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快回答可爱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找到的6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认识“厂”、“甲”等五个生字。
2、会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3、读准“主”、“祖”等六个字的字音。
4、熟练地读背儿歌,读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说一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体验过“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三种识字方法,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字词会读背儿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过“六·一”时的照片。
2、祖国各地景色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说三组字各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组字的规律自编儿歌,在编儿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5、选出优秀儿歌读一读,在读儿歌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⑵ 分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好。
⑶ 自由选词说话。
2、我会连
⑴ 自由练读,读准平、翘舌音。
⑵ 同桌互听,纠正读音。
⑶ 动笔连线。
3、读读背背
⑴ 教师范读,注意听清“祖”、“岭”、“盛”的读音。
⑵ 自由练读,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⑶ 教师出示祖国各地景色课件,学生边看边解说读。
⑷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跟背。
⑸ 以解说员方式背诵。
⑹ 全班齐背。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播放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像,想一想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二、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1、上幼儿园,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照片。
2、四人一组,拿出上幼儿园时过“六·一”的照片,把你当时的表现与大家交流交流。
3、选出代表,展示照片,在全班交流。
三、激发欲望,展望“六·一”:
1、教师播放本校近年来“六·一”儿童节活动时的精彩片断,介绍本校近年来高年级同学“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准备怎样度过?
3、四人一组,合作设计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
4、各组派代表公布本组的活动方案。
5、把优秀的活动方案放入班级记录袋中。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熟悉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宠爱之情。
教具预备
1、预备好6种小动物的卡片、头饰、尾巴图。
2、学生的学案?给动物加上尾巴的图?,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今日,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进行一场特殊的竞赛,想请咱们的同学参与当小裁判,你们想去吗?那么,它们要比什么呢?让教师来告知你们(板书: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识字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与竞赛呢?先听教师读读课文。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来参与竞赛?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黑板上有一些字是红色的,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看看这些字,你最想先学哪个字依据学生说的字,根据学生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4、你的方法很好,谁还有其他方法?
5、同学们想的方法真棒!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字,同组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一下,看谁记得快?(学生争论、汇报。教师准时点拨,并准时指导熟悉新偏旁:矢、八、鸟。)
三、指导朗读
1、(装做听小动物说话的样子)刚刚小动物告知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慧,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小动物还说:谁能依据这些生字把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再说一说呢?(学生自由汇报)?
2、课文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答的呢?谁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指名读,指导问句的朗读方法,再指名读。)?
3、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仔细,教师想给每一个同学的时机,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练习读一读,看看谁读得好,就请谁为大家表演。(学生练读,指名读。)
4、(装做小动物的说话)刚刚,小动物们又夸奖同学们啦!它们说,咱们班的同学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好,不过,不知道你们生字写得怎么样,同学们,你们有信念把生字写好吗?
四、指导写字和做嬉戏
1、请同学们看书后生字表,有几个生字是需要我们写的?你们能读一读吗?(生读)?
(1)这三个字里都有一个笔画,也是一个新笔画:撇折。
(2)点拨学生发觉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章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写好这三字的关键之处。
(3)指导书空。(师逐个指导生字,先书空,再指导书写。)
2、小动物对同学们写的字特别满足,他们想请你们参与一个嬉戏:安尾巴。请拿着动物尾巴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看一看,拼一拼,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
3、我们完成了小裁判的任务,让我们和小动物说再见,回到课堂中来吧!?
