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13篇范例教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模块教学 篇一
关健词: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能改变课堂教学的线性结构,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此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的思想。模块化教学(简称MES)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和培训模式[1]。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2]。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如果把每节课作为一个总模块,那么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由一系列子模块有机组成共同实现的,每个子模块体系围绕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导思想广泛认知, 发散思维, 接纳新信息。模块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内容相近、方法相当的原则,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二到三个子模块,根据各个子模块的达成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统摄和整合,以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如何产生,能否有效地组合成系统,系统的分解和组合的技巧和运用水平,是模块化设计的核心问题。建立模块系统是实施模块化设计的前提,形成模块化系统则是模块化的最终归宿[3]。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变“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为“非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笔者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糖类 油脂》教学设计,介绍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1、确定模块内容。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 ( 组件) , 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子模块的内容确定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围绕《糖类 油脂》的教学,我在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两个子模块,一个是围绕糖类的子模块教学,另一个是围绕油脂的子模块教学。
2、定位模块目标。模块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样,需要预先设计本节课有关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模块的目标和要求都要明确而具体,只有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协同活动,抓住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预定的效果[5]。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糖类和油脂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目标,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紧紧围绕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实施。
3、选择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精髓就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学为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结合任务和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4]。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 只有选择最新的教学内容, 使用最灵活的教学方式,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组合,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糖类的子模块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与程序设计如下:第一,情境创设,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第二,自主学习,设计问题题组,通过对课本有关内容的自学、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第三,归纳整理,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迁移运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与课堂训练的开展,达成教学目标。
4、设计课堂检测。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贯彻及时性原则,设计好过程性检测和结果性检测。过程性检测针对各个子模块的目标达成开展设计,伴随子模块教学进程及时呈现随机完成,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结果性检测重在了解课堂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涵盖各子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开展课堂5-8分钟当堂训练的形式组织实施,以促进知识形成,实现能力提升。
三、模块化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设计的独立性。每个子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系统,有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这使得各子模块的教学相互独立、易操作。同时,围绕子模块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学科同类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遇到类似子模块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2、活动的递进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递进性,子模块内容并非盲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格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子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后,继续进行较高层次的子模块学习,这也体现课堂教学应贯彻的循序渐进原则。
3、内容的关联性。内容的相互关联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化设计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发展选择不同的子模块,以不同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即演绎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5]。同节课子模块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关联,避免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
4、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之中,经过协作、会话交流将知识意义建构出来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得乐趣与知识。
5、方法的多样性。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点拨、提问、质疑、讨论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善于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在“学”的思路与“教”的思路相结合上动脑筋,既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模块化教学设计对于变革传统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块化的对象是系统,模块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6]。同时,模块化教学的非线性和生成性,给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进程的把握、教学调控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在行动中加强研究,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艳华。美术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3):60
[2]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3] 百度文库
[4]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模块教学 篇二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新课改是目前我国教育的大势所趋,是势在必行的,新课改的宗旨还是必须要贯彻执行的。我校体育课程在先后经历过90分钟大课、多单元教学、跨班选项教学、社团俱乐部教学等教学模式都均告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时候,如何将新课改进行到底,我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出路在哪呢?这个问题自08年后困扰了我们一年多的时间。从偶然的一次校运动会上,学生参与裁判的自主能力体现;以及学生会的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时,学生会学生管理学生的井井有条,一点也不逊色于教师的参与与管理。这一点启发了我,在课堂上不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自主管理能力吗?于是,“双模块”教学设想的“出炉”,很快就在球类选项课上开始进行教学尝试。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双模块”教学是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时运用两个不同项目的模块在一个模块课时段中进行教学。这里特定的情况指的是由于学校教师少,又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选项要求的状况。简单的说,就是在选项课上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两项不同内容的教学而采用的教学措施。
“双模块”教学的尝试研究是在一个实验班43个男生中展开。同时,另有一个自然班37人,进行单模块教学做为参照对比。实验班起初在球类选项意向调查中,调查结果选项一选足球的为16人,占37.21%;篮球为21人,占48.84%;其它项的6人,占13.95%。但选其它项的学生第二、三选项基本都有足球或篮球,因此,这个班的学生具备开展“双模块”教学的条件。也就是说,在球类选项教学中,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开篮球和足球两项内容的进行教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双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体验学习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双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处于主动、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及个性成长。
