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如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与启示【优秀5篇】。
外语教学范文 篇一
英汉进行体结构与起始阶段进行动作的表达 施栋琴
英汉V-R结构与非宾格现象 夏晓蓉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 王爱华
交际法教学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 董燕萍
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 吴丽林
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 何安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应惠兰,徐慧芳
试论翻译分析与批评的依据 徐莉娜
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 赵宁
从高校外语专业博士点建设看翻译学科的发展 许钧
欧美侦探小说之叙事研究述评 袁洪庚
《当代句法理论手册》介绍 徐烈炯
读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中的进展》 程工
从功能出发,重在应用,兼顾理论创新--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Series 任绍曾
英文摘要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 徐盛桓
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 周榕
论言语与行为的可观察性 李庆生
英语电视新闻导语的语步结构分析 赵福利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文秋芳
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 郝玫,郝若平
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 武和平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王银泉,万玉书
题型与听力测试的有效性 吴一安
关于机助自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效度、信度和施测效率新的平衡 朱正才,杨惠中
编后短论 艾言
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 牛强
许国璋译论札记 郑延国
《语言共性论》评介 韩景泉
《语用学--理论及应用》评介 封宗信
"翻译研究"各流派的阐释与梳理--介绍Theo Hermens《翻译研究的系统论视角》 李欣
文化翻译研究的一部力作 林克难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第二批55本)
英文摘要
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 姜望琪
本刊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和全国"百强"高校社科学报
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 向明友
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历史语用学、历时语用学和文学语用学 王欣
英汉语篇中指同表达的对比研究 陆振慧
断裂结构语篇功能的建构机制 郑守疆,韦汉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 张德禄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马广惠
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 陈新仁
外语作文评阅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左年念
英语论述文顶层结构与中国学生的阅读记忆 邹启明,童冰
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 岳守国
英语惯用法的新变化 陈永培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点--评石毓智的两本书 徐盛桓
《音系学中的推导式与制约条件》述介 张新婷
英文摘要
特指问句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何元建
句法运算中的广义推导 戴曼纯
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 韩景泉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 高原
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 熊学亮,王志军
学习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发展--一项基于香港国际阅读能力调查结果的研究 许余龙
大学生英语冠词掌握情况调查 朱叶秋
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初探--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 闫丽莉
大学ESL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研究 朱华章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招聘兼职课题研究人员启事
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 高远
公共外语还有可为 周流溪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 吴树敬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 李守京
《含义:意向、规约和原则在格赖斯理论解释中的失败》评介 陈海庆,张绍杰
《流利性面面观》评述 张文忠
介绍《语法与概念化》 周红民
英文摘要
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王菊泉
语篇基调与报章语码转换 王瑾,黄国文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李经纬,陈立平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 胡壮麟
有生性在中学生英语心理谓词习得中的认知作用 张京鱼,张长宗,问小娟
NMET的反拨作用 亓鲁霞
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分析 梁颖萍,赵安源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 刘立辉
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 俞东明,左进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李德超
《句法与语用的界面--动态句法中的动词标示不足与概念形成》评介 王志军
我国色彩语码认知研究的一次突破--评杨永林教授的两本书 张金生
外语教学 篇二
关键词:体势语 外语教学 作用 应用
