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优秀15篇】4-13-16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编辑老李给大家分享的15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给学生一段含有百分数的信息: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情况如下:得优的学生占65%,得良的学生占25%,及格的学生占10%。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分数的?在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两条信息:①长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是

11%;②五粮液酒的酒精度是39%。问:喝同样多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和五粮液酒,哪个容易醉?为什么?

(2)出示信息: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提问学生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比五年级大。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分三个层次学习:

(1)、学生先自由看书;

(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提供信息,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今天来这上课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3)由于这次测验,同学们准备很充分,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去年植树节,我班植树中,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2、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3、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主要总结三个方面内容: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3、百分数的优点是什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本事和抽象概括的本事。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本事。

(3)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经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经过调查、把自我明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经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能够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能够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团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经过比较相同与不一样,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三

我这节说课,将从这节课的以下几个方面去陈述的。

首先,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85-87页《分数的意义》。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不仅是学好本单元有关知识的前提,也是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3点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子、分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观。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意义的归纳及单位“1”的理解。教学难点: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的理解。

二、说教法:为了是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一开始,我首先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研究型素材来组织探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引导探究,观察比较,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并有效运用启发性谈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概念的生成与建构,逐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明确单位“1”的含义。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有知识和表象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那是对一个具体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的感知,而本课的单位“1”,还可以指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这种由表个体到表群体的变化,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让学生经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操作、及时的归纳、不断地反思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这样,伴随着一次次的发现、综合、归纳,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操作、学会了分析比较的方法,还学会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悟到成功的喜悦,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智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说过程。

根据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设情境,复习引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创设以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教学伊始,我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今天是天天的生日,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蛋糕,天天非常高兴,请来了邻居东东还有丽丽,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吃蛋糕的二分之一。”“好,给你二分之一。”“我也要二分之一。”“我也要二分之一。”“好,就分给你们每人二分之一。”“都是二分之一,为什么我的二分之一那么少呢?”

学生看到这,我设计悬念:“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然后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这样,在课的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新近的教学拉起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教学生活化、趣味化,通过分蛋糕,既了解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每人分得的蛋糕都是二分之一,但又不一样多,从而让学生急切的想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可谓是一石四鸟。

第二个阶段是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这一理念要求,新知的教学,我按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动手操作“做分数”。板书课题后,我提出,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学具,包括有:1米长的绳子,1张小圆片,12颗石子,6张奥运会吉祥物熊猫晶晶的图片,1盒奶糖等等,请小组长分分工,同学们利用学习材料,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看谁能得到哪些分数,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这一环节,我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第2个层次,相互交流说分数。在学生小组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我尽量给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的分法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了2份,1分就是它的2分之1,有的把12颗石子平均分成了4分,一份就是它的4分之1,3分就是它的4分之3。有的把6张熊猫卡片平均分成了3分,2份就是它的3分之2,等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环节设计通过自己动手做分数,自己探索找分数,相互交流说分数,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1个物体,1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第3个层次,观察比较,深化理解单位“1”。首先,观察比较。在学生全班交流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并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做出的这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集体交流,得出,A、它们相同点是:这些分数都是分母、分子、分数线这三部分组成的。B、这些分数都是平均分的结果。不同点是:A、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B、平均分的对象不同。然后,再深化理解单位“1”。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不仅可以把单个的物体看做1个整体,还可以把一叠游戏卡、全班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啊乃至全世界的人数看做1个整体,等等,从而,是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一个整体的含义。明确这个整体就是单位“1”。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1个个体,还可以表示1个群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要在“1”的上面加上双引号。第4个层次是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在上一个环节成功的教学后,我提出,请同学们先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做分数,然后,再用简洁的话,将其本质属性概括出来,构建分数的3个条件,1、把单位“1”平均分。2、分成若干份,3、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把分数的意义板书出来。紧接着,就黑板上的例子,任选一个让学生说出它的意义,在引导学生说出几分之6,,6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意义,从而抽象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明确分母是表示把1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表示取这样的几分。本环节设计有开放性,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叫做分数,确实做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使阶段过程得以凸显,让学生学习新知得到真正的理解。第5个层次,质疑问难,让学看书质疑,提出这节课还没有弄懂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第3个阶段是分层练习,巩固提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重视了新知识的应用,又面向了全体学生。练习题有以下的几题,其中,2、3题都是基本的练习题,第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准对应的份数,第2、第3题的目的是侧重检查学生对平均分、单位“1”的理解,第4题是分数的实际意义的应用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丰富的生活中去,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第5题,游戏夺红旗,做法是,男、女各一队,每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拿对的红旗归这一队,拿错了机会交给下一队。老师发令,其他的同学当小裁判,一共有11面红旗,女同学先拿走全部红旗的11分之2,男同学拿走剩下的9分之1,女同学又拿走剩下的4分之1,男同学再拿走剩下的3分之2,女同学拿走剩下的2分之1,剩下的1面奖给全班同学。此题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第4个阶段:首尾照应,全课总结。

