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快回答整理了11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顶碗少年》以第一人称写成,写的是“我”多年前观看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告失败,但是顶碗少年并不气馁,最后终于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全文可以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虽然失败,但是在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获得成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寻常的演出给“我”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屏bǐng”)及新词,认读2个字。会读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获得成功。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的启迪。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顶碗少年最终获得成功的原因,体会这件事情给“我”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课文原是略读课文,也曾在课外读本中出现过,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读过这篇文章。受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现在的小学生不能甚至不敢正确面对困难。提高国民素质,需要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这就需要激励和培养学生养成自立、自信、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的品格。
教学方法
从课文角度来讲,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如果学生认真读书,很容易读懂课文。教学中要注意某些细节的详细描写、反复描写,如每次表演时观众的情况和几次对“碗”的描写等。学生默读标画自主交流后,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了解观众的反应对顶碗少年的影响,体会表演时的艰难;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联系实际关注自身感受,使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真正受到心灵的启迪。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深入领会并挖掘蕴含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作出多元的反应是积极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凭借语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结合课后习题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
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经历过失败,又是如何面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顶碗杂技表演录像,也可以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观看表演时你有哪些感受?录像中的少年在表演什么杂技?(教师适时介绍:顶碗杂技需要演员头顶一叠瓷碗,并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身体要保持平衡,不得使碗掉下来,才能使表演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场顶碗杂技表演!(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鞠躬惊羨屏(píngbǐng)练习多音字组词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惊羡颓丧迷惘肩胛摇撼座无虚席不知所措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3、了解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概括出来。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课文写的是“我”多年前观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杂技,前两次均告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2)浏览课文,文中哪句话对这场顶碗杂技表演作了点评概括?
生答,师出示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一次杂技表演竟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顶碗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又是怎样的惊心动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生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调控教学环节。)
(3)顶碗少年是怎样进行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不怕失败最终成功的?再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加以朗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生字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主学习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认真默读课文,画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同桌探讨、交流。
三、理解课文
1、第一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出示: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1)生读,谈理解:少年年幼,顶碗难度大,表演失败。
(2)练读想象,指读当时的情景。
对观众的描写:
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
(1)观众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2)假如你是这位少年,面对表演的失败观众的。倒彩,你的心情会怎样?
(3)面对第一次挫折,顶碗少年怎样表现的?出示: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体会:少年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气馁,而是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
适时指导朗读,体会。
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让我们期待他的成功!
2、第二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自读,指名读。
结合课文理解: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肯定心理有很大压力。也许是技术的原因,也许是思想压力过大,又一次失败。非常可惜!
对观众的描写: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少年的表现: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1)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有些观众失望了甚至轰少年下场,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想?
生谈,无助、难堪、失望、想快点离开舞台等等。
(2)导语:少年木讷地站在台上,一脸的茫然和惊恐,他的心中展开了一场“搏斗”:是放弃离开还是继续留在这让他出丑的舞台上继续表演?怎么办?他真的不知如何收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谈理解。
这时,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生理解:矮小结实,说明白发老者也是一个杂技演员,可能是少年的师傅;“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说明少年并没有因为前两次的失败而减少杂技的难度;
(3)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会怎样想?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低声说。.。.。.。少年心想。.。.。.,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体会:“轻轻的摇撼”传递了力量,“低声的话语”使少年坚定了信心。
结合理解抓住时机指导朗读。
(4)你觉得他这次表演会成功吗?为什么?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他会怎么办?是放弃离开,还是继续表演?
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1)此时你就是一名场下的观众,你会怎么想?
(2)让我们拭目以待……自由读,指2生分别读4、5自然段,同学想象。
(3)少年最终不负众望,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让我们向他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师生鼓掌)
4、要知道,演员最怕的是笑场!真的太不容易了!经历两次失败后的痛苦,少年终于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分析出原因:
少年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较为深厚的表演功底;关键时刻老者的鼓励。
总结:最主要原因是少年不服输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信念起决定作用。
5、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自由回答。
6、阅读课文6、7自然段,这次杂技表演给了“我”怎样的启迪?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讲一段完整、通顺、连贯的话。
7、总结: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课文学完了,顶碗少年的形象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他将鞭策着我们去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顶碗少年,永远记住这段话——师示意看屏幕齐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四、概括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为两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
提示引导: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它提示我们课文描写的究竟是谁的经历?最后两个自然段又是谁的感受?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抓住少年的表演和“我”的感受两方面。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时,前两次均告失败,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五、提升感悟
1、本文主要写顶碗少年,为何多处写观众的反映?
