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编辑燕子帮大伙儿整编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
7、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
8、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卷好的纸筒,也请同学们用井底之蛙的眼光来看看这个世界吧!(指生看纸筒,说感受)
师: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生汇报词,齐读)
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9、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
1、读儿歌。
2、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 瓦 阔 雄 油 阴 交 川 迹 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 ,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 ”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负荆请罪”的起因,交流《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初步认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故事激趣。
1、揭题板书。谈话。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你由这个这个成语想到了哪些问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根据初步的回答板书:廉颇蔺相如
2、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之前,还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1)请一生介绍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情况,了解秦国的实力。
(2)请几生介绍“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老师和同学做补充和评价。
(3)说说从故事中你认识了怎样的廉颇和蔺相如?(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廉颇、有勇有谋、忠心为国的蔺相如)
3、导入课文。
因为这样,赵国的两根顶梁柱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之间竟有了隔阂。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认识多幕剧。了解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剧本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揣摩,体会廉颇知错就改、顾及大局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他宽广的心胸。
2、体会当时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一幕。
二、品读第一幕,感受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胸怀宽广、深明大义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笑笑再笑笑韩勃:生气不满)
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结果蔺相如有没有考虑到了?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4、分角色朗读第一幕。评点。
三、品读第二幕,感受廉颇的鲜明特点,深化蔺相如的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怎样的廉颇?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1)蔺相如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谦虚有礼的人。
(2)廉颇知错就改,态度诚恳,深明大义。
3、品析表现廉颇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1)负荆请罪、身为大将,光着上身,到门上来请罪。
(2)跪、抽、不肯起来。
(3)重点品味:老迈昏庸。
※如果说他是老迈昏庸的,表现在哪?(联系第一幕,处处侮辱、为难蔺相如)
※如果说他并不老迈昏庸,从哪里看出来?(经人提醒明白。也能从赵国的利益出发来负荆请罪。出示廉颇的话,指导学生读好。并恰当地加上提示语)
4、品析表现蔺相如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迎上去扶起双手扶起扔在一边)
5、赏析:“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3)指导朗读。
6、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作业
将剧本连同其他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准备进行表演。
人教版小学语文经典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这首诗共三节,意境悠远:寂静的早晨,雪花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也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拿着竹竿,哼着歌儿寻找知了的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林中小孩具体、形象的描绘,抒写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的疼爱之心,把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诗。全诗采用口语入诗,节奏和谐,自然流泻,朴素清新,精练流畅,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读通顺,生字词也容易掌握。因而,教学重点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意境,通过朗读想象意境,感悟意境,并进而创造自己的意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仿写诗歌,再创意境。
(二)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写字、背诵、与人交际、写作文,语文教学的“宗”即“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于永正老师因而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简约,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简洁。
[课时安排]
一课时,如时间不足,可以上两课时,第二课时让学生尽情想象、仿写、朗读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课件《乡村雪景图》,雪花纷纷飘飞,让学生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2、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3、说说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听读诗歌,想象意境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请同学们听一听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或配乐范读);
3、听后交流汇报。(抓住: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1、自由读,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小组互读,批批、画画,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4、学生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①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②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③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④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⑤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⑥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⑦齐读第三节。
5、出示课件《乡村雪景图》,配乐齐读全诗。
6、指导背诵;
7、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8、指导写字。
(“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竿”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每字联系两遍即可。)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4、学生练习;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5、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设计 篇六
一、复习巩固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回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二、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师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出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1、南极的天气怎样?
2、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其结果如何?
