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优秀5篇)10-17-14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编的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 G 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早已被批贬屏弃,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巩固记忆,那么老师就要巧设问题来引导点拨学生。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所设计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大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课文学习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透彻了解教材,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课文题眼入手,有意识地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为回答问题,进行思索、探究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很容易把握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题眼往往是在题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还体现了题目的特殊性。让学生抓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教师出示课题后,就可以启发学生寻找题眼的亮点,抓住 “美丽”一词,设置提问:“丹顶鹤美丽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丹顶鹤美丽的歌声是什么样的?”“丹顶鹤是否也有着同样美好的心灵呢?”等。教师利用题眼进行提问,学生也就自然产生了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二、把握时机,注重启发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当学生明白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时,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开始认真地看书,寻找答案。紧接着,老师又话锋一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时,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说,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有的说,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有的说,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还有的说,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水到渠成”。

三、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二

短信:晴天霹雳

2006年9月5日晚,陆怡意外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发信者匿名,内容为:您宝宝的脐带血检验结果是厌氧菌(+)性,保存是毫无价值的,你被欺骗了。

陆怡的女儿当年1月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在那里,待产的妈妈经上海脐带血库销售人员的热情推荐,参与了一种被誉为“生命银行”的脐带血自存业务。

陆怡在销售人员派发的介绍单上,看到了诸如“上海地区惟一经卫生部批准设置并通过执业验收”的介绍,以及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血液中心等机构成立,上海市国资委、科委、卫生局批准等内容,她本能地相信,这些等同于安全无虞。她当时并不清楚,保存脐带血其实可分捐赠公共库和自存自体库两种方式,因为“当时,捐赠几乎绝口不提,推销人员反复强调的是,自存自用的好处”。按照对方极力推荐的一次性付费可以打折的方式,年轻的妈妈签署了储存协议,支付了1.6万余元,孩子的脐带血被允诺保存20年。

类似的经历,自2005年8月到2007年4月,至少在3000位待产妈妈身上重演,上海脐带血库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期间共有3000余份脐带血,以付费自存的方式入库。

为了尽量保证脐带血的安全洁净,有些妈妈甚至放弃顺产而选择剖腹产,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后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脐带血遭受产道细菌的污染。

在陆怡经常光顾的上海篱笆论坛的一处名为“初为人母”的分论坛上,为孩子存一份生命保险,曾一度作为流行的爱心礼物,被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效仿。一直到9月初的这个夜晚,这条晴天霹雳般的匿名短信出现。

陆怡立即循着短信号码回电过去,但神秘人没有接,她只能通过短信惶恐地与对方交流,获悉和她同等遭遇的妈妈有二百多名。

这个周末,十余位接到短信的妈妈在上海人民广场碰了头。

在上海血液中心9楼,妈妈们第一次见到了脐带血库的领导,对方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这是一场内部员工恶意报复单位的阴谋。

停职:祸起萧墙

上海脐带血库认定,散发匿名短信的神秘人应是下属员工屠丽敏、刘玲、余光明(化名)。

2007年7月底,在事发近一年后,刘玲、屠丽敏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出于对其损坏单位名誉的惩罚,上海脐带血库一年前辞退了她们。

刘玲自言,她原先供职于天津协和脐带血库上海办事处,数年前的中国,脐带血采集并无具体规范可循,使得异地采血大行其道,2004年,上海叫停跨区域采集脐带血,天津协和被迫终止在上海的业务,次年7月,失业的刘玲得以进入彼时成立不久的上海脐带血库。她和屠、余三人一度是上海脐带血库最得力的销售人员,业务量超过总量的近一半。每例成功入库,她们将获得35元的业务提成。

在工作数月后,刘玲发现了不妥之处,依照此前在天津协和的经验,每月总会有10%左右的血样因为无菌检测阳性而废弃。阳性,意味着血样受到细菌污染,无保存价值。

可是,在上海脐带血库,从2005年8月一直到2006年8月,刘玲等三人吃惊地发现,凡经三人之手的血样百分百都可入库。

屠丽敏回忆,有一次她曾陪同血库驾驶员去检测机构(上海六院)取化验单,亲眼目睹数份无菌检测呈阳性的血样检测单,结果仍被加盖合格章收入库中。她曾私下提醒血库负责人,但于事无补,还被苛责,甚至排挤。

出于自保,三位业务员开始留心相关的检测报告和数据,并私下收集,这成为后来她们揭露内幕、反戈一击最重要的证据。

2006年8月5日,屠、刘、余三人匿名写信向上级部门反映血库不规范之事,在信中她们说,“入库的两千多份自存的脐带血样本中,已有两百多份被细菌和病毒污染,而脐带血库只顾眼前的金钱利益,弄虚作假。”

