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13篇】(优翼教学资源网免费课件教案下载)

《儿童诗两首》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想象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诗的特点,感受儿童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生字,背诵喜欢的童诗。

3.尝试写儿童诗。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二

教师:同学们,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分组结果已经知道了。我们中国队和巴西队分在了一组,你们说,假如中国战胜了巴西会怎样?

(学生议论纷纷)

男生甲:我会很高兴。

男生乙:会很长中国人的志气。

……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趣。刚才是老师用“假如”造句,接下来你们能不能用“假如”造几个句子?

(学生很快就造了几个句子)

教师:从同学们造的句子中,我看出了“假如”这个词的意思。它是表达人们内心一种愿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文豪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金色花》,诗歌开头的第一句就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泰戈尔的愿望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

(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教师:听完了老师的朗诵,你知道泰戈尔的愿望是什么了吗?诗歌因为韵律的关系,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动听。下面老师播放音乐,同学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座位上大声地朗读,一起来体会诗歌的音律节奏美,了解它描写的内容。

(学生各自大声的朗读课文)

教师:读完了这首诗,大家知道泰戈尔的愿望是什么了吗?

学生:他要变成金色花让妈妈闻花香。

教师:除此之外还要怎样?

学生:和妈妈开玩笑。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书上。

教师:假如你就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得到妈妈当时脸上的表情吗?大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

学生甲:一定很高兴。

学生乙:会很紧张,因为小孩子不见了。

学生丙:小孩子和妈妈开玩笑,妈妈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在找不到他时,也有点着急。

教师:你能感觉得到诗中母子感情是怎样的吗?

学生:“他们感情很深,相处融洽,孩子很爱他妈妈,因为他和妈妈捉迷藏;而妈妈也很疼孩子,孩子不见了她很着急。

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儿童与妈妈捉迷藏的过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从童真、童趣的角度反映了天伦之乐。儿童的这种发自天性的行为给妈妈带来了欢乐。

教师:好了,我们学习了这首诗歌,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同学们先自已练读。

(学生各自练读。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挑选两名朗读,评点,提醒学生注意模仿诗中人物的语气、读出诗歌的感情,并且课后背诵。)

教师:《金色花》这首诗是通过“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对母爱的赞美的。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我国著名诗人冰心的《纸船》,看看这首诗又是通过什么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纸船》)

教师:你看得出来这首诗是抒发什么情感的吗?

学生:作者离开了母亲,非常想念她。

教师:作者是通过什么形象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学生:纸船。

教师:你认为在《纸船》中,那些句子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爱”是什么意思?“悲哀”又是什么意思?纸船为什么会含着泪叠?

学生:爱是对母亲的思念,悲哀是因为看不见自己的妈妈,也因为想妈妈所以才含着泪叠纸船。

(教师小结,点出《纸船》的情感内涵)

教师:母爱是如此的无私和伟大,以至于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反复进行歌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名人是怎样谈论这种伟大的情感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两首诗都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忘了父爱,我提议大家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情和热爱!下课!

儿童诗两首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渗透写法,尝试写儿童诗。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童年是一幅,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2.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

3.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

4.师小结: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 时老师读最后一节。

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的愿望 街头阅读

丰富的想象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快乐童年

[教学反思]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四

盐城市第一中学 刘勇华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中国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二)学法引导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三)审美鉴赏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祖国最为深沉的爱,但他没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由鸟儿生前的歌唱,写到它死后的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此外,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体说来,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通过具体、真切的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四)重点难点突破1、 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析]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注意停顿和重音。一般地说,标点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作适当的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义分开。朗读时的重音,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实际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参考答案]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 “意象”,意为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阅读《我爱这土地》,概括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具体的形象。所以阅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参考答案]诗中出现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在它身上寄予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形象,联系它们前面长长的修饰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汹涌着”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以及“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等,可以想见,它们象征了祖国、人民、民族的苦难与灾害,他们不屈的斗争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与坚定的信心。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删去,对诗歌主题的表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析]此题意在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诗歌上结构上的独具匠心,进而加深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我爱这土地》的两节诗,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这一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那么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4、“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在他的《乡愁》里,是怎样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析]这道题的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总是借助形象抒情言志这一特点的认识;二是,帮助读者学会怎样将诗歌要表达的抽象情理具象化。[参考答案]作者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二、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 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能力提高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 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开放探究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三、资料下载1、《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 (王继波)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余光中简介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中国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中国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作“乡愁诗人”。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作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附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诗两首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1)艾青 蒋海澄 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余光中 中国台湾 家国之思 2、(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从诗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可以看出诗人是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诗人不由得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4、形象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能力提高1、d 2、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4、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开放探究1.语句:“你微小” 作者反复写其形体小,意在反衬其内在的不渺小。2.因为萤火虫完成了自己的生存,点亮了灯,发出了光芒,服从内在的力量。3.微小的是外形,但内在却放出光芒与一切光芒并存于世,冲破黑暗,足见其不渺小。4.只要言之有理即行,扣住文中主旨。5.略