四、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南极的天气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得?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险队在南极洲遇到了什么困难?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5、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写文章首先要确定好主旨的基本方法。
(2)围绕中心选择好的材料。
2.过程与方法
评改结合,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
在习作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培养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习作。
四、教学工程:
(一)复习学过的课文领悟写法
选一篇本组学过的课文,说出这篇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二)初试身手
1.给出题目,给出材料,围绕中心作判断:戏迷爷爷
2.给出题目,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好动的公鸡
3.围绕中心选材料应注意:
(三)明确习作内容与要求
1.甜乐泪暖悔望迷妙变忙寻让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首先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思。
3.根据中心意思,先列提纲,确定出自己选择的事例或哪几个方面。
(四)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提纲示例:甜
(五)交流提纲,互提建议
1.把写好的提纲和同学交换,请同学读一读。
2.看看同学的提纲,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同学合理的建议做修改。
(六)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1.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具体。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3.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语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3.看懂图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1.课文较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课文篇幅较长,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叫明明的小同学,他可喜欢蛐蛐了,一次上学的路上他逮开了蛐蛐,那么结果如何呢?请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语文,就会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先按着图的顺序,观察一下四幅图,了解图的大意。
(三)范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边听边想,本课是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3.读完指名回答:
本课写的是明明没有因上学路上捉蛐蛐耽误学习。
(四)学习生字。
1.看田格中的生字,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随老师范读课文,看看自己是否把所有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画全了。
(1)教师边读,边提示画哪个词。
(2)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画的词语。
3.借助拼音同桌一起读准生字及词语的音节。
(1)同桌互相读,一人读一人听,互帮互学。
(2)检查同桌学习情况。(用卡片)
(五)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提醒学生注意轻声的读法,“蛐蛐”第二个音读轻声。另外还有“啦,的,了”读轻声。
2.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
3.边读边体会生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六)识记生字:本课生字也较多,要充分利用熟字快速记字。
丛:上边“从”下面一横。草丛是指很多很多的草生长在一起。单独几棵草长得再高也不能称草丛。看图理解。
扒:左边提手旁,右边“八”。扒开,因为草很多,他要找蛐蛐,所以用手扒开草找蛐蛐。
仔:单人旁右边一个“子”,还读z!。仔细,和粗心是反义词。
迟:一把尺子的“尺”加走之旁。当“晚”讲。迟到,我们小学生天天上学不迟到。
拍:左边提手旁,右边“白”。拍了拍身上的土,即用手把身上的土打掉。拍手,用手拍,所以提手旁。
往:左边双人旁,右边“主”。往和来意思相反。往学校跑去,即向学校跑去。前往,往来,来来往往。
校:左边木旁,右边“交”。学校。
教:共11笔,左边笔顺是 ;也可以这样记,先写一个土,再一撇,然后加子字;也可以这样记,“老”字下边去掉“匕”换上“孑”。右边是反文旁。
室:“到”去掉右边立刀旁,上边加宝盖头。教室:同学们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课:左边言字旁,右边“果”,或一棵树的棵去掉木旁换成言字旁。上课,听课,课堂。
追:笔顺: ,外面加走之旁。追赶,追上去。
利用生字卡片再次巩固。
草丛 扒开 扒来扒去 追上去 仔细
迟到 拍了拍 往 学校 教室 上课
(七)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
追和教,这两个字笔画较多,比较起来又较生疏。
2.其它的字要求学生照田格的范字写。
(八)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课后第2题)。
1.先拼读音节,拼的时候先一个字一个字的拼,两个字都拼完后,再合起来读词。
2.在书上括号内写字。老师巡视。
(二)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四幅插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明明走在上学的路上,听到草丛里蛐蛐的叫声。
2.明明放下书包,到草丛里捉蛐蛐。
3.小文在路上喊正在捉蛐蛐的明明,让他快去上学。
4.明明和小文刚走进教室,就上课了。
当你观察好几幅图时,要先观察几幅图的大概内容,确定几幅图的顺序,然后再看图说图意,并且要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说,即从整体出发。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1段。
(1)小声读课文,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名每读一句,就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第一句话、告诉时间是早上,图中的人物是明明,并说明他去上学。
②第二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听到蛐蛐的叫声。
③明明知道是一只好蛐蛐。
让学生反复读一读第三句,想:为什么,明明一听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呢?
这说明明明非常喜欢蛐蛐,并且玩蛐蛐很有经验,只从叫声中就能判断是不是好蛐蛐。
(4)读一读这一段,再看插图,用“谁,干什么时发生了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早上,明明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听到草丛中蛐蛐的叫声。
(5)再仔细观察图,看一看明明的神态,想象一下:明明这时心里会怎么想?
“这真是一只好蛐蛐,要是捉回家饲养起来,玩玩多好。”
2.学习第2段。
(1)自己读第2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逐句理解:学生读一句理解一句。
①第一句话,验证了明明的判断,果真是一只好大的蛐蛐。
②再细读二、三两句,画出表示明明捉蛐蛐动作的词语,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体会出什么?
