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这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是高考家长帮为您整理的初中数学课件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初中数学优秀课件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
(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
(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初中数学课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美丽的勾股树20xx年国际数学的一枚纪念邮票大会会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
2、1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探索勾股定理
七、设计说明:
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初中数学优秀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法学法:
①发现式教学法
②动手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录像;
2、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
3、房屋的房型图。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活动1:观察一组图片,找出结论。
活动2:观察图片,注意这些图片的拍摄角度,你能挑出一组三视图的图片吗?
活动3:猜猜看: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来猜测实物是什么?
活动4:观察下图
如果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三个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三、学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用6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
能力作业:画出我校教学楼的三视图(以面向南为“从正面看”),或者画出你家的房屋(或设计)的平面图。
初中数学优秀课件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美丽的勾股树20xx年国际数学的一枚纪念邮票大会会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初中数学课件 篇五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却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数学,我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 ww www.kaoyantv.com w.kaoyantv.com 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教学所得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在上课前我总是查阅很多教参、教辅,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总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写教案,力争做到熟知知识要点,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过程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问题,发现知识。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才能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还是难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经验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当趟课的教学任务。后来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才开始进一步尝试,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思想。
2)、熟读初一到初三的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方法。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就是高考家长帮给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课件,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初中数学课件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