由于“双模块”教学是在一节课上一个教师要同时兼顾两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必然是要在教一项内容(足球项目)的同时,让另一项(篮球项目)的学生自主练习。因此,在教授足球项目的同时,先创设篮球明星的技术动作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然后提出解决技术的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从而诱发和唤醒学生学习技能的体验激情。教师给选足球的学生教授完内容,布置练习任务后,再去检查学篮球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利用检查评价机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骨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否完全按教师的教学设计走,就主要取决于学生骨干的管理,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骨干沟通的时候,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2 “双模块”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的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互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在“双模块”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可谓是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有共性又能互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1 “双模块”教学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的教学措施。由于其教学特性,必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但这必须建立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或问题引导之下。教学过程不要求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原封不动的学习,而是强调学生在体验学习知识技能过程自我感悟与发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与延伸。
2 “双模块”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而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也得心应手。但在布置任务与创设情境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出现脱离模块教学主线的情况。
3 “双模块”教学需要教师有驾驭两个模块教学的知识技能要点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合理分配两项教学内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在备课时注意调整教学进度,以符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主。
4 “双模块”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而采取的非常规教学措施,可在开展选项教学中进行教学和借鉴学习,不能长期推广教学。
实践性教学案例 篇三
一、我国法学教育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树立案例教学法理念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科书的讲授,而必须首先积累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实务案例,才能使得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案例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是着重培养活学活用理论的实践家,以及具备反思能力的决策者。这 一教育指导思想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是有参考价值的。法学教育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法的理论、法的规则,同样重要的是要教授他们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法律推理能力,并能够将特定的规则与相应的实务联系起来并进而运用法律规则去解释实务案例和处理各类纠纷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法律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其价值
由于传统法学教育采用的系统讲授法,在教授形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师生之间缺少在具体法律问题上的直接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法律课程的讲授基本上以一本教科书为主,教师偏重于对立法或学术观点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对于法律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往往缺乏研究,结果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实务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起思维积极性,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下掌握有关知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与真实的实务问题充分结合,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其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协助他们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其中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生活连结起来。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解决理论与实务相脱离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传授新知识,也可激发学习者讨论与思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决策能力。
二、影响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影响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学生和案例这三
方面。
(一)案例的筛选
应用案例教学首先必须解决案例的选择问题,此项工作是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案例的内容应是源自于真实世界中人们所遭遇到问题,具有真实性,而非小说般的虚构故事。从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案例材料。其次,实施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必须能够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能呈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概念,适合学生的知识程度。并非每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使用。好的案例应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案例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涵盖教科书上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议题,从而引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的讨论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和编写适合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材料,通过案例材料指导案例教学。第三,案例应有适度的复杂性,能反映真实世界中两难抉择的情境,能引发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性,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自主的发挥,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及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学生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是这种教学法成败的关键。这种参与体现在课前对案例情况的熟悉和准备、课堂上参与讨论以及课后的学结。其中,课前准备是基础,课堂上讨论是重点。学生必须于课堂前仔细阅读案例,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归纳出案例的要点并提出讨论问题。可见,与以往课堂听讲相比,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学习准备时间。但是,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过度仰赖教师的讲授,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和反思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觉得难以适应甚至产生排斥反应。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而且应当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及课堂讨论参与的质量,作为评定学生该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对教师的要求
1.充分的教学准备
案例教学法和其它的教学法一样,重视学生对于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熟知教科书内容,才能选择适当的案例,依据教科书主要理论概念和所设计的相关问题构建教学大纲,将教科书内容与所选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还必须对所用案例有充分的了解,研究案例可能引发的争议,并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对案例的讨论中探索、发现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课{WWW.JIAOXUELA.COM}堂管理
范例教学法 篇四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课程改革;数控专业;教学项目
一、课程介绍
随着苏州地方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现代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技术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针对企业典型的三轴数控加工零件进行程序编制、工艺安排、机床操作、质量控制及机床维护保养等方面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教学中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互动,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进而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行业标准和6S制度等相关信息。
课程通过打散原有的《刀夹具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测量技术》、《加工中心实训》、《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将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融合到一个个项目载体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认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范例教学理论
1.范例教学理论介绍
范例教学理论是以瓦根舍因、克拉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教育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这种理论认为,教学应该突出重点,追求深而不是广。做为重点的知识内容就是范例,每个范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且相互联系。运用有限的范例,进行深入地教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迁移能力,能让学生认识那些在课堂上不教的同类学习内容或潜在学习内容,从而引起学生自发地学习它们的兴趣。范例教学理论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有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范例性原则,根据这一理论和原则施腾策尔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模式。
