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勤劳的小编老李帮大家找到的小学体育评课稿【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一
20xx年11月3—6日有幸到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观摩了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其中来自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技峰老师的一堂课题为《灰太狼来了》的“原地侧向投掷”的投掷教学。整堂课所用器材独巨匠心(彩色的弹性球),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为情境,加上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使观者清楚的明了设计者的教学
主题,尤其是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1. 积极避免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课堂安全性
体育教学课堂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特殊课堂,教学环境的多边性与学生技术的不稳定性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许多能预设但未知的可变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教学程序,也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降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沈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处理的非常的细致。在热身游戏“红绿灯”的部分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知识与遵守规则安全参与的意义,并将这种安全意识在“原地侧向投掷”的主要环节中作为学生练习的前提,将安全教育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营造了一个令人安心、放心的学习氛围,还体育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沈老师的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一路纵队热身跑、四路纵队发放器材、圆形集合讲解、四列横队投掷练习等四种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沈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沈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由衷的佩服!
3. 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探索有明确的目的性现今的教学机制一直提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对于心理年龄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成为一种无**的散漫行为。可是,沈老师通过一张“打狼秘籍”就轻易解决这个难题,他将“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重点设置成“秘籍”的内容,通过学习“武功”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性地研究、探索问题,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性的“瞎碰乱撞”,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寻求答案之路。
在这里借助浙江师范大学的王章明教授的一句话作为这堂课的一个小建议:“假如我们将体育课堂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主体,它要有呼吸,有节奏,有**。”而纵观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技术难度一般,练习密度偏低,很难设定课堂的**在哪个部分。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第一兴奋点”的刺激虽然能达成,却无法通过更高刺激的调节顺利地过渡到“第二兴奋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停留在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对于技术技能的强化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将成为本课的一个小遗憾。
再者,沈老师在本次课中出现了一个我们一直在研究探讨的教学课题,即:“投掷教学中的掷远与掷准技术能不能同时在一个课时中进行教学?这种同步教学会不会造成技术的负迁移现象?”
借此机会,谢谢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技峰等老师与省体育界的专家及同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希望通过这个*台能给我们的疑问寻求一个合理的答案。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二
我觉得一堂体育课的评价应当关注的是教学环节流畅、学生活动进取、重难点突出。其实说到最终最关键的是这节课上完学生到底了解、掌握了多少技术技能。下头说下我们教研组所上的一节教研课。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课以学生的学、练、思作为教学主线,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和意识。
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
沈教师的**有条有絮,语言**简洁明了。在侧向投掷轻物的教学中,先进行了徒手的原地侧向投掷练习,改善了引臂与最终用力动作,随后学生按照动作要求进行尝试行投掷,根据学生投掷的情景,导出了本课掷远的重点:轻物出手的速度和轻物出手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观察……体验尝试……带问题练习……师生讨论……学生比赛等方式进行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及主动参与的本事。
2.器材选用新颖
本课《原地侧向投掷》课中,教师选用了橡皮筋作为教学器材,并能教学器材一物多用。将器材发挥得淋漓尽致。
3.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
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多种队型变换,教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调控本事相当出色这应当源于日常的教学。
4.寓教于乐
这堂课的辅助教学游戏——趣味跑,以“交通**”的形式指挥学生进行跑步,经过教学不仅仅锻炼了跑步并且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起到了健身和教育双重工效。
5.学生反馈情景良好,基本能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议:
这堂中如果能更好地采用分层次教学,这样对本课的教学效果将更加明显。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三
今天上午,听了吴老师**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蹲踞式起跑》。课后,根据“听课、议课、评课”的教学流程,体育教研组由我**对这一节课进行讲评。
1、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自学、自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对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能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注重他们身心发展的**期和身心特点。
2、本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的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3、本课中的**、教法、引导、评价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左右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得到*衡与协调发展,达到掌握运动方法、增强体质之目的,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兼顾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4、本课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蹲踞式起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很熟悉的一项运动,但吴老师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虽然简单枯燥,但吴老师却通过使用起跑器追逐练习把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参与性强,增强了锻炼身体和学习的技术目的。
5、另外在基本部分再补充一点我的一些想法:
①、先采用直立→重心前移身体前倾快速跑,让学生体会以快速摆臂带动起动速度的过程。
②、再采用站立式起…快回答 www.kuaihuida.com…跑→听信号快速起动,让学生体会以快速摆臂带动快速步频如何从静止到让自己在最短时间达到自己的最快速度。
③、最后学习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疾跑,让学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优势,学习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疾跑衔接动作要领及方法:重心逐渐抬高,后蹬腿快速蹬地起跑,步幅逐渐加大,快速摆臂带动步频,尽快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最快速度,并保持最快速度进行途中跑。