《儿童诗两首》教案 篇五

【我的微博】

各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学课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本次“导读”尝试“作业指导法”,即根据课前“导语”提示指导自行“设计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阅读课文,在“作业”交流过程中检查阅读效果。

【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过程】

一、作业导入,比较阅读

(一)“导语”导入,作业设计

【导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幢憬。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儿童诗,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写首诗。(p39)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

(1)第一首诗的作者写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诗的作者写了哪几幅画?

3、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比较阅读

1、读题思考:什么是儿童诗?一共有四首,怎么是两首?

儿童诗,儿童写,为儿童,写儿童(有童趣)。

2、比较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根据自行设计的作业读课文。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2:交流感受

①说说《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简要概括)

[《课练》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几幅画(学习生活场景)?

三个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画》,诗如画,叙事生动、形象。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附课文

9 儿童诗两首

我 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xù)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街 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zhuāng)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shuǎ)。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 可爱 )的花苞 (绿色 )的垂柳

【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干过行政工作,编过大型期刊。先后出版过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其中,《我想》这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一起进入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

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络部主任、《诗刊》主编。作品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冰心、陈伯吹、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一行有一行的气味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不管哪一行,

都有独特的气味:

面包铺里散发着

发酵的面粉和奶油鸡蛋香。

当你走过

家具作坊旁,

你会闻到

刨花和新锯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总散发着

松节油和油漆的香味儿,

镶玻璃窗的总有

窗用油石灰的气味儿。

司机的制服上

有汽油味儿,

工人的外衣上

有机器油味儿。

有肉豆蔻味——

那是做糖果的师傅,

有令人惬意的药香——

那是穿白大褂的大夫。

犁地的农民

有泥土的气息,

和田野、草地的

清新芬芳。

渔夫身上的气味,

让人想到鲜鱼和大海。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身上

散发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懒惰的阔佬,

不管身上洒多少香水,

孩子们,他发出的气味

也实在不太好。

[提示]

现在,我们要来读两首贾尼·罗大里的诗。说到这个诗人,我就马上想到了《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想到了番茄骑士、樱桃女伯爵、南瓜大爷、梨教授。他写的童话有趣,写的诗也很有趣。

今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气味》,明天要读的是《一行有一行的颜色》,你就要猜了,是不是还有“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一行有一行的动作”、“一行有一行的语言”啊?这倒没有,但行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像贾尼·罗大里去观察。

我们可以把两首诗合在一起来读,因为这两首诗就像是孪生兄弟,不能分开。这两首诗里,贾尼·罗大里都先提到了面包,哈哈,他对这一行太熟悉了,因为他爸爸就是一个面包师,看来如果不写诗,有可能成为一个一流的面包师,行行有状元啊。

我们就先来读读《一行有一行的气味》,贾尼·罗大里太喜欢劳动者了,恨不得把所有行业的人都写进他的诗里,面包师、油漆工、木工、司机、工人、厨师、农民、渔夫,而且他能把这些行业的人的“味道”一下子就闻出来,而且觉得这些味道都很好闻,因为这些都是“心怡的味道”。

回家闻闻爸爸妈妈,他们身上是什么味道?

【儿童诗】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  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一起品尝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六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与德育:5、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诗两首教案下载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七

宜昌市六中常红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师:人的一生,犹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在成长路上,有阳光雨露,也有乌云密布。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该如何面对?假如你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又该如何选择?今天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将与你我进行对话交流。

二、读出情味,产生联想,与诗人对话

师: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天……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忽然间,世界只剩下了自己与诗人,相互间,只脉脉地,用目光交流,那流淌在空气中的,幻化出的——七彩的烟波,便是我们对于诗歌最好的理解!(生沉醉)诗,可谓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诗歌被誉为“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学习诗歌呢?(生顿时活跃)

师:培根曾说,读诗使人聪慧。看来的确如此,尤其是这些掌握了读诗方法的同学更为聪慧。下面请大家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自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生自读)