刘玲对举报动机的解释是,既是良心上不安,也是期望个人工作稳定,而只有公司操作规范,市场才做得长。

举报信第二天落入血库负责人章毅手中,她们的“叛举”被公然曝光。8月10日,三人正式被停职。

血疑:蹊跷重重

陆怡和其他数十位收到同样短信的妈妈们这个时候才开始郑重打量这家“生命银行”。她们吃惊地发现,这是一家私人企业控股的商业公司,并非她们理解的慈善性、公益性的机构。

记者查证的工商资料显示,上海脐带血库隶属于上海干细胞有限公司名下,该公司股份构成比例如下:上海聚康生物公司占70%股份,上海红十字会20%股份,上海血液中心10%股份。在公司章程里,分明写着所得利润按照公司法由各股东分配的方案。而干细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章毅也正是这家私营公司聚康生物的法定代表人。而此前,所有公开宣传资料上,聚康公司都被隐去。

如果说私人企业控股并不全然注定操作不规范的话,更多被发现的事情则令妈妈们陷入惊恐。

为了确认盖合格章的血样是否如业务员所说已受污染,妈妈们要求血库提供原始的化验单据核查,但数度交涉,对方始终拒绝。而检测机构上海六院亦复如此。一位妈妈通过私人关系最终从上海六院获得了自己的原始化验单,果然发现,无菌检测显示阳性,这意味着脐带血带菌,已受污染。但她的协议上分明盖着合格章,业已付费入库。

据记者和妈妈们的查实,截止到2006年8月15日,上海脐带血库自体保存数量2052份,其中两百多份细菌检测不合格,可后来,这些不合格样本又都进行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复检,全部作为合格样本入库保存。这一数据后来也得到上海脐带血库的承认。

妈妈们提供的早期交涉录音显示,上海脐带血库对此的解释是,自体库奉行两次排查标准,第一次细菌检测呈阴性则一次检测过关盖无菌生长章入库,若第一次检测呈阳性,视为假阳性,则做第二次复检,呈阴性的盖合格章继续保存,呈阳性的则废弃。

“很显然,复检的目的就像是为了推翻初检结果而达到合格入库。”一位妈妈葛剑敏说。

2006年12月,一份脐带血库内部血样检测表被知情人士透露出来,证实了妈妈们的猜测。对于此表的真实性,本报记者曾随机抽取了其间数位样本的时间、编号、姓名与当事妈妈核对,结果吻合。

在表格所列的两百多份样本中,有22份样本在两次检测都呈阳性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三次检测,而不是像脐带血库宣称的那样,按照“二次排查”标准予以废弃;有77份样本,在初检三个月后才得到阴性的复检结论,甚至有8份样本,复检时间和初检时间相隔一年以上。

其中大部分复检时间发生在匿名短信发出前后,2006年8、9、10这三个月突击完成。

陆怡坚信,血库有可能根本无视初检结论,一律入库,所谓的复检只是在事发后遮人耳目的行为,“要不然如何解释,初检和复检竟可以相差数月乃至一年之久?”

已经有妈妈惊诧地发现,在自己拿到显示合格入库的储存协议的时候,自己的血样复检结论还没有给出。

而另一位妈妈向记者出示了她的检测报告,显示脐带血带有乙肝病毒,但脐带血库在加收了她1000元特别保管费后照收不误。

陆怡不无愤慨的同时,却也意外发现了另一件蹊跷事,在一些涉嫌造假的盖合格章的储存协议上,技术主管的签字栏上都做了记号,或小横线,或小圆圈。是谁刻意留下了记号,又是为了什么?

2007年7月底,记者在上海采访期间,几番查证,记号的留存者终于浮出水面,正是在协议上签名的上海脐带血库的一位技术主管。2004年至2006年间,他曾在这家脐带血库工作两年,2006年5月,被辞退。此前他拒绝任何采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却陷于因为签名而难辞其咎的担忧之中。依其自述,血库的工作时光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他说,博士出身的他虽身为技术主管,实际上并无权干涉太多检测事务,每天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一叠储存协议上签字。

最初,协议书还夹着原始化验单,他尚可在审阅检测结论后才签名,等到后来,送来的就是简单的协议书,什么原始检测单据也没了,有时就是一纸空白的协议书,只需其签字即可。

这位主管觉得不对,曾试图追问,但答复是“老板让你签,你就签吧”。出于谨慎,他在但凡自己没对照过原始单据就签名的协议书上,刻意留下了记号,随手而就,有时横线,有时画圈,“也算是为自己留存一条后路”。