捂,追,扒开,扒来扒去。
再观察第二幅图,看明明捉蛐蛐时的神态表情,联系词句,说明明朗是多么的喜爱蛐蛐,多么想把这只蛐蛐捉住呀。
(3)指导朗读。
要读出明明捉蛐蛐时的紧张心情。“轻轻地”读轻些,“好大”“捂,跳,钻,追,仔细,怎么”这些词要重读。还要读出明明捉不到蛐蛐焦急的心情,更体现了明明是那么的喜爱蛐蛐。
(4)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本段的段意。
明明在捉蛐蛐,蛐蛐又钻到旁边的草丛里,明明扒开草丛怎么也找不到蛐蛐。
3.学习课文第3、4段。
(1)指名读课文3、4段。思考:
正当明明专心捉蛐蛐时,发生了什么事?明明是怎么做的?
找到相应的句子读出来。
(2)看第三幅图:
小文张大了嘴,使劲地喊明明,并且用手指向学校的方向,明明听到小文的喊声,回过头来答应。
(3)指导朗读第3段,要把小文喊的句子读得声音稍高,稍拖长点音,读出喊的语气。
边读边想象,这时明明会怎么想?这么好的蛐蛐,没有捉住太可惜了,继续捉吧,可我还要去上学,怎么办呢?
(4)指名读第4段;边听边想,看看明明怎么做?他毫不犹豫地,从草丛里走出来,和小文一同上学去,他真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自己读全段,思考:
①“刚……就……”说明什么?
②明明为什么看了看小文笑了?你想象一下明明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小组内读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认真观察插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①明明恐怕迟到,使劲地往学校跑去,累得满头大汗。说明明明遵守纪律。
②老师捧着书本和粉笔刚往讲台走去,同学(女生)刚往凳子上坐,还没坐好,说明是刚上课。
③明明回头冲小文笑笑。心想:还好,我们没有迟到;亏了你喊我,要不我们就会迟到了,谢谢你。(这里的笑包含两层意思,为没有迟到而高兴,用笑感谢小文的提醒。)
(3)把全段读一读:“刚、就”“笑了”重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看图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三)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三、教学难点
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然后看着四幅插图讲述《明明上学》的故事。讲的时候,要加上明明的心理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再看插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评出本组优秀者。
3.各组优秀选手在全班学生面前讲一讲。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讲评,评好在哪儿,给学生以导向;同时指出不足,并告诉他应该怎样改才好。
(三)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学习明明不因为爱好而贪玩,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四)说话练习。
1.读题目明确说话练习的要求。
(1)“喜欢的”“故事”,既然是故事,就应当有故事的情节。只有你喜欢的,才能讲得有声有色。
(2)要讲清:什么时间,谁,发生什么事,事的经过,结果如何?
2.自己动脑想一想,你想讲哪个故事,自己试着讲一讲。
3.小组内讲。
4.指名把你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要注意同学们讲的故事的真实性。
(2)每讲完一个,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他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九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课文,读一读题目。
2,你认为什么是"宽宏大量",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是谁宽恕了谁呢 为什么宽恕他们呢 宽恕的结果又如何呢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读不准确的字可以查阅生字表和工具书。
2,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用笔圈出藏在文中的生字。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订正读音,做到读正确。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 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5,汇报对问题的理解。
6,快速默读课文, 概括故事内容。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宽宏大量的品德》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阅读分析
1,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一件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情
(个别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戏弄,奚落残疾的科罗西,科罗西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向他们让了墨水瓶,没想到墨水瓶打到了老师的身上。当老师问及这是谁干的时,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卡罗纳承认了。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下,科罗西说出了真相。老师宽恕了他们。
3,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三个人,了解一下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4,了解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会怎样
("我"气恼,"我"愤恨。)
(3)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此时科罗西的心情。(指名读,出示句子)
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他用乞求的目光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又望望那个。
他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么办 科罗西和你们一样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5,认识卡罗纳:
(1)指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说一说卡罗纳问什么站起来告诉老师是他扔的墨水瓶 (因为他很同情科罗西,不忍心看到科罗西被老师批评。)
(3)此时的科罗西听到卡罗那这样说,会怎么想
(4)带着你的理解,练习读一读4——8自然段。
6,理解老师,再次认识卡罗纳:
(1)读一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的老师得知真相以后,心里怎么想 (很气愤)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4)结合提示语"严肃而有力",再来读一读。
7,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1)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2)猜一猜卡罗纳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3)想好后,把语言组织一下,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本课字词。
二,听写词语巩固。
三,举行朗读比赛。评价标准:有感情朗读,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抓住提示语,尽力把提示语中提示的语气,神态等表现出来。
四,自由练习读,做比赛的准备。
五,分角色朗读。
六,小组轮读。
七,选择课文描写细致的语段背诵积累下来。
八,完成课后习题。
九,作业:
1, 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2, 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