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师读书笔记优秀11篇2-6-39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本页是爱岗的小编沧海红颜为家人们分享的教师读书笔记优秀11篇。

教师读书笔记 篇一

利用假期我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这本书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便觉得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师生沟通的艺术》(作者唐思群、屠荣生)较全面地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听讲、解决学生问题、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取金的学术著作。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到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的学生,我想今后应该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学着去爱他们,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书中还提到了老师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软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然而,怎么样才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分寸的度应该如何把握?是不是过度承认错误反而会使孩子否定你这个老师,因为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教育即交往,交往即沟通。教师最需要: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表达自我、成就自我。教师的最大快乐是创造并享受教学艺术,师生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作为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师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关于教师——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关于学生——了解他们的时代特点与个性特点。

一、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在人际关系的规则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①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②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③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④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

⑤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二、师生沟通的涵义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成功的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教师传递给学生有说服力的信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三、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教师在同理心的交谈中要持有的积极沟通理念——相信学生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帮助学生做好情感的化解和消融;“由衷的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的情感感受保持适当的距离;在积极聆听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症结。

对于同理心的理解要注意记下几个问题:

同理心≠了解。了解是我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同理心≠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带入了自己主观的参照评价系统。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

同理心≠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2、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卡尔·罗杰斯把真诚解释为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一致,真实可靠的人。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

教师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自我接纳与自信;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错误和不完美;恰当运用“教师意识”、“朋友意识”;有选择地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学生在与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3、接纳与尊重学生

接纳与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也体现教师在哲学上的'一种人性观。从本质上讲,这种人性观倾向于“性善论”,即相信每个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美好的方面发展,相信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沟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论这种沟通效应的发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内涵——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无我地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教师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四、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的种类

命令、控制、指挥

警告、威胁

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

过度忠告或建议

中伤、揶揄

给予泛泛之辞

不愿积极的聆听

强加于人

随意指责与批评

五、师生沟通策略方法

(一)师生沟通中策略

创造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适当的私人交谈;

利用课余时间交谈;

开诚布公地交谈;

参与课外活动;

在课程设置上,最大限度地增强个体间或小组间的交流;

使用书面评语;

使用非言语交流。

(二)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1、幽默

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幽默可以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幽默有时也用来补救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产生的一些失误。在运用幽默语言时必须要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讽刺等语言区分清楚,而且还须注意场合等因素。

2、委婉

使用一些语气词。用“吗、吧、啊、嘛”等语气词;灵活使用否定词。例如,把“我认为你这种说法绝对错了”改为“我不认为你这种说法是对的”;把“我觉得这样不好”改为“我并不觉得这样好”。

3、含蓄

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语中揣摸、体会出里面所蕴含着的真正意思,这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手段就可称为含蓄。含蓄是教师高雅、有修养的表现,也经常表示出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含蓄在师生沟通中经常起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曲表观点:曲折表达自己的想法。

巧避锋芒:有时师生之间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教师可以用外交辞令式的含蓄语加以暂时的回避,让学生留有保持自己意见的余地。或者为了避免公开发表教师目前并不想发表的意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暗示批评:有时含蓄的话语是为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使其注意,但不太伤害他们的面子。

美化语言:师生沟通中如必须讨论到一些青少年不宜直接谈论的内容时,教师可用含蓄的语言让谈话能不失于粗俗和有害。

4、反语

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却反而能成功。反语可利用来提高批评人的效果。

5、模糊

模糊的说法有时是为了使沟通留有余地;模糊有时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模糊有时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模糊不等于糊涂。

6、沉默

教师的沉默能起到一种提醒、集中学生注意力,迫使他们认真参与谈话的作用。

在带有说服学生性质的谈话中,教师的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教师有意识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办法。

批评的口语策略——六步进阶法: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请对方提出解释;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1)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

教师欲批评学生时一般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重点是思考自己的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是批评、而决不是责备”的原则。

正确的:“小明这次错误给老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还不至于无法收拾,我能指出他的错误并让他改进,同时我必须保持冷静。”

错误的:“小明这次的错误实在太令人气愤了!简直是不可饶恕!这次一定要叫他下不了台!”

正确的:“批评他时他可能受不了,不过我想即使他一时失去理智,我也对付得了。”

错误的:“我如果指出他的错误,他肯定会跟我大吵大闹,那就麻烦了!索性跟他翻脸吵到底!”

