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特别着力于鼓励大专毕业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建设革命老区求学、成才、创业。红色教育,为全社会缅怀历史、坚定信仰、学习老区、支援老区,提供直接的便利与服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www.kaoyantv.com敬业的小编sky帮家人们整理的11篇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一
五月十七日,公司党委组织了去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太行纪念馆、窑洞景观,八路丰碑通过参观学习,同志们深受教育。在八路纪念馆看着一张张令人亢奋的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我们的灵魂震撼了,眼眶止不住的潮湿。青山依旧,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革命烈士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志士,那些以“沥尽肝胆为中华”、“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崇高胸怀恨饮枪弹的英雄先烈。正是他们,在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今天伟大的太行精神铸就了震撼人心的内涵。
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创造一流业绩。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正气,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收费员,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庆幸遇上了今天好的年代,我们一定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费收工作,切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学习,身体力行,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依法收费,服务大众,让大众满意”为工作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告慰烈士的英灵。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二
革命传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对革命历史、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国家历史和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革命传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革命传统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个人气质。
革命传统教育是以党的历史和革命史为中心,同时也涉及到许多与国家历史和文化有关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具有很多特点和优点。首先,革命传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革命传统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当今世界背景下,革命传统教育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革命传统教育时,没能注重其个性化和针对性,使传统教育成为一种繁琐枯燥的课堂让学生不感兴趣。其次,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也存在不小问题,一些教育者的教学力量还不够强、教学内容单一严肃等问题,也影响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推广发展。
革命传统教育需要通过良好的方法和途径来开展。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材和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其次,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的个性化和针对性,通过多种参与形式,如课堂讲解、文化体现、现场参观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需要增强教育者的教育意识,提供专业培训和帮助,提高革命传统教育的普及力和教育力。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思考。虽然在推广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革命传统教育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三
星期二,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xx周年》的演讲会。演讲会上,学校专门请来在教育局工作的爷爷、奶奶们来为我们做演讲。大会上,尊敬的齐校长首先为我们做了讲话,又请教育局的王爷爷为我们做了演讲。通过他的演讲,我们知道了日本人在我们中国寿光犯下的滔天罪行!
也知道了震惊全国的牛头镇惨案,还知道了带领寿光军队顽强抗争日本人的马保三和宁死不屈的牛头镇村民。通过学校举行的这次活动,我知道了60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
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广大党员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个好党员。
第二、要恪守神圣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责任往往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与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反映日常工作中的责任心。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革命传统教育是人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广西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广西”的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革命传统的伟大意义,还使我对广西的革命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广西丰富的红色文化。我们参观了广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照片,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广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广西桂林革命烈士陵园,瞻仰了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的墓碑。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决心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努力奋斗。
第三段:了解广西的革命历史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广西的革命历史。广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曾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我们参观了广西梧州长征纪念馆,通过展览内容和导游讲解,我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和英勇壮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广西革命领袖邓小平同志的革命事迹和思想,他的豁达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令我钦佩不已。了解这些历史故事,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广西,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四段: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革命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通过学习和了解广西的革命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为这个美丽的地方做出更多的贡献。革命传统教育还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关心,培养我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段:践行革命传统,为美好未来努力
参与“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广西”活动,是我成长中一次难得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广西的革命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我要将所见所闻所学付诸行动,践行革命传统,为广西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革命传统的熏陶下,我们这一代人将努力学习,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我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广西”活动的一些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广西的革命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懂得了革命传统的重要意义,并决心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相信在革命传统的熏陶下,我们广西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x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x精神”。它的科学、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执着信念是政治灵魂。
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1927年10月,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x,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包围中,x斗争为什么能够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为什么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x斗争时期,3.3万无名烈士,为了信仰而牺牲。他们用行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用生命践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特别是面对深化改革硬骨头和建成小康的硬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仍然要做理想主义的坚定守卫者,坚持坚定执着的理想追求,把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同时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与全体人民在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军队之根。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保障。1927年9月,挺进x前夕,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开创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首次提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架构组织体系。1929年5月、6月,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代表们就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和军委分权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据理力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直至12月,红四军党的九大,圆满解决纷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优势,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党创建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合力。党把民主集中制运用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有利于快速形成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作风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有力作为,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方面的突出表现,都展现了党的领导的巨大制度优势。因而,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证。
