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总是会占尽优势,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1、 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愿意收下它?读读看。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指导书写矛和盾。)
二、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如果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幻灯出示
集 合 难以招架 固然 乌龟 坦 克 自卫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长 处 胜利者
3、谁来读?(师可以根据学生识读情况鼓励、正音,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三、悟
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如果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根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善于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等等。)
四、品
1、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发现!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
幻灯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读读看。为什么这样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欣喜、高兴。)
3、请大家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五、拓
1、课文学习到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谁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谁就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谁就会收下这份不一般的礼物!(师板书: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3、能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六、结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取长补短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二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陆老师 学生 海宁南苑小学三(3)班
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二、写字教学:
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可以先跟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师:“矛”的撇的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矛 雨点般 戳 进攻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 矛 进攻 集合盾 自卫
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
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
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
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
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段落。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激烈的。
师:哪些词语看出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生:左抵右挡。
生:如雨点般向发明家刺来。
生:难以招架。
师生进行表演。
陆老师来做发明家,你们是矛,我们合作表演。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顺着老师的手势和指挥开始了抵挡。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晕了。
生: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师: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
发明家就是从这里找到了启示,然后一步一步地发明坦克的。哪极端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生:2、3、4自然段。
读读2、3、4段,发明家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出示一个铁屋子。
师:这就是一个铁屋子,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呢?
生1:一点都没有刺到。
生2:如雨点般的矛刺来,矛断了。
师: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
生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很高兴,脸上还带着笑容的。我们再来这样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
师: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写一写呢?
学生在纸上写:
填一填:
发现
办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和乌龟了。
生2:不能进攻。
生3:把矛从铁屋子里伸出去。
对于这个答案。老师请同学打开课文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
生:矛有特殊含义,指枪口和炮口。
师:矛上的双引号有漏下的吗?这里的双引号可不能漏掉哦!
生:开个小沟,伸出枪口和炮口。
师:发明家发现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铁屋子不会跑。 板书:不会跑
师:发明家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板:装轮子 安履带
师:矛和盾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接读课文。
生:大显神威。
师:读读第五小节,这就是像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一个学生读最后一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国冰节节败退。
生2:看到了他们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样子。
师: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师: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厉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师: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谁?
生:发明家。
师:让我们用上黑板上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发明家。
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书写。同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注意。
汇报写好的情况。
生1: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厉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师:写好的同学把你的读给边上的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会飞。
生3:不会飞,飞机投炸弹就逃不掉了。
生4:敌人可以发明先进一点的武器,这样就不行了。
师:科学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
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夜视仪。出示图片请学生自己读读书陆两栖坦克的功能。
师: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
师: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作业给你,这也是学习伙伴留给你的。
出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请您休息!
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三
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堂课旨在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生字。会写“矛、盾”。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意思。
2、了解发明家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思考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你认识图上的这两种兵器吗?生说,师板书:矛 盾
教学生字“矛、盾”
2、说说它们的作用。
生说后师小结板书: 矛 盾
进攻 自卫
3、出示坦克图:板书: 坦克 学习生字“坦”
通过预习,你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
生说后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学生读句子,质疑,而后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2个,为围绕这2个问题进行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4、揭题: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合二为一”
1、请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要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尝试填表,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盾太小——( )——( )——( )——( )——发明坦克
2、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坦克发明的过程,也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坦克是怎样发明的过程。
(二)研读“大显神威”
1、师: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在战场上发挥了无穷的威力,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生)“大显神威”
2、读第五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
3、指导朗读。
4、师就坦克的发明作补充解说。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五、书写指导:矛、盾
六、板书: 25、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 ? 一
二 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坦克(大显神威)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 篇四
游戏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让幼儿获得玩矛和盾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3、使幼儿懂得安全游戏,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乐磁带“中国功夫”;“雪花和雨点”,录音机一台。
3、对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头盔每人一只。
游戏过程:
1、老师播放音乐“中国功夫”幼儿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2、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3、通过老师讲解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4、幼儿游戏“有趣的矛和盾”
(1)两人一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戏。老师指导幼儿一人用矛攻击一人用盾保护自己。
(2)两人一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戏。播放音乐“中国功夫”增
加游戏乐趣。老师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提醒幼儿不能攻击对方脸部,增强安全意识。
(3)每人戴好头盔继续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对方冲击进行游戏。
(4)分组请客人老师和自己玩游戏。
5、放松游戏:“雪花和雨点”。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五
一、设计意图: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而“温州精神”中体现的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有不断超越。正因为温州人有不断创新,永争第一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功。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学会创新。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它与“温州精神”紧密结合,我们的语文可迫切需要让“温州精神”的春风吹进课堂,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再续温州明天的辉煌!因此,我选择了这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作业:生字、抄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说明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矛和盾的集合》,上节课大家已经认识了矛,出示图片(矛)和盾出示图片(盾)。当发明家把它们集合在一起时,便发明了什么?出示图片(坦克)。
随机板书:矛盾 坦克
过渡:矛和盾是古代两件普通的兵器,那集合后发明的坦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见识见识。
二、 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5自然段,理解“大显神威”,激发探究兴趣。
1.课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说说对坦克的认识吗?
3.我们课文是怎么展现坦克的风采?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
1)学生朗读。
2)用“~~~”划出坦克厉害,神威的句子。
3)让学生读。(评:a.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没有展现。b.你不光找得好,还把我们带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觉得哪几个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坦克的神威。预设:(庞然大物哇哇直叫 怎样叫,叫什么? 乱成一团 德国士兵乱成一团有的 有的有的一下子 十公里 )你能把德国兵这种恐惧、害怕、混乱的局面展现出来吗?a、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战场上,让大家看到了坦克的神威!
5)适当点评并进行多种方式进行课文朗读。a、指名读 b、男女比赛c、齐读。
4、为什么这两件自相矛盾的兵器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能大显神威呢?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原来发明家集合的二就是(矛自卫的优点,盾进攻的优点),发明的一就是(大显神威的坦克)。(板书:自卫 进攻大显神威)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善于进攻和盾善于自卫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用“——”画出写发明家先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最后想到了什么?
3、 交流讨论。
(1) 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紧张危急的关头具体指怎样的情况?谁能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情况紧张危急的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矛进攻的厉害?(如雨点般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感情朗读。
师: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指导读好两个感叹号。
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
(2)接着,发明家又产生了什么困惑?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说说,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现在,发明家把既能自卫,又能进攻的坦克发明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他身上你还能发现矛和盾的影子吗?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把矛与盾的优点集合起来使得坦克威猛无比。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发明家说吗?他就是这样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发明出坦克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分组合作读。(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 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坦克的。
现在再让我们来观察坦克,你现在发现坦克身上矛和盾的影子了吗?
是呀,发明家就是这样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把不同事物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战场上的胜利者坦克。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大道理,那就是……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三、总结全文 课外拓展
其实像这种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的例子随处可见。老师这里就给大家带了一个。
出示:《鲁班造锯》的故事。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 指名优秀生读。
出示:锯把茅草的、铁片的合二为一,在锯木头时就。这说明了。
2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和以上这些例子的阅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学得的道理并把他铭记与心吧!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例,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变成新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能想到吗?
四。深情小结,跃于实践。
同学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践,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
3.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二。 学习生字
1. 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2. 读音:坦,读“tǎn”,不读“tǒng”;
持,读“chí”不读“cí”;兵,读“bīng”,不读“pīng”或“bīn”。
3. 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诗、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学习课文:
1. 读课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可以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2.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主要写的什么?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3.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4. 小结: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