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3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的写作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祖国走向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辉煌的成就”主要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迈向小康社会”主要围绕“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2、明确祖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树立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教师制作与活动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数张。
学情分析: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并通过图片或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农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调查、讨论、采访等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课下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1、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从喝不到牛奶到天天喝牛奶的原因,买菜场所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2、确定研究主题后,分组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探寻结论,交流、讨论。
(1)观察第64页统计图,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知道,现在由于城镇开发,耕地总面积虽然减少,但2006年粮食总产量却大约是1949年你粮食总产量的五倍,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肉、禽、水产品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在本课前一周布置)
①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粮食产品。
②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蔬菜、水果。调查蔬菜原产月份和现在能买到的月份。完成下表。
③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蔬菜品名西红柿芸豆南瓜苹果桃子……
原产月份
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④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肉、蛋、禽、水产品。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1)粮食(水稻类、小麦类、玉米类、豆类、薯类、高粱类、小米类等)。
教师介绍袁隆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
(2)蔬菜和水果(黄瓜、西红柿、芸豆、苹果、桃子等)。
(3)学生介绍肉、蛋、禽、水产品,出示鱼类生产基地、禽类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图片。
让学生谈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
4、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5、作业。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比童年
活动二、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活动准备:师生一起搜集相关工业发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6、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对父母的“爱”!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分五个单元、17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不在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从开放的'特点讲,教科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之本或罗列知识的清单,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要成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引子’。从情感角度说。为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本教材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形式活泼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体例特点是教科书每单元下设3-5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或称为活动内容)。各单元体列结构又分主题文字、提示语、旁边、情境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空白框等。
二、学生分析
面对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方法要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懂得家庭责任感,之间应相互沟通、平等相待、正化解矛盾。
3、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真实的友谊,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关心他人。
4、感受身边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祖国大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五、教学措施
1、以教科书为内容适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映衬学生的心灵世界。
3、侧重学生的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社会实录等教学环节。
六、教学安排
每周一个主题,穿插复习。每周大约三课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四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0xx-20xx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4.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教材分析。
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
4.《关心你、爱护他》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6-8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10课时
第四单元8-10课时
总复习
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30~131页。
教学准备
教师走访交通部门,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教科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例如:在有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外出的人们都难以忍耐,可交通警察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教科书第65页“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写出地点。(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交到交通管理部门。(寄信或托人带去等。)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
2.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如果对于提出具体的建议有困难,也可以写有关行人或车辆安全方面的建议。
3.如果可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交通部门去递交自己的建议,或者请交通警察来学校接受建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建议
1.对于学生开展的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警察等方面的调查和采访情况进行评定。
2.对于学生“给交通部门的建议”的内容进行评定,如有必要,可给予评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激发起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能力: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性。
知识:对传统文化,如京剧、书画艺术以及中医药等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初步把握其特点;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常识量正在逐渐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同时,其社会敏锐度也在增加。现实社会中回归传统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开始将视野开阔到了对传统事物的了解上,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正在逐步增强中。如前课所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文化透出来的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区域,现代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创造了一个温床。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孩子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联上的书法,庙会上的戏曲,日常生活中的中医疗法。孩子们这方面积淀下来的知识和感受相当丰富。但是,也正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现代生活的困惑相对少,回归传统、寻求出路的需求少,相对而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就不够深刻。另外,对于中医,由于一些历史、社会原因,以及中医发展中自身弱点的暴露,还有西医疗效的速度让整个社会对中医存在一定的偏见,不利于这个部分的体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交流起来,内容会很充实,但是,学生看得多,自己做的不一定多,想得就更少了。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个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点上存在一定困难。城市学生恰恰相反,这些传统文化往往成为兴趣培养的一部分,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见。二者的不同缺失,都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片面。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传统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增强这个话题的时代感,从北京奥运会上元素的使用入手,激起学生了解文化的兴趣。然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侧重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交流。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丰富的学生,就从已有经验出发,然后给予高层次文化作品的介绍,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认知不够丰富的学生,就多补充相关的信息,并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技艺,丰富自身的感受。对于京剧、中医等和现代学生艺术标准不符的内容,则要规避他们不能接受的部分,从京剧脸谱以及中医的神奇故事入手,让他们对祖国文化产生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个传统文化项目的特点来展示,从而充分吸引学生;通过一些对比,发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外国人的眼睛再看这些传统文化,对其独特魅力加深感知。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子,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京剧”“书画艺术”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医”“吹向世界的风”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国粹