(2)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教师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说明批评的理由。指出对方错误对你的影响:“今天你课堂上的表现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指出对方错误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你今天的行为会影响你今后的成长。”指出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今天有些同学向我反映,说你影响大家正常地听课。”说明理由时切记要简单明了,忌罗唆或过分重视细节。

(3)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句子应以“我”字开头,以表示批评发自于你个人,而非某些不能公开的来源。如:“我看到了你在课桌下做??这是违反校规的。”“我对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满意,我觉得你太忽视??了。”“我感到很痛心,因为你??”

批评对方时越简短越好,而且要最先说出,说完后可谈谈此项错误的后果。注意体态语的配合。如眼神接触太少,学生会对你的批评不以为然、甚至加以排斥;眼神接触太厉害、像“瞪视”对方,又会使对方感到受到侵犯,产生对立情绪。

(4)请对方提出解释

这一步是用来说明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方法是积极的询问。询问的结果之一是对方接受了你的批评,但此时还可能说出一些你出乎意料的事实来,使你的批评能修正到更准确的程度,也使对方更能接受。询问的另外一种结果是发现对方确实对你的期望或要求不甚明了,这时你必须向对方作补充说明,并确定一个对方能接受的标准。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对方解释后,你发现这次批评并不正确,那么,你就应修正或撤消批评,不可为了面子而继续批评下去,造成侵犯学生的行为。

(5)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

这一步,主要应鼓励对方能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此时的口语策略大致有:鼓励型——“你有什么改进的构想?”建议型——“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帮扶型——“老师如果这样地帮助你改进,对你是否有帮助?”

(6)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一般做法是:

(1)重复检讨上一步进阶中对方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确定它们的可行性。

(2)再次明确彼此应负的义务。

(3)结束话题前,附带对对方说明,以后教师将会继续认真观察对方的改进努力。以使对方更加慎重其事。

(三)表扬学生的口语策略

1、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一般的口语策略通常是:“不错”、“正确”、“答对了”等,这些反应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评价。

2、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

太廉价或过度的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它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

3、不要随便把学生互相比较

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而不能“人比人、比死人”。什么事都让学生互相比较,是一种很拙劣的教育手段。

4、公开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

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公开表扬效果较好,而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面前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表扬。

5、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

教师的表扬有时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1)个人的心情。心情好时,教师乐观、敏感、行为主动,而心情不好时,则悲观、迟钝、行为木讷。不管个人心情如何,教师一与学生接触,就应像演员进人角色,这也是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

(2)对不同学生的好恶感。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内,只要任何学生有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6、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当学生们的表现不一致时,教师应从正面引导,以表扬为导向,让表现不恰当的学生懂得,只有表现转好才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

7、珍惜学生的这一刻

教师不要计较学生过去或一贯的不良行为而怀疑学生进步的能力,一个好教师就像一个好猎手,他不但要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宣扬。

8、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目前,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教师的一些“空口”表扬。所以,只要有可能,教师就应该在表扬的同时辅以奖励。

总之,师生沟通的技巧在于——学会微笑,学会面对;学会倾听,学会了解;公平对待,爱心感化;把握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读书笔记 篇二

课堂评价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达成教学的预期效果。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方式,艺术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课堂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我发现课堂呈现的评价并不那么精彩。如何让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能真正有效起来,让评价“艺术”起来?近年来,我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针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摸索与实践。

一、“教师评价”的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评价的语言和奖励过于简单及单调,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不绝于耳;“小红花”处处开;“小星星”漫天飞。日子久了,学生也腻烦了,提不起兴致。随着学生素养的提高,渐渐地能体味出那些“简单评价”的空洞、苍白。

其次,有时我们教师评价不够客观。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要做认真地分析,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用同一个评价尺度;又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理解不可能没有偏颇,所以教师应该引导纠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确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只有来自教师客观的、有针对性内容的语言评价和教师饱含真诚、欣慰的微笑、点头、赞许等,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的、不竭的动力。

此外,别忽视对“后进生”的激励性评价。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对于后进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表演,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记得一位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我提出要求后手微微动了动,两眼看着老师可又避开了老师的目光,我敏锐地发觉了,于是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说“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位同学也要演唱了,让我们听一听!”他站起来轻轻地唱了一句,有些紧张,偷偷地看了老师一眼,声音低了下去。我赶紧评价:“多好听的声音哪!来,让你的勇气为歌曲增辉!”这位同学的激动可想而知,自信心也高涨起来,成功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其他同学也不由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开口了,哪怕还很稚拙,也应给予热情肯定。我想,如果我们用火热的语言去温暖学生,他就能放射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用如阳光般的温暖让他生根发芽,他们就会绽放出生命的花朵。