2.范例教学对应高职教育的意义
数控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应用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各课程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范例教学可以使高职学生在达到专科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范例教学法在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范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范例,让学生学习范例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对应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向学生示范范例,让学生开始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步骤。然后再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在完成项目载体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典型的实例去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
三、课程中的运用
《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中的范例,从专业前导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中提取,通过项目的选取,再演绎推理出“范例”所承载的相关新知识。
如本课程项目六简单装配体的制造中模块1机用平口钳零件基座的制造的教学活动中。
问题解决需要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平口钳零件的加工任务,首先教师简要介绍平口钳底座零件的生产任务即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图纸分析讨论,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合理安排资料汇总和整理的时间节点;借助信息资源平台,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此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疑问,提供图书、网络等信息和相关资源,指导小组团队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活动过程中所用到的新技能新方法进行演示。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有什么优点,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不同方法尝试。教学组织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实现为知识迁移创设必需的起点。
归纳到知识技能的系统,教师组织汇报,各生产线内各小组组别进行项目汇报交流,各级学生责任人汇报所负责辖区的情况。教师点评完成情况,通过对各组同学所遇到的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汇总,师生一同探讨该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共同特征,进而推广到同类事物的更本质的关系,形成学生规律性的认识。
通过范例教学法的运用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本项目知识目标,掌握了刀夹具知识、零件的自动编程知识和零件的测量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提高合理选择刀具夹具等工艺数据的能力、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精度的能力和手动和自动编程加工零件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进取探究科学的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专业思维方式。
四、结束语
范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工科类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范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模式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范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变成生动活泼学做练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虹。基于高职建工专业教学平台的范例教学应用[J].职教论坛,2011,(35):25
教学范式 篇五
【摘 要】作品化教学范式以作品贯穿教材,以问题贯穿课堂,以学生探究为重点,以老师辅助为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信息素养。作品化教学范式具体要做到“四化”:教材作品化,作品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
关键词 作品化教学;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56-04
什么是好课?杜郎口中学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课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 好课往往还有一定的教学范式、教学章法可循。在“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探索适合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范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不能单靠教师讲、学生听,再做几条反馈练习就能获得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究,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才能培养的。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
问题二:缺少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习惯了不假思索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而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学会学习。
问题三: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很差,不能形成一条线。宁波市版初中信息技术部分教材的各个章节,因不同的人编写,前后知识点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前面的知识和作品不能为后面服务,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因完成一个大的作品而带来学习上的快乐。
理论依据
作品化教学范式是:由教师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范式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的。作品化教学范式从其心理机制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作品化教学范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具有重要意义。
范式研究
作品化教学是根据教材中各章节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一个或几个作品,把整册教材串接起来。在教学中,按照作品的时间或逻辑顺序,选取作品的一部分作为一节课的内容和知识落脚点,然后对本节课的作品按成因细分,生成一个个的问题,形成循序渐进的问题阶梯。学生通过尝试、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完成作品,学会本课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和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力的目的。
作品化教学范式具体要做到“四化”:教材作品化,作品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在作品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来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作品化教学范式可用图1表示。
实践过程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采用作品化教学范式,以作品贯穿教材,以问题贯穿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主体意识。以下是作品化教学范式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课中的应用。
1.串接教材,形成作品
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flash动画”模块,其内容在衔接上呈现割裂的状态,表现在单元间不连续,单元内各节间又联系不紧密。比如,第一单元“静态画面”绘制中产生的元件,不能为第二单元所用;第二单元“动画基础”中的动补动画、形补动画、图层动画、文字动画、元件应用等各节之间也不能很好地衔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作品化方面,课题组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通过卡通动物Snoopy之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贯穿于第四册教材,较好地解决前后章节割裂的问题。第一阶段“静态画面”的绘制,运用各种工具绘制如白云、太阳、雨滴、雪人、Snoopy、家、草坪、花等元件,为第二阶段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让学生知道,动画产生于静面,要想会走(动画),得先会站(静画)。第二阶段“基础动画”的学习,是让第一阶段绘制的元件动起来,并以四季变化为主线串成作品。第三阶段“制作作品”,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将各个分动画连接成一部完整的作品,配上音乐等效果并进行调试。
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具有连贯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2.展示作品,创设情境
在该课的导入环节,首先展示了教师精心制作的动画。在这个动画中,我们预先设计了三个演员,每个演员在做不同的运动,每种运动又各有特点,这些运动的演员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动画,为问题的产生创设情境。然后,请语文课代表为动画配音。
作品化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作品展示式”是常用的导入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究;反之,将会影响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3.解剖作品,揭示问题
“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探索,一种回顾。作为教师,“问课”是一种最基本的专业成长方式。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根据作品生成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经过讨论和整理,师生一起总结出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这个动画有几个演员?演员如何获取?
问题二:每个演员各在做什么运动?动画运动形式有哪些?
问题三:如何实现动画效果?动画制作方法、步骤?(重难点)
问题四:动画有什么特点?效果、特点、适用范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动作补间动画”对学生而言是个陌生的知识点,需要通过“解剖作品”来揭示问题、归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4.引导分析,促进学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产生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演员获取”问题,我们的引导方式如下。
(1)在前几节课绘制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最后转变成了什么?
(2)为什么要转变成元件?
(3)元件存放在哪里?
(4)你能将元件放入舞台合适位置吗?
