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6篇)7-2-19

贺知章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出名诗作有很多,其中就有回乡偶书这首悲凉的诗歌。如下是www.kuaihuida.com编辑sky给家人们收集的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

(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

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

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

……(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读诗句)

师:从这两句诗来看,贺知章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

生:学生仔细观察图。

师:那他是不是“客”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来?

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

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这两句诗的图)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

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

生:骑马。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山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设计理念:紧扣“客”字,切入理解诗句,从后到前,更好地理解“回”的含义。创设情境,借助插图,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都知道原来这个让孩子们看成是“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了,所以题目中不是“来”而是“回”(板书),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贺知章一起思念家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分组背诵,一起背诵)

4、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三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提醒大家:客: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何:竖钩起笔处不要在横的末端。音:突出中间主笔横。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有节奏地朗读,可以吟诵,可以踏歌,可以表演读……(学生自由体会读)

学生自由朗读后个别表演读(老师点评中鼓励学生,并告诉其余学生这是什么读法。)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想听吗?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五、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欣赏《回乡偶书》之二)

2、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还有――生:李白的《静夜思》,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喜欢哪首就把哪首背诵下来。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地背诵记忆,让那个拓展不会流于形式。】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不管你身在何处,都时刻想念自己的家乡,让我们把贺知章的思乡之情记在心中。(齐背)

七、布置作业

把《回乡偶书》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和妈妈听。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客?回!

(思念家乡)

《回乡偶书》教案 篇二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和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考虑: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和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同学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家长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扮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扮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安排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和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

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扮演过程。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篇三

导入:出示柳树、白鹅图片,看到图片你能背诵出我们学习的哪首古诗?

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古代的诗人就是用这种方式为我们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刚才那首咏柳的作者是谁呀?

贺知章老爷爷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了,虽然有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但他十分刻苦,最终做了大官。在他83岁的时候,终于回到了他离开了50多年的家乡,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

一、齐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情,心里有些感想就写下来)现在咱们来看看诗人回到家乡遇到了一件什么事?首先,咱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同学们想想读古诗应该怎么读?出示成语"抑扬顿挫"解释词义。

用这样的方法读,那么遇到读不懂的怎么办呢?

好了,有了这些好办法,那咱们就一起学习吧,比比谁的收获多。

老师刚才也和同学们用了一样的方法学习,现在我先汇报一下。同学们可以汇报你的朗读成果也可以是你读懂的内容。

二。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为了奖励大家,教给同学们一个新字“客”。古诗中也有一个带有“客”字的句子,谁能读一读。书写“何”字,解释字义。

那么“客”指的是谁呀?他真的是“客”吗?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的。

原来他不是客人,也不是来,而是回到家乡呀。

三、贺知章老爷爷几十年没有回到家乡了,当他回来的时候,老朋友没有了,亲人也去世了,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难怪家乡的小孩子都拿他当客人,笑着问他从哪里来?那咱们同学看看这幅图,想像一下,当时几个小朋友会围着诗人说些什么呢?

四。一首诗就像一首好听的歌,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之后,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一首快乐的诗还是一首忧伤的诗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背一背。

五、同学们读出了诗的韵味,看来是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首诗是写思念家乡的。

六、“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现在同学们可能还体会不到离开家乡的心情,等你长大了,到外地工作了,再回到家乡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更深了,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再读一遍。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传统语文教学,我们所看到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唾沫横飞的讲,学生兴味索然的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试亮蒙尘的眼睛?

偶遇一位年轻的母亲,扶着自己的儿子学走路。刚学走路的孩子,他没有掌握走路的方法,这对于他来说,是人生全新的课程,他需要母亲的帮助,那位年轻的妈妈就帮助自己的儿子学走,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似乎想挣脱母亲的双手,自己要试一试。探索是难的,但巧的是,孩子居然知道扶着墙走,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本事更大了,干脆试着离开墙的帮助,自己走。啊,他成功了,母亲蹲在身后叫他:“我的宝宝,你真棒!”孩子回过头来,如水清澈的双眸里尽是成功的喜悦,孩子转身朝母亲走过来,母亲给他鼓掌,可能孩子太激动了,他跌倒了,可是他没有一点迟疑和哭泣,爬起来接着朝母亲走去。我感叹于聪明母亲坚信他的儿子能行,所以选择放手;,我感动于孩子主动,独立,执著,自信的学走,所以,放手,也是一种精彩!