2、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惊心、精彩的一幕。
《顶碗少年》教案 篇三
拼搏──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温州市营楼小学六年级⑴班 苏繁丽
题记: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胜利,才是最高的享受。幸福,属于生活中无畏的拼搏者。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2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看下一个表演!下去,下去!”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他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居里夫人为了寻找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射线经常要把20读千克重的容器般来般去……提炼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下倒和灰心。整整坚持了4年终于成功了,以好几万吨的矿渣是提炼出110克的镭化合物 ──氧化镭,它具有极大的放射性。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和顶碗少年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不别的,正是那一次次失败后的拼搏。他们并没有像“大雪天吃冰条──凉了心”一样丧气和灰心,而是通过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要顽强拼搏就会成功;在山穷水尽时博一博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
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杭州市秘密小学 菲 飞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面对失败的态度却各不不同。有的人不敢面对现实,垂头丧气,一厥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有一次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一位少年出场表演杂技,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碗,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当他在表演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他骑在了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一大叠碗忽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少年歉疚地微笑着,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可是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但是顶碗少年没被失败吓倒,再次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第三次奏响了,顶碗少年稳定一下情绪,继续进行表演,当碗又晃动起来时,顶碗少年果断地把头一晃终于把碗稳住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下子呼啦啦地从每个座位上响起来,顶碗少年表演成功了!
在我读《顶碗少年》之前,我并不是一个敢于向失败“挑战”的人,当失败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曾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思考题,看完了题目,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来,在草稿纸上画草图,可还是做不出,我急得把草稿纸满桌乱扔,结果自然做不出。还有一次,我期末语文考试识字和作文考了良,两个基本的部分我都考了良,差点就要掉“珍珠”了,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这次,我读了《顶碗少年》之后,从顶碗少年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明白了张老师在奖品簿上给我留的名言“一时的的失败不能决定一切,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真正含义,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努力不断地取得进步。
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城北校区 卓荣杞
今天,我怀着激动而崇拜的心情再一次认真阅读了《顶碗少年》一文。那位少年真了不起,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东方杂技团的一位表演者。
在一次演出中,这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会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用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得有些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从一位姑娘那儿接过12只碗高高地顶到头上。一切都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可是碗又一次掉了下来。
这时场上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大喊起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依然捧着12只白瓷碗交给少年。少年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第三次音乐奏响了,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汇成了一片暴雨般的声音。
这暴雨般的掌声也给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也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了,不管什么都要经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比如我为了校田径运动会,积极训练真正起到体育委员的作用。但由于我个儿小,相对来说耐力不够,可我不怕苦,不怕累,跌倒了爬起来再跑,失败了再来。在我的带动下,个个"运动员"坚持不懈地锻炼,争取在运动会上显示自己的实力。
这也让我进一步知道了: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指导老师:钟秀萍】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
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
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 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
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
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3个会认字,掌握“惊羡、歉疚、责怪、迷惘、渺茫、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 疑导入
1.出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顶碗少年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自学生字词
(一)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出生字词。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词语,理解词语“迷惘、座无虚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品读语句,感悟精神。
(一)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
2.汇报交流。
(二)自读第一部分。
1.读第1——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汇报交流:
(1)顶碗少年失败了两次,失败后他没有放弃,没有退却,而是坚持演出。最后第三次的时候终于成功了。
(2)第一次失败后: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3)第二次失败后: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4)在第二次失败时,是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第一次失败后: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2)第二次失败后: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躬。
(3)第三次时: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3.学生说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少年具有不怕失败,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感受启迪,升华主题。
(一)指导学习第7自然段,体会激动和认识强者。
1.自读第7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二十多年了,“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位强者?
