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祝福》教案(优秀14篇)(举杯祝福教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祝福教案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4篇《祝福》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祝福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掌握倒叙方法的作用

2、 抓住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体会人物描写的技巧

二、基础掌握

1、字音

监( )生   镯( )子  朱拓( ) 陈抟( )  瘦削( ) 间( )或   悚( )然 支梧( ) 不更( )事 惴惴( )

谬( )种 新正( ) 荸荠( )( ) 怔怔( )

草窠( ) 呜咽( ) 驯( )熟 讪讪( ) 拗( )

炮烙( )( ) 歆(  )享 牲醴(  )(  )

阿( )弥陀佛

2、解释

四书

间或

不更事

沸反盈天

新正

歆享

三、基础拓展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qì) 渲染(xuàn) 倾轧(yà) 叱咤风云(zhà)

b.蓦地(mò) 缄默(jiān) 遒劲(qiú) 朝夕揣磨(mó)

c.裨益(bì) 犒赏(kào) 惬意(xiá) 腾挪跌宕(dàng)

d.谙习(ān) 感喟(kuì) 荟萃(cuì) 胜卷在握(quàn)

2.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②要把那些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制裁

③请容许我大胆地一下鲁迅先生那副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异议违反篡改

b.异议违犯窜改

c.争议违犯窜改

d.争议违反篡改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等我们来到厅,里面已是万头攒动、济济一堂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大连万达战胜了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b.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c.昨天,市图书馆举办知识经济讲座,聘请了东南大学的教授,会议室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四、文本体悟

1、 小说在结构上采取了怎样的记叙方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2、 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3、思考: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五、课外阅读

《绿的歌》

冰心

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惘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的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文中“临去秋波”比喻什么?用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的字数均不得超过8字) (4分)

答:比喻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文中“‘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句话中“‘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什么?从文中摘出它所指的语句,然后再简要概括出上述整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不超过18字)分别把答案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 (3分)

表达了作者 的精神(3分)

3、作者见到“绿”感到“惊喜”,甚至“陶醉”了,这是为什么? (4分)

答: 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的开头,作者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那时大多沉醉于这蓝色中

b.“我”离开海边,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引自明代诗人顾炎武《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d.文章的题目是《绿的歌》,作者却先写大海的湛蓝,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这是为突出后面的绿色作铺垫

e、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比拟手法,分别赋予蓝色、杂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思想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分析小说的环境

2、 领悟小说的主旨

二、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 (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 (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前先 (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 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 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而 就

b.因为 却 所以

c.既然 也 所以

d.即使 也 就

3、“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4、《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5、《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一项):( )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6、下面这句话表现了这些老女人:( )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段悲惨的故事

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

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

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

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

三、基础拓展

1、选出下面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不啻(chì) 迂讷(nè) 邑庠(xiáng) 咸与(yù)维新

b.忤(wǔ)逆 觇(chān)视 叱咤(chà) 乳臭(xiù)未干

c.酵(jiào)母 斡(wò)旋 安谧(mì) 为虎作伥(zhàng)

d.鸩(zhèn)毒 嗾(shuō)使 萧瑟(sè)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长篇累牍 川流不息 风驰电擎 残羹冷炙

b.随声附合 趋之若鹜 固若金汤 泽被后世

c.贻笑大方 遐思迩想 众口砾金 莫明其妙

d.孑然一身 恬退隐忍 臻于郅治 不经之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迄今还没有一个人设计出一种计算机能在解决难题时转念再用另一个办法

b.今天的孔庙曾经具备了一个小型汉代雕刻陈列馆的条件了

c.越来越多的北京人选择中国周边的国家当作自己和家人度假的地方

d.我们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扼制盗版的产生,难怪《宝莲灯》被盗版的这一天是迟早都会到来的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报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四、文本阅读:

1、祥林嫂死了,不论是自杀,还是冻死,鲁镇上的人们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仔细阅读小说,找出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2、祥林嫂对加于自己身上的命运,并不只是逆来顺受,她是反抗过的,她是怎样反抗的?你怎样看待她的反抗?

