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小鱼儿为大家分享的5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一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前面大纲中的教材中有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有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预习,也可以称作简单的自学。要求是:
1、自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语和自然段。
2、再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记住。并且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再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以下形式说一下。(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4、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试着自己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自学,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预习好的话。上课就事半功倍了。课堂上,老师对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检查过关(过不了关的让组长下课后再听写过关,直到全部过关为止),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全部的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二
学习了《走马灯的奥秘》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看走马灯的图片,以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元宵节夜晚有观灯的风俗,如今走马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实物,我们南方元宵节很少有观灯的风俗,如何让学生理解走马灯这一风俗?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去探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科学道理。
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设计的,在讲走马灯的原理时,抓住走马灯的“走”,让学生领悟走马灯是会转动的,那么会转动肯定需要动力,走马灯的动力从何而来呢?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大人说的话“是蜡烛的热气熏的”。如果蜡烛灭了以后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课文中写到是“越跑越慢”,“最后停了下来”。从这里就可以证明走马灯转动的奥秘就是“是蜡烛的热气熏的”,以此引导学生总结出仔细观察和自己动手的重要性。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就是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自己讨论说一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奥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从小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科学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在读课文品好词好句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挂”和“悬”的理解不大到位,不能完全理解,于是我利用教室里墙壁上国旗和天花板上的吊扇,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对比,马上明白了“挂”和“悬”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及其区别。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这两个词的运用能力。
我们班赵新丽同学提出“目不转睛”和“转动”的“转”字读音不一样,是一个多音、多意字,一个是第三声,一个是第四声。我让学生拿出字典,找到“转”字的,查找到“转”字在不同的读音下的意思,并通过多组词进行区别,使学生能理解“转”字在不同读音下的不同意思了。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反思,我觉得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上加强运用,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三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时候,好像在打散弹,课文的教学没有高段那样顺畅。首先还是想到了三年级的特点,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
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择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这样两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马上得出——高、陡。我接着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来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池塘里的水很深。
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么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么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四
我校推行3H乐雅高效课堂建设与改革已经差不多两年了。3H高效课堂主要通过“自学——探学——展学”的模式来实施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深入。为此,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各科老师上教研课。下面我就这学期上的《爬天都峰》一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一、自学环节:
我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熟,说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两个问然后完成预学单,上课前十分钟主要检测预学情况。
二、探学环节,我主要分两步走: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课前布置了学生去搜集天都峰的相关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前几年去爬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天都峰,然后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用抓关键词的方式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呢!”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情绪。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复杂情绪,想象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这些词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一老一少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展学环节: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部分时,课文只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进行了描述,而没有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老爷爷会怎样爬山,并让他们试着补充。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既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又丰富了语言,还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大胆展示,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学得被动。今后将在备课环节注重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篇五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www.kaoyantv.com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