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知识,较好地解决了“演员获取”问题,学生们也因此信心满满。问题“动画的运动形式”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给出了答案。
问题“动画如何制作”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尝试解决”的方法,在“失败”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首先解决“让演员动起来”问题,方法是让学生自学教材,尝试制作“气球升空”的效果,在尝试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很多鼓励而非答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观察上,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汇总。数分钟后,尝试环节结束,我表扬了部分学生,然后将话题转到“气球飘不起来”的原因分析上,依据汇总的情况,在课堂上设计了四道题,请学生解决并解释原因,然后教师再做些补充和提示。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直接分析好。时间在学生们的进步中一点点流逝,在四个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后,我再次请全班学生一起动手完成“气球升空”动画的制作。教学中,围绕气球飘不起来的原因,进行了重点探讨。
教学中的“引导”就如同工程师架桥,一边是已知的世界,一边是未知的世界,教师就是引路人,带着学生从桥的这端走向桥的那端,从已知走向未知。教学中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关键。
5.分解细化,指导方法
学习就像蝉从地下钻出地面,然后一步一步爬到一个高处,再一点点蜕去身上的壳,最后自由地飞上天空一样。学习“动画制作”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具体分成三步:首先,怎样让演员动起来?让学生初步掌握动画技术;其次,怎样让演员动得更自然?让学生基本掌握动画技术;再次,怎样实现演员运动的多样性?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通过“分步走”的方法将“动画如何制作”问题分解,生成问题阶梯和目标阶梯,学生顺着问题阶梯逐个解决问题,就能依次实现目标,最终使大问题得以解决,大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已经解决气球“动起来”的问题,实现了“初步掌握动画技术”目标。怎样让气球飘得更自然?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气球飘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线索,将问题细化,生成更小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来化解“更自然”子问题,实现“基本掌握动画技术”目标。“更自然”子问题细化后,生成的小问题如下。
问题一:气球上升过程中,视觉上的变化效果是怎样的?如何解决?
问题二:气球升空时速度的变化是怎样的?如何解决?
问题三:气球越飘越高,然后不见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解决后,动画已经比较自然了。但是怎样实现动画运动的多样性?如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我们仍利用“细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完善作品。在作品设计阶段,课题组充分考虑演员运动的多样性,比如气球的单向运动,白云的来回运动,太阳的旋转运动等。在作品制作阶段,将这些不同运动形式的演员整合在一起,使“多样性”问题得以细化。在教学实践阶段,通过当前学生作品与成品动画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找差距、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地解决细化后的问题,实现运动的“多样性”,达到巩固和提高动画制作水平的目标。预设的细化问题如下。
问题一:白云飘来飘去的动画如何制作?(教师提示:需要几个关键帧?)
问题二:太阳旋转动画如何制作?(教师提示:旋转运动如何设置?)
教学中生成的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变成一系列的子问题,在子问题也难以解决时,可通过细化的方法将子问题转成更小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小而简单的问题使难题得以解决,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图2为“动画制作”问题的分解细化图。
6.师生共评,梳理归纳
在评价环节,教师要预先设计评价的标准,并筛选典型作品供师生评价。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可以是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在评价中教师要以欣赏和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及其作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本课的评价标准如图3所示。评价后还需要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所学。本课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课堂评价要强调对教学的激励、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课堂小结要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巩固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实施作品化教学是笔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次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会促使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作品化教学的研究,使作品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黄淑珍,郝秀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范式初探[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6):27-29.
范例教学范文 篇六
关键词: 范例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范例教学”理论被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颇有影响。“范例教学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瓦格舍因的理论主张,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该流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克拉夫基指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按照克拉夫基的说法,“范例教学是这样的教学(授课):它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深入探讨范例教学论流派,对实施物理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范例教学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的教育性。
“范例教学”强调“教学和训育的统一”,“训育”是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坚持教学的教育性。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节能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可持续发展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就是要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范例教学”强调要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所谓“教养性学习”,是指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换言之,即通过学生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的状态中。
3.有利于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范例教学”认为教学主体是受教育者,即学生;客体是指教学对象,这里表示教学材料。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通过教学材料的学习,从而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和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在教学中要把两个主要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教师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对教学中这两个重要教学因素的任何一方把握不住,都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范例教学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范例教学在物理教学内容选择上需遵循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基本性”。
“基本性”是就学科的内容而言,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力求去芜求精。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力、速度、密度、功、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和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重要规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2.“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受教育者接受教学内容来说的,强调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基础的东西,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反对让学生高不可攀,也反对过分容易,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在物理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从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编写意图上整体把握教材。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及个体差异,找到教材和学生发展的适应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范例性”。
“范例性”是指从已选定的教学内容中,再精选范例性的或典型性的材料作为内容,通过同“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透过“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物理教学中,在每一个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有的本质联系比较明显,有的非本质联系却很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能使学生认识知识内在逻辑结构、发展能力的,与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经验水平相适应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物理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的特征
依照三个原则进行物理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将使物理教学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教学中较多使用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个别实例出发,最后得出一般性结论,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这是因为教材内容是经过精选出来的范例,这些范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而是“整体的一面镜子”。如在杠杆知识的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撬棒、剪刀、起子、羊角锤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入手,演示他们的使用情况,引入杠杆的定义,再抽象出杠杆的示意图,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较直观,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将具有更大的迁移效应。