现在看来,这些被其加注记号的协议书,均是初检不合格而又复检入库的样本。

担忧:真相有多远

2006年10月31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披露上海脐带血库涉嫌污染一事。半个月后,陆怡收到了上海脐带血库诉其名誉侵害的诉状,此前,她曾将自己的遭遇公布于网络论坛,血库认为其蓄意破坏血库的名誉。

上海市卫生局紧急介入调查,2007年5月,上海卫生行政部门有了调查结论,称联合调查组采取双盲法监督检查,表明上海脐带血库从采集到检测、运输、制备、运输、保存等环节是受控的。惟一认定的疏漏是,该库在个别初检阳性、复检阴性的脐带血标本检验过程中,违法出具检验报告的规定程序,也就是妈妈们质疑的检测结果未出,而合格结论已下的瑕疵。并称已作行政处罚。

面对汹涌而起的社会质疑,继“二次排查标准说”之后,脐带血库又提出了“有菌脐带血也可移植”的观点。

在妈妈们提供的一次交涉的现场录音显示,血库负责人章毅称,“现在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就是在临床用的时候,细菌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处理的,而且放在零下200度当中,细菌绝大部分是死掉的,也有一部分菌种不会生长。”

记者就上述技术问题咨询了多位国内脐带血移植权威,为了力求专家们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发表观点,记者刻意淡化了上海脐带血库的事件背景,纯以技术问题咨询。但答案依然与上海脐带血库的说法相左。

唐佩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脐带血权威,明确否定了脐带血细菌检测所谓二次排查标准,他说,只要一次阳性结果,就应该废弃,做再多的检测,呈现再多阴性结果,都无法推翻已有的阳性结论。

这一观点,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同样秉持,即便他认同自体库的标准略低于公共库,但一旦检测呈阳性就该废弃,也被其视为原则问题。

而至于所谓的“有菌脐带血也可以移植”的观点,则被一些专家视为不讲常识。“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是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不单脐带血,其他血液制品也如此。”唐佩弦说。

此后,2007年7月,上海脐带血库负责人章毅拒绝记者的采访,称一切以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结论为准,对于待解的诸多悬疑,不予回应。

上海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此前所做的调查结论是严肃的、负责的,并指出脐带血库尚属新生事物,正在逐渐探索和完善中。并透露,已着手考虑脐带血检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一事。

卫生局的一纸调查结论并不能终结妈妈们的疑惑,她们要求公布具体调查的程序和内容,甚至有妈妈提出,愿将自己入库的血样拿出来请第三方机构公开检测,但均未有回应。

2006年12月17日,妈妈们将上海脐带血库告上了上海市长宁区法院。但在能否立案的第一个环节,便僵持住了。长宁法院以案情属于群体性和高科技为由,一直未给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力劝双方进行调解。

陆怡说,不为一万多块钱,也不为自己,她们要为所有宝宝和妈妈着想。她们要求血库公开原始检测报告,公开事件真相,公开赔礼道歉。调解最终破裂。

2007年11月,在递交诉状一年后,十余位妈妈们再度聚集长宁法院要求立案,一位分管领导称,需与其他部门协调后才能决定,时间表未知。

妈妈们再次陷入无休止的等待,她们不知道真相究竟离自己多远,但虹桥路上血液中心大楼里,脐带血库的咨询电话声依旧不断。

体制矛盾下的监管漏洞

2008年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进行了有关报道后,上海市卫生局已要求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市血液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大对上海市脐血库的日常督查和管理力度,确保脐血质量和安全。然而,上海脐带血库的私营公司控股现状已是事实,这背后不仅是简单的监管问题,更指向中国整个脐带血存储行业内在的体制矛盾。

脐带血库的公开声明是:“在当前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和严控事业单位规模的情况下,引进社会资金筹办脐带血库,并进行法人登记,是国内通行的办法”。

目前全国有卫生部许可设置的十家脐带血库,除广州市脐带血库由政府全额拨款,只接受捐赠外,其他的均有社会资金入股或控股,均开设付费自存的业务。

而同时,该办法中对血库设置条件要求“具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运转经费的能力”,却为商业资本逐利提供了制度漏洞。

上海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称,上海市政府拨付的经费只有400万,远不够脐带血库正常的设置和运转费用。正是基于多渠道筹资考虑,才引进上海聚康公司入股。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脐带血库的架构多是一个公共库,一个自体库。公共库奉行公益原则,接受公众脐带血捐赠,免费保存,以作日后提供给病患进行异体移植;而自体库,实行收费保存,脐带血也只用于保存者自体移植所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脐带血库的架构多是一公共库接受捐赠,一自体库用于收费自存。监管者也默认了此种折中方式,并希望以自体库的盈余来扶持公共库的发展,弥补国家对于公共库的投入不足。