(因为顶碗少年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没有颓丧或者退却,而是坚持下去,他敢于拼搏,最后他获得了成功,他是一位强者。)
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受到启迪。
1.默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结: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我们不能丢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失败面前不颓丧,不退却,要迎难而上,敢于拼搏,勇于坚持,最后肯定会取得成功的。
五、拓展小练笔。
1.出示句子,指导把话写完整。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少年心想,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指名汇报,表扬优秀。
六、说收获
说收获。
指名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七、布 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册。
3.搜集名人在失败中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19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不慌乱、歉疚→沉着 不颓丧、不退却
第二次失败: 呆呆地、不知所措→镇静 敢于拼搏
第三次成功: 轻轻、稳住 坚持不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2、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准备一个节目要经过几年的训练,真可以说是“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文笔,就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杂技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谈话导入,可以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读音:一摞(luò)(书上读音是错误的)屏[bǐng]住气附和[hè]
词义:萦绕于心座无虚席令人惊羡歉疚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2)说说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可以用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比如: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精彩、高难度等等。)
(一读解决字词,读准、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带着同学们的感受,再默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彩的、令人难忘的……杂技表演”?快速默读批划重点语句(提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内心),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指点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
(1)第3自然段:
第一次顶碗:“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①写出了顶碗少年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②省略号的使用,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进一步表现了少年表演的精彩;
③对“碗”的描写,衬托了少年的技艺高超,也说明表演的难度很大;
④读出对少年的赞赏语气,自己试一试,再读给同学听听。
(2)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是抓住了什么来感悟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感悟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继续体会少年的精彩表演。
(3)第4自然段:
a、第一次失败:“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抓住了失败后少年的表情、动作,表现了他对观众的歉意;
②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依旧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他的沉着和自信。
b、第二次顶碗:“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①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那么轻松优美”可以看出少年很自信,他的表演很精彩;
②从两个“又是”和“艰难”可以充分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之大。
③指导朗读,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4)第5自然段:
a、第二次失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少年表情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满怀沮丧的心情。
b、“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镇静”说明少年没有被失败击倒,又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5)第7自然段:
第三次顶碗:“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①“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的强烈的赞叹!
②“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他们更是被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住了失败的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打动了。
(6)再读一读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欣赏他精彩的表演,感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3、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描写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的时候,仅仅是抓住了少年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表演的精彩和惊心动魄吗?
4、交流:
(1)作者还穿插了对“观众”和“碗”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突出表演的高难度、精彩和惊心动魄。
(2)对观众的描写,如:
①“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表演的紧张气氛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
②“观众们有人在大声喊……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他失去了信心,增加了他的表演的压力)
③“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捂住了眼睛。”(紧张气氛,表演的惊心动魄)
④“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对少年的赞赏!)
(3)对碗的描写,主要是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如: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5、这真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表演啊,因此,作者才说——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6、小结: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作者和其他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读默读批划,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生哲理。)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顶碗少年这精彩的、惊心动魄的、高难度的表演记叙得令人难忘的?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描写了顶碗少年()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着表演的()展开,抓住了少年的()和()进行描写,还通过对()和()的侧面描写,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同时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2、读写结合:你看过这样精彩的表演没有?学习本课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它介绍给同学听听。(可以作为课后小练笔。)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七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想看吗?这是少儿电视台龙年春晚的一个顶碗杂技。参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
师: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
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书: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评价这场表演的?用书里的一句话回答。
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让学生展开争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
(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4。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 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师: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各抒己见。
总结: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
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败了几次,成功了几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作者对这次表演的评价“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然后追问学生:“你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吗?是成功的吗?”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
在学生的争论中,从他们的汇报中我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汇报中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少年能够成
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励,因此,我围绕这个“题眼”,发展创造性思维。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不仅仅局限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成功”这样经典感悟。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本节课又一次得到了锤炼。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
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 “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九
【文本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 “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专题编写。《顶碗少年》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顶碗少年在杂技表演中,连续经历两次失败后,最终获得成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课文通过对少年、观众、老者等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生动传神的语句,隐含了“一个人的成功凝聚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设计理念】
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提炼出重点话题,以便深入理解课文: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多的应是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去读懂课文,解决疑难。这两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又选择一种看法精心准备汇报,更利于推进学生理解的整体性与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老者的出现让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学生从“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个片段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非常丰富的情感,如,从老者镇定的表现,慈爱的神色,温情的动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可见,少年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的宽容、期待与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探讨建立于自读和小组讨论基础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词句,将理解与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领学生多维思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败、真爱他人的精神熏陶,领会了正、侧面描写和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教学重点,还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设计意图: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美,好词很多,希望学生厚积薄发。]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顶碗少年》教案 篇十
时间:2009年4月2日下午 地点:洛阳市工人俱乐部
会议名称:洛阳市小学语文s版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
整理: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刘津萍 高文草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大家打开书,今天咱们学习《顶碗少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课文左下角引导看)——
生:赵丽宏。
师:好。这节课咱们做三次练习。
师:一课三练。好~先读一下字词。
(课件出示字句积累字词)
师:喝彩——读起来!