五、思维拓展
1、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小动物。同学们可以到动物园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知给同学和教师。
点评在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敬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敬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模板 篇三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
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模板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
2、理解华老栓、夏瑜及人物群象,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3、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教学重点
华老栓等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夏瑜等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从阿Q形象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二、鲁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南腔调集》等。
《药》选自小说集《呐喊》。
三、怎样鉴赏小说
(一)、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
(二)、鉴赏方法:
1、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对理解主旨十分重要)
2、理清情节(结构安排也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①抓线索:明线(常常是主要内容),暗线(往往暗示主旨)
②抓标题:(文章的眼睛)
3、分析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最重要)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
4、把握主旨
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5、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也是表现主旨的重要手段)
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等。
社会环境: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
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交代时代背景
③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
④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四、背景
《药》创作于1919年4月,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徐锡麟和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是在1907年7月组织的反对清政府的起义中先后遇害的。作为同乡的鲁迅,对于他们的遇害很是激愤,于是就创作了这篇小说。
徐锡麟(1872—1907年)和秋瑾(1875—1907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1906年春,徐锡麟、秋瑾回国。徐锡麟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作。秋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堂工作。秋瑾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秋瑾为协领,暗中联络革命力量。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但因徐锡麟的活动已被清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徐锡麟乃于7月6日乘学堂毕业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弹尽被捕,当天被害。徐死后被挖了心,给清兵炒食净尽。接着,秋瑾被人告发,清兵于7月13日从杭入绍,包围大通学堂,秋瑾奋战力尽被捕,7月15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轩亭口。
夏瑜是《药》中的人物,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的。“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囗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但并不意味着小说中所描写的全是秋瑾的事迹。夏瑜是艺术形象,他的身上必然概括了其他革命者的某些方面,例如徐锡麟,他的心是被清朝士兵挖出来炒了吃的,这当然是残暴,而夏瑜的血却是被愚昧的群众蘸了当药吃下去的,就更令人悲痛。两者表面上虽无联系,但不能说鲁迅在创作夏瑜这个形象时没有想到徐锡麟生前死后的种种遭遇。秋瑾是献身民主革命的著名女英雄,而夏瑜则是出身贫寒之家的热血男儿,这种安排就说明了夏瑜是从现实中概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五、初读感知
听范读(多媒体),学生跟着轻轻地读;
2、注音释词
肩胛(jiá)骨 攫(jué)取:抓取,掠夺。 黯淡:暗淡。置之度外:度,考虑。
褴褛(lánlǚ):衣服破烂。跄(qiàng)跄踉踉(l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六、理清结构,初识主旨。
1、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
2、对夏瑜是侧面描写的,说说小说中的人们对夏瑜事件是怎样看待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理解小说的线索和作用(课后“练习”二);
4、试归纳本文结构;
5、小说以“药”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作用?
6、以“华”家、“夏”家命名,有何含义?
——明确:
1、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吃药结果(上坟)
2、人们对夏瑜的态度:
人们 态度 人们 态度
1、夏三爷 出卖 5、百姓(茶客) 嘲讽
2、红眼睛阿义 欺压 6、康大叔 杀卖
3、百姓(看客) 赏鉴 7、夏四奶奶(瑜母) 羞愧
4、华家 买吃 8、其它
这说明了国民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也说明了革命者要发动群众是何等的艰难。
鲁迅语: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3、 (1)线索:
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2)连接、交织、融合:
双线连接、交织的人物:康大叔;
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人血馒头。
一,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开端)
二、明写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发展)
三、明写刽子手和茶客们谈“药”,暗写革命者在狱中的英勇斗争。(高潮)
四、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与悲凉。(结局)
(3)作用:
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暗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这样安排明暗线索,使小说主题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的主题思想之外,还能进一步思索其深层的寓意。
4、结构归纳:
情 节 一(开端) 二(发展) 三(高潮) 四(结局) 作 用
时 间 秋天的下半夜 当天清晨 当天上午 第二年清明
地 点 刑场(连接) 华家(连接) 茶馆(交织) 坟场(融合)
华 家
(正面描写) 买 药 吃 药 谈 药 药 效(无) 国民的愚昧
夏 家
(侧面描写) 人 被 杀 血 被 吃 事 被 讥 影 响(无) 革命者的
悲哀
5、以药为题:
(1)含义:
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
A、人血馒头绝不是医治病人的良药——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
B 、辛亥革命也不是医治中国的良药——群众愚昧麻木,革命者难以发动群众,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C 、彻底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
(2)作用:
A、揭示主题:指出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病的,辛亥革命也医治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人民的觉悟,充分发动群众,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人民的良药。
B、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
C、连接线索:作为“药”的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
6、华、夏两家,合称“华夏”,中国古代称“华夏”,华夏两家代表中国,中国那时候就那样子;辛亥革命脱离人民,人民落后不觉悟。但如果不是为着暗喻中国,“秋瑾”勿须叫“夏瑜”,华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华”不可。
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化学反应计算的练习,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并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中,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本课题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质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相关计算
2、学情分析: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书写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学生由于方程式没有掌握好,没有将化学方程式配平,把几个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计算错误,还有的数学功底较差,结果出错。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大约跑100km.。观看课本136页图,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听讲、看图、思考。
(引发问题)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进行归纳。小组间猜想、讨论、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车跑多远,就必须知道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2)想知道18kg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就需要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3)要想知道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回顾)请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思考: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为多少?为什么?让学生写出该化学方程式后回答其含义。水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引导探究)在水分解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计算后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数目代入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9:1:8。
(师生交流)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与什么有关?然后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并总结归纳。让学生交流(1)这种质量关系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2)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3)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密不可分。
(设计方案)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那么你能否根据这个质量关系计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计算。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解题步骤和解答过程中易出现差错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解题方案,总结解题步骤。并按步骤进行解题。然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得出答案。
(回顾与反思)通过以上的探索,请你将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总结出来。通过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练习课本138页的习题,巩固所学新知识。
教学设计模板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