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计算机的硬件教案(精选8篇)10-3-25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电脑操作的相关知识,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www.kaoyantv.com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的硬件教案(精选8篇),欢迎参考。

计算机的硬件教案 篇一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动手能力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一种怪现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具体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一窍不通,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上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缩手无策。而我们在一些电脑市场或电脑维护店看到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什么计算机学历,或者根本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非常熟练。我们会问他们怎么会的,他们通常回答是:做的多了、熟了,就会了不需要懂得太多知识。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以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中职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学科化、理论化倾向,而忽视了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讲的多做的少。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构建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硬件操作上能力欠缺的问题。

下面具体探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四类主要的知识块如何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⒈ 硬件组装

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设计——将社会需要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翼的课堂教学预案。

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网络、软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

模仿试做——学生在观看完老师的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个别错误与一般错误。

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一些步骤。

复述总结——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需要要点。

例如,在“为系统安装网络硬件”课例中,抓住其中的网卡安装、插槽选择、金手指的接触情况、网卡类型的选择,IP地址的设置等几项关键技术,而在网络原理、网络ISO的分层则一带而过只作简单介绍。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由学生试做,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性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针对一般性问题,教师则讲评纠错;之后对一般性问题容易出现的环节,让学生重做有关步骤。

⒉“故障检测”

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这种模式采用问题驱动来展开。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设计——将社会需要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翼的课堂教学预案。

预设故障——根据课程进程,教师课前预设若干个可控故障,可以有硬故障,也可以有软故障。

分组讨论——就计算机的预设故障,分组进行讨论,力求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取得组内意见基本一致的解决方案。

尝试修复——根据组内讨论的解决方案,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开始尝试修复故障。

纠错重做——对不能修复故障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解决方案,重试修复故障。

分析总结——教师针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表扬和肯定学生所用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等。

例如,在本课程中的硬故障:“开机后显示器没有显示“,先检查电源,如无故障再判断可能导致本故障的硬件是显示器或显卡或是内存。那么再使用”交换法“一一用相同的部件进行替换,基本可以找出故障部件进行更换而不需问故障原因。至于故障部件的维护那就不是我们所考虑的了。“启动时主机发出三长声两短声”;软故障“某些硬件不能正常识别”等。这些故障都可以运用这种模式来进行教学。

⒊“软件安装”

本模式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展开。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设计——将社会需要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翼的课堂教学预案。

软件介绍——介绍所要安装的软件背景知识,包括软件的开发商、版本的演化、最新版本的功能等。

安装提示——提示安装步骤、注意事项、关键参数等,以及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的新概念。

学生安装——学生开始进行安装操作。

个别辅导——教师巡视,发现个别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总结提高——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对于顺利完成安装任务的学生或小组,提出安装附加任务或增加难度。

这种模式的案例,如⑴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可附加的任务是安装Windows2000操作系统。我们只需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系统安装不需要去追究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⑵安装双操作系统,可附加的任务是安装三个操作系统;⑶“安装应用软件OFFICE”,可以安装另外的软件如WINRARWINMAP等等。

⒋“软件测试”

这个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来展开。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设计——将社会需要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翼的课堂教学预案。

布置任务——软件测试包括两类任务,一是匹配性测试,一是系统优化测试。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类任务或两类任务组合进行。

分组操作——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开始分组测试。

结果报告——对小组测试参数进行分析,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组件选择方案或匹配优化的测试报告。

比较分析——对各小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用数字来说明被测试组件或硬件系统匹配性的优劣。

初中的老师作文400字 篇二

踏入初中的大门后,我既欣喜又害怕。欣喜的是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害怕的是我顶不住七科的压力。这时候,一个人走过来鼓励我,帮助我。她让我学会了乐观的。面对困难。她就是我的数学老师。

老师个子不高,但着装总是那么典雅,再配上一副眼镜、一张小嘴显得格外端庄。

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在课堂上表现的尤为强烈。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不让一个同学落下。如果有哪一个同学不懂,老师会一个一个的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而且,她在确保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以外,还会叫我们一些拔高的知识。

有时,老师也对我们非常严厉。记得在期末考试前,老师把一种题型给我们讲了许多遍,同学们也说会了,可是同学们的作业却做错了许多,老师把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然后又给我们讲了一遍。