在2000年前后,对于是否该设置盈利性自体库,医学界一度争议纷然,赞同者称,公共库的发展及脐带血科学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是一条创新的途径;而反对者则认为,自体库的初衷就是一场商业资本的逐利行为,期望其扶持公共库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上海脐带血库的涉嫌污染事件,无疑令反对者的担忧部分成为现实。

以上海脐带血库为例,内部业务员透露,在达到国家对于公共库的验收标准1000例,以确保验收合格后,血库便蓄意抬高了公共库的入库门槛,比如血量提高标准,供体的检查更趋严格,被质疑的内在逻辑是,因为免费保存,每多一份捐赠则意味着血库得额外永久地承担一笔保存费用。

甚至一位签署捐赠协议的上海妈妈,竟然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就收到了脐带血库作出的血量不够已作废弃的决定,她气得哭笑不得。

而同期自体库的业务则一路飙升,存储量已近公共库的三倍,且自体库的入库标准也较公库大为降低,以增加收费入库的可能性。

助力公共库及科研的愿望正在变得渺茫。唐佩弦教授感慨,近年来,国内脐带血库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供血移植案例,除了广州脐带血库还时常出现,其他库则大多寂无声息了。唐佩弦教授数年前曾是激烈的脐带血库自存业务的反对者,面对许多脐带血库以科学为名,实际异化为商业牟利的现状,他对记者说,脐带血的应用价值前景广泛,只有国家完全投资,倡导捐赠公共库,科学研究才能走上正途。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逻辑水平,这些都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小学语文教育者应该努力规避阅读教学走形式、低效率的弊病,使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以往的阅读课上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字词与语法方面,不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思想情感,使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准备相关素材,为他们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这篇文章,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准备一些春雨及雨中景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春雨飘洒、万物萌动的情境,或者下雨时带领学生一起看雨,增加学生的体验。这样,学生将对雨中万物的色彩产生形象的认识,更有兴趣品读文章中的描写内容,理解层次会随着情境的创设而提升,从而起到强化阅读效果的作用。

二、通过文章诵读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情感较为真挚丰富,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诵读时,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质量。一方面,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教师对文章的情感分析比较透彻,朗读时就要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朗读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语调、情绪的把握,还要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例如,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要通过对语调和情绪的把控表达对伟人的崇敬,充分展现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激起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心。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主朗读,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反复诵读,并对文中的美妙之处仔细品味。

三、利用课堂提问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减少学生对固定答案的依赖,在阅读中必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有效工具。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文章《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语言生动活泼,且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如让学生通过阅读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描绘苍耳的外形,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植物形态。再留下课后问题:除了文中的植物外,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兴趣高涨,通过资料查找、寻求家长帮助等方式获得了答案,如松子是靠小松鼠储存粮食进行种子传播的,柳树则是靠柳絮飞扬传播种子的,等等。应用提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想象能力得到锻炼,继而更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四、提倡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阅读教育要注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的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基本理解,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彼此交流阅读体会,对不解的地方进行探讨,共同找出文中最有阅读价值的段落,最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注意适时引导,防止学生思维出现偏差。以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小组交流阅读体验。有的学生表达出对主人公阮恒的尊敬,有的学生则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有的学生立志要以阮恒为榜样,尽全力帮助他人。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华,从合作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到自读自悟的乐趣,进而更加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

五、重视课外阅读,强化课堂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起到巩固课堂阅读知识的作用。教师要正视语文教材文章数量有限的问题,学生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辅助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了强化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例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和理解水平的阅读素材,如彩绘版《我看见的世界》、注音版《八十天环球旅行》、少儿彩图注音版《秘密花园》等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实现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以书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做好学习时间表的规划。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对阅读的兴趣和体验感随之提高。学生会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从而强化了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作用不言自明,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已经逐渐展露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要顺应趋势,利用好兴趣激励法、课堂提问教学法、拓展课外阅读法等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四

本文女主人公唐韵露1980年6月出生于南宁市武鸣县一个普通居民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唐韵露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自幼聪明乖巧、学习用功。在读大二时,她与同班同学陆斌坠入爱河。

陆斌与唐韵露是老乡,小伙子身体结实,为人忠厚,他不仅被唐韵露漂亮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材所吸引,更被这个女孩善良的心地所触动。身为校园爱心社团的骨干,唐韵露热情奔放,经常组织发动募捐活动,热心于公益事业,被誉为“爱心天使”。