师:大家读得很用心。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哪位同学愿将这首诗朗读一遍?请大家细细品味、静静倾听这位诗人的倾诉,试着与他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一生朗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5:她读得很有感情,娓娓道来,并没有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语调亲切和婉,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师:当你在与诗人普希金交谈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6: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感觉。

师: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时,好像我走进了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英雄所见略同啊。(生自豪地笑)看来一首好诗总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用心体会诗人的感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的心与诗人正在慢慢接近。这首诗写于被流放的日子----题在邻居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短短的几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艰苦年代的座右铭。如果你就是文中那个女孩,在朗读这首诗后,请用几句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出你对普希金的回应,表达出你的心灵感悟。也可引用其他诗人的诗句与普希金进行对话交流。

生7:假如我是那个幸运的小女孩,我想引用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来回应普希金。(有感情地朗诵)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生鼓掌)

师:诗歌没有国界。这位同学善于课外阅读,平时的厚积才有了此时的薄发。

生8:我引用的是舒婷的诗《这也是一切》中的诗句。(生清清嗓子,生笑)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我肩上!(生热烈鼓掌)

师:高山流水遇知音。普希金听了会多么高兴,多么欣慰啊!

生9:我是自己写的几句。(生掌声鼓励)

谢谢你,普希金!/是你驱走了我心里的阴霾,让我的天空晴朗一片。/是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见证!/你为我们竖立了一座丰碑!(生时间地掌声)

师:你的心与普希金的心碰撞出了火花,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

师:如果把这么美的诗写在一张卡上,送给你的朋友,或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请你设计背景颜色,会选用哪种颜色表达出你的这份情感呢?

生10:亮色、暖色。

师:大家在课后把这张卡完成吧。也许在今后的风风雨雨里,这些熟悉的诗句会在你我的耳边一次次响起。

未选择的路

三、读出理趣,发挥想象,有创意地阅读

师:面对不幸,普希金和众多同学选择的都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说到选择,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如果你处于一个岔路口,你又该作怎样的选择呢?请你用读第一首诗的方法来阅读《未选择的路》,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读出诗的深刻含义。

(生自读。)

师: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首诗较前一首要含蓄,读诗时更要透过文字表面,探寻隐藏在跳跃、变化的诗句下面的“诗人的心”。下面请四人学习小组就本诗的语言和内容互读质疑。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生1:我们这一组提出了两个问题: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在回答之前,我们想先请小组的一位同学将全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2朗读)

生3:从这一遍遍的读中,我们不难发现,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生4: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点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学会”走向“会学”,小组合作学习见成效。)

师:大家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我就有这样的切身体验。(生个个顿时来了神)在十二年前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花店。可是事与愿违。至今我仍幻想如果经营一家花店,我的生活又会怎么样?未选择的总让人那么留恋。不过,现在的我正以另一种方式在实现这一梦想。大家不就是那带着朝露迎着晨光绽放的花朵吗?(生点头、热烈鼓掌)大家在生活中、学习中、思想中、交友中难免会面临种种选择,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生5:我觉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如早上,是呆在暖和的被子里,还是起床读英语,这就是选择;两年后是读重点高中还是读中专,更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每人必须作出选择。(生鼓掌)

(点评:结合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使得诗歌阅读更神奇更美妙!)

师:实在!这时我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再读一遍,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6:我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富有哲理的名言。

师:好!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人只能选择—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

生8:我觉得人生中有无数次的选择,充满挑战和机遇,应勇于创新和进取。

生9: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

生10: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点评:好诗不厌百回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尊重再次体现了以生为本。)

师:的确,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新的发现。请发挥想象,在这条“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上,“我”会遇见哪些人?

生11:如伽利略,他选择的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一条路。正是因为他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表面轻重物体下落时,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结论,导致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发现。

生12:还有发现了浮力定律的阿基米德;发明了避雷针的富兰克林;发明安全炸药的诺贝尔等等。

师:从这些人物中,我们可发现一个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

生13:敢为人先,敢于创新。

(点评:正如诗人拜伦所说:“诗是想象的熔岩。”创设情境,舒展想象的翅膀,使诗歌鉴赏更富有了创造性。)

师:好!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还是选择“人迹众多”的一条路呢?

生14:我还是要选择人迹众多的一条路,因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才能避免走一些没必要的弯路。

生15:我会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因为这条路更充满了诱惑力与挑战性,更能创新!

师: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人迹罕至”的路是不是都可以选择?