范例教学强调基本认识,而基本认识往往是对活动的认识和知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因此能开辟认识一系列类似现象的途径。如在九年级功率内容教学时,可以与从八年级已经学习过的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相类比,学生较易理解;如利用力的平衡知识来解决动滑轮与定滑轮使用时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倍数关系之类的问题,充分利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很简便,学生较易掌握。
3.教学更贴近学生已有的水平。
教学中把学生业已达到的心理、认知、审美、社会交往方式、兴趣爱好、观察方式等水平作为教学出发点,面向他们,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着手,能有效促进学生基本经验的形成与智力发展。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最了解的水这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入手,通过云、雨、露、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4.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选择的教材,是相对于一般的特殊。这个特殊不仅是儿童感兴趣的特殊,而且带有典型性的特殊。它并不是实际事物的某一成分,而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整体。这种教学强调反映学科整体的范例,反对支离破碎与没头没脑地教给学生零星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形成系统性的思想,通过范例对学科整体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中可通过踩影子活动、手影游戏、观察透过门缝的光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出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这样,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
5.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范例教学理论认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本身也在变化中,他们必须不断地确定,从学生所处的智力历史发展实际出发,从每一个教育阶段所达到的水平出发来确定。所以,范例教学反对封闭式,主张开放式,给学生留有很大的自己探索的余地,强调依靠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教学。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比较等实验充分给学生以时间与空间来进行探索总结,往往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举一隅以三隅反”,“范例教学”实而不华,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像物理这样的理科中应用非常有效,可以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范例教学”也许会被视作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被一些所谓的理论创新者所摒弃。但我认为,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炼了传统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应该说它对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范例教学范文 篇七
范例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目前,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工作者应注意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工作,重视范例教学的应用。范例是教学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内容,每个知识点都可由一个或多个范例直接、详细地表达出来,并且范例直接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的传递出来。在初中化学课上,适当的运用范例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化,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想迁移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一、初中化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模式的阶段划分
要想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更好的利用范例教学应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教学课堂上运用范例教学时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以及范例性原则。根据该三个原则应把范例教学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课题,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用个别事例或对象来说明;第二,将第一步中的个案进行引申,迁移到同类现象中,然后总结该类现象;第三,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规律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挖掘;第四,应用知识,也就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技术上学会技能操作等行为实践,并总结经验。这样实现知识向经验的过渡,有助于学生加强行为的自觉性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深刻了解。
二、在初中化学中如何应用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需要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进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范例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开展形式如下: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范例
教学目标即是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并且通过测试检验。教师既要明确所应用的范例所要解决的学习内容,还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时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原理和技能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地选择适用的教学范例。课堂教学中的范例不仅包括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内容还包括典型的教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一章时,以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当将钠粒放入烧杯的水中时,钠会发出耀眼的白光,迅速熔成白球并在水中迅速窜动,同时伴有嗤嗤的响声,之后在水杯中滴入苯酚,水就出现粉色。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发生原理并不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粉色?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来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其他现象如白光和声音的出现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使学生对以后可能要学到的知识有所接触。
2.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正确的组织范例教学
在运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在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二是外在因素,即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因此,在组织案例教学的进行一定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在运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的表现和行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范例教学时应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学生自己阅读范例,对范例个人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组织课堂发言,让全班同学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范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全班交流,而且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过程,还是全班学生分析经验与知识的过程。最后,教师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内容,完成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最终结合。
3.根据需要选择范例,范例内容确定教学形式
范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也就是说范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应包括学生已经学过的或者即将要学到的内容,从而通过这样的范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另外,还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等选择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范例,应尽量采用小型的范例,一个范例针对一个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全面性和细致程度。
不同的范例内容决定着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此,在选用教学形式时应遵循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由内容来决定形式,使形式为内容服务。有两种形式是比较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是上专门讨论范例的课,即老师引导学生对所用范例进行专门的讨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一章或一节的内容结束之后,通过分析讨论一系列的范例,使知识更系统、清晰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也使抽象的概念或原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二是进行专题讨论,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这种方式的采用主要是当遇到学生比较难以把握、难下定论的范例,教师的参与,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对于初中化学课中范例教应用,教师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教师既要选好范例,正确教授,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范例教学要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又发挥着可观的效果,我们应不断创新和发展范例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课程中“范例”的内容特征与学习价值\[J\].化学教育,2012,33(9):41-43.
