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练习(优秀11篇)7-8-39

下面是www.kaoyantv.com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练习(优秀11篇)。

槐乡的孩子 篇一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也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与快乐,既而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语言。2. 采用学生个体自读与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准备1、 简介课型。(此环节安排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或学期初第一次与本册教材见面时)1) 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①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本学期的八组课文中每一组的前三篇课文就是精读课文;另一种是略读课文,每一组的第四篇课文。② 对比这两类课文 ,发现它们的不同编排特征:略读课文加“*”,而精读课文没有;略读课文前面有导读提示,而精读课文没有;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与练习,而略读课文没有。2)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和自己读懂略读课文的方法:略读课文只要求大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方法主要是先读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然后自己去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等语言的体会,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2、 师——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写有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3、 生——《新华字典》、朗读预习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解读课题1、[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槐乡的孩子)3、读取信息,认识槐树。1)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2)结合图片补充槐树、槐花的相关资料(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用大多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如:孩子们若不太懂“落叶乔木”,可以解说成:“槐树,是种高大的树,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叶,是落叶乔木。”让多数孩子能真正了解相关知识。)4、回顾前文,进入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快乐的生活”,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感受了很多不同的快乐。《我们的民族小学》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共同学习的快乐,《金色的草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自由接说);《爬天都峰》让我们饱尝了——(学生自由接说)。这篇课文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大略初读1、导读提示。1)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2)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①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②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③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2、自读自悟。1)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字典读准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和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2、集体交流1)词:结成了伴、知了、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 缕缕炊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建议,引导学生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结合起来说。(槐乡孩子在八月里的一天上山采摘槐米。)[板书:采摘槐米]3)哪些语段向我们介绍了槐乡孩子一天的生活?(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经过的又是哪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三、品读语段1、默读具体写槐乡孩子一天生活的语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2、交流阅读感受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在谈完感受后能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如:槐乡的孩子真(勤劳)啊!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进行梳理、概括信息点。(勤劳、懂事、团结合作等)过渡:刚才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热爱劳动这一点,还有同学说槐乡的孩子劳动着也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具体描写采摘经过的第3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那一份快乐。3、集体聚焦——快乐劳动场面l 合作采摘(4—6句)1)用波浪线划出具体描写采摘槐米的句子2)交流中建议学生读出快乐,教师通过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动词、比喻句、文句的节奏感等)、指导朗读  3)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男女生分句合作读,师生分句合作读,引读等)朗读句子,积累语言4)小结:瞧,我们从男孩女孩合作采摘这个片断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随机板书:合作采摘)过渡:合作采摘是快乐的,这一段前几句话和后几句话又在写什么呢?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他们的勤劳与快乐呢?l 早起出发(1—3句)  省去第2句不影响意思表达,比较有无第2句的不同,在读中初步感知概括描述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组句形式,l 满载而归(第7句)在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随机小结:劳动的时间很长,但劳动的成果可喜,孩子们心情快乐。4、以段带段,回环朗读师:孩子们,八月,天多热。槐乡的孩子们早起出发,来到山上合作采摘槐米,每当炊烟四起满载而归。当月落柳梢时,劳累了一天他们才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他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第二天,假若是晴天,天气依然炎热。鸡热得——狗热得——蝉热得——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男孩——女孩——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又是——月落柳梢——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每年的八月,每年八月里的晴天,槐乡的孩子都是忙碌的,但也是快乐的,因为勤劳的他们不想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他们有劳动相伴,有快乐相随,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槐树,难怪课文一开头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四、回顾全文,赏读品味,总结提升。1、划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积累背诵):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4)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2、用一句话抒发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生畅谈)3、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无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劳动吧,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教学反思附:教学片断(集体聚焦——快乐劳动场面)

过渡:刚才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热爱劳动这一点,还有同学说槐乡

的孩子劳动着也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具体描写采摘经过的第3自然段,细细地

去体会那一份快乐。

师:请用波浪线划出具体描写采摘槐米的句子。

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4—6句

师:这几句是具体描写采摘槐米的句子,大家都说从中感受到了槐乡孩子劳动时很快乐,那么

你能用朗读来表达这一份劳动的乐趣吗?