2001年7月从桂林工学院大学毕业后,唐韵露与男友双双回到家乡县城谋求发展。唐韵露应聘到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而陆斌则加盟武鸣县一家网络公司出任工程师。刚踏入社会工资不高,但唐韵露每月都拿出20%的收入救济街头乞丐、慰问孤寡老人、帮助失学儿童。在女友的带动与感染下,陆斌也时常为弱势群体捧出一颗滚烫的爱心。

2002年冬,唐韵露喜披婚纱,挽着陆斌的胳膊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洞房花烛夜,唐韵露对丈夫真情表白:“我想为你尽快生个宝宝。”陆斌则对娇妻作出了一个朴实承诺:“不论将来发生什么事,咱俩一生一世不弃不离。”

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如胶似漆,被人们羡慕地称为“双面胶”,意为相互粘在一起。然而,3年过去了,唐韵露仍然腹部平平。就在这时,陆斌遭遇第一次事业挫折:因公司倒闭而下岗。

因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陆斌心情郁闷,经常在家唉声叹气。面对精神颓废的丈夫,性情开朗的唐韵露先是开导老公重振旗鼓,后来她干脆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打算辞职,陪丈夫到农村希望的田野上创业。

“你发癫啊!好端端的都市白领丽人不做,干吗要去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陆斌坚决反对老婆辞职。

“老公,我不是心血来潮。”唐韵露笑盈盈地说,“咱俩远离都市喧嚣,到田园如画的农村厮守,过着桃花源般的甜美生活,也许别有一番风景呢!”

2005年秋,唐韵露不顾丈夫的再三阻拦与反对,毅然辞职,陪老公到乡村承包一座荒丘,开垦种植果树,挖塘养殖鱼虾。就这样,唐韵露摇身一变,从城市俊俏小媳妇,一夜之间变成了“压寨夫人”。

春去秋来,看着房前屋后桃李芬芳,瓜果飘香,唐韵露依偎在老公怀里,脸上溢满了幸福。然而,唯一的缺憾就是唐韵露的肚子仍然没有动静。很喜欢孩子的唐韵露时常将哥姐的小孩接到山寨来玩,仍不“解渴”,于是,她通过朋友介绍,抱养了一个女婴,并依法办理了领养手续,实实在在地体验做母亲的滋味。

不到两个月,唐韵露便与这个女婴产生了深厚的母女感情。不料,女婴的父母突然反悔,找上门讨还孩子。移交女婴那天,唐韵露像丢了魂似的,一头扑倒在床上哭得全身颤抖。

在丈夫的抚慰下,唐韵露渐渐走出了“失女”的痛苦阴影。2008年3月,唐韵露例假停止,伴之而来的是厌食、呕吐。经医生检查,她珠胎暗结。唐韵露高兴得蹦啊、跳啊:“我终于有喜了!我要当妈妈啦!”

唐韵露做梦也没想到,当“喜”从天降两个月后,命运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韵露和丈夫在第一时间捐款6000元。此后,唐韵露走村串户,满含热泪继续为灾区人民募捐。5月19日,唐韵露在募捐过程中突然感到头痛和恶心。起初,丈夫陆斌以为是妻子连日来为献爱心奔波劳累过度所致,或者是怀孕中的妊娠反应。后来,见唐韵露进入昏迷状态,他赶紧将妻子送到武鸣县人民医院,折腾6个小时检查不出病因。于是,陆斌包车连夜将妻子送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经该院神经科诊断,唐韵露患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症,导致小脑出血,在医学上叫做“脑疝”。神经科教授黄玮说,唐韵露患的是晚期脑疝,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必须马上做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脑血管,否则患者必死无疑。但是,做开颅手术风险极大,患者极有可能永远失去意识,成为植物人。

一纸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将陆斌给炸蒙了。待缓过神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就算妻子将来成为一个活死人,也要全力以赴拯救爱人。

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经过9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唐韵露闯过了鬼门关。从医疗技术角度,开颅手术非常成功,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畸形脑血管从唐韵露的颅腔里被一一剥除,她暂时挣脱了死神魔咒:然而,从结果上看却是残酷的,应验了医生的预感,唐韵露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植物人,将一辈子躺在床上,不会动弹、讲话,连同思维意识也一起失去。

震撼心魄:一滴泪珠抗议医学判决

望着病床上植物人妻子近乎僵硬的躯体,陆斌跪在地上仰天长叹:“老天爷不长眼啊,为什么把噩运降临到我的露露身上?”陆斌弄不明白,妻子是美丽善良的“爱心天使”,却遭到如此不公的上苍报应,他欲哭无泪,心疼得用左手狠掐自己的右臂。