生16:当然要视情况而定。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是值得提倡的。但故意钻牛角尖,违背科学,甚至为法律所不容的事绝对不能做。

师:高见!富有哲理。

(点评:只有大胆地与文本对话,同学间思想的两相砥砺,才会迸出智慧火花,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读出文本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四、读写创新,提炼诗情,写出理趣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给过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请读读下面这首诗,结合你的人生体会,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臂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生1:人就应像诗中的礁石一样,百折不挠。

(点评: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好的诗歌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出理趣的写作特色。)

师:哲理诗总能给人以理趣。大家想不想寻找一种意象写一首小诗吗?大胆试试,表现出你的才华。要求:在构思时,不要被诗的形式所拘泥,先考虑意象和所要表达的意境,然后再考虑形式的问题,写出你对生活的思考。

示例:月儿------一滴挂在天边的相思泪,一盏为游子点亮的灯。

生2:汗滴-------是一串攀岩留下的足迹,是付出与收获的公平见证。(生鼓掌)

生3:新芽------一抹鹅黄的新绿 /一对初醒的音符 /一滴摔成两瓣的春雨 /一对飞向未来的翅膀。

生4:山路------一条飘飘忽忽的彩带 /一片交交错错的网络 /一架颤颤惊惊的天梯 /一副沉沉重重的枷锁 /弯弯曲曲的是山里妹子的麻花辫 /笔笔直直的山中汉子的脊梁骨。(掌声如雷)

(点评:多精辟的诗!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激发出创造想象的火花,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思绪就能自由自在地遨翔。)

五、运用留白,悬疑激趣,课外探究

师:“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普希金,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普希金为什么被誉为俄罗斯的民族灵魂诗人?请课外阅读《普希金诗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查阅有关“弗罗斯特”的资料,看一看诗人究竟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人迹罕至”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他一生怎样的道路?请大家有兴趣在课外探究。

另外“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空间是广阔的!大家还可在课外将原诗找来阅读,品尝原汁原味的美。

(点评:什么是真正的一堂好课,从来标准不一。但有一点,能激发学生在课外投入更大热情去探究的课一定是好课!)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

⑴ 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 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

⑴ 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4、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6、特点: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

儿童诗两首教案 篇九

一、教学简析

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

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 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2)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五、相关链接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篇十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3、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与学生交流,导入新课:

有没有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经历?为什么离开?离开后想些什么?想家时怎么办?

思念亲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感情。作家冰心在远离亲人、思念父母的时候,就把这种感情融化在一篇篇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篇:《纸船 寄母亲》。

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师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气氛。

附投影: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学途中所做。这是作者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学生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放悠扬而略带忧伤的背景音乐)

请一位同学朗读,学生互评,再读。听录音,比较一下哪些地方读的比我们好。我们读得还不够好,是因为的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请同学们默读,品味揣摩语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注意精彩语句的朗读指导。

学生自己品读,便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完后给同学们描绘一下。

师总结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投影:诗歌欣赏的步骤: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2、品味揣摩,感受诗歌语言美 感悟诗歌意境美)

3、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过渡: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是永恒的主题。父母无私的爱不仅会使子女无限思恋,而且也会赢得子女纯真的回报。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赏析这首诗,注意同学间的交流与帮助。

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都是描写、歌颂亲情的,它使我们更加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私。在生活中,我们更要珍惜这份感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请在课下阅读:(投影:推荐阅读: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其人其作》)

作业:模仿《金色花》4、5段的写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回报母亲的话。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作业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第十二篇

《诗两首》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12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以能诗闻名。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其间参加文学社,一歌颂自由,抨击专利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大量利用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本课要求理解两首诗蕴涵的哲理,学会诗中的象征手法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给加红的字注音:

忧郁(  )  瞬息(  )  涉足(  )  萋萋(  )  伫立( )

2、区分形近字、组词,

浴  裕  欲

愧  魁  槐

伐  筏  阀

二、 诗歌阅读。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阐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将过去,我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优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广泛流传,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请想一想原因何在?

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邻人小女孩的赠诗,诗人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教训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语气娓娓劝说,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仿佛与你促膝谈心。诗句流畅清晰感情深沉热烈,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

3、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这是象征手法。

人生道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的选择。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5、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6、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两句诗道出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三、请同学们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外拓展

一、《诗两首》另外两种译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查良铮译)

没有走的路

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

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

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

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

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

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出来,

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

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

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

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

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

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总要一声叹息;

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飞白译)

《儿童诗两首》教案 第十三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孩子们学诗歌的愉悦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正文: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这13篇《儿童诗两首》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儿童诗两首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