首先,我引导学生一起回忆道课前引入的故事情境,现在,同学知道,为什么每人的2分之1不一样了吗?从而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由于单位“1”的不同,同一个分数2分之1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再让学生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说板书。

以下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此课的板书设计体现了分数意义形成的过程,配合多媒体,能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展现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

(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学生:7/8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3)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所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课文意思。

(4)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5)揭示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思维训练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练习:

(1)作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点击生活。

(3)动动你的小手。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五

学习内容:

课本第75—76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点:

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准备3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展示动手操作。

2、自学教材7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通过例1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2)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怎么样变化的`?

(3)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分数的意义 说课稿 篇六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并总结规律,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猴王分饼的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既找到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种引课的方式取代了过去的“复旧引新”那种机械的模式。有效性和学生思维震荡的深刻性。

2、创造性地用好课程资源,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通过折纸得出分数,认识到分数大小相等,并探究出规律,这一部分内容跳出教材圈子,有机地整合了教材,把教材的做一做作为巩固知识的载体。利用折纸得出的多媒体演示、、三个大小不变的分数,把学生们带入一个探究的空间,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3、整节课力求体现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涨。

(一)、创设情景,设疑

教师创设猴王分饼的情景:同样大小的饼,第一只小猴分得,第二只小猴分得,第三只小猴分得,它们谁分得多?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明白了,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设置悬念,使学生急于想弄明白谁多谁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并总结规律,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猴王分饼的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既找到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种引课的方式取代了过去的“复旧引新”那种机械的模式。有效性和学生思维震荡的深刻性。

2、创造性地用好课程资源,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通过折纸得出分数,认识到分数大小相等,并探究出规律,这一部分内容跳出教材圈子,有机地整合了教材,把教材的做一做作为巩固知识的载体。利用折纸得出的多媒体演示、三个大小不变的分数,把学生们带入一个探究的空间,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3、整节课力求体现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

教师创设猴王分饼的情景:同样大小的饼,第一只小猴分得,第二只小猴分得,第三只小猴分得,它们谁分得多?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明白了,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设置悬念,使学生急于想弄明白谁多谁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高考家长帮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九

一、 说教材

(一) 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分数的产生

课件展示P60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课件展示“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并说明这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的,并让同学举例说说生活中各种存在1/2的情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2……之后对比任意切成两份的情形,让同学们意识到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一条线段平均截成5段”,由此深化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回顾已经知道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P61主题图,结合图中的5幅图分别说说1/4各代表的含义,并让同学们说说将这五幅图归类(注重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幅图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后两幅图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平均分一个物体和平均分一些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和构建单位“1”,因此展示了下面的例题:

“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首先,课件展示6只熊猫,问学生:有几种分法,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稍后请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1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6。也有可能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3。还有的同学说:我把我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3只,其中一份就是这6只熊猫的1/2。在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三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三种分法是把6只熊猫看成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根相同大小的小棒,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吗?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多媒体演示每种情形。

小结:通过上面例题的讲解,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前我们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现在我们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积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3.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我通过多媒体可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刚才同学们在平分12根小棒的时候得出了多种分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总体的1/3,其中的2份是总体的2/3,其中的3份是总体的3/3。同样等分成4份或6份,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分数。

(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除此之外,像这样的1/2,1/3,1/4,1/6,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三) 巩固练习,加深应用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课件展示几组练习:

练习一:看图形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的阴影部分:1/4,3/,8,5/9,5/6,并说明每组分数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用分数表示绿色部分,并说明把什么看做单位“1”。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出示课本P62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请同学回答,在学生回答完后,请同学分别说出1/2,2/3,3/4,4/5,5/6的分数单位,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 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单位“1”的概念,分数的意义。