那些日子,陆斌在医院的走廊里昼夜踱来踱去,夜不能寝。他不忍心目睹妻子那张因浮肿而变形的脸。唐韵露睁着眼睛24小时不眨动一下,似乎在渴盼着生命之光回归体内。就在这时,死神又开始在她身边徘徊。唐韵露持续高烧不退,有时高烧竟然达41℃,医生再次作出判决:“必须立即打掉胎儿,否则孕妇命悬一线。”

原来,医生在实施开颅手术后,就要求患者家属马上签字,建议终止妊娠。因为,不吃不喝不能动的植物人根本就不具备孕育胎儿的生理条件。唐韵露不能进食,腹中的胎儿还要争抢妈妈体内少得可怜的营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令唐韵露窒息而亡。当时陆斌面对着两难选择,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上举棋不定。最后他不同意人流,因为这是妻子此生唯一一次做母亲的机会。陆斌希望观察一段时间,企盼用孩子延续妻子的生命。

岂料,几个月后,腹中的胎儿像一块千斤重石,压得唐韵露奄奄一息。由于病情加重,唐韵露的瞳孔先缩小,继而放大,陷入深度昏迷,陆斌心如刀绞。医生再次警告陆斌,如果此时再不堕胎,不仅大人保不住,孩子也会胎死腹中。

这一次,陆斌不敢怠慢,决定拿掉妻子腹中的那个孕育了5个月的胎儿。在手术前,陆斌握住唐韵露的手,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同妻子商量:“老婆,对不起啊,医生说一定要拿掉孩子才能保命。你要是不同意堕胎,就不要眨眼睛。”3分钟过去了,唐韵露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动也不动。

陆斌心里不禁一动:难道妻子听懂了他的话而愿意舍命保胎?但他转念一想,妻子是个没有意识的植物人,根本听不懂他的话,怎么可能会作出反应呢?不过,陆斌又换了一种方式征询妻子意见:“老婆,如果你不同意打胎,就眨一下眼睛好吗?”

令人惊愕的

一幕出现了:唐韵露似乎拼尽所有力气,双眼竟然眨了一下。这个动作让陆斌目瞪口呆!他以为是自己出现幻觉,又连续问了三遍,唐韵露每次都眨眼。陆斌心潮起伏,在他看来,即便是一种巧合,这也是上苍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这个孩子不能打掉。”

“我老婆不同意打胎!”陆斌立即将这条信息向院方报告。医护人员认为是天方夜谭:“世上哪有植物人会表达意愿?”

“不信,我带你们去瞧瞧。”陆斌不容分说,就抓住妇产科主任唐卉教授的手往病房拽。这一次,陆斌又换了个问法:“老婆,请你当着我和医生的面,最后一次说说看,你真的为了保胎而不要自己的命吗?”

唐韵露当然不会开口说话。但是,比说话更加震撼心魄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唐韵露的右眼角缓慢、艰难而又执著地溢出了一滴晶莹的泪珠!这一颗泪珠,分明是在告诉医生:“我要留下这个孩子!”让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屏气凝神;这一颗泪珠,滴落在所有人柔软的心坎儿。

事后,医生解读:植物人孕妇是在用这颗无言的泪珠抗议医生的判决;陆斌解读:保胎是妻子人生中最神圣的信仰,不容任何人亵渎!为了尊重妻子的愿望,为了实现妻子做母亲的梦想,陆斌毅然决定放弃堕胎手术,陪伴着爱人度过生命的险滩恶水。

植物人孕妇以生命博弈,令全体医护人员双眼潮湿。医院决定,哪怕冒再大的风险,也要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疗设备、最佳的护理方案,全力以赴成全植物人孕妇的梦想。

在医患双方达成保胎共识之后,等待唐韵露的将是一道又一道的鬼门关。她的病情越来越糟糕,生命体征紊乱,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幻莫测。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闭汗……陆斌本来就沉重的心像又加了一个铅坠。

与此同时,雪上加霜的是,医院也非常担心:孩子在植物人腹中能成活吗?唐韵露日渐隆起的肚子,引发了亲情接力赛。

感动上苍:母婴互救创造生命奇迹

为了拯救妻子和保住胎儿,陆斌贱卖了全部家产和承包的山丘,筹资24万元,不弃不离,日夜陪伴在老婆身边,为唐韵露每隔20分钟翻身一次,帮她擦身、按摩。他的手磨出了一层层血泡,几个月就瘦了23斤。