二、“学生评价”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中交流越来越多,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呢?他们的评价方法恰当吗?不少老师能给学生以准确的评价,但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做出评价。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能让学生了解到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注意说话的语气,既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让人容易接受。其次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往往能激起同学之间热烈的讨论,甚至论战,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表现的欲望。

我发现以往学生评价时应用的语言简单、没有层次变化,例如,评同学的演唱用“响亮或不响亮”“好不好”“有感情还是没感情”,到了评价同学真正优秀的表现时,还是用这些语言,缺乏感性的东西。因为没有什么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理解、思维、表达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经分析,我发现问题大多出在老师自己身上:

第一,教师对评价的功能理解不透。

第二,教师的教学艺术性不高。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拓展学生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习伙伴、自己,还可以是教师或音乐作品及作品中的角色;可以是态度、情感,也可以是学法、过程和结果。

其次,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A、先肯定,再指出不足进行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或提出挑战,总之要学习关注别人的学习情感。

B、评价态度要诚恳,语言要真诚,如:“我想对XXX说……”“我觉得你演得真好,可如果让我来,我还会这样演……”“我的想法跟XXX的不同,我认为……”。

在评价时,语言不能简单、空洞,如:响亮、有感情等,而要具体,有针对性。如:"听了你的演唱,我好像看见……”“你创编的节奏让我有想跳舞的感觉……”“我觉得……会更好,因为……”。通过这样的引导、训练,课堂上的评价会朝着精彩的趋势发展。

三、“评价时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育是用心点燃心”,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热情地说“你真善于动脑筋,这段旋律真有创造性”。听了这样热情的鼓励,这位同学小脸发红,两眼放射出兴奋的光,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但如果过分强调评价,在艺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用评价的话,会将评价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割裂,使课堂评价陷入机械化。经过认真地思索,我发现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评价,其实不少的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促使学生经历一个倾听、分析、判断和积极做出应对(主动地称赞或反对,挑战或质疑)的“学”的过程,而评价只是学生“学”的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反应。

因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中及时捕捉多方面的信息,大胆主动地做出各种应对,其中包括评价。这样的评价就不会显得机械、呆板,反而为课堂增添了活力,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教师在评价中除了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还可以抓住时机使用准确的肢体语言: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有力的动作,为学生的一次演唱而陶醉,为学生的一次发言而领头鼓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多么欣赏自己,同学是多么佩服自己。我相信,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让它顺其自然地出现,会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真实、真挚、真情的课堂评价会促进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营造师生愉快交流的心理氛围,如果精彩的课堂如同师生的智慧共同烹调的一场“盛宴”,那艺术化的“评价”就是那佐餐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使课堂生辉,让师生回味。

教师读书笔记 篇三

我们是老师和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都面对人们和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有无限的信任和钦佩。我们给予爱,得到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完这本书后,我经常思考如何确定自己在生命之船上的位置,无论是船员还是舵手,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键在于定位。有两只大手在指挥我。似乎在师范学校学到的艺术和在工作中学到的课程是不同的。但教书不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次我在书中看到一个片段,我都会不断反思自己,反思我对学生和家庭的态度。我感叹自己太平凡,找不到学生的长处和潜力。平凡,没有一双熟练的手,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正义”、“爱”、“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诸多努力。所谓的坚持,所谓的勤奋,所谓的。教师是自身的动力和外在的动力,无论怎样,都要做一个问心无愧、辛勤工作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是教育人。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管他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只要他能正常而正当地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如果他不忘记父母,不时不时地帮助别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物》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尽我的职责,在我的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教育是一种职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 篇四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通读本书,就会帮你疏理改革实践中的小阻碍,对有的章节还可以进行精读与摘录。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

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2 ,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

A 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

B 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智不谋而合。

B 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教师读书笔记 篇五

最近读了《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本书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快回答★www.kaoyantv.com√、提供有效地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敬业共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所写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从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几种品质:

《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以例举鲜活的事例,引用哲理小故事的形式,引发对教师和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全书行文洒脱地叙述了八个专题,即做卓越的、幸福的、会育人的、会上课的、会当家长的、会培训教师的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培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读来受益匪浅。

第一章《做卓越的教师》,主要讲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分别是教育情怀、爱岗敬业、实践积累、博览群书、善于反思、勤于写作方面。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刻的有五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