生读

教师结合学生的朗读实际,适时选用下列评价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

1、教师先有感情地朗读——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的槐米落下来了。——这两句话你读得很流畅,让我们看到男孩们身手矫健、动作熟练,不愧是在槐乡成长的孩子。

2、师:两条辫子像——师生: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师:这一句你读得轻快、短促,你是想告诉大家——

生:女孩子的动作很快,因为运作快,所以头上的两条辫子有节奏地一上一下。

师:你体会到了她们的动作灵活,真好。这儿,把辫子比作蜻蜓的翅膀,又让你感受到了——

生:女孩子的可爱,把辫子比作翅膀还让人感觉她们心情很好,像自由的蜻蜓一样快乐。

师:你真了不起。每一位作者写比喻句都会很小心,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这个比喻句当中你能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快乐,真是不错!大家一定发现了,写女孩采摘槐米中还有一个比喻句,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相信,这“觅食的小鸭子”,一定也让你感受到了塞槐米的小姑娘的心情,她们同样——快乐!

3、这么流畅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火热的劳动场面,我也想读读呢。

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男女生分句合作读,师生分句合作读,引读等——朗读句子,积累语言)

师小结:瞧,我们从男孩女孩合作采摘这个片断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随机板书:合作采摘)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早起出发     勤劳

采摘槐米: 合作采摘     快乐

满载而归     ……

槐乡的孩子 篇二

一、导入新课 简介课型。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槐”在这里指什么吗?

2、出示槐树图片简介槐树:

3、你们知道槐乡是什么意思了吗?

这个地方中了许许多多的槐树。

4、简介课型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看一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还有一种是略读课文,像第4课这种在课题上面有个小雪花的课文就是略读课文。

c 、你们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吗?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阅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你能正确的读出这些词语吗?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3、请大家在读课文,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槐乡的孩子是怎么采摘槐米的。

4、那么这群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三、自读自悟

1、请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反馈指导朗读。这群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 勤劳懂事

生1、 我认为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板书 为什么呢?

我是从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到的,读

生2:老师,我联想到我上学的学费都是想爸爸妈妈要的,而这些孩子的学费却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

生3:老师,我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都是自己花,交学费都是给爸爸妈妈要,所以读到这我觉得这里的孩子特别懂事。

师:那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还有吗?

生:我从第3段的“”体会出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说说你的理由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天还没亮,他们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这时候可能很多大人还没起床呢!所以我觉得他们很勤劳。(出示课件)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是啊,槐乡的孩子真是勤劳懂事啊!槐乡的孩子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 吃苦耐劳

生1、我认为槐乡的孩子不仅能吃苦而且很能干。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呢?

我从第三自然段第三句话体会到的。他们不怕热。

天有多热?(指名读)出示课件。

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天非常的热。就连动物都热的无精打采,不知如何是好,更何况人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躲在空调屋里不肯出来,可是这些孩子们,却天不亮就到山上摘槐米了。

生:老师我知道他们的食物也非常简单,仅仅是一葫芦水,一些干粮。干粮可能是馒头和咸菜,也可能仅仅只有馒头。他们没有酸奶,没有面包,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早出晚归。我很佩服他们!

从你们的言语中我也体会到这些孩子真是一群吃苦耐劳的孩子。板书

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之心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

还有吗?

生:我知道槐乡的孩子会劳动,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分工合作,而且劳动的很快乐。男孩子……女孩……

你能把那句话读一读吗?指名读

※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我觉得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你从哪里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呢?

生:我从课文第3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

你来读一读好吗?(指名读)

是啊,屡屡炊烟升起时,劳动了一天的孩子们满载而归,他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饥渴,唱着快乐的歌。来读这句话。

还有吗?