生:喝彩,歉疚,肩胛,颓丧。
师:还读两遍。
生:喝彩、歉疚、肩胛、颓丧。喝彩、歉疚、肩胛、颓丧。
师:好!继续来,四字短语。
座无虚席——
生:座无虚席,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不约而同,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冰天雪地。
师:好!默默地记一下。
(学生默记片刻)
师:我们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一课三练。
请你勾画,请你评说,请你分析。
什么是请你勾画呢?勾画,是这样的:我建(www.kuaihuida.com)议大家用复述的方法来读课文。那么复述呢,就要把课文读的很简单,于是就要勾画出里面的关键字词,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而简洁地表述出来。
我们来看怎么操作。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组成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表述定完少年的表演过程。看例子,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话先读一次。一位英俊的少年,读——
生: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的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师:好!再把老师打横线的句子读下去。读——
生:一位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师:是不是简化了?
生:是——
师:对。看上面的三次顶碗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方法简单地画一下然后你就画出了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开始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好的。我还要给大家重复一下,我说的是,找出来的那个文字是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那么你的第一段是不是就不要画了呀。对,开始再检查一下。
(学生动手画中,教师巡视)
师:好的,停笔。轻声的把自己画出来的文字读一下,各自读各自的。
(学生默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找一位同学把顶碗少年第一次的表演经过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述出来。哪个来?好,谢。请你来。
生2:一位少年出场了,头上顶着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他头顶上的碗晃得厉害,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师:多好呀!你看这么长的一段文字,经过我们的浓缩,简洁而又明了。但是你的朗读,情感风味还没出来,再试一下。
生2:一位少年出场了,头上顶着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一刹那间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师: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你看,这是震动我们的心弦呀。好,第二次顶碗的经过哪一个同学来讲述?啊来,谢谢。
生2:最后关头,两个人叠在一起,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叠碗仿佛故意捣乱,挑起摇摆舞来。少年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好!你看,多惋惜,多让人遗憾呀。碗,又掉了下来。每个人都把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大声的自由的朗读出来。大声地读!
(生读书)
师:好!第三次顶碗会怎么样呢?大家来说吧。哪一个来?你刚才说过了吗?说过了那就让给大家说。请你来。
生3: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
师: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你把“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句写进去。为什么?
生3:因为这是对少年那种不放弃精神的赞扬。
师:哎他终于成功了。谢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原来是这样的,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很长的故事一下子就变得醒目了。朗读:一位少年顶着高高的……读!、
生:一个少年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碗又稳稳的停在了少年头上,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碗又掉了下来。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少年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想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师:是不是,浓缩之文了吧。再让我们来复述课文是不是很简单了。
生:是。
师:刚才咱们学习的其实是一种方法。通过勾画文字,然后把它连接起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好,谢谢大家,我们再来一次练习。请你评说——
(课件出示内容)
阅读活动二:请你评说。请你自选角度,用一个成语评说顶碗少年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个成语,要说明理由。)
老师读。
师:再看老师的例子。(课件出示内容)
例:一波三折 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这是一折;接着又掉了下来一次,此为二折;但少年恢复了镇定,开始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所以说是“一波三折”。
师:读起来。“例——读!”
生齐读。
师:懂了我的意思吗?