老师对工作是那样的一丝不苟。我们班****人的作业堆起来像一座小山,而老师总是认真批改每一本,就是最细微的错误也不肯放过。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一位教学认真的好老师。

计算机的硬件教案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探讨

引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践性和用性也比较强。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该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开设。该课程的特点:

1.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更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对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2计算机硬件产品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课程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熟悉当前市场的各计算机配件的流行产品,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

1.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应能够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拆装、操作系统与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测试和使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该课程的教学有一个较传统的指导方案,理论教学一般安排一定的学时,再加两周的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组装、调试与维修。虽然这种培养指导方案总体安排比较合理也很系统,并且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从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该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遇到问题不能具体分析,不会举一反三。不仅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自行解决常见的计算机故障,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知识也相当缺乏。

2.2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虽然遵循计算机业界的摩尔定律,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教材与计算机技术发展柏比严重滞后,甚至有的学校几年来一直采用同一版本的教材。这样学生拿到教材后,发现其内容已经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实验设备陈旧,配套设施不足

许多学校实验条件和硬件设备不足,不仅在数量上不能保证学生实训使用,而且多是比较陈旧的硬件设备。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和硬件设备的限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较多是纸上谈兵,老师通常是介绍CPU、主板、显卡以及一些外设的型号品牌、技术指标等,都是通过网络上的图片进行讲解,没有较新的设备给学生展示。在做实验时没有相应的设备就造成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技能,所以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解决计算机的故障仅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理论知识,而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新的故障,就无从下手解决。

2.4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以章节讲述为基础,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知识广且杂,没有重点的学习。考核仅为理论考试,没有实践环节的考核。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训练,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3.1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案存在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流于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解决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连重装系统也不会。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教学目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普通高等教育中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要向学生介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最后,其次,改善教学条件,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借助于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把教案制作成图、文、声、像并茂,趣味性强,有吸引力的课件。利用投影机、视频展台,把一些较新的硬件设备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各部件的结构。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的知识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兴趣。

3.2做好教材的选定和更新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迅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特点是学校规模大、数量多、专业设置广、办学条件优越和招生人数多。但作为中职院校核心建设项目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落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中职教材的选定成为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据笔者在本地图书市场上了解的情况,该课程比较好的教材不多。为此,要做好以下三点:(1)应选择适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最好选择理论和实训分开的高职系列教材。(2)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破原有的教材订购机制,由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教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如果时间上不允许,也可编写课程讲义或资料作为简易教材。(3)需要强调的是,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编写不能脱离实际。编写者要首先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行业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高职教学中所需要的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新教材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注莺实践能力的开发。

3.3实验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学生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践基地,通过此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验室为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学生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验室提供学生组装平台,平台所用计算机是用来实现拆卸、组装与维修教学的,可以一部分使用各个计算机实验室接近淘汰的电脑,另一部分使用具有最新技术的新电脑,使用旧电脑当然需要另外购置一些硬件配件。维护平台所用计算机是用来安装软件、测试、维护、网络应用的,对硬件和速度的要求较高,且硬件软件在不断更新,所以应该购置新电脑。学校可充分调动教师探索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积极性,积极拓展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计算机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可把部分实训项目安排在企业中进行。特别是可充分利用学校内计算机资源,可将学校计算机机房,行政办公用的计算机出现故障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维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应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既有基本的理论,也有实际操作,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由于本门课程以培养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其考核也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实践操作为土,口头问答为辅。 以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检验考核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四、结论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随时掌握计算机硬件发展行情,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就业要求,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桂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简介 篇四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成为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的工具,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今天就让我带你们走进计算机的世界,去了解它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

1.主板

电脑机箱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芯片、键和面板**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2.**处理器

**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及状态的总线(Bus)。

3.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4.显卡

显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显卡接在电脑主板上,它将电脑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让显示器显示出来,同时显卡还是有图像处理能力,可协助CPU工作,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

5.硬盘

电脑硬盘是计算机的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初中的老师作文300字 篇五

在学校里,有一位我最敬爱的老师。她是教我们语文的,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是她在教我们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她却无私的把知识交给我们,她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教师。在这四年里我们班每次考试都是这个市区的第一名。她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她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案,她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对我们不是很严。她给我们举例说:之前在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他对他的学生非常严格,要求非常高。他的学生平时表现很好,可是一到考试就不行了,那些学生六年级毕业考试时,考得很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位老师对他的学生太严,学生犯一丁点儿小错误就打,使他教的学生一见到老师就害怕。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则在上课时和我们讲一些她亲身经历过的和课文有关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学习成绩才这样好。

我敬爱的语文老师,您教导我们辛苦了,我们一定会用最好的成绩报答您。

初中的老师作文400字 篇六

尊敬的英语老师:

您好!