三、依靠群众是制胜法宝。
依靠群众是力量之源。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牢固根基。x斗争中首提的“一切依靠群众”观点,首倡的“组织发动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法宝。为人民是根本宗旨,靠人民是根本力量,对人民是赤子之心。在艰苦岁月里,共产党人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唤起了广大工农,形成了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革命成功,尽在民众”,是1929年1月《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的宣言,展现了军民一心。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共产党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解决土地问题,维护根本利益。根据地农民纷纷参加红军,积极对敌斗争,保卫红色政权。1928年8月,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为守护根据地,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依靠群众,据险抵抗,打退了敌人两个团的围剿。“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为中国共产党确立“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奠定了历史根基。
四、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兴业之本。历史证明,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成功和发展;凡偏离,就挫折和失败。落脚x,是毛泽东在总结秋收起义失败原因,客观分析当时形势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抉择。引兵x,党和红军稳扎稳打,实施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但是,由于“左”倾错误路线,中央巡视员、红军个别领导人偏听偏信,导致为x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袁文才、王佐被错杀。
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x道路不是从国外经验搬来的,不是从马列本本上抄来的,也不是坐等上级指示等来的,而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冲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窠臼,从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可以说,一部x斗争史就是党带领人民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历史。我们党从来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中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如果固守老经验,沿用老办法,或者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允许和鼓励地方、基层和干部群众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精神,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x精神汲取养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和引领发展,奋力闯出新常态下的促进发展的新路子。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七
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涵盖了党的革命历史和历史经验,并有利于成就新时代的革命事业。通过参加并学习此类教育,我深刻地理解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含义和价值,也认识到了诗歌对于此类教育的重要性。
革命传统教育是培养青年一代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时期,这种革命传统教育是尤为必要。它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激励我们去追求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
诗歌是指以含蓄的隐喻和意象表现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诗歌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感情,还在于传递思想。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深入让大家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划和实践,政府和学校有非常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是新时代革命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针对学生特点,现在的革命传统教育着重培养学习艰苦奋斗、真实亲民的传统政治品格,同时也注重学生采用创新、实用、综合的学习方式,加强讲座、读书、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诗歌对于革命传统教育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诗歌,我们可以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过程中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革命传统教育也对于中国的未来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它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昌盛创造了一种非常基础的支撑和保障,有着长久而且经久不衰的力量。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八
8月12-13日,我随党校学员一起,参加了东兰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东兰—-右江革命的腹心地,这里不但有着绮丽的风光,更因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启人缅怀的革命胜迹成为令世人敬仰的红色革命圣地。我是东兰人,这次又有幸成为党校研讨班的一员来到东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接受了两天的学习和教育,在革命纪念碑前、拔群墓前、拔群广场、拔群纪念馆、列宁岩,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瞻仰了邓小平、韦拔群等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东兰的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东兰的精神和真谛。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韦拔群等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个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党的十六大刚开过不久,胡_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_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精神,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做清正廉洁的党的干部。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九
政府组织我们全镇的党员到盘县二小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间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突然之间经历了许多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久,印象就愈加深刻。在这里地方,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九间楼位于盘县城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路过盘县时的总指挥部驻地。因上下各九间,俗称“九间楼”,九间楼于1982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盘水盘县九间楼,红二六军团曾在这里召开过重要的会议,史称“盘县会议”。1935年3月,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盘县,在九间楼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坚持北上,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对扭转当时的革命形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在盘县会师,两个军团会师时,总兵力不足八千,弹少药缺,人疲粮尽,是两支各自经历极其困难之后会合的疲惫之师。然而,在会师之后的近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展开了六次规模颇大的战斗,消灭了敌军三个师共二十几个团,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长江以南之后,惟一在江南与敌进行战斗并取得伟大胜利、开辟广阔苏区的一支主力红军。这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上是独特的,具有很大意义的。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一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贫困的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我们看到了当时用于运输物资的二十四道拐是如此的险峻,当时红军用来战斗的兵器是如此的简陋却却在如此险峻的战役中取得大胜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红军就是在这里度过艰苦的日子,忍受严寒酷暑,保卫红色政权。在九间楼诸多图片,简介及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多数人殒命于战场,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在挫折、失败、流血面前,革命前辈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九间楼别具一格的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那段红色历史有关,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自己的教育岗位矜矜业业,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了解这段历史,让他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给予我们这次学习机会的相关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致意!
