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1-80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 秋风红叶 秋水长天 秋风萧瑟 秋虫啾鸣 秋实累累

秋桂飘香 霜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枫林尽染 落叶萧萧

秋山如洗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 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烦、肃、形、状、绘”5个字。

2、懂得老师说的话的意思,并能背诵老师的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弄懂老师说的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几个鸡蛋,看看有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2、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本课生字卡片。写有“眼力”、“技巧”、“准确”、“熟练”的卡片4块。

4、幻灯或投影仪。鸡蛋2个,小纸架1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读准记住。

二、检查自读情况

用生字卡片进行抽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学习部分

引导: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请再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重要。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多数同学会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提出你最想弄明白的是哪句话。

(学生如果提出“老师的话”以外的句子,就请弄明白了的同学告诉他。如果想出“老师的话”,就请同学齐读“老师的话”)

2、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的话。

“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1)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课前预习布置的两个观察任务进行讨论。

(2)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情况。

(4)小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树叶是这样,鸡蛋也是这样。达成。芬奇的老师说这句话是要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同学们十分聪明,在课前预习中就已经发现这个秘密了,真了不起。

3、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说的话。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

(1)齐读这句话。

(2)实物展示:将鸡蛋放在纸做的小架上,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再用铅笔简单勾勒出不同的形状。

4、现在同学们明白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5、学习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话:“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2)教师在黑板上贴词卡:眼力

技巧

准确

熟练

(3)把你认为有联系的词放在一起,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调整词卡位置,并说自己的理解)

眼力

准确

技巧

熟练

(4)指黑板小结:有好眼力,才能发现细小差别,也才能观察得准确。要好好练习基本功,才能提高技巧,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熟练的程度。

6、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天天画鸡蛋的道理了吧!

7、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识字、巩固练习

一、自读全文。想想还有不懂的地方没有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再读第2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第3题。

2、自己试着背一背,同桌互相抽背。

3、请勇敢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4、学生齐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1、先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话。鼓励学生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1)自己说给自己听。

(2)说给同桌听。

(3)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请同学告诉大家,在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

“蛋”字注意“虫”字的位置对准竖中线,不要写歪了。

“巧”字注意第三画是提,不是横。第五画是竖折折钩。

“技、训、使、准、确、论”等字注意左窄右宽。

3、“著”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小下大。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课后练习2。

五、用投影仪打出部分学生写的字,大家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汉字”一组形声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根据汉字形旁来区别基本的字义,帮助辨别和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2.指导学生辨别形近字,按笔顺规则书写形近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句子,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阅读欣赏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体会树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5.语文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敢于表现,乐于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别形近字;规范地书写;选词写话;进行阅读和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看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有公鸡在报晓,有好看的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的形近,音近,只是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说你所理解的字义吗?

5.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表示了字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形旁区别它们,这样就不会把它们弄混淆了。

二、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辨别它们的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书写时的运笔方法和笔顺规则。

5.学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晓”和“浇”右边不要多一点,“卷”和“巷”下面的写法不一样,“卷”字的下面部分是两笔写成:横折钩,竖弯钩。“巷”字的下面部分是三笔写成:横折,横,竖弯钩。

6.学生将每个字书写两遍,写完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选词写话。

1.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将一块块积木想办法搭成一座房子,真好玩。我们今天来玩一玩用“词语积木”搭“句子房”的游戏吧。

2.小小建筑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积木可以让我们选用吧。

出示词语: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想一想:你准备用其中的哪些词语写话呢?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 篇五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 篇六

《夏天》: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8个:竿、葡、萄、纱、藤、奖、勤、爽;积累词语6个:爬竿、葡萄架、绿藤、勤劳、凉爽;能正确书写5个汉字:竿、葡、萄、奖、勤,并记住字形。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读出人们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能背诵全文。

3、能了解诗歌内容,从诗的字里行间中体会人们对夏天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

1、独立认识8个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中透露出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比较组词:复—夏

2、直接出示课题:夏天

3、指名读,齐读。

4、师: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这样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你见到夏天了吗?它到底在哪里?

2、交流、板书:树上、葡萄架上、墙上、小山坡上

3、学习生字:葡萄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能力的同学,试着读流利。

2、学习生字:竿藤奖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笔顺;

比较:藤——腾

3、把词语送入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4、读了课文,你找到夏天了吗?它到底什么样?

5、交流:我像一个活泼的爱爬竿的绿孩子。

6、我爱爬竿,爬到了哪儿?发生什么变化?

(1)轻声读2、3小节,注意读出活泼的语气

爬呀,爬呀,

给树添上绿叶,

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爬呀,爬呀,

给墙绕上绿藤,

爬呀,爬呀,

给小山坡穿上绿衣。

说明:

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很重要。目前,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拖音。而本篇课文的文字琅琅上口,又都是简单句,充满童趣的场景非常适合朗读。所以,围绕“活泼”两字,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指导。

7、你喜欢这个活泼的孩子吗?为什么?