3、祥林嫂的悲剧是必然的,她悲剧的根源在哪里?从而总结文章主旨

4、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描写并加以分析

五、课外延伸:

1、把下面横线上的长句改为较短的句子,要求读起来简短明确(4分)

为了使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更有说服力,安先生从数以千计的图片中精选了十几幅具有震撼力且能突出主题的照片作为每篇文章的配图

答:

2、校训是大学的精神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刻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品行下边是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请仿照上述示例,为下面几处大学拟制校训,要求:①采用对偶形式②体现学校专业特点(任选两处即可)(4分)

某师范大学:,

某医科大学:,

某地质大学:,

3、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2个字)(4分)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答:“高纯度”饮用水

五、练笔活动

课外观看或了解电视剧《橘子红了》,比较祥林嫂与秀禾的性格和命运

《祝福》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

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寿终正寝)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明确:

1、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2、对于中心的表达上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祝福》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 钝dùn响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谬miù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颊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荠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 敛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6.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数第11行)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7.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明确: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么

明确: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明确: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确: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须分析一下小说的中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细描: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有如镂金错彩,绮丽华美。但要防止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或忽视艺术概括的自然主义倾向。)

《祝福》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积累字音、字形,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背景。

2、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了解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

2、赏析文中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法。

2、学生小组讨论。

预习案

【预习内容】

一、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的《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三、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并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四、学生课前认真、细心默读文章,在文章圈点、勾画,并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钝响( ) 监生( ) 朱拓( ) 陈抟老祖( ) 炮烙( )

瘦削不堪( ) 踌躇( )( ) 少不更事( ) 谬种( )

俨然( ) 醉醺醺( ) 驯熟( ) 桌帷( ) 讪讪( )

草窠( ) 执拗( ) 蹙缩( ) 倔强( ) 门槛( )

二、识记并解释下列字形

寒xuān( ) 无精打cǎi( ) 蹒shān( )

沸反盈天(解释):

探究案

【探究内容】

一、本文是一篇长篇小说,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二、 本文在叙述手法上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达标检测】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我很sǒng( )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

②我在极短期的踌chú( )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③“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wú( )着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èi( )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①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 气象来。( )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 暄……( )

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④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

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

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祝福》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

2、正确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过早地对人物形象加以定论,以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教学思路说明】

一、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祝福》。教师可提示学生用顺叙的方法编排三幕剧:

第一幕:初到鲁镇;

第二幕:再到鲁镇;

第三幕:悲惨结局。

中间部分的衔接可用解说词来处理。

(说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对此有极浓厚的兴趣,教师宜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研课文。)

二、部分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全体学生对课本剧情进行评价

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表演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师要对学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之处加以分析。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强求统一。

(说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畅所欲言,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三、集中讨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

(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的历程,对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是肤浅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曾遇到有的学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这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有较大的代表性。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为此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局会怎样?

2、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会如何?

3、如果没有一个严厉的婆婆,祥林嫂是否会避免悲惨的命运?

4、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儿子也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5、假如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她是否就会避免被饿死、穷死、冻死的命运?四、布置作业。

四、作业

课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认识。

(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心得、模糊的认识和零碎的看法加以整理、归纳,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祝福》教案 篇七

李殿林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祝福》的彩图“祥林嫂(张嵩祖作)”是祥林嫂的一幅肖像图,展现的是她被鲁家打发出门后成为乞丐流浪街头、濒临绝境的情形。画面生动形象,其悲惨境地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可是,通读几遍课文之后,我就想,《祝福》几乎写了祥林嫂的大半生,而大部分笔墨又是写她中年时候的生活。更由于鲁迅先生对中年祥林嫂的两处肖像描写(“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一处应该是青年时期),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这样的祥林嫂——纯朴、善良、勤劳而又不乏端庄的年轻女子形象——祥林嫂不美吗?

正是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年轻女性在封建礼教的罗网里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命运(居然嫁给了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嘿!凭什么呀),结果被人们慢慢地“吃”掉了,多可悲呀!我深深悲痛于祥林嫂的毁灭,而这种悲痛正是发端于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美的女性的毁灭。

这是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我相信也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阅读体验。

悲剧之所以能震撼人的灵魂,是因为它毁灭了“美”。被毁灭的对象越美,其悲剧力量越大,也就越具有艺术感染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如果课文的彩图突出“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两颊却还是红的”青年时期的祥林嫂的形象,一定能起到使读者痛恨毁灭“美”的那个时代的艺术作用。从教学角度看,这样做也更容易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作者邮箱:

祝福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反聩及校正

[1]