在本书中,“为人师表”不仅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要为人师表,在衣着打扮、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方面,均要为人师表。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将描绘成怎样的画面,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为人师表,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全方位的发展。

二、学高为师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中华民族延绵千年的优良传统。作为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高度的涵养,就需要遵循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好书才能为自己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好读书我们才能感染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一名知识功底深厚、教育观念、教法灵活的教师,在课堂上方能拔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爱岗敬业

曾看过一部电视剧,一位老者对一个年青的创业者说:“你要时刻提醒自己,除此以外,我一无所有!要多想想,今天,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这一句话不正道出了一个真理吗?那就是要爱岗敬业,要有责任感。

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这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有深挚的爱。不论是遇到挫折还是险阻,都决不放手,决不回头。

一代代卓越的教师,大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才成就其毕生追求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教育事业,这中间最可贵的就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热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只有热爱,才能担负起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四、关爱学生

做老师要有三心,即爱心、童心、责任心。时刻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业、一种艺术,终身去研究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每天走进教室之前,问问自己:今天,你准备带给孩子们什么?准备引领他们走向哪里?每天走出教室之后,也问问自己:今天,你引领孩子追寻幸福的效果怎样?孩子们是否都到幸福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我们也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

我们要学会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快乐。教育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只要注意去挖掘,张开一双慧眼,你也一定会发现和拥有许多的快乐。

凡夫俗子的我们没有出类拔萃的才华,有的只是平平常常和平淡如水的生活,虽然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样可以做最优秀的自己。

教师读书笔记 篇六

教育心理学不反对记忆,是反对完全不能理解的记忆;教育心理学也不反对作业,相反还应该做家庭作业。但是,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高效的,这样的知识能协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四十六: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感悟:教育日记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把已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方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赶快多读书,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认识上有一个新的高度。教育日记的确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3

到了初中和高中,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身的程度。

小学教师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xx~2500个写法正确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3篇

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学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600个"童话用的"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这是最低限度的词汇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级的教学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到了初中和高中,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

我努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教师读书笔记 篇七

逛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了《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因为有了孩子,所以,单单只是这个题目,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呢?又究竟怎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当下的幸福?我们设计了太多孩子的幸福未来:给他攒钱,给他买房,给他买车,让他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好拥有一份美好的人生。为此,我们拼命上班赚钱,就像班级上的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每周只能见孩子一次,哪里谈得上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其实有很多孩子,只盼着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期盼着爸爸妈妈与自己玩,哪怕是最简单的藏猫猫,也会让他们乐此不疲,哪怕是随手捡起一根小树枝,也会是他们最好的玩具。与其让孩子将来接纳父母所给予的幸福,不如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让孩子真正接受成长的快乐,远比给予他将来的幸福要实在的多。

就像马老师书中所言,让孩子自己撅着屁股在沙坑里自由自在的玩一上午,让孩子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痛快的玩个够……这就是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我们也本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事情。所以,当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专注的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的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这种幸福,人人能给予,简单又随机,那何乐而不为呢!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希望我所教的孩子在我所教的当下都能感受到幸福。看完书后,我最深的体验是:他们的老师是自然的、不着痕迹的、以孩子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很少说“不”,他们看似不动声色的动作、言语,却是包含了许多对孩子们的尊重、理解和爱。

细细想来,也的确如此。想想我曾经教过的孩子们,下课玩个折纸,因为害怕他们把教室地面弄脏,我不许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做游戏时,因为害怕他们太吵,又不许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好像有很多个时候都是在说着“不”。一个个“不”字,不知道磨灭掉他们当下多少小小的幸福。以后,我也应该像马老师所言,多多运用言语的智慧。玩个折纸,说再多个“不”,他们也还是会把地面弄脏,不要怕脏,脏了可以教他们收拾干净。

魏书生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当成魔鬼,那你就每天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你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其实全取决于你看待学生的眼光。

对待孩子何尝不如此?对待孩子,要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任性、无理取闹,他只是用任性和无理取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我们应该善待并处理好孩子的这种情绪。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可爱的。而且,如果你能欣赏自己的孩子,你也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可爱。反之,孩子就会在你挑剔的'目光中,愈来愈迷茫,他率性的行为就会渐行渐远……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通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很多。很多我感觉都能运用到我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孩子们的成长只有一次,当下的幸福过后也不能弥补,所以,在每个当下,我都愿意耐心陪同,也愿意悉心倾听,更愿意静静等待,愿意与孩子们一同玩耍,共同成长。