唐韵露怀孕初期,她曾悄悄告诉母亲:“妈,你快当外婆了,你要养50只鸡,给女儿补身子哟。”唐母果真买了50只小鸡饲养。如今女儿成了植物人,唐母关门上锁从家乡来到医院伺候女儿,50只鸡几乎全部饿死了。唐韵露的姐姐唐薇也向单位请长假,精心照料植物人妹妹。

为了确保植物人孕妇母胎的营养,医生给唐韵露身上插满了管子,想方设法为这对特殊的母胎准备“菜谱”。但胎儿似乎很贪吃,经常跟妈妈“抢饭”,导致唐韵露忍饥挨饿。为此,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地、一点一滴地为她“进餐”。唐薇看着妹夫陆斌经常熬得双眼通红,就与陆斌换班照料妹妹,不慎捅出了大娄子。

有一天,唐薇给妹妹进食时,忘记了操作步骤,误将营养管给拔了出来,结果又插错位置,导致唐韵露喉管堵塞,口鼻喷血,差点噎死。为此,医院不得不切割唐韵露的喉管,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唐韵露再次高烧不退,命悬一线。

“医生,赶紧引产啊,我不能失去女儿!”唐母吓得脸色惨白。

“不!”陆斌扑通一声跪在丈母娘跟前,“妈,你如果拿掉胎儿,等于提前要了露露的命啊!您知道吗?露露遭了那么多的罪是为了什么?孩子是她活下去的精神动力啊!”

原来,正常孕妇感冒,打针抗生素都怕得要死。身为植物人的唐韵露每天都需要注射各种各样的药物,为了防止胎儿畸形或者胎死腹中,陆斌根据妻子泪珠“表达”的意愿,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因此,唐韵露心甘情愿每天承受着炼狱般的痛苦,目的只有一个:哪怕自己化成灰烬,也要拼死让腹中的小生命健康、平安地降临人世。

直到现在,唐母才真正读懂了植物人女儿:唐韵露本身就为拖累亲人而内疚,一旦失去了腹中胎儿,失去了生命的寄托与梦想,唐韵露就会精神彻底崩溃,她连活下去的求生本能也将消失殆尽。

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唐韵露的风险与日俱增,几乎每天在生命边缘挣扎。高烧导致她全身发抖,嘴唇干裂。此时的陆斌除了倍加关怀呵护昏迷的妻子之外,另一功课就是代替老婆做胎教。每天,他不停地抚摸着唐韵露的肚子,一会儿唱《摇篮曲》,一会儿与胎儿对话:“乖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啊,别跟妈妈打架。”

说来挺奇怪,每当陆斌做胎教时,植物人肚子里的孩子专门跟老爸唱反调,偏要对妈妈拳打脚踢。更玄妙的是,每次胎动都成了灵丹妙药,不仅让唐韵露悄然流泪,而且会让她的高烧退下去。

2008年11月16日,是唐韵露怀孕36周零4天的日子。这一天,她的胎动频率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出现宫缩。症状显示,唐韵露母胎同时出现凶险征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订周密方案,决定提前为植物人孕妇实施剖腹产。

医患双方都高度紧张,因为这是一次风险极大的手术。由于对唐韵露实行全身麻醉,如果不用最快速度取出胎儿,孩子就会窒息而亡。

时钟滴滴答答,每一秒都让人心惊肉跳。这可怜的娘儿俩能手拉手一起闯过这一关吗?两分钟,开腹割肚仅仅两分钟,一个3斤8两重的男婴便从植物人唐韵露的肚子里面世。虽然孩子的体重、个头比一般婴儿小了很多,但他生命特征正常,是个健康的男婴!随着婴儿的一声初啼,全体医护人员欢呼雀跃!专家们上网一查,更是兴奋不已:植物人孕妇分娩出健康婴儿,竟是世界首例!

护士将婴儿抱到唐韵露怀里,让她听一听孩子的啼哭。唐韵露哭了,这一次,她流下的不是一颗泪珠,而是两行成线的热泪!