在执教《回乡偶书》这篇古诗时,我也大胆“放手”了一回。这篇古诗内容相对简单,扫除生字障碍之后,学生们参照注释,差不多已经弄懂了这首古诗。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的意味,我要求学生们四人一组,汇报诗的意思,然后把这首诗表演出来。接下来的情况,真是让我有些意外:小组成员中间,明显的出现了一个个 “编剧”、“导演”、“演员”、“道剧”。第一组粉墨登场了,这个身兼“编剧”、“导演”二职的小组长,带领着他的组员走到教室中间,这时有一个“苍老” 得稚嫩的声音开始说话:“我,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开故乡……”呵,还有背景旁白。只见这个“贺知章”驼着背,拄着小木棍,我心里微笑着,感叹着,这时, “贺知章”走近两个的小女孩,小女孩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 “贺知章”说:“我从京城回来。”儿童问:“你是哪里人?” “贺知章”答:“我是这里人。我很小就离开家了。现在回来了。”儿童说:“那我带你去你家。”……“贺知章”笑而无语,那笑声里有很沧桑的味道,我真是诧异,随后“贺知章”呤起了这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中间还不忘干咳几声,弯着腰退了场,那边两孩童嬉戏依旧,笑声如流……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孩子们是那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自己的创造,在真实的有情境的实践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把自己对文本的个性体验,淋漓尽致的表达在自己的表演中,这个表演里有他们自己的见解,体验,积累和创造,而这些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篇四

<回乡偶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是贺知章在回到故乡是偶尔写下的一首诗。在古诗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诗中的“客”字展开教学。

师:请学生自由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

师:古诗中有一个我们刚才写的“客”字,请大家找一找

生找

师:请你读古诗,想一想,贺知章是不是“客”,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觉得是客,因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我觉得不是客,因为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师:是“回”,请你把回乡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学生齐读

师:介绍作者:36岁离开家乡一直到85岁才有机会回家乡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句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生:“鬓“是什么意思?

师:当我们不明白字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生:查字典

生:“鬓”是指耳朵前边长头发的部位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年纪大了,两鬓的头发也白了

生:作者很爱自己的家乡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作者的家乡口音没变

师: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指导学生朗读整首古诗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篇五

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今天,刘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大家一起读一下课题,预备——读!

生:25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师:能不能不拖音?干脆一点?

生:能

师:嗯,不拖泥带水,不拖腔拉调,25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预备——读!

生:25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师:很好很好,你知道这首诗谁写的吗?

生:贺知章

师:对,贺知章他是659年出生的,744年告别这个世界的。告别世界懂吗?什么意思?

生:(指名)就是那个人已经死了。

师:哦,这个字很沉重,死,刘老师不愿意说的,你说的,行了,是这个意思!注意,小朋友,刘老师教你一个常识,很多文章,在作者的旁边,写上这两个数,就是告诉大家是这年出生的,这年死去的,贺知章活了多少年?知道吗?不知道,你们还没有学到百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他活到多少岁,就是用死去这一年的这个数字减去他出生那一年的数字,就等于多少年呢?

生:85年师:对,他活了85岁,贺知章,他是什么地方人呢?浙江省萧山县人,他三十多岁离开家乡,八十五岁回来,有多少年没有回家啊?50年,整整50年没有回来,直到85岁回来,他很会写诗,又很会做官,官做得很打,诗也写的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这首诗。小朋友,学习古诗要过4关,哪4关,小朋友看黑板,大家一起读!

(在黑板左侧出示第一个卡片:我会认)

生:我会认

师:第二关

(在第一个卡片下方出示卡片:我会解)

生:我会解

师:第三关

(在第二个卡片下方出示卡片:我会读)

生:我会读

师:第四关

(在第三个卡片下方出示卡片:我会想)

生:我会想

师:好,很好,刘老师解释,解释认、解、读、讲,解释认,认,认识生字;解,理解诗句;读,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节奏,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想,要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好,跟刘老师再读一下。

生: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

师:刘老师提一个小问题,这个我是指谁啊?

生:自己!

师:是我,老师这个自己呢还是你们这个自己呢?

生:我们这个自己!

师:对,要搞清楚,这里出现的我,不是刘老师,是你们,你们要努力!好,我们现在过第一关!把书打开!把课文自由得朗读,独立的识字,完成这两个任务。朗读的时候要读正确,读清楚,我们生字的音要读准确!好,开始,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把生字读一遍,自由的,准确的!

生:自由读!

师:好!好!考一考大家,看看生字你认识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

生:齐读生字!