《祝福》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

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

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祝福》教案 篇十

活动由来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有宝宝贝儿,幼儿的关爱自己生活周围的亲人的意识越来越淡。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在一块自由活动时,我听到有的孩子说:“看,这是我妈妈给我织的漂亮围巾,可暖和了!”有的孩子说:“我奶奶给我买的耳套也很暖和。”有的又说:“我的帽子是爸爸过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

我结合当前季节特征和即将到来的新年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看看、说说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冬季常见用品的经验,在想想做做中,尝试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送给家人的礼物,在情感领域内体验关爱家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认知领域内可以进一步了解冬季里人们可以怎样保暖的方法,在技能领域内尝试多种方式的创作,以激发幼儿对于美工制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式、材料制作送给家人的礼物,表达对家人的关心。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

3、体验关爱家人的情感。

重点:尝试用各种方式、材料制作送给家人的礼物,表达对家人的关心。

难点: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彩色图形纸片、蜡笔、水彩笔、双面胶、糨糊、皱纸彩带、手套纸型、幼儿收集的布、大小废旧盒子等。

2、环境创设:暖洋洋商店。

3、前期经验准备:完成“我的一家调查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人需要的冬季用品。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看看说说→想想做做→分享交流

一、引出主题:看看说说

1、介绍暖洋洋商店,看看说说物品的名称以及适用季节。

2、为家人准备一份新年礼物,在寒冷的冬天里不再感到冷。幼儿自己介绍想为谁准备什么礼物。

二、想想做做:

1、教师介绍为幼儿准备的材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重点观察指导要点:

1、用合适的材料做礼物。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乱放垃圾。

3、注意手套的对称装饰。

4、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创作。

三、分享交流:

1、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好、贴好。

2、幼儿出示自己的礼物,其他幼儿猜猜是送给谁的,为什么。

3、唱新年歌。

《祝福》教案 第十一篇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

一二三四五,轻松学《祝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难点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小说作为典型的文学作品,新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而《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小说中都有典范的意义。通过本课的示范性讲读,学生能学会通过小说的三要素鉴赏小说的方法。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构成比较复杂,学生原有的人文环境和学习基础不同,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也都存在一定差异。许多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不高,思辨、批判能力不够,课堂表述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运用讨论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并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中抓住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由于学生在认识问题的深度和人生阅历方面还很不足,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及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教法设计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⒈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⒉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⒊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⒋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学法指导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⒈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小说之门的金钥匙。⒉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⒊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媒体为了使根据教材特点而设的三个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也为了配合以上选择的四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板书)这是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里留下的两句名诗。鲁迅先生在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出版时,将它题到了书的扉页上。1926年前后的鲁迅虽然苦闷、彷徨,但并不消沉,他依然紧握手中的笔,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祝福》就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鲁迅先生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因为小说人物、环境、情节十分复杂,而且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又距我们十分的遥远,在学习中总觉得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过,只要我们仔细去体味,就会发现其中亦有规律可循。这就是“一二三四五”,轻松学《祝福》。二;课文分析师:所谓“一二三四五”是指小说中提炼出来的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日子、两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帐单”等诸多小问题的总称。1,一个日子师:“一个日子”就是我们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祝福,指根据小说提供的有关信息,请大家讨论“祝福”的具体时间。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帐单”等诸多小问题的总称。

点拨: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而将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2,两次微笑师:“两次微笑”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请大家速读课文,将之找到,并体会其内涵。一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时,“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递加式的“一二三四五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去品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已经逐步勾勒了小说的情节结构,且洞察了“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的黑暗现实,还理解了小说以“祝福”为题启发人们“祝福是不能带来幸福”的深刻含义。讨论这个日子,意义是广远的。⊙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师补充: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主题的深刻把握。3,三样眼神师:“三样眼神”是鲁迅先生实践其“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主张的很好用例。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请找出三次眼睛的描写,体会其中深意。⊙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第一次突出祥林嫂安分耐劳的性格;⊙第二次是在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二次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在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第三次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4,四场飞雪师:“四场飞雪”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请从文中找出,并思考这些描写有何作用?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柰何的哀伤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5,五张帐单师:“五张帐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点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点拨:下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 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一二三四五问题”虽然常常为人们视而不见,我们在研究性探讨这些小问题时,收获却是很大的,它甚至能涵盖这篇小说的主体思想内容。这种另辟蹊径的学习方法也不妨偶尔一试。三,课堂口语表达练习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听别人一段话,看一场电影,总有或多或少的感触。拨动心弦、引起共鸣的,或许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或者就是一种感悟、一种心绪,这也许正是阅读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么,大胆的说说你读这篇文章所感悟的内容吧!四,小结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主张“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是要“接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祝福》展示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五,作业布置1,思考“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问题,写300字左右的文章。2,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的学习,观察课本扉页上的插图,以“面对祥林嫂的诉说”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散文。3,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学生以《祥林嫂,我要说》;《柳妈,不要相煎太急》;《鲁四老爷,你是真的理学家吗》;《感悟〈祝福〉》;《“我”的作用》;为题口头作文。