我们大家知道,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回想起8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孕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一项充分运用井冈山独特的教育资源感染、教育、引领青少年,陶冶他们情操、升华他们精神、坚定他们信念,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大政治工程。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造就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此次培训是采用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时代特征,以创新的载体和路径将井冈山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通过学习体验,我们可以实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忠于理想、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切实领会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内涵。
为更好的达到预期培训目标,我们将认真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2、严格遵守组织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专心听课,做好笔记,积极交流,灵活运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培训期间,严格规范自己一言一行,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我们每个学员都会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理解、接受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和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使身心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并将井冈山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向学校、社会汇报,绝不辜负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
最后,预祝此次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活动圆满完成。祝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十一
教育要以人为目的,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废话。但现实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全面的,人的任何一方面都无以代替完整的人。只有与全面人的全面生活相联系的教育,它才能够为人创造幸福的生活,为人类创造幸福的社会。
早在二十世纪初,罗素就指出,“没有一种从恐惧出发的制度能够促进生活。人类事业的创造的原理是希望,不是恐惧。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的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从要避免思想上认为坏事情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显然,让人不是去追求成功,而是去避免失败,让人不是去追求幸福,而是去逃避痛苦的教育注定是无法帮人建设幸福生活的。长期以来,我们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广大的教师为此落得心力交瘁,无数的家长对此有苦难言,当连社会也声称受害于斯时,那么,究竟谁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是啊,我们都在非常主动地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花在不讨任何人喜欢的事情上。教育要改革。让人欣慰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自觉地、热情地投身于教改探索,很多人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但是,值得警醒的是,我们很多的教改探索也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困境;不能忽视的是,一些教改主要还是出于上级有关政策的强迫,所以它们难免有些做给别人看、应付上级检查的动机,或为了并非来自教改本身的其它功利性动机;有些教改只是停留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它们是在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屈从中非常有限地伸展自己的拳脚,它们仍把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只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也有些教改的确试图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但是面对片面的、不公正的教育评估,它们能顶得住各方的压力吗?我们的考试仍是以认知为主要内容,即使认知也只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要用这种试卷来评估全面素质的教育无异于只依眼睛的美丑来判断五官的美丑,仅用某一腑脏的状况来认定五脏六腑的健康一样。这是不公正的。不公正将扼杀这种善的苗头。看来,教育的改革不只是这种改良,更应是革命。教育要从体制上进行革命。没有体制的保障,一切改良如果不是付诸东流,便是加剧教育的不幸。无疑,我们的入学率在提高,校园在美化,校舍在越建越豪华,教学仪器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改善……但是,如果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体制,这些“华美”非但与人的幸福无关,反而会加剧人的不幸。我们需要一种人道主义的教育体制,把教育的一切都与师生的幸福生活联系起来,消除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制度间的二元对立,让人成为教育的主人。在我国的教育里,人道主义不是讲得太多,而是讲得太少。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培养知识的袋囊、顺从的奴仆、社会的工具和各种追名逐利的“名利虫”。知识固然需要,但它不是谋生赚钱的手段;考试固然需要,但它不是割裂学生的刀斧;纪律固然需要,但它不是禁锢人性的锁链。我们的学生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很多奖牌,但我们多数学校的文凭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被我们所选拔出来的所谓优异生,一旦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孩子摆在一起时,就显得那样的无能和滑稽。高钢在他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这篇文章中提到,“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他认为,这“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他的感想应该是正确的。梁启超在1923年对当时五十年来中国文化思想的进化作了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便有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买进西方的器物。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意识到,不首先更新已经腐朽的制度、法律,再好的武器,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运用和充分的发挥。戊戌变法的改良派没有把眼光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层上,他们看到了可以左右器物、操纵技术的政治制度和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但是,“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于是便有第三期,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人们认为,仅从政治着眼不可能振兴中华,首先应该进行思想启蒙,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精神。这种从物质设施到制度管理再到思想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进化程序,也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很有启发意义。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经验;改革开放之后,重点移至美欧。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引进了许许多多的西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要么显得中听不中用,要么用得滋味全无。我们有那么多的教改实验,但如果它们仍是以现行“有问题的”升学情况来衡量成败,其改革的彻底性是值得怀疑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搞了很多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离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发展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体制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最显眼的障碍。我们不能停留在“变事不变法”上,如果只在教育的枝枝叶叶上花费很多力量,那是很粗浅的。“执枝叶而责根本之成效,何为不绝无哉?”(谭嗣同语)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有教育理念的支撑。教育体制的改革若不改到教育本质、目的等“理念”上去,它就容易失之盲目。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武装教育工作者,体制改革才能成为大家的内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长久。”梁启超揭示的文化进化三段论反映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历史规律。但是,揭示规律是为了运用规律。如果我们仍旧让教育改革沿着物质设施-制度管理-思想意识这条线按部就班地演下去,历史就对我们不起作用。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运用历史规律,超越历史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走从思想意识到制度管理再到物质设施的反向轨迹。无疑,物质要决定意识,但是人的意义在于意识对物质的伟大反作用上。这种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教育要革命。但其最根本、最深刻的革命是人的教育意识、教育思想的革命。本书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出于对教育命运的责任感,对教育作了一些“思想意识”性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革命做出一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