前言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日益多元化和便利化,但最基本也最常用的交流工具仍然是语言,作为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体势语在人类的交流中往往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家挥动有力的手臂慷慨激昂的演说、不懂事的婴儿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妈妈、运动员成功后的手舞足蹈等无不强烈而清晰地表达着他们的思想。体势语(body language)是身体语言的简称,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专门研究体语沟通的领域是身体语言学。体势语的研究近年来已推广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教育界也正日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恰当运用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本文就课堂教学中教师体语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对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双边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体势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外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活动,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句式、语法等基本内容外,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顺利地进行交流是外语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体语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外语文化背景、影响学生在使用外语表达时的体态和神情、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外语课堂中常用的体势语包括肢体动作、姿态、目光、表情、是否接触、体距等方面。
2.体势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是指教师通过移动四肢及躯干的不同空间位置而形成的动作姿态,它可以反映一个人当时的情绪、心态等内容,是与交流者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肢体动作会让学生对课堂气氛产生较大的影响,手势在身体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发言者增强语言感染力,使语言简练明确。例如,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争执的时候通常用手指指点点。又如,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了“V”手势,此后逐渐成了世界上广为运用的代表胜利的手势语。每当人们在为一件事努力奋斗时,看到它总能增强自信心。在外语教学中,恰当运用手势对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与学的默契具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讲授相关教学内容时,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身体动作的意义和应用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利用所学语言进行沟通具有较好的作用,如汉族人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而印度人、阿尔巴尼亚人则相反,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肢体动作辅助交流体现了语言的得体性和现实性。
2.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实现精细沟通的身体语言途径。同目光一样,表情可以有效地表达肯定或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等各种维度的情感。这里,不妨以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两小段文字来说明。小说中的杨二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我们可以从“鄙夷”、“嗤笑”及“冷笑”看到老年杨二嫂的刻薄与尖酸,强烈地表达了角色的感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配以适当的面部表情会为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产生极大的帮助。例如,一位外籍教师在给学生讲到crab一词时,他竖起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模仿螃蟹横着走路的动作,同时全身有节奏地颤动着,引起全班学生开怀大笑,不仅对crab一词终身难忘,而且对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外语教师适时地通过生动的表情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心理学家爱尔施等人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许多其他身体语言沟通,也常常与目光接触有关。如一个人斜靠在墙上,在没有目光接触时,这个姿势可能意味着休息,而如果与某一个特定的人保持某种目光接触,可能意味着轻视对方。我们可以从已故的台湾女作家三毛《我的少年》一文中得到一点启示:“初二的时候,由于我的数学学不好,老师上课看我时,眼光非常冷淡。我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哪个老师喜欢我多一点,我的那门功课就会特别好。数学老师的那种冷淡,使我的数学成绩始终好不起来。每次她上课我就头昏脑胀,什么也听不进去,因为我感到她的眼睛像小刀子一样随时会飞来杀我。”相反,当一位教师面带微笑,带着一种真挚热情的目光走上讲台时,学生自然会觉得这节课将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当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老师那赞赏和鼓励的目光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见解是那么的正确和深刻,从而增强了信心。总起来说,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做到勿倦、勿呆、勿傲、勿冷、勿凶,多一些真挚和热情、信任和鼓励,并经常环顾,不要冷落后进生。
2.4体距与触摸
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这位教师过于严肃,不易亲近。为什么呢?据研究,人的体距主要分四种类别,一是亲密距离,大约在45cm左右,第二种是私人间的距离,45cm-80cm,第三种是社交距离,1.3m-2m,第四种是公共距离,2m以上。体距的不同会让交流者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与学生合适的体距。据调查,有71%的学生喜欢教师以动态进行教学,其中有5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以讲台为中心,根据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只有4%的学生希望教师一直在讲台后面不动。因此,教师在讲课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不时地走下讲台,边讲边在学生中走来走去,则会完全改变严肃、疏远的感觉,如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回答结束后拍拍他的肩膀请他坐下,相信这位学生会觉得此刻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整个课堂会成为一个融洽的整体,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值得注意的是,体势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然而它毕竟只是语言的辅助手段,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应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体距等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一味强求,矫揉造作只能适得其反,自毁形象。因此,通过深入学习外语文化背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体势语的意义才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陈晨。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J].外语教学,2007年第32期,253.