板书设计祝 福一个日子——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两次微笑——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三样眼神——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四场飞雪——下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五张帐单——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

教学后记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第十二篇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5、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第二课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3、讲析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

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板书)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

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布置作业

1、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思考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3、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识

由同学回忆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肖像描写,特别是眼睛的变化,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

研习新课

1、阅读前面第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

(前两次的内容从略,也可以用幻灯投影。)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2、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3、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提问: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态度怎样呢?

明确:“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实际上,正是“我”同情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

后面几段,是:“我”的自我剖析,反映“我”既同情祥林嫂,又不敢正视现实。有些议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否定与批判,阅读时仔细体会。

提问:祥林嫂的死,引起什么反应?

明确:没有人关心,长工是漠不关心的,唯有鲁四老爷还要大骂“谬种”。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如此冷酷无情,他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后还是如此残忍无情。

4、学生个别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这一段景物描写与最后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时间上衔接,那么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教师讲析: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6、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7、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布置作业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过年时热烈欢乐的气氛。

祝福教案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1、 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包括小说三要素、记叙顺序、结构安排等。

2、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设想:

1、 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前为 “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2、 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 鲁迅先生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唤醒民众。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其主题都是批判封建思想的。这样的批判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抛弃封闭、落后、愚昧的东西。因此,要联系鲁迅思想和他的作品整体思想倾向,来指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4、 要把环境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影响作为重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

5、 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故事情节;

B.人物性格形象 ;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6、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为 “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一、导入: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检查预习 :

1、注音:

监(jiàn)生 烟霭(ǎi) 朱拓(tà) 不更(gēng)事

贺家岙(ào) 荸荠(bíqí) 草窠 (kē) 渣滓(zǐ)

炮烙(páoluò) 惴惴(zhuì) 歆(xīn)享 牲醴 (lǐ)

2、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

四、通过核对课前预习作业为 “我”写的日记,给祥林嫂列的年表来理清课文结构:

1、 日记:

12月23日

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

午饭后,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

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

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2、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五、作业:

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二、 研习新课:

思考:

1、 祥林嫂来鲁镇之前生活怎样?幸福吗?

2、 祥林嫂一生主动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主动做这些事?

回答归纳:

1)出逃——从一而终

2)抗婚——从一而终

3)讲阿毛——获得同情

4)捐门槛——不受歧视

5)问问题——怕下地狱、想见阿毛

3、用“抗”、“挣”、“顺”之中的哪个字概括祥林嫂一生最为准确?

4、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5、你认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三、欣赏电影《祝福》片断,进一步加深对祥林嫂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 观看电影《祝福》片断, 注意其他人物形象。

二、 分析文中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他向”我“大骂康有为,而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可见鲁四老爷还停留在什么时代。他开始对祥林嫂,只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感到不吉利罢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了。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穷困而死,他也要骂一声”谬种“。

三、请自己分析柳妈和鲁四婶的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吗?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也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吧。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心里很满足吧。

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用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蹰",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能干活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四、总结小说中冷漠的社会环境: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祥林嫂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就因为她身边的人们的冷漠、无同情心,甚至残忍。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

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了,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荆调剂罢了。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阿毛的故事镇里人味同嚼蜡了,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来。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趣味",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祥林嫂说阿毛故事时,还寄希望鲁镇人的善良,现在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可怜的祥林嫂终于死掉了,招来的却是鲁四老爷的诅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宽容。家里的短工很"淡然":"穷死"的有什么好惊奇的。"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千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正是这样群体冷漠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埋葬祥林嫂的坟墓!

[1]

《祝福》教案 第十四篇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为什么会撞破头?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四、结语: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的14篇《祝福》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祝福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