我对英语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可当初还在上小学的我,或许可以用“目光短浅”来形容吧!不知晓单词量的重要性,只觉得把学校英语书上那点儿东西学好就没问题了,也从来没有注重过听力的练习。

我们小学出的英语卷子相当简单,大家每次都能取得还算满意的成绩,这也使我产生一种错觉——我的英语还是可以的。

但**中学后,才发现我便是那只“井底之蛙”,“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这话说的着实没错,英语精湛的`人数不胜数,我却因儿时的疏懒,被许多人远远地落在后面。

说实话,学校的期中试卷比洛阳市**出的期末考试卷难度还要大些,最能够考核实力的便是其中考试了,可无论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上,我的英语成绩都不尽满意,这也让我晓得——我还差得远呢。

如今我的单词量少得可怜,有时给我一篇并不难的英语文章,我都不一定能够看懂。还有听力,有一次,您在放听力材料时,我竟然只听到了寥寥几句,其他都模糊不清,判断不出是什么单词和句子。

不过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多多练习听力,多多积累单词,尽力做到听说读写背同步,您放心吧!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20xx年xx月xx日

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知识 篇七

关键词: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改革;多元化;一体化

0.引言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所有计算机类或通信类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当然不同的院校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开设都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会包括数字逻辑(或称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两门课程。以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为例,该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网络工程、通信工程4个专业。对于不同的专业,硬件基础课程的开设也有所不同,例如,通信工程专业还会开设电子与电路这门硬件基础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会加开汇编语言课程,而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却是所有专业都必修的硬件基础课程。因此,针对这两门通用的硬件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笔者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1.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改革的必要性

湘南学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注重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创新源于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问题,也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目前IT产业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比起其他学科更加迅猛。虽然目前从重点本科院校到地方性本科院校,从职业技术学院到中等专科学校都有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不管哪种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与目前新兴IT企业人才需求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来源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尽量地缩短这个差距,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是实验教学培养中的一个主要目标。

计算机类学科中的一个基础就是硬件基础,在硬件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各种软件,在硬件的基础上才能有各种网络或者通信方面的应用,因此学好硬件的基础课程是整个专业的基石。而如何进一步理解枯燥的硬件基础知识,如何提高学生对硬件基础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如何在硬件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需要从硬件基础课程的实验中去寻求答案。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计算机专业中的硬件基础课程的实验改革势在必行。

2.硬件基础课程实验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但是目前,硬件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不能满足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课时不足。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根据硬件技术的发展对于每门课程所能开设的实验课程数量相对于以前都有所增加,但是实验课时却一直没有变化,显然课时不足已经影响实验内容的更新。

(2)实验内容单一。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实验项目大多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相对较少,学生只需要根据实验指导进行操作,然后观察实验结果即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

(3)实验方式单一。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大多数的硬件实验课程都是在已经固化好一些所需芯片的实验面包板上进行的,所有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都是固定的,学生能自己更改的部分很少。对此,目前有部分院校在硬件基础实验课中引入了基于EDA+PLD(电子设计自动化+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实验方式。这种实验方式不仅需要仿真软件,而且需要掌握某种硬件描述语言,实验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但比传统的实验箱更能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4)各门硬件基础实验课之间缺少相互的联系。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特别是硬件课程之间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例如,数字逻辑主要介绍构成器件的基本部件门电路,以及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等的分析与设计,而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及其相关原理。计算机组成部件的本质都是一些组合电路或时序电路。因此这两门课程间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而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这两门课程的实验课根本没有联系起来考虑,实验课程设置上也都是各上各的,没有考虑到相关性。

3.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改革方案

考虑到上述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实验环节的各种不足,笔者提出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两个方面对硬件基础课程实验环节进行改革实践。