句式:我喜欢这个孩子,是因为

因为,所以我喜欢这个孩子。

8、大家都喜欢这个活泼的孩子,都在夸奖他。学习第4节。

注意朗读指导:我们看她不见,摸她不着。

四、复习与拓展

1、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 篇七

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会认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了解蝌蚪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宽,kuān,三拼音,10笔。肚,dù,左右结构,7笔。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两个哪里头顶肚皮孩子跳到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2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是四条腿)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有一群小鸡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_uěbáidedùpí。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七、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给小朋友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在图片的帮助下,孩子们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故事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了解小蝌蚪的一举一动。(教师要有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

说到小蝌蚪长大后能变成青蛙,孩子们对青蛙这个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讨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等。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跳一跳,我就调整了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青蛙跳,孩子们体验到青蛙抓害虫是多么的辛苦。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_。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设计 篇九

我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

2.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四、课前准备

暖水瓶、水杯、玻璃板及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

2.老师范读课文,猜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板:水)

(二)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认读生字新词。

1.画出生字和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水的特点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介绍水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作了概括?这一句在文章的什么地方?

3.读了课文,你还知道水能变些什么?

(四)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我”第一次变,变成了什么?(板:汽)“我”是怎样变成“汽”的?抓住“太阳晒”理解水变汽需要热。可引导学生回忆晒太阳有什么感觉,湿衣服在阳光下变成了干衣服,水跑到哪儿去了?

(2)水变成汽演示实验:打开暖水瓶塞,指点学生观察“白雾”,这就是汽。想一想:汽往哪儿去?又会变成什么呢?

(3)汽变成小水珠演示实验:用水杯装水(好比地面),水杯加热(好比被太阳晒)蒸发成汽;盖上玻璃板(好比是天空),汽到了天空,变成什么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水珠凝结在玻璃板上。

(4)导读第3~5句,知道汽变成了云。(板:云)“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

(5)讨论后小结:水由汽变成云。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云在空中有哪些变化?

(2)说说“冰雹”的样子,想一想“落”、“打”、“飘”这几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换?

(五)小结。

水遇热变成汽,汽在空中凝聚成小水点连成云,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冰雹、雪降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水会变,变成什么?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讨论:水平常是怎样的?

(2)抓住水的流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词的意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l)自由读,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

(2)引读这一自然段。

(水也有脾气,有时候……有时候……温和时,我做过许多好事……是人类的好朋友。暴躁时,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成了人们的敌人。因此,人们想出……)列出的文字是老师导读的部分,省略了为学生接读的部分。

(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利用CAI课件或图片展示水做好事,做坏事的情景。观看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根据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温暖”、“帮助”说句子。

3.学习第5自然段。

齐读。课文用这个问句结尾,是让同学们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吗?

4.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说说水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三)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结构可分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七、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冰雹、雪

水状态:静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性格:温和暴躁

八、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地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_,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分析

《问银河》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前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表达了小作者仰望银河引发的许多瑰奇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趣的问题。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形象的文字、有趣的发问很感兴趣,乐于朗读,但对诗歌的结构美、语言美、想象美感悟不够。他们富有想象力,对一切充满好奇,但是模仿课文的形式创作诗歌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文体特点。

2.体会表达意境。

3.享受创写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文本形式、意韵之美,并练习仿写。

2.教学难点:发现文本写作顺序,并迁移运用。

五、教学流程

1.开门见山,复习导入新课。

2.圈画排版,发现文体特点。

3.现场仿写,探究写作顺序。

3.拓展迁移,激发创作热情。

4.布置作业,探秘诗歌王国。

六、融合点设计

1.学生白板圈画,找出相似之处;重新排版文字,整齐一目了然。

2.出示图片,直观呈现写作顺序;学生排序,白班拖拽简单易行。

3.补充诗作,配乐朗读——享受读的乐趣,激发写的热情。

七、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继续学习《24、问银河》,伸出小手,板书课题。

2.喜欢这篇课文吗?说说原因。

(二)圈画排版,发现文体特点

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每一段中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2.学生白板操作。

3.逐句分行排列,感受整齐。(板书)

4.精读第一自然段,品读优美。(板书)

5.发挥想象,体验奇妙。(板书)

6.继续朗读课文2-4段,品读诗的优美、奇妙之处。

(三)现场仿写,探究写作顺序

1.诗人仰望浩瀚银河,脑海中涌出许多问题,你对银河又有哪些疑问呢?能像课文这样写一写吗?。

2.交流朗读。

3.如果请你当回小编辑,给这几段文字排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4.通过图片回顾课文,直观呈现写作顺序。

5.那么刚才几位同学写的,又可以怎么排序呢?小组内先读一读,再讨论。

6.学生白板排序。

7.为什么这么排呢?从下到上,反过来也可以。

(四)拓展迁移,激发创作热情

1.幕布遮盖,巧设悬疑。

2.出示人教版教材《问银河》,激发兴趣。

(五)布置作业,探秘诗歌王国

1.配乐朗读《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2.小结:孩子们,诗的世界多奇妙,一只小鸟,能从海面飞到雪山,一朵金盏菊能从春夏开到秋冬;诗的世界多美好,成为一棵树,长到天上去,摘回一朵云,带回地上来。课后,请大家带上奇妙,带上美好,继续攀登诗的王国,将这首诗完成,并送给你最亲爱的。妈妈。

八、教学反思

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本节课立足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意境,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白板的圈画、拖拽、放大、遮盖等功能,巧妙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赏读、创想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实现“言”和“境”的统一,“情”与“理”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