外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美国5C外语教学目标;医护英语;学生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展了一场外语教学改革,《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inthe21stCentury)便是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它归纳了五个外语学习目标(简称5C)为: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沟通(culture),相关知识(connection),比较能力(comparison),社团活动(community)(梁中贤,2002)。而在我国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长期沿用传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语法加翻译,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吴敬慈,2007),英语教学与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多采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缺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分析、研究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不仅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学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水平有所帮助,还可以为我国医学高职院校的医护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美国5C外语教学目标对医护英语教学的启示
1.《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以交际沟通(communication)作为外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指出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学生除了学习语法和词汇外,更需要知道“如何、何时、为何、对谁、说什么”(how,when,andwhytosaywhattowhom),但是在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却往往更加关注语言的形式,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重视不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语言功能的要求,以护理工作中的交际任务和医护情景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如“问候并安抚病人”、“询问患者个人信息”、“描述患者的生命特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描述常见疾病的症状”、“向患者解释医疗术语”等。2.“5C”标准强调语言教学要突出文化因素,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通过文化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相融能力。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莱宁格(Madeleine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理论,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向服务对象提供与其文化一致的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孙毅,2007)。结合医学高职院校医护英语课程的实际,提出英语与护理文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明确有关文化方面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杨娴,2012)。3.“5C”标准中的“相关知识”(connections)一项提倡在外语教学中联系其他学科,提倡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能够运用外语来表达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医护英语课程的设置要有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把英语学习与医学生的未来职业特色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蔡基刚,2004)。所以医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基于内容的(Content-based),与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相关性,适当地为语言的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负荷。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能提高其在未来职场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4.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常常会无意地按照母语语言文化模式使用第二语言,结果是产生了语用失误(姜占好,2004)。因此,“5C”标准中对“比较能力”(comparison)的强调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汉语式”英语表达时常出现,而两种语言中的语言形式、语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语言项目的语用功能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对某种语言形式尽可能地与汉语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在语音、词汇、语篇上展开(洪刚,2002)。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医疗类的美剧,其中含有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各式各样的言语行为,如请求、邀请、拒绝、命令、道歉等,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材料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以避免社交语用失误。5.“5C”标准中的“社团活动”(communities)提出学生要能用外语参与国内外的多文化社区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主性。在以汉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环境中,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多种形式的英语社团活动尤为重要。目前,医学高职院校医护英语课时面临不断削减,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运用社团、社区、互联网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课堂教育以有效地补充。
三、关于医学高职院校的医护英语课程标准的建议
受美国的“5C”标准的启发,针对医学高职院校医护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我们提出了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医护人才培养特点的“5C”标准,即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e)、基于内容(Content-based)、比较能力(Comparison)、同情关爱(Compassion),并将其融入医学高职院校的医护英语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中去。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认知2500—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认知400个护理专业英语词汇。2.技能目标:(1)听: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2)说:能用英语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3)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科普性卫生保健文章和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药品说明书等,并理解正确。(4)写: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临床应用文,如填写表格、病历、处方、电子邮件等。(5)译: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临床实用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并理解正确,译文达意。3.素质目标:(1)具备使用英语进行初步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在日常和涉外业务交流时,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具有自信心,克服产生的焦虑情感。(2)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具备初步的跨文化护理的知识和人文素养。