师:单独站起来读的,赶快举手!我发现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学习状态很好,读书时候声音比较洪亮,拖拉的少,姿势比较端正,我很高兴。

(指名2名同学认读生字卡)

师:同学们,有一个字的笔画最多,你知道是哪一个字吗?

生:鬓!

师:看刘老师写,你们拿出手来,跟着刘老师写,我把它放大,做比较!看——

(板书大大的鬓字)

师:这个字,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同学们,非常有趣!这边(指鬓字左上角镸部分),古人写的长字,学过这个长字吗?它的繁体字就是这样写(板书镸),这三撇是什么(指彡部分)?知道吗?头发!三根很长的头发!古代的人头发是很长的,男人女人都是不理发的!刘老师理发了吗?

生:理了!

师:对,现在的男人是要理发的,大家都要理发。这是表示它的形状。(指下面的宾部分)读音!现在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生:宾——

师:但是在这里读几声啊?读四声,我们的古人太有才了,太聪明了,太伟大了,造出那么好的字,我们要不要好好学习啊?小朋友,记住刘老师的话,我们学习生字,记住生字,靠什么?就是经常见面,与生字交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一关过了吗?

生:过了!

师:对,认字的这一关过了,过一关,拿下!(从大黑板上取下我会认的卡片)

好,我们开始过第二关了,小朋友,这一关很重要!我们的诗句,古人的诗句,古人的诗和我们现代的诗,白话的诗不一样,比较难懂,刘老师教你怎么理解!好!小朋友,会扩词吗?好,扩扩词看!知道扩词的举手!

生:举手

师:呵!都会!来,扩词,(指课题回乡偶书里的回字)回字,怎么扩?

生:(指名)回家!

生:回避

生:回来

生:回去

师:还有什么呢?刘老师扩一个词好不好?回到!(指乡字)乡,谁会扩?

生:乡亲

生:家乡

生:故乡

师:嗯,很多,刘老师赞成在这里扩成家乡!(指偶字)偶,谁会扩?

生:木偶

生:偶然

生:木偶戏

师:小朋友,看看,按照刘老师扩词的办法,书就是我们这个书,是不是?

生:不是

师:就按照这个来,听刘老师的!回到家乡,偶尔捡到一本书。行吗?行不行?

生:行——

师:错!小朋友,记住了!回到家乡扩词是对的,偶,这里不能扩了,这里要用换,偶不是偶尔,是随意,随便,书,什么意思,换,就是写,回到家乡随便写了这首诗,理解了吗?跟着刘老师念,念这个解释过来的句子,预备——读!

生:回到家乡随便写了这首诗。

师:好!小朋友,来看刘老师教你的办法会了没有?把这种办法归纳一下,小朋友,掌握了这种办法以后所有的古诗你都会读了!第一个办法是,扩,第二个办法就是,换,古代的说法和现在的说法有所不同就要怎么样?换!诶,刘老师,刚才你说回到家乡随意得写了一首诗,一首诗这里没有啊,这里就是采取一个办法,补!知道吧!这里我们解释课文的标题就用了几个办法啊,就用了3个办法,

生:扩,换,补

师:很好,在读一遍,回乡偶书

生:回乡偶书

师:回到家乡随意写了这首诗(老师大声,孩子轻声,一起读)

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好,还有四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的,我们先来扩吧小朋友,我们先找最容易的,离,离开,家,家乡,离开家乡,回——

生:回去

师:在这里应该是回来。好,看刘老师是不是解释对了,听好,听清楚,看谁的耳朵尖,能够听出问题来。小儿子离开家了,大儿子回来了,他家里住房比较紧张,两个儿子在家里没有地方住。一个走,一个回来,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不对了要怎么弄呢?看看——谁来说说看,刘老师在解释这个句子的时候错,错在哪里?他把所有的词都是用扩的办法,是不是?而实际上,有两个地方是要换,对不对?哪个地方要换?错在什么地方?

生:(指名)错在有两个地方,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很小的时候离家,等到大了的时候才回来。

师:哦,你意思懂了,很好,表扬一下,了不起!好,听刘老师的,少小就是小时候,那个同学讲很小的时候,也行,老大,解释成什么?年老了!年老了才回来!他多少岁回来的?

生:85

师:好,少小离家老大回,跟老师读诗句,然后再读解释的句子。

师生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小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回来。

师:好不好啊,理解不理解?好我们自己来,再来看第二句,小朋友,我们同样用这个办法,用扩,换,该补的地方就补,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们从这里开始,乡怎么扩啊,家乡

生:乡下

师:

生:乡亲

师:这里可以扩成——,当然,这个字可以扩成很多词,但根据这首诗,这里只能扩成——家乡!音?