教师读书笔记 篇八

当我读完肖老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后,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也化去我这四年任教以来许多的困惑。今天的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对我们教师精神上的诠释,我决心要用尽我的力量,勇敢地屹立在光荣神圣的三尺讲堂,去点亮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之光。

肖老师的建议及时地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责任。她的教诲使我认识到,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第二用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第三要有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的楷模。

一、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我们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反复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积极的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要求更高,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爱心、宽广的容人之心和锲而不舍的耐心。

二、用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教育,即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因此,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学习充电,多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认真写总结反思。我一直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进行我的音乐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节奏练习时,我通常会选择一些游戏的形式或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学,这样既提高了现实的学习兴趣又大大增加了学习效率。孩子们都很享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工作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教育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要有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而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传授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果老师是一座泰山,他的学生会攀爬得很高;如果老师是一颗恒星,他的学生会发出夺目的光辉;如果老师是万里长城,他的学生会有最坚实的依傍。教师书桌上常新的书香能浸润学生的心灵,课堂上灵动的思想能浇灌学生的慧根,生活上淡定的坚守能安抚学生的躁动,精神上卓越的追求能照亮学生心路。好教师,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修美于内,润物无声。肖老师的文章使我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多认识,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但也增强了信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不仅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教师读书笔记 篇九

约翰·杜威先生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在思想上,他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使实用主义最终达到完善。

杜威的教育观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建立在对前人学说的系统地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建立在杜威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政治观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在美国社会工业化、民主化的现实基础上。这种教育观的直接目的是试图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说,这种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美国社会走向更为完善的理想之境。

胡适先生作为他的学生,曾经热情地把实用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类队的周围环境,在这种应付环境的行为中,思想乃是应付环境的工具。真正的哲学必须抛弃从前种种所谓“哲学家的问题”,必须变为解决“人的问题”。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杜威先生对于教育的阐述。通过实用主义的透镜原本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在这种平民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杜威先生对教育做出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换句话说,即每次所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相融合,重新加以组织。这种重新组织的经验又成为以后的参考和工具。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教育。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感情方面使儿童有社会的兴趣及感觉,知道自身以外,还有社会、还有别人;从知识方面,给他社会上必须的知识;养成实行的习惯,使他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与此同时,杜威先生明确指出旧式教育的重大弊端,他说:

“旧式的教育单是教学生在一条路上走,不许逸出轨道,天天如此。这种刻板的、无用的教法,虽然所教的东西只是一提头,就能往下背诵,但一试用到别处就没用了。故旧式的教育无论它怎样承认读书、写字、算学都是养成习惯的东西,而它所养成的习惯总是孤立的、死的、呆板的,而不是可以用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便是这学来的知识、经验没有和学生本身的经验相融合,甚至是不相干的。

因此杜威先生继续说:

“(旧式)学校的最大坏处,就是先为学生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得用。于是所学与所用,完全不能贯练。不知学校的生活必须处处与社会的生活有关,使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生出浓厚的趣味。”这样的。学校教育,“耽误学生的光阴;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于现在而希望将来;使我们评判儿童的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

说到评判,杜威先生对记分考试的方法持否定态度,他说:

“这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若真要评判儿童的成绩,那么应该看他们今天比昨天长进了多少,从前的缺点现在补正了没有,从前没有发展的能力和兴趣现在发展了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比过去是否进步。这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

最后,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这是当今教育一个最大问题:教育还是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如虚心、知识的诚实、责任心呢?还是只要读书多,在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呢?倘注重前一说,那么教了这些科学,并不是当做最后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用以养成虚心、诚实和有责任心的人格。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杜威先生的这些精辟论述只是他教育哲学的很小的一部分。他的学说并不像很多的庸俗的学说那样经不起实践,杜威先生亲自开办学校,实践和改进他的学说,在美国被称作“教师的教师”。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即使是现在听起来仍然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畅快。为什么?学生们的心早已被传统的教育挤压变形了。

引领东方,杜威先生所描绘的新式教育仍然让人无限神往。

当科学和艺术这样携手以后,支配人类行动的最高动机已经达到了,人类行为的真正动力将被激发起来,人类本性中可能达到的最好的事业便有保障了。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的事业。

教师读书笔记 篇十

有天晚上,我以近100公里的时速驾车行驶在一条两车道的公路上。这时,一辆车以同样速度迎面而来。在我们相擦而过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位司机的眼睛,但那仅仅是一秒钟的`事情。