四、结论
总之,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考虑到了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还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外语的策略。学习和借鉴“5C”标准对于实现医学高职院校医护英语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会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交流技能,还能使其具备跨文化护理的知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向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中贤。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J].外语界,2002,(2):62-64.
[2]赵奇志。高职英语教学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71-73.
[3]孙毅,彭东风,刘耀辉。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668-2669.
外语教学 篇四
关键词 外来词 对外汉语教学 造词法 意译词 音节语素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oanwords of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GAO Y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foreig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Loanwords from foreign or domestic means other ethnic languages or even the soundtrack justice even-belt justice absorb over words. This article from sources and foreign coinage law term perspectives are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syllables of the same word in different morpheme transla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situati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Key words loanwords; foreign Chinese studies; coinage law; paraphrase the words; syllable morpheme
外来词是指从外国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或连形带义吸收过来的词,也叫音译词、借词。汉语从两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及至唐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借入了大量的外来词。
来自匈奴的外来词:骆驼 琵琶 ;来自西域的外来词:葡萄 玻璃 石榴 ;来自梵语的佛教外来词:佛、塔、刹那、袈裟;来自蒙语的外来词:站(车站)、马头琴;来自满语的外来词:萨其马 ;来自藏语的外来词:喇嘛、糌粑、哈达;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沙发、咖啡、克隆、托福、马达、基因 ;来自法语的外来词:模特、沙龙、卡介苗;来自俄语的外来词:布尔什维克、杜马、布拉吉;来自德语的外来词:纳粹;来自阿拉伯语的外来词:木乃伊;
关于汉语外来词的范围,应该明确外来概念词不是外来词。外来概念词是受到外来概念影响,用汉语固有的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包括以下几类:
(1)类比词。将域外事物与本土事物加以比照,意译时冠以外域的标记“胡”、“番”、“旗”、“洋”、“海”等,如:
胡~:胡椒、胡瓜、胡麻、胡琴、胡桃、胡杨;番~:番茄、番薯、番瓜、番客、番菜、番椒;旗~:旗袍、旗民、旗人、旗妇、旗官 、旗兵;洋~:洋枪、洋油、洋火、洋行、洋烟、洋人;海~:海棠、海枣。
(2)意译词(括号内为早期音译形式,后被意译替代。)
电话(德律风)—telephone;灵感(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科学(赛因斯)—science;民主(德谟克拉西)—democracy;青霉素(盘尼西林)—penicillin;资产阶级(布尔乔亚)—bourgeois。
(3)仿译词。将源出形式按意义分成几个部分,用汉语语素对译,结构关系不变。
蓝牙—blue tooth;热狗—hot dog;超人—superman;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超市—supermarket;软件—soft ware;冷战 —cold war;绿卡—green card;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 蜜月—honeymoon;禽流感—bird flu;瓶颈—bottleneck;空难—air disaster;热钱—hot money;快餐—fast food;第一夫人—first lady;白宫—The White House;牛市—bull market;马力—horsepower;常识—common knowledge;千年虫—millennium bug;黑马—dark horse。
外来词有各种不同的造词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来词的小类,但不管哪一类,建议教学时都要给出外来词所对应的外语词,这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些外语词往往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国际词,“知名度”高。同时,针对不同的小类,做相应不同的处理。
(1)纯粹音译。将外语词的读音用汉语近似地标写出来,如:扑克—poker;咖啡—coffee;模特儿—model;克隆—clone;歇斯底里—hysteria;秀—show;酷—cool;沙发—sofa。
对于此种类型,要提醒学习者书写形式及其排列顺序的不可变性,除了强化记忆别无良方。
(2)半音译半意译。将外语词分作两部分,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如:剑桥—Cambridge冰淇淋—ice cream新西兰—New Zealand华尔街—Wall Street。
此种类型有了理据成分,即意译的部分,为识记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3)音译加注。将外语词音译后,另加上一个表示意义类属的成分,如:啤酒—beer;酒吧—bar;艾滋病—AIDS;加农炮—cannon;来复枪—rifle。
此种类型尽管也含有表义成分,但与上述种类不同:该种类型的表义成分是后加上去的,外语词中无对应形式。
(4)音意兼译。音译的同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意义。
基因—gene;休克—shock;苦力—coolie;声呐—sonar;芒果—mango;引得—index;引擎—engine;香波—shampoo;乌托邦—Utopia;可乐—Cola;绷带—bandage;托福—TOEFL;爱斯不难读(世界语)—Esperanto。
此种类型含有更多的表义成分,兼顾语音和词义与外语词的双重对应,是汉化程度最高的类型,但与词义未必完全切合,通过联想可建立起意义上的关联。
(5)借形。所谓借形,意即从书写形式上借用。从大的方面说,借形词包括以下两种:
①拉丁字母借形词。将拉丁字母书写的词原封不动借用过来,或加上汉语成分,如:CEO;DNA;APEC;BBC;WTO;TV UFO;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B超;IP卡。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汉语拼音缩写的缩略词不是外来词,因为它所从出的原形是汉语固有词语,如“GB”是“guojia biaozhun(国家标准)”的拼写缩略,RMB是“renminbi(人民币)”的拼写缩略,HSK是“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的拼写缩略,等等。
此种类型,学习者大多比较了解,即使不清楚,教学者可将字母借形词的原初形式呈现出来,稍作解释,学习者即可领会。
②日文汉字借形词。将日语汉字书写形式的词借用过来的外来词,如:革命、文明、具体、宪法、乐观、演绎、景气、金融、引渡、干部、取缔、客观、积极。两种借形词的区别在于拉丁字母借形词,借形借义又借音;日文汉字借形词,借形借义不借音。
此种类型的借形词,形式上与汉语固有词几乎无法分辨。其中部分词的构词法较难分析,可整体化教学,不进行内部结构的分析,作简化处理。
有些外来词在汉语中深入发展,使用频率高,往往以首音节替代整词,从而实现了语素化,与汉语固有成分融合构成新词。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地名音节语素化,如以“英”代替英国,以“美”代替“美国”,“中美”、“英美”一类的说法很常见。②人名音节语素化,如“习奥会”中“奥”代替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③普通名词音节语素化,如“大巴”、“中巴”,“面的”、“打的”中的“巴”和“的”分别是外来词“巴士”和“的士”的语素化。④双音节外来计量单位词语素化,如 “欧”是“欧姆”的语素化,“伏”是“伏特”的语素化,“安”是“安培”的语素化。
外来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同于固有语素,所构之词不难理解,也不难解释。外来单音节语素是外来词汉化的高级形态,与汉语固有语素可构成系列合成词,构词能力强,因此教学时可进行组词练习,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大。