生:我从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读这句话)体会到孩子们很快乐。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孩子们全然没有感到劳累,他们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板书 让我们读读这句话吧。

这些可爱的槐乡的孩子们,仅仅只有这一天勤劳董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吗?是啊,他们天天如此。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四、鉴赏句子。

1、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再读一读,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吧。

2、反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1自然段的。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的爱好,也紧紧扣住了题目。

生2: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和第二句。读 第一句作者运用比喻让我明白了槐米的样子和香味;第二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让我感到槐米像个淘气的孩子,非常可爱。

生3:我喜欢第3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二句。读作者通过写动物让我体会到了天气的炎热。

生4:我喜欢第3自然段的,读 女孩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写法,让我感到劳动丝毫没有给他们带来劳累,读起来感到他们很快乐,很活泼。

生5: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到省略号的时候,我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他们劳动的画面。

大家说的真好!

五、写作。

1、你们虽然没有和槐乡孩子相同的劳动经历,但你一定在家里做过家务,和同学一起做过环保益事,相信你劳动过程与他们相比同样精彩,你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块分享吗?

2、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吧。

3、谁来读?

师:看来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和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到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童年吧!

槐乡的孩子 篇三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是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 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 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 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 (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 (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 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 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 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 (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

板书: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

槐乡的孩子 篇四

编写者

第 1 教时

教 学

内 容

4、槐乡的孩子

设 计

理 念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

资源

修改意见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d: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快

女孩 捡 塞

满载而归 乐

课后记录

槐乡的孩子 篇五

4 槐乡的孩子

教学内容:p12-p13

教学目标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渗透环境教育)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 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渗透环境教育)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满载而归

教学反思:

1 文中的优美句段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读得很投入。

2、由于课文的内容很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练习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的欢快和勤劳。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课前准备:槐树、槐花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近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出示槐树、槐花图片课件。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歌声 ( )的微笑

( )的劳动 ( )的槐米

( ) 的清香 ( )的鈎刀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练习 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表达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背诵文中描写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4)展开想象,感受槐乡孩子劳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有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潇洒豪放的品格。

(2)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3、关键: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3、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动笔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学反馈,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这篇课文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语言非常优美。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由。并试写一两句。

3、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3、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魅力,及写话能力。

4、畅谈自己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并说明原因。培养孩子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欣赏

1、教师导言:课文以“槐乡的孩子”为题,主要像我们介绍了哪两个季节的槐乡?(五月和八月)并板书。

2、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3、那我们先汇报一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五月槐花盛开景色很美。师:你能具体谈谈吗,怎么美?(山山洼洼---白茫茫,说明了到处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都什么颜色?像什么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都像白雪吗?象象圆球象小辫。观察的角度一样吗)(由远及近)

师小结: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谁能把槐花的美和可爱试着读出来。谁来接着汇报

b还因为槐乡的味美,到处都是香气扑鼻(学生读这时候连风-----夸张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吗、而是指到处都是香气)还有哪些词体现了?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说明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让我们身在槐乡感受一下,好香啊。槐乡还有香喷喷的槐花饭。这也是槐乡的一个特色)老师每次读这一段时都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谁来试读一下。

c槐乡的孩子很美,热情好客。用槐花装扮自己。也√快回答★www.kaoyantv.com√是槐香一道亮丽的风景。师;除了美,你还能体会到孩子的什么,(快乐,自由)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小结:五月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幸福与快乐。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板书幸福快乐满意。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引导感悟。

师:那为什么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呢?谁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 因为在这八月我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苦与忙碌(天热,午饭,劳动时间长)

b 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快乐(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满载而归唱歌回家;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师:在八月槐乡孩子在树上削槐米捡槐米,你削我捡团结协作,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谁来朗读一下让我们闭眼想想一下那画面是怎样的

c槐乡的孩子的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辛劳自己赚取学费------)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在八月,槐乡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快乐着,孩子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过着丰富充实的生活,所以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板书;:吃苦耐劳繁忙。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现在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4)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导写作。

四、拓展升华

说说心里话:你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指名回答,畅所欲言(从景美和孩子快乐---来谈)

师小结:是啊,槐乡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劳热情淳朴的孩子们,让我们羡慕。希望我们有机会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 幸福快乐(满意)

