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如下是小编帮大家找到的7篇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一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对策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不足
1.对“反思教学”的认识不足
初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升学率,因此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校更容易偏向于应试教育,而数学是升学考试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反思教学的漠视。有的教师裸地称“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考好升学考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单调,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没有体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从单方面说,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从长远来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课本中的题、课后作业练习为主要方式,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解题技巧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年的升学真题,而忽视了分析研究适合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但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懂得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反思能力更为重要。
三、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实际,创设培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师需创设有效的反思教学情境,即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反思潜能的激发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思维的挑战,在不断的思考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学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级中的“相似”一节中,为提高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水平,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观察黑板外形与内形之间的区别、联系、观察是否相似。在学生观察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提醒、指导工作,进而推动情境的深入,让学生动手画画、量量,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表达,此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提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对进行认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实际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对自己是否听懂、哪些是难点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收获、不足,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其提问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即知识框架,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知。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反思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对所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或者不足,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相互反思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反思能力培养,需要采用多种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反思;其次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问,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否定,而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而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实现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很多同学会得出四条,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四个点可以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先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点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即为挫折教育:这句话的前一部分为挫折本身,后一部分即为挫折教育的理想效果,达到“增益其所不能”。挫折教育是一类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能力的教育。在社会压力剧增的今天,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由于课程的独特性,体育教学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重要阵地。
什么是挫折及“挫折教育”?综合多种定义都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阻碍个体机动性的情境,是一种既成事实;另一种是指个体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有机体的情绪状态。无论哪种情境状态,都不是“挫折教育”所想进行的教育,而是为学生创设上述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挫折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战胜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有的来源于外界,有的来源于学生个体本身,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类:社会因素、生理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和所从事活动本身特点的因素。对于学生所遇的挫折,往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相应的积极引导。其实“挫折教育”就是对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生理反应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挫折本身,更应该去关心学生在受到挫折后产生什么响应及以何种态度对待挫折,并传递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正确理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克服挫折,最终达到锤炼心智的目的。
1. 是“挫折”还是“对挫折的响应”。有机体对挫折的反应无非两种:当个体活动过程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挫折情境可以激发人的生理潜能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产生非常态的能量以解决当前问题,具体表现为遭受挫折过程中人的意志增强,意志得到锻炼;反之,更多人因为受挫折而导致人格偏离正轨,以致影响事业的成功。挫折教育不应该注重挫折本身,而应着眼于学生对挫折情境的响应,在一定的指导下,应对挫折情境免于身心受到伤害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才是“挫折教育”的真谛。
而现今大多数的挫折教育是体验式的挫折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于挫折情境本身,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应对挫折能力的指导。打一个比方:在中长跑的教学中,“过极限”的过程很痛苦,只要松一口气停下来就前功尽弃了,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一种坚持,体会坚持过后的成功感,才是“挫折教育”所需要的效果。
2. “个体”还是“整体”。即使有正确引导的挫折情境设置,也难以在体育课程中得以实现挫折教育。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心智不甚成熟,在个体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难以从挫折承受力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常见的个体主观原因有:个体抱负、期望值、个体人生阅历、个体特有的认识结构及先天禀赋等。
而教师在授课时,必然采取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面对数十名学生,如何选择挫折的普遍适应性,如何在挫折情境中设置刺激的强度和量的问题等,都使得挫折教育较难在体育教学中实现。
3. 挫折控制点的问题。挫折情境的设置中,要关注如何能使学生在体验挫折情境的同时又不超出其生理和心理所控制的点,同时又能激发潜能进行自我重建,最终突破挫折情境而免受挫折情境的消极影响。
4. “积极跨越”还是“消极应对”。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跨越障碍所获得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中学生直面挫折,用于跨越或放弃的品质。在有意识地设置挫折情境教育活动中,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来回避挫折情境给学生,尤其是品格尚不健全的初中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四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育、素质教育
一、前言
在大家的常规认识中,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跑跑跳跳,根本没必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实际上,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体育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基本知识,体育技术规则、战术,体育运动史、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等。这些会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体育技能的教学、训练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不深刻,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也缺乏兴趣,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要想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课的构思着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 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
学生是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如果他们的业余时间能用在体育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就能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的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五、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五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WWW.JIAOXUELA.COM〉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三、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四、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七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是锻炼初中学生身体,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育工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整体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完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任务的关键。而有效课堂的构建,除了对教师本身素质要求较高之外,还要求教师把握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情感基础为纽带,以评价为辅助工具,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教育。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有效课堂 因素 构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前我国教育理念从新为新时代初中体育教学规定了方向,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内外兼优的预备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质量在初中整体教学质量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此外,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是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初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一、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一)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距离的远近直观表现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的默契程度,换而言之,师生之间关系越融洽,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体育课堂多数是室外教学,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言谈和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双重教学。这起码需要两个基础:一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只有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才能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予以接受,并且按照教师下达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师生之间的了解,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下达指标或是开展辅导和培训,学生了解了教师,才能够对教师所传授的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评价的作用,教学目标越明确越精细,教学工作开展得越顺利。由于科学的教学目的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根据教学目标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有利的修改;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的教学用意,以此对教学活动进行认可和配合。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则造成“无的放矢”的状况,不但加大了体育课堂的随意性,还可能造成教师责任心的缺失。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科学的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教师的职业水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达成相应阶段自我素质的提高。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而定的,它既符合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满足青春期初中学生身体机能条件。如果教学内容在制定的过程中发生偏差,不但不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助力,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疲倦、厌烦、无所谓等反应,制约体育教学效果。而体育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初中生尚未形成一定的体育素养,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从基本的知识要点进行辐射式的教学,否则体育教学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二、初中体育教学有效课堂构建思路
(一)牢固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应当多开展体育教师交流会,促进体育教师相互学习,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升华,确保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运用各种工具或途径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例如:通过网络进行专业培养或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为学生青睐的高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主要是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信息,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育教学不是专门的体育锻炼,也不是片面的体育知识传授,而应当是锻炼、培养、教学为一体的肢体运动和心理辅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汲取相应体育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其内心世界的良性成长。
(二)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符合全面、适度、具体、明确的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符合《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展现体育科目的特色,确保学生在获得锻炼和培养的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多的学会并能够运用体育知识。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效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仅仅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缺乏教学活力,制约了教学效果。当代教师应当认识到,精彩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因此应当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三)加强教学反思,转变评价方式
教学反思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正确的烦死态度有利于教师查找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缺失和漏洞,体育教学的室外教学模式决定了其突况的多样性,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全面、求实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考核现实,能够纠正师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各个阶段进行必要的反思,同时改进和落实既有的评价模式。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应当全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不断通过学习与自我批评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明确教学目标,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职业技能更好地完成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此外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多方配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探索和研究出一套能够不断升华的科学教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沈云峰。新视域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之我见[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0.11.
[2] 张怀明。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探索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