关于外来词,同词不同译的现象值得关注,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一个外族词在汉语中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形式,这又有两种情况:①音译和意译完全同义,为等义词关系,如“guitar”音译为“吉他”,意译为“六弦琴”,两者等义;“vitamin”音译为“维他命”,意译为“维生素”,两者等义;“SARS”音译为“萨斯”,意译为“非典”,两者等义,等等。②音译和意译不构成等义关系,两者在词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如“modern”音译为“摩登”,义为“式样合乎时兴的,时髦”;意译为“现代”,而“现代”指“现在这个时代”。又如“motor”音译为“马达”,义为“电动机”,意译为“装有内燃发动机的两轮车或三轮车。也叫摩托车”;又如“romantic”音译为“罗曼蒂克”,为形容词,意思是“浪漫的”;意译为“浪漫”,而“浪漫”除了具有与“罗曼蒂克”相同的意义以外,还另有他义:“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等等。
这种一词音译、意译并存的现象,教学时可向学习者加以说明。
(2)同一外族词的汉语音译书写形式不同,有的是早期译写在形成规范之前的各种形式,如“Karl·Marx”曾被译写成“麦喀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尔格时”、“马克斯”、“马克思”,经过24年才统一为“马克思”。有的是当下仍有不同的译写形式,如“chocolate”一般译写为“巧克力”,但偶有写成“朱古力”的;“ice cream”一般译写为“冰淇淋”,但也偶有写成“冰激凌”的,等等。此种情况一般不必向学习者介绍。
(3)同一外族词港台与大陆译名不同,如“laser”在大陆意译为“激光”,在台湾音译作“镭射”;“New Zealand”在大陆译作“新西兰”,在台湾音译为“纽西兰”;巴勒斯坦前领袖“Arafat”,大陆译为“阿拉法特”,台湾译作“阿拉法”;美国前总统Ronald Reagan大陆译为“里根”,台湾则译作“雷根”,香港译为“列根”;另一位美国前总统Bush大陆译为“布什”,台湾译为“布希”,香港译为“布殊”;现任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大陆译为“奥巴马”,台湾译作“欧巴马”。
此种情况针对那些对港台译名有所了解的学习者可加以比较说明,使其明白这是汉语不同社区的外来词异名同指现象。
参考文献
[1] 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外语教案 篇五
关键词:教育生态理论 高校与企业交互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94
1 教育生态学理论与外语人才培养
劳伦斯・A・克雷明首先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对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协同进化同样适用于对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并剖析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肩负着培养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外语人才更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紧缺人才。然而,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却差强人意。究其根源,校企合作不紧密是导致外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缺乏系统性。外语人才普遍是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实践能力低,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竟然还存在着企业招聘难的问题。这就反映出具备专业知识且操作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的短缺。企业是人才输出目的地之一,是高校教育宏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和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场所。人才输出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在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校企交互模式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方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促进高校教育,并通过高校的人才输出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 当今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校企交互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利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实现双赢。本文以新乡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的形式、途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进行调查,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校企合作的理念、企业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参与管理等情况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推动校企合作的合理发展。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是本科教育,设置的专业有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向包括教育和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目前外国语学院和新乡市的新飞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第四个学期将会在该企业进行实习,从事相关的英语资料的翻译工作,比如一些设备仪器的说明书、维护设备的英文介绍以及该产品在一些宣传资料上的中英文文字的翻译等。这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虽然外语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外国语学院主动与企业联手可以了解其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英语的实践提供场所,进行相关专业设置的调整。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没有参与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学校的实训资金的投入较少,没有专业的企业员工的相关培训等问题。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锻炼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专业知识不够、不精,需要弥补。
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虽然以“就业为导向”, 但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校企合作表面化。在校企合作中,合作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到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提供给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实习的场所;合作企业并未将实习生作为招聘对象去培养。因此,即使实习过后学生的就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实习的实践比较短,学生还没有真正适应企业的运作机制,实习就结束了。因此,实习的收获不大,流于形式。
第二,国家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提倡校企合作,但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法规。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整体上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当今,国家没有正式出台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因此,宏观上,政府应尽快完善现行的相关法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配套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发展。
第三,企业与高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方面,高校应该转换教育理念,以就业为指导方针,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支持,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开发企业急需专业。另一方面,企业同样要转变观念,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要以人才作为企业强大的坚强后盾,从长远发展进行人才战略规划。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要紧密配合,不断改进。