生:懂了。
师:大家各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少年顶碗的故事,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师巡视。
师:下面,请把你的想法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师巡视。
师:很喜欢看你们认真的样子,请把你的见解讲给大家听。
师指定举手学生汇报发言:好,先从你开始,谢谢你。
生1:我觉得应该是“勇于拼搏”,是因为顶碗少年再一次次失败后又一次次重新,终于成功不勇于拼搏就不会有成功。
师:说得好。勇于拼搏可能不是一个成语,可能是一个四字短语,但我觉得你得概括还是很好的。谢谢。好,请你来。
生4:我觉得应该是坚持不懈。因为少年前两次都没有成功,如果不是他的坚持不懈的话,也就不会有第三次,如果没有第三次也就不会有他的成功。
师:对!用意志来坚持。请你来。
生5:在这个少年演出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波三折,第一折是“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第二折是“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然后又捧出了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十二只,一只不少”,第三次是“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师:好哇!她抓住了“金边红花白瓷碗”这样一个关键的地方来表述少年的坚持不懈。好,谢谢你。请你来。
生6:我认为是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哇!说。
生6:因为他经过三次的表演,终于成功。表演中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说明这是惊心动魄。
师:对。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这真是一场——
师与生6: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谢谢你。请你来。哦一样的,谢谢你。请你再来一次。
生2:我用的是柳暗花明。因为他前两次都遇到困难而且失败,但最后一次却“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把碗稳住了”。所以我觉得用这个比较合适。
师:似乎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拼搏一下就能看见柳暗花明。多好的回答。好,这一边的同学。请你来说。
生7:我选的是各种姿态。虽然塔不是一个词,但我还是选了它。
师:嗯,可以。
生7:“顶碗少年歉疚地微微一笑,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是他的一种姿态。第二种姿态是“顶碗少年呆呆的站在台上,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三个姿态是“顶碗少年轻轻地摆动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师:哎三种姿态表现了顶碗少年在顶碗过程中的一种坚持再坚持。好谢谢。
生8:我用得也是坚持不懈。因为它第一次是说“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微一笑,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是“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所以我选择用坚持不懈。
师:对。而且这样一种坚持不懈需要有极强的毅力。好谢谢。嗯这边还有,好你来。
生9:我用的词是永不放弃。因为少年三次顶碗,前两次都把碗摔了下来,但是少年都坚持了下来,他没有放弃,最后得到了成功。
师:对。他在长者的鼓励下,在自己内心对自己的鼓励下,终于取得了成功,尽管有人喝倒彩。啊谢谢你。刚才哪个举手了?你举手了吗?啊一样的,这边还有一位同学。你来。
生10:我用得是不屈不挠。虽然顶碗少年两次都失败了,但最后一次他还是成功了。
师:嗯,你看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好!困难压不倒。顶碗少年的肩膀,它支撑下来了,他挺住了。我们来看有多少个成语来评说这个故事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这是故事本身在表演的时候给观众的那种心里感触,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然后取得成功。作为顶碗少年来说,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力挽狂澜。力挽狂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很大的波浪掀过来的时候,他给它挡回去了,这是一个比喻,就是他用自己的毅力自己的技术,把快要失败的局面给挽回了,叫力挽狂澜。再看,老者和顶碗少年的表现来看,他们是处变不惊呀,他在一种很难堪的,很紧张的氛围下,你研究了没有,处之泰然,镇静自若。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顶碗少年的失败是出人意料的,他的成功也是出人意料的,这就告诉我们,技术呀要精益求精呀,只有技术敬意求精才能出类拔萃呀。你看这个成语都可以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再读一下,惊心动魄——读!
生: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处变不惊,处之泰然,镇静自若。出人意料,精益求精,出类拔萃。
师:把力挽狂澜这个成语旁批在第三个故事旁边。
师:还来一次练习吧。
生:好。
师:这个练习很有意思。请你分析,你觉得整篇课文,哪个地方的表达是处理的最好的。或者换个说法,那个地方写法是最好的。老师提示一下:开头好吗?结尾好吗?文章的结构好吗?正米的描写?侧面的烘托?修辞的手法?详略的处理?你都可以说,总之是要说你认为课文里哪一段写得好。啊你的手这么快就举起来了,但是,老师还是建议你们好好的想一想。有时候急于表达看法也许不太深刻。
(生默读中)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先从中间这一组开始,好请你来。
生11:我觉得结尾写得好。
师:继续。
生11:结尾写了少年给作者的启迪。
师:因此——它就深化了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对我而言而且对大家而言,是吧。
生11:是。
师:你看我这个说话是不是比你说的说一点呢?啊,谢谢。好,请你来。
生12:我觉得就是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掌声不约而同的从每一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个“不约而同”还有“爆发”,就说这个“爆发”体现了若果不是用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不是很大没有怎么激励他,如果是“爆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使人震耳欲聋。
师:想到这暴风雨般的出自内心的掌声,都是为你少年在喝彩,你终于顶住了。好,这句写得太好了!
