[4]诵读。(节奏、停顿)

五、总结,延伸。

1.写梅花的诗:《梅花》

2.拖物言志的诗:《竹石》

3.作业

抄写、默写本诗。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

(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墨梅》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 是谁写的 诗的内容是什么 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 墨梅有什么特点 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 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墨梅》 篇六

北京教育科技中心的博士教授们到我们县进行教育调研。我们学校接到教委下达的任务,要我们学校承上两堂实录公开课,一堂语文,一堂数学。校长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备好一堂语文课。接到任务是在头一天的晚上,按课程进度,第二天应该上古诗《墨梅》,以前上教研课、公开课、参加讲课比赛从未尝试过上古诗,怎么办呢?时间紧迫,不容犹豫,于是,心一横:没什么!尝试一下!家常课不更真实吗?静下心来备课吧……

课堂如期而至,面对教室后面坐着的专家教授、教委领导,还有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摄像的老师,我心里边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课按照我精心设计的流程顺利进行,师生激qing高涨,我忐忑不安的心完全放开了,课到最后,心里边居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看到听课人们赞许的目光和满意的笑容,我心中暗喜:成功了!下来后,所有的人给予了我的课高度评价,学校领导的脸上也有了光彩!我想说,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无论成败几何,我都会倍受鼓舞,都能够促进我在语文教学专业化道路上的成长!下来细思我的这节课,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教师饱含激qing,以情激qing。我喜欢激qing飞扬的课堂,所以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语还是激发学生感悟作者王冕的思想感情,我都精心设计了充满激qing的语言和提问,如: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背诗的风采?王冕仅仅是在赞颂梅花吗?想想此是的王冕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正是我的激qing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用真情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为我的精彩而倾倒,更为诗人的傲气所征服!就这样,我便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生命互动,在我们的课堂上激qing飞扬!

2、指导学生朗读有特色。窦桂梅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上三个台阶,首先是要读准确,其次是要有感情,最后要求读出韵味,读出个性体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文字虽少,但蕴涵的感情特别的深厚。于是,在设计指导朗读《墨梅》时,我也借鉴了窦老师的做法,激发学生读出内心的体验,读出古诗的韵味。如抓住梅花“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的特点读出“淡淡的”“清香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传达给其他同学,入情入景,使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又如指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时,先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想象诗人此时此刻的表情神态及内心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那种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如梅花般高洁端庄的高贵品质。此时,学生都被诗人的那种傲气所折服,他们激qing高涨,当我鼓励他们站起来朗诵时,他们个个都在座位上默默“酝酿”呢!见此景,我也有点情不自禁了,趁火打铁,请求示范朗诵一遍,我的朗读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教室里朗读声、掌声响成一片。我想:此时后边听课的人们也在心里边暗自默诵呢!

当然,有成功也有遗憾。我觉得在揭示诗人高贵品质的时候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当时的问题设计为:这里的“气”仅仅是说的气味吗?学生便自然会悟出这里暗含着的更深的含义,那就是诗人的傲气、骨气、正气!这样,效果会更佳。

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

板书:墨痕——淡 (清雅素淡) 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动、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的的诗作有毛泽东的,陈毅的,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九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墨梅》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 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

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

师: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墨梅(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花色淡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同凡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 气清香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

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墨梅》 第十二篇

作者:樊铮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6

又教《墨梅》

樊铮

又教《墨梅》,发现诗中有不少地方和原来的不同了,如原来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成了现在的“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改为了“个个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留”成了“流”,为此,语文老师们还议论纷纷,心想是否是编辑的疏忽所致。且不说前两处的改动是由于今古的说法不同而已,而对于诗句中墨梅的清气“留”在天地间变更为“流”在天地间颇有争议。后读了课本的主编张庆的解释才知道:这里的“流”可以理解为“流溢”,是指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在人间。

这个备课时的争议让我想起了以前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争议——一位学生认为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而是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的梅花实物。他发表了自认为很充分的理由:从诗中所说“只留清气满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间。而且还说到了因为梅花长在了洗砚池边,洗砚池中墨水渗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开淡墨痕”。虽然学生的看法并不是很科学,甚至有点可笑,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他的确实已经在学习思考问题了。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有个学生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在电视里看过有关猿猴的纪录片,猿猴的叫声一点也不好听,李白当时那么高兴,为何要写难听的‘猿声’呢?”老师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便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没想到孩子们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个女生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合情合理的解答:“李白当时被皇帝赦免了,太高兴了,太愉快了,‘猿声’虽然很难听,李白却觉得非常悦耳动听,就像一支快乐的进行曲。”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她眉飞色舞地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她爸爸出差回来,给她买了一台漂亮、好玩的游戏机,她高兴极了。上学时,特意叫上邻居家的一位小朋友一起走,一路上讲个不停,并约他放学后一起玩。其实她平时放学上学从不和邻居家的这个小朋友一起走,更不在一起玩。因为那天她真的太高兴了……一时激起千层浪,受到这位同学的启发,许多同学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学生能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第十三篇

设计意图: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简练,言浅意深。活动中我将注重让孩子观察画面,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梅花图片,墨梅图。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梅花图片,认识梅花,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与古诗名字含义。

1、了解古诗题目含义。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图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了解古诗作者。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二)欣赏图文课件,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1、幼儿欣赏课件。

教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2、尝试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分别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

4、解释古诗意思。

教师: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诗意境。

教师: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想象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三)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1、教师根据图谱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一遍。

2、幼儿多形式朗诵古诗。

3、集体完整吟诵古诗。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

附: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 第十四篇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七、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墨梅》 第十五篇

《墨梅》教学设计一

作者:上虞市实验小学汤金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8

《墨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上虞市实验小学汤金华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1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墨梅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