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从开设科学课。这不是简单的课程编排变化,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育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6篇三年级科学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有关的,还可以为后续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教学目标分析里面,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看:
在科学概念里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过程与方法里面,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第二呢,要培养学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同时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根据这样一些,我们本节课倡导的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模式(教法),也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了水的特点,那么能否根据水的特点来推测冰的特点呢?这个时候让学生为主体,他们进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接着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然后通过实验观察来证明,我们的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呢?接着我们通过多媒体等这些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水结冰的`知识的学习,同时知道,对同类物质进行比较,这里主要是对冰和水的各自特点的比较,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程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讲好教学程序,我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
在导入新课里,我分三步,第一步知识回顾;第二步,引入视频;第三步我来设置问题。知识回顾是“你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水都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到水的各种特点,接着我们会看一个水结冰的视频,通过这样一个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觉,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了。接着我来设置问题,既然水结冰了是因为温度下降了,那么水下降到什么温度时,水开始结冰了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同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切的了解水结冰的温度。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前面讲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所以我让学生从测量水结冰前,结冰时的温度来学习这节内容。首先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一袋食盐,一个盛有少量水并插有温度计的大试管,在这里呢,我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本来这个温度计需要学生手拿的,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我用一个带孔的橡胶塞把这个温度计固定住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很稳定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固定在试管的水中央。接下来就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们在这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中插入这根大试管,用温度计观测试管中水温的变化,此时,同学们都很期待试管中的水能变成冰,但结果是让人失望的,这个时候,我会问学生,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了,但是试管中的水却没有结成冰,说明,水的温度降的还不够低,谁有办法让这温度变得更低呢?接下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做?预设1,学生知道方法,加盐;预设2,不知道,由我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来加快冰的融化,就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学生重新开始实验,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观察水开始结冰前以及结冰时的温度变化,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在这里,使学生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我们学生一直认为水结冰时的温度在0℃以下,和环境温度的变化相混淆。
实验中用到了食盐来加快冰块的融化制造更低的温度,根据新课程当中,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会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可以在下雪的马路上撒点盐,来加快雪的融化,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价值。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这里我会启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我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怎样的一种建议,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当中来学习科学知识。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这里我会出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习题,通过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完成,使得他们加深对水结冰本节课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二
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三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
一是从收获种子的数目,
二是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渗透科学讲究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的意思,学生学习到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大丰收”有两个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们播种了一粒,却收获了许多种子,
二是指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种植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相关植物生长变化的许多证据。
二、教学背景: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几个月前播下的一粒种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许多粒种子,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形成多粒种子,凤仙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一些种子,更为难得的我们学生也亲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种植观察活动。学生对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本课就是引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种丰收的喜悦,用事实来陈述“丰收”、“展示丰收”。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5。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科学词汇:种子繁衍后代。生命周期。植物变化。器官。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2、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方法:用数学研究科学问题。整理发现。陈述观点n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得兴趣。
2、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
3、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4、核心价值观:生命的神奇。资源共享。用证据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说明与提醒几个重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带有格子的统计图白纸。
个人观察日记或记录教学流程谈话引入→正确估算收获种子数→整理。获得植物生长变化→总结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种子的收获:
1、当初的一粒种子,现在的硕果累累,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一株凤仙花大约能收获多少种子呢?
2、你有什么方法来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中可能有什么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1)将所有的果实剥开,将种子的数量一粒一粒地数。
(2)可以随机取几颗果实,然后计算出每颗果实里的种子数量,然后计算出大约多少粒种子。
(3)如果有些种子不是很饱满,可能不能种植,能计算数量吗?
(4)有些个别的果实还未完全成熟能不能计算果实颗数?
(5)……
4、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各小组分别估算出一株凤仙花大约有多少种子吧。并完成表格,并交流。n我们收获的种子果实数平均每颗果实里种子数我们一共收获的种子我现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生长变化记录的整理:
发现:我们经过种植。观察。记录,不仅仅是收获了许多凤仙花的种子,更为可贵的是获得了一份凤仙花生长的日记,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整理,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根据我们第5课的统计图,将各个阶段观察到的植株的高度用圆点标出,并用直线连接起来。完成以后自己观察讨论,通过这个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这里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折线统计图的空表,边讲解,边演示,如何完成统计图)分小组制作,讨论。反馈交流:其中一段时间植株的增高比较快,生长旺盛。这个阶段我们称它为:(板书)营养生长旺盛期。
除此以外还有(板书):种子萌发。幼苗期。开花结果期。请大家根据原有的观察记录,整理出凤仙花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植株的变化。分小组讨论,完成凤仙花每个阶段出现的新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你能将它填入相应的空格里面吗?播种发芽长出花蕾种子成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天)→(天)→(天)种子萌芽营养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各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过程中都陆续出现了各种新的器官,每种器官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植物种植过程需要哪些条必要的条件来帮助生长。
四、总结
请课后阅读教科书中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n板书设计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课外活动课后继续查阅有关其他植物生长变化的资料。可以根据自己整个单元的观察记录,分小组对自己进行评价。生成预见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的结果,使学生能过通过征集、分析信息资料,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水平课堂评估能否对凤仙花种子数量进行正确估算。通过对生长过程记录的分析,能否整理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新的器官及作用。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树叶数量和树叶种数;根据一定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是呀,树木是我们朋友,他们是有生命,所以)快回答●www.kuaihuida.com(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叶是活,而落叶是死。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将枯叶等)能从几张叶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它从叶芽长成小小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动物植物人》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
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二、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
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
相似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
不同之处
吃东西 人会制造东西
生孩子 人会说话
都可以走路 黑猩猩会爬树
……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观察并记录
观察教材第22页中的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三、小结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拓展
根据教材第22页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笔
铅笔
钢笔 物体
自动铅笔
生物 非生物
圆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