生13:我觉着就第二段的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站起一会躺下,一会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体,我觉得他用排比句说明少年做的动作很多,我觉着这句很好。
师:嗯。我跟你补充一点,少年做的动作很多,还有很复杂,还有很难,你看这就烘托了他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这么大困难他还是稳住了。好谢谢!
师:你再来说一句?
生14:嗯我也是喜欢课文的结尾,特别是这一句话,“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就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不仅是赞扬那位顶碗少年而且对人们的启发也很大。
师:对!而且这个句子,它是用比喻来说话的;而且这个句子,它是对称的;而且这个句子,它读起来很能够感染我们。是不是?你看,我说话又比较深刻一点。好谢谢你!
师:好请你来。
生15:我觉得这句话:“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这里把那一叠碗拟人化了,说这叠碗能跳舞。
师:就是啊,捣蛋了,结果害得他顶了两次碗,是吧,是不是。说得好。
师:嗯你来说。
生16:嗯我觉得课文详略处理的非常得当,课文详细的描写了少年三次顶碗取得成功的故事,简略的写了开头和结尾。
师:你看,她抓住了老师的提示语,详略的处理非常好。下面我还要提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让你思考,你可以不回答。写故事的时候,写三次顶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高妙的详略处理呢?好思考。好哪一位再来?来啊,你来吧?
生17:我也是认为这篇课文结尾结的比较好。因为这个结尾让我知道人的一生有很多困难,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师:对在困难的时候要咬牙坚持,鼓励自己。好。请你来。
生18:我觉得侧面的烘托作者写得很好,因为就是他把这些比如像老者对少年的那一句话还有其他观众说的捣乱的或者是害怕的一些动作,都描写的很细致。
师:对这种烘托,这种气氛的烘托非常好。老者的话我们虽然没有听见,但我们可以想到,他会说别紧张,坚持,对不对,简单的两个字就可以。然后还有很多人,打口哨、呼叫,那几种不文明的表现,但少年也没有慌张。好你发现了一个很——
生18:这几句话更能体现出少年的镇定自若。
师:哎对了! 你看侧面的烘托,也是写得很好的。好!请你来!
生19:这句话写得很好,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句话把顶碗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
师:对!而且这正是写出了一个少年的表现,而不是一个大人的表现。少年他的心理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个少年他有点不知所措了,然后又恢复。好。请你来讲。
生20:我感觉就是第五自然段“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从这句话我知道这一场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对!而且,这一段话你找得非常好。“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大家是不是都很紧张呀。而且“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多让人紧张呀!你看,这句话气氛的烘托说得非常好。好,谢谢。请你来!
生21:我喜欢这篇课文的结尾。因为它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
师:嗯。结尾的教育意义很大。啊,请你来一下。
生22:我也很喜欢第一自然段那个“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这个“座无虚席”可以让我感到就是看节目的人非常多,而且本地人和外地的游客非常欣赏上海东方杂技。
师:对,越是这样的场面越大,越隆重,给少年的压力越大呀。啊,这也是一个技巧。
好吧,我发现你们的话真是说得好,而且还要说。我来说了吧。还有一些地方是你们看不出来的地方,老师讲一下。好,我觉得除了大家所讲的都很好之外,还有两三个地方我们需要来细细地品析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好在气氛的渲染。)
师:好在气氛的渲染。这篇课文中的很多声音的描写,音乐声、掌声、呼叫声、喝彩声、喝倒彩声以及很安静的,没有声音,都是气氛的烘托。如果说写杂技表演不写气氛,那一点味道都没有。所以说,气氛的烘托在这篇文章的表述里面是做得很细腻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几乎每一次声音的描写都有它的作用。这是一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地方(课件出示:第二,好在略写第三次顶碗。)就是我刚才让这位同学思考的。详略从全文来看她分析到了,然后我们来看三次顶碗。第一次顶碗用很大的一个段落写他的失败,第二次顶碗有用了很大的段落写他的失败,然后第三次就没有重复前面的写法,只写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告诉大家,如果第一次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失败,第二次用很长的篇幅写失败,第二次用很长的篇幅写成功,这篇文章就不好看了。必须有详有略才能是平均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地方。正是成功的一次写得很略呀,让我们去想象,这是最妙的一个地方。好,还有,(课件出示:第三,好在结尾的抒情和议论。)正如大家说的那样,结尾的抒情和议论都说到我们心里去了。还有一个好的(课件出示:第四,好在最后一段精致的句式。)就是最后一段句子的表达是个很精美的句式。这一点我们已经谈到了,“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你看,这个对称的句子反复地表达我们需要拼搏,这个句式太漂亮了。我建议大家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好,先自己背。
生自己背书。师巡视。
师:师检查集体背书,“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背!”