范例教学法 篇八
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化学教学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展化学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范例教学的含义和特点,指出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
【关键词】
范例教学;初中化学;含义;特点;策略
化学教学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味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讲解和传授化学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未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1]。所以,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化学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1.范例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1.1范例教学的含义
范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合适的范例,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范例教学的特点
基本性是范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因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基础知识、化学概念和相关的规律等教学内容,合理引入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2]。同时,范例教学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在运用范例时,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范例,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范例性是范例教学的重要特点,因为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在教学活动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筛选范例,帮助消火栓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
2.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策略
2.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范例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选择范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目标[3]。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明确范例所包含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讲解范例,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酸和碱》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把钠放入水中,稍后在水中加入苯酚,然后提问学生“在水中加入钠时,水发生了什么现象?”?“加入苯酚后,为何水会变成粉色?”让学生根据观察,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2.2合理运用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情绪,会阻碍教学进度,降低教学效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化学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范例,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4]。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原子”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事物的构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化学概念,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范例,讲解化学反应原理,以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酸的性质》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利用稀硫酸、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等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来验证酸的性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2.3根据范例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所使用的范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科学选择范例和教学方法,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例如,在教学《差量法》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用氢气还原10g的氧化铜,在化学反应结束之后,得到8.5g的固体,那么反应中产生了多少单质铜?,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范例教学是帮助学生突破就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运用范例教学,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牛建玲 单位:海原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德凤。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24.
[2]夏灵敏。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3]刘蕾。范例教学用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
教师的课堂教学 篇九
【关键词】大学英语 身份构建 分析总结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成为一门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大学英语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体现在对语言学习方面,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特征,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构建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目前关于身份构建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从教师地自我形象塑造及学生地期待两方面进行的,更好地完善教师身份建构,正确的身份意识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一、教师身份构建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据相关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教师标准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而且美国规范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独立规范地教师专业标准。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通过各种调查实践搜集整理数据分析,对优秀教师资格的认知日益具体化。国外很多国家主要从以下7方面阐释优秀英语教师的基本特质:教师的认知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和以重实践为教学重点的教学观;课堂管理能力;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交际能力;情景知识和实践知识。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外语教学相对其它国家开始的较晚,由于外语教学本身的特性,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素养。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渠道、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成果多维度及展开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等。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身份的构建
1.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不同于其它的身份关系,师生关系是更为显著地人际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两者共同确立的可接受的规则。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I”,虽然弱化了教师的权威身份,但教师作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却得以表达展露,其作为与学生平等的独立个体的个人身份得以建构。此外,教师会要求学生预习、复习课文,记忆新单词,他们之间的关系身份也就变得更清晰,师生关系身份的加强与师生间有建设性的关系产出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自我称谓代词、主观情态词和个人话题这些话语策略实现,而关联身份是指教师作为班级一员。
2.教师身份构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的很多课堂决策都来在于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受到教师身份发展这一过程的影响。其实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初期,老师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权威,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更多是的以朋友方式。教师的关联身份就是在与学生建立情感关系的过程中,通过人称代词“We”以及共同话题等策略来实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身份的确立,老师能够将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区别看待。慢慢地,随着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发展,其教师自身的身份也得到确立,教师会在课堂上更加自信、沉稳,对课堂的把控也更加到位。
3.教师身份构建的多样性。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身份构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性、多样性的。这些特征是随着课堂教学语境的动态性变化而变化的,在课堂上,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语用顺应过程。语言顺应论认为,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是一个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言语策略和手段来建构自己不同的身份。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引导学生互动,使得在课堂语境中,教师使用多种启发性话语方式扮演引导者、监督者的身份。同时,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应该有意识地弱化自己的权威以及职业身份,逐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采取一种顺应的心里语境方式,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中国,外语的学习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英语教师的身份更是引人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所承担的压力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用通过身份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动态。接下来针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身份构建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教师身份构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身份构建的多样性。英语教师应当多实践反思性教学、教学共同体等,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建构教师身份,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盼盼。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2014(5):40-40.
[2]苏文瑾。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身份建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63-67.