生:声音

生:音乐

生:音量

师:在这里都不对,在这里要扩成口音!南昌的话你们会说吗?

生:我会一点点。

师:做什么,南昌是怎么说?

生:做西里(南昌口音做什么)

师:嗯,吉安话是做咋个(吉安口音做什么),我的家乡是永新的,永新的话就更难懂,做古拉(永新口音做什么),这就叫做口音,做西里就是南昌话,做咋个就是吉安话,做古拉就是永新话。小朋友,不要笑,不是搞笑!乡,家乡口音,无是什么?

生:没有!

师:对了,家乡的口音没有,没有采用的什么?对!换!这个改,扩成——改变!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鬓毛,鬓毛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小朋友指头顶)不是在那里,鬓毛是指耳朵旁边的头发,两个耳朵边上,鬓毛,在这里仅仅是解释成鬓毛吗?指满头的白发,他有一个什么呢,有一个衰,看到这个衰了吗?衰,什么意思?衰败,稀稀落落,又白又少,我们有一个词叫做白发苍苍,白发飘飘,白发稀稀疏疏。你看刘老师的头发多吗?

生:一般般

师:我现在58岁,到了85岁,我也会掉头发,现在我的头发白了吗?

生:没有

师:做了假,染了。好!这句话怎么理解?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

师生一起:满头白发苍苍。

师:头发又白又少,都行,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再往前,还有两句就过关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看看哪个小朋友能解释?

生:就是儿童见到一个人,见到了不认识。

师:诶,你这个意思对了,但我们要一个一个落实,你的意思是对的。儿童——我们现在交儿童叫什么?小孩子,小朋友,对吧,也有讲儿童的,但讲小孩子小朋友就更现代了,这里用换,换成什么?小朋友,小孩子,相见,看见我,对,而且要补我,小孩子见到我不认识我,这个不,今天有没有用不啊?这个字还会用吗?不要,不去,不行,不字有没有用?

生:用

师:保留!对,古代的用法与我们今天的用法相同,怎么样?保留!好,看,小孩子见到我都不认识我。(指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指名)问他从哪里来

师:一个一个来,一个笑字,扩扩词看,笑嘻嘻,笑眯眯

生:笑哈哈

师:笑哈哈,小孩子会笑哈哈吗?老头子,大人会笑哈哈,哈哈哈哈,小孩子不会这样笑,笑眯眯的,笑嘻嘻的问,问什么呢?这个客人是谁呢?

生:我

师:我是谁呢?

生:贺知章!

师:对,笑嘻嘻的问我从,保留,今天也用从,从哪里来,从什么地方来的呀?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跟着刘老师来,先读诗,再把解释一起读,刘老师大声一点,你们小声一点。

师生:回到家乡随便写了这首诗,小时候离开家乡年老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满头白发苍苍,小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我,笑嘻嘻的问,你这位客人从什么地方来的呀?

师:理解了吗?理解了!过关了,拿掉!(拿掉第二个,我会解的卡片)我们过4关,已经过两关了,同学们精神非常好,精神饱满,好,我们来过第三关——

生:我会读

师:好,我们来读读看,看看你们会不会读?读书要读出感情,读得有节奏,读得字正腔圆,好多小朋友对我有感情的,一直看着我,现在我要你看书,好,把书拿好,这个班的小朋友平时读书都很认真的,把书拿起来,一起朗读一下,不要拖音!45度角,跟桌子的角度45度角。好,回乡偶书贺知章 预备读

生:齐读

师:会读吗?

生:会!

师:吹牛,还差得远!刚才刘老师说了,什么叫会读?要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要读得字正腔圆。那么,怎么做到会读?刘老师又教教你,又教教你,小朋友!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诗人贺知章回到故乡他的心情,是高兴还是难过啊?大声说,要让老师听见!

生:高兴!

师:高兴吗?不高兴?高兴还是难过?有说难过的吗?

生:没有

师:错!高兴还是难过?

生:难过!

师:难过吗?诗人的心情难过吗?

生:难过!

师:又高兴又难过,高兴少,难过多,口说无凭,以诗为证,要拿出证据来,你刘老师说他又高兴又难过,我们来看看诗,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个高兴的想法,我们来看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高兴吗?离开家乡五十年了。你们有没有老家不是南昌的?

生:我家在深圳

师:深圳啊,你回深圳的时候高兴吗?