6、不足之处:
①、教学重难点不够明确。教师虽然讲解了动作要领,做了示范。但是教师却流于形式,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练习。特别是利用小组合作体会身体逐步上升,学生只是完成任务,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小组长没发挥作用。设计虽好,没落到实处,难点的突破就成了纸上谈兵。
②、分组不合理。由于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有的小组部分同学学过这一技术,这组的其他同学在学习时得到的帮助相对多一些,学习进度快;而有些组的同学以前都没学过这一技术动作,因此,学习进程慢,这就造成了不同小组的学习资源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学习进程有快有慢。
7、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全面考虑,精心设计,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成效。
②、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合理分组,优化教学资源。
③、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水*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现在的体育课都是处于新课改的阶段,既要努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大胆探索,展示新课改的理念,又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有的放矢,讲究踏实诚信,量力而行,把握好可行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课上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应变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教学的真实过程和实际效果,不盲目追求时髦,不搞花架子,这样才利于公开课的作用,使前来学习的老师有之可学,用之可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四
体育课;评课;议课
听课与评课是体育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形式,也是评估一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课一般是在听课之后,对照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其目的是唤醒执教者与全体听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教师平常的教学行为,形成相对于自己来说较为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听课者与执教者的专业成长,最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在听评课过程中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的时候观点甚至会是截然相反的。这说明衡量一节课教学的优劣是非常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然而关于体育学科的听评课的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以体育课、听课、评课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有寥寥几篇相关的文章,且在思路与方法的阐述上也不够全面。所以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与近年来担任区级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工作的实际体会,分析了国家、省、市、区、校多节体育课堂,整理出评价一节体育课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评课的基本思路
抓大放小,成绩摆足,问题提准。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评价时,重点关注教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积极倡导改革意识,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大胆探索而不是在某些细节上的精雕细刻,不要过分追求教学环节上的天衣无缝,要允许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走一些弯路,允许教师有一点失败,完美无缺的课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
二、评课的基本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教师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所采用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合适。重点观察能否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课堂上教师始终处在两难境地,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既要教师主导,又要学生主体。能否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讲解与纠错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
三、评课的基本方法
(一)整体入手,综合评析法。综合评析适合应用于大型教研活动的总结,当然老师们在撰写评价稿时也会经常选择这种方法。结合体育课堂的特点,笔者将综合评析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从学习目标方面评析,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确定得是否全面、具体、明确、科学符合学生实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
体育课堂的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一显一隐两个模块。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模块。在一节课内,学生应学会什么新知识、形成什么技能十分清楚。在这一点大家的关注会更多一些。而情感目标,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是隐性的模块。往往教师在听评课时会比较忽视这一方面的评价。
2.从教材处理方面评析,即要尊重体育教材,又要学会在教学实际中灵活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相关教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实现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体育教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教学实践证明,相同的教材,相同的班级,由于体育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其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这个方面的主要观测点是是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是否达成课时目标所必须?有否根据学生实际,补充或删减什么内容?是否挖掘教材蕴涵的体育精神理念等。
3.从教学程序方面评析,要注意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具体体现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程序,其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既有稳固性又有变化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观察学生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练习、如何掌握技能等行为表现,来考量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4.从教学方法方面评析,要注意教师是否合理选择、科学组合。教学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向于定性和定量的教学效果,表现特征为陈述性知识、模仿、记忆。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指向于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教学或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教学,表现特征为探究性知识、思考等。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学方法方面的主要观测点是要突出实践性与启发性。
5.从教学手段方面评析,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手段是为目标服务,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并不代表着教学思想的僵化,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思想的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与其它教具、学具兼容并用,如挂图的展示、器材的创新等等。其主要观测点是教具、学具、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到好处,为目标达成服务。