范例教学范文 篇十
对于范例的解释有很多种,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拉丁文———“exemplum”一词,那什么是范例呢?在《尔雅》中:“范,法也。范,常也。”推其意义可以理解为规范一意。而在更早的时候,“范”的字意常常指代“模子、模型”,由此不断延伸出“法式、榜样”等意义。因此“范例”一词大可以解释为:“可以作为典型的事例”“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或者“可以效仿的事例、典范的例子”。简言之“范例”具有“样本、对照、示例”等意义。在这里,我们根据“范例”一词,推演范例教学,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典型知识进行学习,并将之迁移的过程,由一个推导出一堆。也就是说,在教师对基础性、本质性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此来对其他相似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理解和学习,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学科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范例教学历史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两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其首要的倡导者。而在40年前,斯特拉斯堡的戈特教授曾就这种教学方法写过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用5至10种动物例子阐明了动物学领域的全部本质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范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而不是进行复述式学习。
二、范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事例探究及其作用
范例教学方法在多数学校化学课堂得到尝试,在这里笔者将举出一些例子,对范例教学的使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对规律性质的归纳总结是对范例教学法的一大要求。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归纳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使得我们只有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就能学习了解与之类似的化学物质。这与我们平时解题一样,有些题虽然不同,但是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如出一辙。课堂上教师经常说做一个题要得到一类题,其原理就在于对范例的重视,是对范例的总结。不仅如此,教材的编写同样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范例教学法的青睐。就拿高一化学课本来说,它的编写就是编者对范例教学法的运用。编者将“碱金属”和“卤素”这两章知识放在元素周期表学习之前,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从这两章中学到归纳化学元素性质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对规律的总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其次,范例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学习基本知识以后能够进行知识拓展。在化学学习中,对化学反应的学习是最为基本的,化学反应中的得电子还是失电子是在学生了解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的化学本质之后得出的结论。而判断化学元素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以及其活泼程度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判断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能力的高低。这些结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再者,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发现化学元素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比如,同一种族的元素具有递变性、相似性。因此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相同部分,而例外的就单独记忆,这样一来就很大地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最后,范例教学法的使用能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根据范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化学知识乍看之下十分琐碎,理论、计算、实验、概念这些东西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仔细一想,化学理论并不是单一的、杂乱无章的,往往同一类型的化学知识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我们对其进行归纳的重要途径。范例教学法可以对琐碎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从而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就拿化学学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所谓氧化还原,其本质不过是化学反应中电子进行偏移或者电子的得失而造成的,得失电子数的相等是配平方程式的主要判断依据。这一条结论无论是在配平方程式,还是在进行计算时都不可或缺。
三、结语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 篇十一
1.1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高职院校的管理学专业应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都应以此为中心开展。由于管理学课程的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缺乏重点实际问题。因此,其教学内容应侧重模块化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模块。由管理学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职能等组成。②专业模块。由企业经营、生产和财务管理等组成。(2)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用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实训以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形成导学、助学、自学的三维教学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情景模拟和经典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学生对现实情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实践教学比重。在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延伸。例如,定期邀请企业家或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管理中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热点。建立综合实训基地,购买、研发管理学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模拟的管理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增强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1.2.1教学条件改革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条件改革包括建设教学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开展等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归类收集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以及经典教学案例,在网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整理和课程内容相符合的资料,使课程教学生动化、多样化,让学生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性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既丰富学生视野,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根据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教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分配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通过学生决策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行成完整的解决问题方案。在此过程中,由教师为各小组进行规则明确,角色分工,带领模拟决策等。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掌握经营技巧、经营知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3)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通过校园网站,在网上呈现管理学课程中的课程大纲、课程计划以及各章节的PPT讲稿、电子讲稿等。也可以展现各公司企业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变化等有清晰的了解。(4)建立优秀教学团队,以科研推动教学。课程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教学经验、职称和研究方向形成良性互补,优化学术氛围,形成科研和教学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授课教师应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把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案例相互切磋,达到资源优化共享的目的。
1.2.2教学内容改革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适时调整教学大纲。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适当的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策划、组织、协调、领导和决策等能力。同时,压缩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环节,增加管理实验和案例分析等课时量。(2)加大信息量,更新教学内容。选择优秀管理学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所接触的管理学知识处于学科前沿领域。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原则上,针对不同对象把管理学教学文件数字化处理,在与媒体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课件。课件内包含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3)避免课程重复,妥善处理后续课程。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内容上的明确分工,把原本属于生产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调整到具体专业课程中。并依据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突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确保管理学的教学系统性,与后续课程建立联系,提前预留教学活动所需空间。