1)实验内容方面。

(1)在硬件基础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上,减少验证型的实验项目,增加设计型与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课时上,保证设计型与综合型实验的课时量。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2011版的培养方案中对各门功课的实验项目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并要求保证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占所有实验课时的40%。调整后的培养方案保证了一定数量设计型与综合型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设计能力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数字逻辑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中,共有16个实验课时,其中14个为实验课时,2个为实验考核课时;在14个实验课时中,设置了5个实验项目:实验一――门电路、实验二――译码器与编码器、实验三――半加器与全加器、实验四――触发器、实验五――计数器。其中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四3个实验项目都是验证型实验,并且都只有2个课时;实验三是组合电路的设计型实验,给出一定的门电路和特定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半加器和全加器的组合电路,占4个课时;实验五是一个时序电路的综合性实验,给出一定的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综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计数器,也占4个课时。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设置中,共有16个实验课时,其中2个为实验考核课时,而其余的14个课时分给了5个实验项目,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二――存储器,实验三――微处理器,实验四――基本模型机,实验五――复杂模型机。其中前3个实验都是单元实验,也都是验证型的实验,每个实验都只占2个课时;而第4个实验,是要运用前3个实验,组合成一台简单的有基本计算机功能的模型机,是属于设计型的实验,占4个实验课时;第5个实验,是在第4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复杂的计算机功能,组成一台复杂的模型机,此实验是综合型的实验,占用4个实验课时。

(2)在现有实验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各门硬件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以课程设计作为实验课的一个有利补充和综合运用。而课程设计的命题可以紧跟当下IT技术的新发展,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让学生接触最新的技术与应用,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相关命题,指导其设计与实现。例如,数字逻辑课程设计中可以综合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设置汽车尾灯控制器、简单交通灯控制器、电子密码锁、智力竞猜抢答器等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多功能ALU设计、RAM故障诊断设计、使用硬连线控制器的CPU设计等综合应用型的课题供学生选择。

2)实验方式方面。

(1)实现实验方式的多元化。把单一的、传统的用实验箱做实验的方式变为多种实验方式结合,实现实验方式的多元化。例如,验证型的实验,用实验箱实现,直观易懂,而复杂些的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试验箱就有了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这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前面介绍的EDA+PLD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比较复杂,还可以考虑用更加方便的电子设计软件,如Multisim。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推出的NI电路设计套件,是目前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EDA软件之一,它可以实现对电路原理图形输入、分析、仿真、测试等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工具软件。应用Multisim实现数字逻辑实验课程中的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是比较简便和易操作的,而应用Multisim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中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些,但也是可操作的,文献中有相关叙述。而对于非常复杂的、综合型较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整机实验,可以应用自主开发的实验平台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实现。例如,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在VS平台上开发了基于浏览器客服端技术实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这个平台在2013年上半年已投入试运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兴趣与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从实验课程的效果来看,比较理想。应用多元化的实验方式,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程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不同实验方式的比较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2)相关硬件基础课程实验一体化。由前文分析可知,硬件基础课程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应该考虑到相关课程实验项目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体会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一个整体,从而能更好地、前后联系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数字逻辑课程中的某些实验可能会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有所应用,这时就不要重复设计相同的实验项目,只需在设置实验项目时把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当作一门整体硬件基础课程看待,进行一体化设置,便能避免相同知识的重复设置,又体现出专々业知识结构本身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同时在统一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从验证型到设计综合型,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慢慢地增加实验难度,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知识 篇八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要求;目的

1引言

计算机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在各行各业的使用场所,有不同层次的维护和维修要求,这是行业的基本要求,要求的维护和维修技术等级肯定要比家用普及型高。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下面就以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2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3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3.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3.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4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5非家用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要求

(1)必须具有家用计算机维护和维修技能。

(2)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计算机硬件构造,知道部件的性能。

(3)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要设置软件的备份工作。

(4)要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针式打印机的个别断针应急维修,可以使用软件暂时修复使用。

(5)对24小时运行的机器,要定期在机器闲时阶段进行停机或不停机检查和维护。

(6)对配有的UPS电源,进行定期的放电和功率测试,防止UPS电源失效而无法起到备用电源的功用。

(7)设置运行维护记录表格,定时记录有关状况,以保证维护工作执行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