3 教育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校企合作
第一,限制因子定律。
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能量流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质量和规模。限制因子多种多样,而且有时空变化。在教育的生态环境中,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比如培养人才的高校和接收人才的企业就是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限制因子。当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的需求能够被企业就收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平衡。而人才是否合格,企业最有发言权; 同时,只有高校培养出了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动态地了解这些限制因子,消除其负面的影响。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和企业的需求挂钩,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企业的要求,让学生及早了解企业的要求和运行机制,以便将来进入企业岗位时能胜任并尽快适应企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第二,花盆效应。
在生态学上,“花盆效应”又被称之为“局部环境效应”。其基本含义是,受花盆生态区域的限制“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在教育领域的意义是,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强调纯知识的传授,没有将学生放置到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有基本的知识,更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英语的运用,比如翻译和口语。学生在具体的企业岗位实习锻炼后,才能将英语的功能发挥出来,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对职业的感情。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会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学校教育无法完成的。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学校和企业及时进行人才方面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一直改革,但因为缺少企业用人的有效信息,所以,高校教育还存在弊端。另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介入能够缩短企业在升级、转型方面的时间。因为,当企业在转型之前将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学校,就会避免人才短缺的情况。企业的发展也适用于花盆效应,企业只有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发展的空间和竞争的实力。
第三,教育生态位原理。
从教育生态系统角度看,教育和社会各方面都有相互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需要系统各功能团体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相互合作,从长远考虑,建立长效的机制。
从高校教育的内部看,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双师型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学生”。[1]我国现有高校的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占绝大多数,具备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的教师很少。而且职业资格获取的重要条件是丰富的职业经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也需要走进企业,接受相关职业的培训,才能在课堂的教学中将实践所需求的能力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实践知识的指导。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和人才培养的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规划,及时地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参考,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通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模式,不但可以加强学院与企业的联系,而且也可以实现学院与合作企业的“共赢”。对于学校来说,高的就业率会提高人才的利用率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企业来说,高效率的对口人才的聘用可以让企业的发展避免走弯路,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回报,这样,校企合作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双赢。
4 结语
根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互惠共赢,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该研究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为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同时,该项目的研究涉及高校等院校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因此这一研究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理论的丰富和逐步完善。
从实践上讲,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接纳实习学生,可以解决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资源匮乏的问题,还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岗位,有利于学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 同时,学校的师生构成的智力资源可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学任务,有效解决了学院专业教师不具备实践技能的问题,同时,学校也获得了企业提供的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利用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建设实验实训室,满足教学需求。
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出发点。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需求对现行的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结构进行调整,即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和组合。而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能参与各种竞争所具备的人才,能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增加筹码。因此,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标准,对校企的双赢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伟。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
[2]靳润奇,陈鸿雁,赵立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揭育通。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5][6]刘天英,刘萍。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8):88-89.
[7]吴继文,王娟茹。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2,(4).
[8]林苏。论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与当代高职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9]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10]邹林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探析[J].教育研究,2004,(6).
[11]赵长林,刘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J].职业时空,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