反思: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课后练习P63-64。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 板书设计

(一)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后称为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称为分数单位。

(二) 设计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成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和六年级数学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十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教材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再结合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比较。教材对于百分数的编排,不仅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还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准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这为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的自我构建打下了基础。

2、生活经验上,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百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准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3、学习能力上,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看书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时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增进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杯不同浓度的盐水和当堂检测纸

学具: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亲身经历“认识——完善——理解——应用”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我将采用先学后教、问题引领、总结提升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结合我校关于“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开放有效的研究”,按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分享信息,引出课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开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百分数,引导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顺势引出课题: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切身体验,感受特点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注重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品尝、比较盐水的咸度,感受百分数易于比较的特点。

“同学们,咱们安阳市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健康生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专家建议: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以达到清洗肠胃、杀菌、防感冒的作用。我这里有三杯盐水,想请三位同学来品尝一下。”由于三杯盐水的含盐率不一样,三个学生的表情变化也会不一样,特别是喝含盐率较高盐水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特别大的表情变化。这时问学生:“为什么都是盐水,三个人的表情不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是浓度不一样。这时我呈现三杯盐水含盐率表格。

盐水编号含盐率

1号5%

2号3.5%

3号0.9%

问学生:“你知道几号盐水最咸吗?”学生肯定会说是1号,因为1号的含盐率最高,所以最咸。“看来,由于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可以很快的比较出大小,也难怪人们这么喜欢它了。注意:我们早上喝的盐水含盐率应该小于0.9%。”

(三)问题主线,开放学习

这个环节我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学、群学、展示,达到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乐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呢?”学生会有不同方面的关注,比如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途?是怎样产生的?等等。我会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研究百分数,要先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开始(板书)。仔细观察书上的每幅图和每段话,举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举例回答下列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百分数怎样读?怎样写?分别注意什么?

3、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把手,这个把手就是生活实例。结合实例学习概念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1)看书独学

因为合作交流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所以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回答。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思想上有自己的认识。这期间我会和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学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一份收获。

(2)组内群学

这时我会巡视,参与学生中去,了解信息,及时指导。同时,我也会及时发现表达清晰又准确理解的同学,并给与鼓励。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借助“兵教兵”达到全体学会的目的。

(3)谈收获,做练习

“经过刚才的自学和讨论,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分享收获的过程就是在心中将一个个问题构建成相关联的知识链的过程。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结构。】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学生达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道题: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十三

写好说课稿对老师上课很有帮助!以下是关于《分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 m.kaoyantv.com 高考家长帮…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设计意图:我觉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找到本节课的教学起点。然后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并联系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分数的意义。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被分物体的个数有一个物体的、有一些物体的。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表示1/4)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4、画一画游戏:

有三个纸盒,里面分别放有一些小棒。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 说课稿 篇十四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尚市镇中心小学的王方。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将从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这些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分数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发现、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渗透迁移的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片、彩笔,老师准备课件、分数卡片。

教法:

本着 “以学定教”的思想,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法,让学生全程、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当然,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做了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它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猴1一块;又把第二个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2两块;接着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3四块。听完故事,我问道:“同学们,哪只小猴分的饼最多?”来引发学生的猜想。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活动一: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将每张纸分别平均折成两份四份和八份)、涂一涂(用笔将其中的一份两份和四份涂上色)、比一比(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发现三只小猴分的饼是一样多的。同时得到三个相等的分数: = =

活动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这三个分数,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他们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活动三:对比归纳,提示规律

1、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分别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自学教材,对比分析,并举例说明,着重理解为什么要“0除外”?

活动四:应用巩固,体会规律

我以学生为主角,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了两大组,请其中一组起立。站起来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四组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例2: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明确《猴王分饼》的道理,并拓展延伸:如果小猴子要五块、六块、十块……又该怎么分呢?

3、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四组分层闯关训练。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还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让学生畅谈收获,并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所体验到的收获与快乐。这样设计,不仅是对自己在课堂上知识获取的一个回顾,同时也评价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堂的教学效果也给出了评价。

板书设计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设计体现了“趣”、“实”、“活”三个特点。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折、涂、比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平台;课上得富有实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十五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一系列的不一样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构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明白了些什么。

3、还想明白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忙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一样,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我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能够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供给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一样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能够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一样,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一样。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坚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教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趣味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一样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