生一起背书。师也背书。
师生再一次一起背书。
师:好。我们把这一课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大家在一起做了三件事:(课件出示小结)第一件事是概括内容,第二件事是理解文章的意思,第三件事是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同学们活动的非常好,我相信你们会有更长足的进步。谢谢大家,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顶碗少年》的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
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C.同学互背。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一.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从三个层次上来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情况
1.从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了教学重点,把握很到位。
2.从理解的层面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体操作上,也就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后第二题)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的含义。
我仍从三个层面上来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1.在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的教学难点,把握很到位。
2.在理解的层面上仍然只停留在了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深度上,现在看来这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总结概括,而没有真正理解透,没有对文本内容升华到一定高度。其实这句话给作者的真正启迪,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少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少年那种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
3.在对学生的引导的设计上就更不到位了,现在看来只是又一次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没有深刻挖掘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到底是什么。
二.学生知识、能力两方面的收获
知识达成:本课在知识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达成。
能力方面:主要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说明
课后第一题:读课文,想想顶碗少年在失败后是怎样做的。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这个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的。我通过让学生独立默读少年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与少年的表现的内容,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学生提炼很到位,默读和提炼能力达成很好。再次引导学生从这些相关语句中找到便于他们理解的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来加以概括总结,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发言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关键词并较正确的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概括能力达成较好。但对于没有发言的学生是否也能找到关键词,是否也能正确概括总结缺乏足够的反馈,这一点做得很不到位。现在想想对于学生把握准确的关键词必须要让每个学生明确,画在书中,对于学生体会到位的总结概括同学之间要互相说说,做到一一落实。
课后第二题: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此题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我在理解此题上不够到位,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明显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理解能力的达成上不够理想。
课后第四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六、七自然段。
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我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自学的基础上先以朗读的形式汇报,在结合所划出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概括。一些学生的在刚汇报的时候朗读比较到位,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够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所提炼的内容理解不够到位,在同学补充和教师引导下理解有了一定改善之后再进行朗读,就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仍然是说得过多,朗读的参与面不够。此外就是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过多的是以汇报的形式进行。
在背诵能力的训练上,我选取了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背诵。我让学生先默读,谈体会,再自读,在学生熟读之后再去背诵,学生对于这段的背诵基本达成。
三.遗憾之处的再设计。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
第一.在板书的设计上
原板书:
观众惊呆了、吹口哨―――――――喧哗、大喊――爆发掌声
顶碗少年失败微笑、不失风度再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成功(启迪)
(老者帮助)―镇静
新板书: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板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表演从失败到成功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两条线索展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着老者为了使少年镇静下来,从新投入表演对少年的帮助,看似很完整,其实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去体会少年在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有些喧宾夺主。再者看来,情感目标没有在板书中予以体现。
而新板书就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通过两个板书的对比给我的启示是板书必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必须要简单明了,非重点不要在板书上呈现。
第二.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必须要到位(前面在分析突破重难点时已经谈到)
第三.朗读训练力度不够
像前面所说我指导学生朗读的参与面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
第四.教师设问要细化
在让学生思考少年失败后的反应时,有些学生抓得关健词不够准确,再谈理解的时候就有偏离,所以在以后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设问细化,比如可以问“少年在第一次表演失败后的反应如何,抓住表现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去理解。”此外,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关键词到底有几个,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把握清楚。
第五.教师重复性语言过多
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教师不要重复。
第六.教学目标一定要围绕课后习题展开。
回想我这节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课后习题进行很好的审视,做了一些无用功。比如因为在课文中提到了老者的帮助,所以在最后为了体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还设计了许多幕后英雄的照片,并结合图片向学生娓娓讲述,这看似是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事实却显得有些不妥,因为学生理应理解的情感目标没有达成,一味地凭空抒情不免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说认真审视课后习题后再精心教学目标,才是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11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顶碗少年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