6.从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评析,主要是关注体育教师个人素养。其主要观测点是语言是否规范、简洁、生动;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大方;示范是否准确优美;口令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具;应变和驾驭课堂能力强弱情况等;
7.从教学效果上评析,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运动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结果。但是,学生如果不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实践的体验,正确的技能难于掌握,正确的知识难于获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这就是重过程。对于体育学科来说,过程正是有否体现增强学生体质理念的重要一面。其主要观测点是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融洽;学生是否练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否达标;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否得到体现;练习的密度与强度是否合理。
(二)化整为零,单项评析法。这种方法是指从自己听课过程中,找出感触最深、体会最大、认识最清晰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来进行评析。单项评析是小题大做,以小的角度来折射出大的问题。比如有的课可以从教师巧妙运用教材入手,深入的阐述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因素的;而有的课在场地器材的应用上很有创意,整节课围绕着场地器材做文章,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课会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取得很好的作用,就可以围绕着情境教学这一主题进行挖掘。
(三)沙里淘金,寻找特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分析执教者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分析执教者的教学区别与他人的创新之处,发现它、捕捉它、总结它。一般情况下教学的风格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刚入职的新教师模仿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师比较依赖教材,也比较盲目相信老教师,经常依葫芦画瓢;第二阶段是独立性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拥有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中一般不会照搬教科书,也不是只模仿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而是不断的寻求自己教学的“独立性”;第三阶段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趋于成熟,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优化教学效果。能否突破常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进入创造性教学阶段的标志。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自我教学风格的体现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稳定而独特的表现,使他的教学富有创造性,并带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种教学风格不会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结晶,也是教学机智的高度概括。所以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要沙里淘金,注意观察教师教学的特点,寻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它描述出来。
(四)以果朔因,揭示规律法。这种方法是以一节课的效果(某一方面上的成功或是某一部分中的失败),去探寻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某小学的一节借班公开课上,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比较理想,教学环节顺畅,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基本功也很出色,但是在本课的最后一个接力比赛环节中却出现大部分学生跑的较为吃力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个学生在奔跑过程中脚软摔倒造成晕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执教者是借班上课,对这个班学生的学情中的体能状况了解的不够,所以这个教学设计只是基于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初步预设及对教材的理解,最终导致出现摔伤现象。这样的一节课,评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层层推理,最后揭示教师备课过程中备学情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五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校内实习 培养目标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都应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以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然而,事实上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内实习环节并没有很好地与基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本文旨在指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同行在开展学生校内实习工作时作为参考。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实习内容以体育讲师基本功训练为主,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说课、写教案及试讲四个环节。
1.1队列队形练习。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队列队形练习的难点在于对口令的正确把握。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由指导教师带领,首先进行集体练习,之后分组逐个进行练习。口令通常由实习教师根据中小学教师上课的需要提供相对常用的口令,学生要在保证口令正确的情况下逐渐训练喊口令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轻重缓急。
1.2说课。
说课的校内实习包括两个环节:写说课稿和说课。辅导老师通常事先给学生提供理论课模板和实践课模板。学生根据模板选择合适的内容写说课稿。说课稿完成后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学生按照修改后的稿件反复进行读背,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辅导教师根据说课表现给学生打分。
1.3写教案。
写教案的情况跟说课的情况类似。教案分理论教案和术科教案。辅导老师通常事先给学生提供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案模板,学生根据模板选择合适的内容写以上两种教案,通常刚开始所写的内容与自己的专项相关,这样做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把握教材内容。教案完成后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后定稿、打分及存档。
1.4试讲。
校内试讲通常以实践课为主,程序往往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利用公体课上课时间带公体学生的准备活动,或者教授某个动作,通常一节课时间在30分钟左右。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教师带领组内学生上20分钟左右的课。辅导教师根据上课学生的表现跟其他学生一起对上课的学生进行现场评价。第三个环节是各小组抽出试讲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展示课及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加深对上课各个环节的理解。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存在的弊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时间短,项目多,且实习内容脱离实际,与基层中小学体育课实际相差甚远。
2.1授课对象脱离实际。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时的授课对象有两类:第一类是上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学生,第二类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两类授课对象均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接受能力跟中小学生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首先,采用大学教学方法教授中小学生将产生一系列冲突与不适。其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与中小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相比,接受能力差别更大,简直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再次,公共体育课多数为男女分班上课,这与基层中小学生的男女生合班上课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小学生男女合班上体育课的情况毕竟还是占绝大多数。