生:高兴

师:对,高兴。难过,为什么难过?哪里找找证据看?

生:(指名)因为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了!

师:对!不认识!看这里(指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是这里的主人啊,什么时候变成客人了?难过,悲哀,看起来这里有个笑字,同学们,你不要被这个笑字所迷惑,这个笑是贺知章笑吗?

生:不是,是儿童在笑

师:对,是儿童在笑,诗人的心里在哭,要理解,怎么是客人呢?我是这里的主人啊,还有什么地方说明他难过?

生:儿童见到他,都不认识他。

师:这里我们已经理解了,已经理解的地方不重复!

生:他原来有很多朋友的,现在都没了

师:哦,这个诗里面看不到。诗以外的我们看不到。同学们你们看,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爱不爱家乡啊?非常爱,50年,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鬓毛衰,老了,离开家乡的时候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现在回来的时候白发苍苍,老态龙钟,风烛残年,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多少天啊,果然哦,他回来以后,85岁回来,不久就死了。高兴一条,难过两条,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高兴要读出来,更要把诗人难过的心情读出来。先听听刘老师朗读好不好?大家看书!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有难过吗?要不要表扬我一下啊?刘老师也需要表扬,用什么方式表扬?鼓鼓掌!好,小朋友读一读!

生:齐读。

师:哦,有的同学读的时候脑袋在晃,把这个味道读出来,但是还不够!小朋友,要读好这首诗,不仅是要理解诗人的情感,老师还要教你一招朗读的技巧,轻重快慢升与降。看清楚,什么地方停顿短,什么地方停顿要稍微长一点,拿出笔来画,学习不是看戏,要辛苦,一起画。画/表示停顿时间短,画//表示停顿时间长。少小 /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来,一起读一遍,注意停顿。

师生齐读。

师:很好,光是停顿还不够,还要注意延长,刘老师教你三个字要延长,一个这个家,注意画,用~画。少小离家~ 注意要拖音,离家50年呢,当然,不能拖音50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三个字拖音,要注意快慢,一起读一遍,读拖音的地方。

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很好,教你两招了,再教你一招,我们有两个字的音要读重音,无,用△画出来,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爱家乡,50年没有改变,还有一个字,不,用△画出来,儿童相见不相识,感到很难过,不认识他,跟刘老师一起来读。

师生: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师:好,还要教你们一招,有一个地方要升,有一个地方要降,儿童相见不相识,又要拖音,又要升调,用↑画出来,笑问客从何处来,要降调,用↓画出来,很难过。听懂了吗?该升的地方升,该降的地方降,好!把诗人的心情和所有朗读的技巧汇合起来,跟着老师来朗读。

师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同学们,站起来,我们配一下动作好不好,配一下动作朗读,看刘老师拿两个手,主要是用右手,跟老师读。伸出去的手要大方。

师生:配动作朗读。

师:好,这一关过了吗?

生:过了

师:小朋友,三关过了,最后一关了,小朋友,我们看图,我们动脑筋,看看图,动动脑筋,小朋友注意了,这幅图画了什么内容啊,谁和谁见面啊?

生:贺知章和小朋友。

师:谁是贺知章啊

生:就是那个骑马的

师:他哪里骑马了?

生:在马旁边的

师:诶,贺知章是养马的?马夫啊?

生:不是

师:那他怎么牵了匹马啊,放马的?

生:他脚走路累了,总要坐一会儿吧

师:他累了坐地上,坐凳子上,要坐马上?还有谁说?

生:他骑马回来的。

师:贺知章他傻呀?骑马?不坐飞机?不坐汽车?

生:古代没有飞机和汽车。

师:对,古时候比较落后,最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马

师:对,除了马呢?

生:牛

师:牛不会坐,牛是耕田的。

生:骆驼

师:骆驼是在沙漠里的,一般地方不会,我们这里就不会。你们没有想到,从水上走,是要坐什么?

生:船。

师:一是马,二是船。大象,骆驼,驴子,是个别很少的地方用的,大部分地方用驴子。好,小朋友,你们琢磨一下看看,这是几个小朋友啊?

生:4个

师:对,你们想想看,这4个小朋友会对贺知章提什么问题?能不能够到前面来,我就是贺知章,(请4个小朋友到讲台表演小朋友),现在我是贺知章,你要注意礼貌,看看怎么称呼?

生:爷爷!

师:诶,还要加个老,老爷爷。

生: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

师:我是从京城来的,我在皇帝老子身边做事,从京城回来的。

生:(提示:想想看,你知道我是不是这里人啊?)老爷爷,您是这里人吗?