[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内容表演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你还知道哪些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特有的,能代表文化精华,流传千百年,至今为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板书课题:我们的国粹)
设计意图: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入手,初步了解的国粹。
活动二感受京剧
1.[播放课件:京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艺术表演形式,感受京剧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板书:京剧)
2.[播放视频:《红灯记》选段、《铡美案》选段、《三岔口》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些京剧片段,你了解到了什么?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呈现研讨资料:[播放课件:京剧的角色行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4.[播放课件:京剧的表演手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了解京剧
是各个角色通过唱、念、做、打、舞来表演的。
5.[播放课件:京剧脸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说说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并画一画脸谱。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
:京剧脸谱是京剧所独有的。它通过夸张的色彩和图形,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
6.[出示图片:我们爱京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理解京剧存在的必然性和京剧的魅力。(板书:风行中华)
7.“我是小票友”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谈谈学习和实践了京剧表演之后的想法,感受京剧文化的特色。
设计意图:感受京剧这一国粹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活动三了解其他剧种
[播放视频:黄梅戏、越剧;播放课件:粤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在我们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方言不同,还产生了很多各有特色的地方戏曲。
设计意图:扩展对戏剧的认识。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京剧
风行中华
第2课时
活动一欣赏书画艺术
1.[播放课件:书画艺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找我们身边的书法和国画。
:的书画艺术装饰性很强,书画作家也在不断的创作中形成了书、画、篆刻、诗词融于一体的`特色。(板书:书画艺术)
2.[播放动画:十八缸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形象感受书法家学习书法历经的艰辛。
:美的创造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书画艺术,激发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感受书法艺术的习得、创造与人的努力分不开。
活动二说说中医
1.[播放视频:神奇的中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一找、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中医、中药,发现中医和中药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人的生活智慧。(板书:中医药)
2.讲古代神医的故事。说出历史上为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的名字,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今天中医、中药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的中医文化。
活动三吹向世界的风
1.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如果让你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你会选择什么来展示人特有的风采?先说说理由,然后展示。
2.[出示图片:吹向世界的风]
结合上述图片,交流外国朋友喜欢文化的事例,感受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世界和世界人民的喜欢。(板书:吹向世界的风)
设计意图:体会和感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吹向世界的风
书画艺术 中医药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学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学生名片投影展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_。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九
主题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重点:
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
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活动课时:
2课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
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
4、设计展示
(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
(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
5、活动延伸:
(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美丽的生命》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编写思路是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课的设计主旨是通过呈现大自然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的美丽图画,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命,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领悟“世界因生命而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为本单元后两篇课文做铺垫。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其生命需求,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并给予其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使“关爱”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设计思路: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从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以达到教学的高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最后将“热爱生命”的意识从小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3、行为与习惯目标:懂得关爱、善待身边的动植物,学会和它们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善待动植物。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这广阔的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星球,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其中的一颗,你知道地球与其他星球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地球是有生命的'。)师边播放图片边讲述生命起源的传说?提问:你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吗?
板书:美丽的生命
二、探究新知
1、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欣赏有关大自然的生命视频)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早在30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现在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和40多万种植物呢。地球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有生命的地方。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多彩。
提问:①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在这幅图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③通过欣赏,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草在风中飞舞,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树林里歌唱,松鼠在枝头跳跃,鱼儿在水中玩耍,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五彩斑斓,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
2、交流:我看到的生命
(1)、通过学习,大家想一想在你们身边,你知道的生命还有哪些?说说它,并上一幅画。
(2)、说到这里你是怎么对待身边的生命的呢?