当时我想,他是否跟我一样也在想着,那个时刻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对方。我依赖他不打瞌睡,不被电话分心,不驶进我的车道令我的生命突然终结。尽管我们互相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但他肯定也是这样依赖我的。

我相信世界也是这样运行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要互相依赖。有时候,这种依赖只是要求我们不要穿越双黄线,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时候,这种依赖需要我们合作——与朋友合作,甚至是与陌生人合作。

早在1980年,我参与了在伊朗举行的释放美国人质的谈判。伊朗方面拒绝与我见面,坚持要通过阿尔及利亚政府在我们之间传递信息。尽管我此前从未与阿尔及利亚外长有过接触,但我得依赖他来准确地接收和传递信息。在他的帮助下,50多名美国人质都安全回家了。

科技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因此,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要日益加强。20xx年,多个国家的医生迅速行动起来,对SARS病毒进行确定。这一行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命运已经无法仅靠我们自己来控制了。

我是非常注重个人责任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终于相信,在某些时刻,一个人必须依赖其他人的诚信和判断。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这样想:迎面而来的灯光也许不是一种威胁,而是表明这是一个分享信任的时刻。

教师读书笔记 篇十一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事幼儿教育27年了。当我选择教育作为职业时,我可能对老师有一种模糊的钦佩,但这些不再重要。摆在我面前的事实是,20多年来,我一直是真正的“儿童之王”。这个过程逐渐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需要爱和责任。只有爱和责任才能实现教育!

寒假期间,我坐下来读了十多年前出版的《走进童心世界》。我的心充满了无数的味道,无法用语言表达。它不仅促使我重视自己的进步,让孩子们每天都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互动和研究型教师。这也让我想起上学期周二的网上学习了上海优秀教师的课视频,这让我感到非常敬佩:在我钦佩那些优秀教师在活动中所体现的时间氛围和敬业精神的同时,我也发现在上海那个神秘的地方似乎有无数的“英姿蔡赟”。蔡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擅长儿童世界,非常了解儿童,在新时代展现出惊人的专业精神!当我们的老师还在为单调乏味的工作困惑时,“英彩云”跳出了这个“怪圈”,找到了一条用文化引领学前教育、用文化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新发展之路。当我们的老师还在努力应付日常单调乏味的工作时,他们已经从“有经验的老师”变成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反思性的老师”,站在学前教育的最前沿,嘲笑这种情况。

《走进童心世界》一书中的教师列举了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一些常见故事中的问题,并阐述了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个人经验。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表达了老师对孩子的爱,反映了他们教育观念的`变化。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表明,教师在工作中把孩子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仔细观察孩子,耐心理解孩子,勤奋理解孩子。当他们真正进入童心世界时,他们发现这个世界与成人世界是如此不同。它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天真和优雅。结果,老师们改变了他们以前的理解和实践。面对孩子的“淘气”行为,他们不再批评和斥责他们,而是找到了创造力的萌芽,并好好照顾它。面对孩子的“缺点”,他们不再指责他们,而是带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蹲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童心去教导。书中的老师指导我们。他们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并敦促我们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具有特殊性格的孩子经常考验我们的耐心。然而,幼儿园老师的责任感促使我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因此,我想给特殊的孩子一份特殊的爱,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在当今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需要有统一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材施教。这些要求教师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应该开展适合具体情况的教育和教学。同时,从许多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对儿童进行评估,以便鼓励每个儿童并建立对评估的信心。

今天的教育不仅是简单知识的传递,也是师生关系的传递。在这个培养人的漫长过程中,除了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对责任的需要。我应该对孩子们的每一天负责,对他们的父母负责,甚至对他们的一生负责。我应该用真正的感情、真正的爱和真正的教育来训练他们。教育不仅要靠手工,教育总是需要头脑的干预!我想不断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想法,了解他们的发展程度,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引导他们走上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道路。

如果我对未来的工作感到困惑,我会再次拿出这本书仔细阅读,因为每次我都会洗礼我的思想:教育是一个需要精神智慧、不断创新和不断爱的职业,因为它是一个培养人的职业!我明白幼儿园的孩子不仅应该被视为我工作或服务的对象,也应该被视为我自己的孩子。这样,工作的动力将不断增强,儿童的优势将不断显现。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理解和容忍孩子们犯下的错误,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慢慢地,孩子们将会敞开心扉,面对他们特殊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