2.2授课人数偏少。
大学公体课的上课人数为30至35人,比基层中小学的班级人数要少一些。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的班级只有1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人数与比基层中小学的班级人数相比相差太大。班级人数不一样,上课时组织方式就有所不同,相同的组织方式下学生的练习密度就有差异。人数不同,课堂管理难度也不一样,教师所要考虑的因素就有多少之分。因此,校内实习时班级人数偏少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2.3场地器材条件太优越。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进行的校内实习所用的场地器材都是大学校园里的场地器材。场地器材数量充足、质量优越,与基层中小学的场地器材相比有很大区别。利用大学校园的场地器材进行校内实习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容易忽略一些安全因素。毕竟基层中小学的场地器材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多的隐患,而学生利用大学的场地器材所考虑的安全因素要少于在基层中小学上课所考虑的因素。其次,基层中小学的体育器材相对较少,甚至根本没有,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实习所用的器材越多越不利于毕业后的体育教学。
3.基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改革策略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实习工作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教师,因此,实习的工作尽量与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接轨,越接近基层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际越好。鉴于此,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校内实习工作有必要进行如下改革。
3.1正确理解校内实习的含义,积极联系基层中小学。
校内实习是学生在走出校门正式实习以前的实习的统称,学生在校内实习期间的实习环节均在教师统一管理下进行,具体形式各个学校存在差异。为了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学院可以利用体育教材教法或者学校体育学的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基层中小学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加深对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及学生、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整体了解。
3.2“两内两外”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两内两外”指的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两内两外”相结合的含义是:学生在校内利用课堂的理论学习和课外的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然后结合校外基层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把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3“听、评、讲”相结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六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征,课中教师采用了“主题式情景教学”对《龟兔赛跑》故事进行了续编。设计了“故事导入——拜师学艺——穿越小树林——送信比赛——放松庆祝”的情节发展完成了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始终乐于沉浸在故事主角中;很好地到达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效果。
“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本事”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两大基本理念。整节课中,教师紧抓低段学生身心表现欲望强的特点,紧随故事主题的发展,尽力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觉、进取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自学与团体练习中得到加强,对社会适应本事在体验与他人一齐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中加以更好的体现。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四。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本事的提高。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经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教学、互相讨论、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中,加深了对学习资料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本事。另外,以小组位单位的教学比赛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取胜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合作。
另外,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发,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七
一、政治方面:
关心时事政策,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牢固地树立了爱岗敬业思想。工作中,始终坚持丰满的工作热情,克服困难,与体育组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和训练,模范地履行了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工作态度:
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工作中。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主动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撰写我专业生长故事及评课稿与反思。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三、教育教学: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八
教案设计:
本次课,沈老师的教案设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合理的安排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参与目标、技能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并指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教学流程上则设计了“接受任务、强化训练、接力赛、调整放松”四个环节,并预设了练习密度与预计心率。过程清晰,环环相扣,详细却不繁琐。
课堂实录:
这堂课以队列变换练习导入课题,在准备活动完成后直接进入前滚翻的技术学习。沈峰老师在前滚翻教授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示范——技术讲解——学生示范——技术点评——学生分组练习”几个步骤,完成了前滚翻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整个练习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发展。最后,沈峰老师通过接力赛将课堂气氛调制**,让学生体验了汗水与笑声的快乐。
但本课略有不足的是:
1、教学目标的设定稍低于学生的实际技能情况。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技能的需求与掌握高于同水*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但本次课教学目标中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技术”,这对有一定基础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似乎略有不足。而低于水*程度的要求,在心理上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就可能会局限学生对更高技能的追求积极性。
2、教师在队伍调动上用语过于随意,使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反应,造成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在没有经过课堂总结与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匆忙结束了这堂课,留下了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