(3)、请在记录卡上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师:大家说的很好,任何一个生命都需要人们的呵护和关照才能健康的成长,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3、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
(1)师:如果当这些生命都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怎样?整个世界又会怎样?播放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想像在没有生命的世界里将会看到什么?(生答)
(2)观看无生命的图片(课件出示《干涸的土地》),提问: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感受师小结)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只有黄沙、只有恐惧、只有荒凉而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回想刚才那个美丽的世界,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学生探究交流)
(3)师:通过大家的探究交流,我们发现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应珍爱我们的世界。
三、拓展提升
回忆校园、田地、村庄、小河里都有哪些生命,并完成下面表格
有声生命无声生命
会飞的生命
会游泳的生命
爬行的生命
四、小结
整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机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没有了,世界也就没有了!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节课内容。(配乐朗诵)
生命如此美丽,
她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让我们
珍爱自己的生命,
也珍爱一切生命!!!
五、板书设计
美丽的生命
生命如此美丽
她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六、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
我认为生命的原则不应当仅仅适用于人类,而应当适用一切生命。人类应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一切的所有的生命。我还认为道德教育应以珍爱生命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学生对所有的生命应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教育学生以向珍爱自己生命那样对待一切生命,让学生在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时体验到所有的生命的存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为了“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提前一周我让学生在校园里、在家里以及社会上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让他们认识到动物、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他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课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命。并每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像画,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像力更丰富。
整节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了生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我们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不足之处:
1、课后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
2、课堂内学生动的还不够。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同学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识别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同学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时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和交通的不时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同学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同学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区分能力。
1.对同学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同学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和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1.注意引导同学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动身,引导同学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同学获取信息与指导同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同学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32课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十二篇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等伟大的先人在历史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习他们的,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伟大先人的事迹。
知识: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与事迹,学习他们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文化还以比较原始的状态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得到有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信息,例如许多的民间传说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获得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介绍或历史文化常识,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与贡献了解不多,甚至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戏说”的观点去认识历史。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对历史常识了解不多的环境里。由于视野的狭窄,他们的历史知识不多,对古代历史名人们的伟大贡献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对于伟大先人的认同感、崇敬感难以被激发。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拉近这个话题的时间距离。其次,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纠正部分错误认识。通过“孔子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了解孔子的作为以及他对过去、现在社会的影响。然后可以通过孔子故事、格言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扩展让学生知道孔子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价值观上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伟大先人们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在了解了孔子的基础上,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它先人的事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先人的力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本课这些话题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太过遥远,时间、空间的跨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疏感,进而失去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着力于创设活动情景,语言的组织要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把握好难易尺度,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从交流形式上做出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伟大先人的欲望。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扩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纵向延伸话题的深度,纠正学生对先人们的错误认识,以这些伟大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与事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为历史与现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先人成功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伟大的力量、个人魅力,产生崇敬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调查司马迁其人其事,初步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搜集自己知道的其它伟大先人的事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至圣先师孔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古代人物传”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孔子在
1.[播放视频:祭奠孔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为什么孔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以及与孔子有关的孔庙、孔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力。
2.[播放视频:孔子生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
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人,由于他的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板书:孔子至圣先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孔子其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活动二孔子的故事和格言
1.[播放动画:孔子的教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动画:论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孔子名言,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家、教育家,他的很多精华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孔子的精华,指导自己的言行,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认识孔子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孔子的精华,从孔子的格言或事迹中得到启发并能践行。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
第2课时
活动一司马迁与《史记》
1.[播放动画:司马迁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马迁著书遇到了哪些困难?说说你对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理解。思考我们能否用这句话司马迁。
:司马迁用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司马迁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板书:成就巨大)
2.[播放课件:《史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对司马迁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活动二思考与讨论
[播放课件:艰辛的付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古代先人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看到了古人成就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财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板书:中华民族的)
设计意图:了解伟大先人的与事迹,学习他们的。
活动三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播放课件:历史人物的成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历史人物。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成就巨大
中华民族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3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