1.2.3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多采用案例讨论、课堂讲授、情景模拟以及沙盘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管理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引导学习的同时,重视相互学习、实践学习。(1)案例教学法,配合情景模拟进行互动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掌握。(2)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方式,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当地优秀企业的实例和数据。同时,坚持团队合作,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命题考试等进行统一整合。课程组成员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研讨等。(3)通过课程论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也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创作奠定基础。
1.2.4考核方式改革管理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教学活动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进行综合评价,把实践考核作为评价考核的核心内容。其具体做法如下:平时课堂考核(课堂出勤、案例分析参与、课堂讨论等)占20%左右。课后考核(学习汇报、课程论文以及调研报告等)占20%左右。实践考核(能力性考核、知识性考核)占60%左右。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适应当代管理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1.2.5教材建设的完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与本科教材极为相似,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内容抽象,不易学生学习掌握,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材建设的完善对管理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可采用具有较强权威性出版社出版或由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例如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以及斯蒂芬编著的教材等。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不断更新等特点,能够使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领域的管理学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教学要求、特点,尝试编写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1.2.6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主要指充分使用师资力量、网络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网络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而社会资源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点。
2结语
教学范式 篇十二
老薛教学很特别,他不讲理论,也闭口不谈新闻要素啥的。谈那些干什么?不把那玩艺背得滚瓜烂熟,能进电视台?能吃上这门饭?给我上课那天,他顺手从桌上拿起一张报纸,指着一条新闻说,现在,我们改写这条新闻,把外国式的报道方式改成咱们西山式的。这一关一过。你就知道新闻该怎么写了。好,咱们一段一段来。
这是一条有关瑞士第三大城市卢塞恩市政广场上一只野鸭死亡的报道。
第一段原文是:
三月的一天,一只野鸭在卢塞恩广场花坛中孵化小鸭,引起了市长先生的好奇。于是,他去观看了一下。
老薛说,这有什么味,我们西山的新闻绝对不能这样写。老薛说着,刷刷几笔,为我改出了如下范文:
我县市政广场上一只野鸭在花坛中孵化,县长原中华率领政府主要成员,在环保、林业及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参观。在参观现场,原中隼县长对野鸭飞临市政广场给予高度评价,原县长说,人与野鸭共享市政广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原县长最后指示有关部门,要为野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它早日孵出小鸭。为我县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第二段原文是:
小鸭孵化出来了,但三天后却死了,那只野鸭也飞走了。卢塞恩市民纷纷寻找原因。民间鸟类保护组织认为,小野鸭的死是市长参观带来的恶果,他的参观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好奇,惊扰了小野鸭的安宁生活,使它因惊吓而死亡。鸟类保护组织又是游行示威,又是到市政府请愿。为了平息此事,卢塞恩市长在电上公开向民众道歉。
老薛改写为:
连日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打着动物保护旗号擅自上街游行。围堵县政府,他们的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安定和正常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公安机关已对四名为首分子进行了拘留。
第三段原文是:
鸟类保护事情刚刚平息,环保组织开始发难。他们质疑。野鸭为什么要到广场孵化小鸭?很可能是附近湖水受到了污染。通过调查证实,湖水污染程度上升了万分之二。为此,市政府下拨资金进行治理,市长也因此引咎辞职。
老薛改写为:
针对目前社会上传言湖水水质下降一事,县政府高度重视,协调市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湖水水质进行取样分析,确认湖水比过去只上升了万分之二,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请市民不必听信谣言,放心饮用。
第四段原文是:
市长辞职后第20天,瑞士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就加入《申根协定》举行全民投票。由于野鸭事件,百分之九十五的卢塞恩市民投了反对票,他们担心,加入《申根协定》后,欧美游客会大量涌入卢塞恩,影响野鸭生存和水质。最终,《申根协定》未获通过。
老薛改写为:
《申根协定》的成功签订,使我县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据预测,我县美丽的自然风光,每年将吸引约100万游客,旅游收入达到1亿人民币,届时,我县将成为全国旅游强县之一。
老薛把整条新闻改完,隔着桌子撂给我。说,小伙子,好好学吧,新闻就是这样弄出来的,我承认,这条新闻,经老薛这么一改,整个意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看原稿。就什么也不是了。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 篇十三
一,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把握教育方向。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顺利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大胆尝试素质教育理念,大胆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向优秀教师的水平靠近。
二,工作上,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每一节的课件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有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重点突出,对难点的处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坚持每周的集体备课,与其他老师沟通,集思广益,吸取其他教师好的设计,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关系融洽,经常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对老师的意见和看法,能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面,同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遇到有问题的学生,能够帮助班主任老师疏导学生。作为备课组长,能够做好组内教研计划,安排教研活动,备课,鼓励老师积极发言。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积极评课,争取对授课教师有所帮助。作为师徒帮带中的师傅,积极辅导青年教师,每听完一节课,都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使他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在他们做公开课的时候,认真帮助他们精心设计,争取做到最好,看到他们的成长,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三,工作成绩,我担任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满工作量一直成绩优秀,由于自己的努力,多次在市区做公开课,并且做经验介绍:**.10,做了市级示范课《大洲和大洋》,**.05,市级校本教研观摩课-同课异构做课《撒哈拉以南的**》,**.12,做了市级观摩课《地形图的判读》,**,做区级研讨课《黄河》,**.07,**区骨干及教师暑期培训,做了《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经验介绍;积极撰写教育论文,**.9.18,《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发表于《廊坊日报》,**.04,《怎样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地理教师》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4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的使用以及课件的制作:**.12,课件《黄河》,市级优秀课件一等奖,**.11,课例《大洲和大洋》,河北省优秀课例二等奖,**.04,教案《地图》,河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优秀论文、教案大赛,教案类三等奖,**.06,被评为**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优秀学员,**.12,课件《撒哈拉以南的**》,市级二等奖。与此同时,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区教研员刘海艳老师做合作申报的区级课题《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已经顺利结题,与曹月华老师合作的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正在研究当中。
由于自己的教学成绩优秀,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年9月,被**区教育局聘为地理学科兼职教研员,**年7月,被**区教育局评为地理学科骨干教师。
尽管在教育教学这一片天地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实行新课程改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