“简直是上苍恩赐的礼物啊!”陆斌为发生在妻子身上的生命奇迹而激动得几乎站不稳,他立即给孩子取名叫“陆天赐”。

陆斌没想到,老天爷再次送给他第二个惊喜。

孩子生下后的第3天,伴随着陆天赐的啼哭声,陆斌猛然发觉妻子的双脚忽然动弹起来,而且头部也神奇地能够摇晃。这一幕让陆斌和医护人员惊呆了,大家简直都像在梦中……

看着嗷嗷待哺的陆天赐躺在妈妈怀里吮吸甘甜的奶汁,陆斌再也忍不住,情不自禁地双腿跪地:“我的孩子啊,你是上苍派来拯救妈妈的小天使!”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五

“报告!”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传来报告声。“上课已近十分钟,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我抬起头,只见班长正拽着个小男孩站在办公室门口,班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小男孩像一个罪犯似的低着头,他的校服已被扯拉得不周正。我不解地站起,没等我开口,班长就向我告上了状:“老师,上数学课时,小强(化名)没在教室,老师让我去找他,在小花园里我看见他时,他手里正拿着花呢!哼!他又想摘花了,老师你得使劲批评他,光给我们班丢

脸……”听着班长的状告,我的怒火已燃到头顶。往日里小强的种种“劣迹”又历历在目:逃课去田野里捉蝴蝶,害得我找他一小时;他把捉到的小昆虫放进铅笔盒,小虫子爬到同桌女孩的手背上,小女孩吓得尖声叫哭……现在他又逃课!好一个小强!不批评他看来不行了!我怒目而视,大声训斥到:“小强,你逃课干啥去了?”小强胆怯地说:“老师,我……”“你,你又逃课!”此时我不想听他申辩。“你好好想想,类似的错误你犯过多少回?上课时间,不进教室学习你为什么逃课?”当小强听到“逃课”一词时,一直低头不语的他抬起头似乎想说什么:“老师,我……”我厉声训道:“闭嘴!还想抵赖!难道逃课还有理吗?”听到我的厉声呵斥,小强又一次把头深深地埋下。“知错了吗?”小强点点头。“错在哪儿?”“逃课。”“以后还逃课吗?”“不再逃了。”“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回教室上课吧!”我自认为一起“逃课事件”被我“圆满”解决了,一种成功感驻足我的心头。

然而,在后来一次家长会上,小强爸爸谈及小强在家的表现,我潜意识中觉得这次教育有失误处。小强爸爸对我说:“这孩子从小就对动植物有浓厚的兴趣。这一兴趣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有时他专心看蜘蛛结网、捕捉蚊蝇一小时不嫌累,妈妈喊他吃饭都充耳不闻。他发现含羞草能闭能开更是觉奇怪,问我原因,可我不会给他解释,就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他从书中找到答案后,还兴奋地讲给我和他妈妈听……”听着小强爸爸的讲述,我的心开始感到不安,我怀疑上次对小强的教育是否妥当,我在反思自己所谓的成功教育,我更不知那次对小强的教育是否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什么伤疤。

我把小强又一次叫到办公室。“老师,我违反纪律了吗?”一进办公室小强脸上就写满疑虑,他怯生生地问我,并用忐忑的目光看着我。我微笑着看着小强说:“孩子,你没犯错误,老师是想和你交流交流。”“交流?”“是啊,我听说你非常喜欢研究动植物,是吗?”“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猜的!”“你怎么猜出来的?”“这要保密!”一番轻松的对话后,小强已没有了刚进办公室时的拘谨。“小强,你能给我谈谈你为什么有这个爱好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喜欢,说起动植物就来劲。我觉得动植物也有灵性,我能听懂小狗‘说话’,我还听见过花开的声音呢!那次,我经过小花园时,看到月季园里含苞待放的月季花都轻轻地舒展开来,一朵朵娇嫩的月季花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从睡梦中醒来,当她们睁开眼睛看到这美丽的世界时还‘咯咯’地笑呢,当时我听得入了迷,连上课的铃声都没听见……”此时,小强那次“逃课”挨批的情形又浮现于我的眼前。我当时没容小强做任何解释就狠狠批评了他。听着他此时的讲述,我才知道那次我犯了大错。我只按着自己的意念和推想对他进行批评,总觉得这是为他好,殊不知这是一种多么独断专行的错误教育方式啊!试想,我当时如果能留给他一些解释的余地,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小而言之,或许能早早听到这“花开的声音”,能早早发现他对动植物充满好奇心,能早早鼓励他去探究这些奇妙的问题;大而言之,能早早发现一位小动植物学家……面对这些我有些汗颜,我对小强说:“孩子,对不起!老师误解你了,你并非专门逃课,你是陶醉于花开的妙境中,这是老师教育有失误呀!”一直以来,我不知用这种办法批评过多少学生,我总用学生表面的服从作为自己教育成功的衡量标准,我真的不知道误解过多少个“小强”,通过深刻反思,今天我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更是千差万别。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当学生犯了这种那种错误后,我们要耐下心来、蹲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倾听中寻找教育他们的最佳办法,这不正是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吗?真的很感谢小强,是他让我学会在教育时要多“听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