师:我是这里人,我离开这里很多年了,50年。

生:老爷爷,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呢?

师:我刚才告诉你了,我从北京来

生:那要到哪里去呢?

师:我就要到这里住,我跟皇帝请假了,年纪大了,不能工作了,要回来养老。好,现在我向你们提问,提问很难的,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还难,所以我让你们回答问题,我提几个问题。你是谁家的孩子?就是说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生:我的爸爸叫邓。

师:姓什么?

生:姓邓。

师:邓,哦(www.kuaihuida.com),不认识,我离开家乡50年了,你爸爸还没出生呢,你爷爷叫什么?

生:爷爷已经死去了。

生:我爷爷没有死。

师:不可能每个人的爷爷都死去了。你爷爷叫什么?

生:万。。

师:哦,想起来了,姓万的,开豆腐店的,我离开的时候,你爸爸经常给我们家里送豆腐,还只有七八岁。(指另一小朋友问)小朋友,你家里姓什么?

生:我家里姓陶。

师:陶渊明的陶?

生:嗯。

师:陶渊明的陶,我离开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姓陶的,可能是陶渊明不做官了,到这里了,你可以回去问问他,是不是陶渊明的后代。(指另一个小朋友问)你家里姓什么?

生:我家里姓邹。

师:你爷叫什么?

生:邹

师:邹?哦,想起来了,你爷爷当年很会爬树抓鸟,到河里摸鱼,很调皮的。你们读书了吗?

生:读书了。

师:不是说你们现在,我是问你唐朝的时候,没有学校,你们读书了吗?

生:当时我还没出生呢!

师:现在假设的,假设你们是1000多年前的小朋友,我们要回到1000多年去,我们在演戏,在表演,在想问题。

生:没有读书呢。

师:没有读书啊,好,以后,我贺爷爷教你们读书,教你们写诗,我是个诗人,以后你们都要成为诗人,愿不愿意啊?好,回位子。小朋友,会想问题吗?

生:会!

师:好,我会想,四关过了没有啊?

生:过了

师:(拿下第四张我会想的卡片)今天这堂课我很高兴,你们高兴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学了这首诗,通过学这首诗,我们学到了理解古诗的方法,还学到了朗读古诗的方法,希望小朋友以后运用这些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去完善,我们小朋友都会自己读古诗了,好,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 篇六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村居》、《所见》、《小池》诗歌的图片。

师:潘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第一幅,谁来?(不错,用得很恰当。)第二幅,还记得吗?(你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第三幅,谁来试试?(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2、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3、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板书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有不同意见吗?)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读诗悟诗

(一)认读生字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潘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潘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出示带拼音生字的卡片)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4、师: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那现在潘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5、师: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 你找到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2、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请你们仔细地读读诗歌,也可以观察一下插图,找找答案吧。(生自读诗歌,观察插图。)

4、师:心中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看?(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少小、老大变红)

师:你真会读书!从诗句里找到了答案。请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贺知章爷爷不是做客的客人?

(生:乡音无改……)

师:“乡音”是什么意思?(家乡话)“鬓毛”呢?(头发,胡须)

是呀,虽然家乡话没有改变,但贺知章爷爷已经——老了,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诗?

师:“乡音的“乡”就是――(故乡,家乡的“乡”),我们的家乡在长垭,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会!)那你明白贺知章爷爷为什么要回家乡看看了吗?(想家乡)板书

师:是啊,潘老师也曾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每当过节时都特别想念家乡。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贺知章爷爷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可家乡的一切还和他记忆中的一样吗?(生:不一样了,亲人没了……)

师:是呀,如果你是贺知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生:忧伤)

请女孩子忧伤地读读这句诗。男孩子也来试试。

师:原来贺知章不是来做客呀,而是在离开家乡50年后回来了!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作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

师: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心情问我呢?(开心,快乐)

师:那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无奈)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诗歌吧。

7、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读出了诗的韵味。潘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8、师:想把这首诗歌记在心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指名背——分组背——齐背

三、拓展升华感悟

师:其实,贺知章回到家乡后,面对熟悉的情景,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的是第一首,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出示诗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配乐朗诵)

四、学写生字

1、师:小朋友们能把诗歌读得这么棒,肯定也能把生字写得很漂亮。请你打开课本117页,仔细观察“音、何、客”这三个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生交流)

2、师范写“客”,潘老师先带着大家来写“客”字,剩下的两个由你们自己写。

板书:

回乡偶书

客? 何处来?

想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