八月 吃苦耐劳(繁忙)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练习 篇八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本课的学习,我们就是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等好品

开始,我就引导孩子们理解“槐乡”,从而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学读书……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槐乡的孩子 篇九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曾经是课堂主宰的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放下了自己的架子,成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交流者。但同时,教师由于对课改的内蕴理解偏颇,从而导致一系列“忽悠”事件的发生。笔者从“忽悠”事件着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寻找根源,解决应对,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评价 忽悠

随着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以及而后的一系列小品的出现,社会上随之流行起了一个新名词──忽悠。不知道大家对“忽悠”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笔者认为“忽悠”就是想方设法地欺骗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纵观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我们会发现“忽悠”事件屡见不鲜。其实这也不奇怪,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上的一些人就是运用“忽悠”战术,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奇怪的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忽悠”事件,这就让人有点啼笑皆非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喜人地发现,课改实施中的课堂更民主了、更人文了、更活跃了。而曾经是课堂主宰的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放下了自己的架子,成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交流者。但同时,教师由于对课改的内蕴理解偏颇,片面地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颠覆。因此,在教学中刻意追求别出心裁,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课堂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从而导致一系列“忽悠”事件的发生。

一、“忽悠”事件回放

这是人教版三上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的教学片段:

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想引导学生感受槐乡孩子为了能上学,冒着酷暑采槐米赚取学费后,问:“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槐乡的孩子真幸福,可以天天去爬树。

师(给予高度评价):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真好!

生2:我真希望自己是槐乡的孩子,这样就可以天天跟他们一块儿玩。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真不错!

生3:槐乡的孩子生活真自由,我真羡慕他们!

师:说得不错!

生4:槐乡孩子的生活真令人羡慕,他们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像我们,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走出一步,爸爸妈妈都时刻盯着。

师:你将自己的生活和槐乡的孩子进行了对比,说出的感受就更真实了。

生5:是啊,我们多可怜,哪有他们的自由啊!

……

接下来学生的发言大都是吐苦水,大谈自己的生活苦闷、无聊,槐乡的孩子却自由自在。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而教师也是一味地表扬“说得好!”、“说出了你的心声!”

二、“忽悠”事件分析

笔者不清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很显然学生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学生的心声是道出了,但这里所道出的心声是有悖于文章本意的,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背道而驰的。《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槐乡的孩子过着勤劳的童年”。槐乡的孩子天天在山里跑,采槐米是为生活而奔波,而非学生所言的那样玩乐。至于槐乡孩子的快乐应该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才对。“忽悠”事件中教师对学生错误的认知熟视无睹,甚至推波助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大加赞赏。这在无形中也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也许,教师是在履行课标中所指出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吧。但笔者认为,这不是尊重,这是老师在忽悠学生。可能老师会认为自己比较冤,明明是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会,怎么会成为忽悠了呢?笔者在文章开头已经解释了何为“忽悠”,“忽悠”就是欺骗。老师可能会说,我没有欺骗学生啊!我们来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在欺骗学生。我们从事件中,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的,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则是“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真好!;你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真不错!;说得不错!;你将自己的生活和槐乡的孩子进行了对比,说出的感受就更真实了。”从上述老师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是赞同的,在学生的心里,自己的答案是得到老师肯定的,是正确的。而事实呢?学生的回答明摆着就是不正确的啊。老师无声地告诉学生:你的回答是正确的。而一些原本已经体会到槐乡孩子勤劳的学生,心里不免产生了疑问,“老师这是怎么啦?”试问,这不是“忽悠”是什么?老师尊重学生,固然不假,可这样的尊重却让人心寒。因为这样的尊重是一种伪尊重,是教师教学上的严重失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错误认知做出引导和判定的“不作为”,是“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矫枉过正。

教师尊重学生没错,师生平等对话也没错,但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有限,很多时候对文本的解读是片面的、狭隘的、错误的。作为教学组织者,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调控课堂的节奏。时刻不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身肩课堂主导的职责。“讲”在关键处,“导”在迷茫时。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忽悠”事件中的教师如果不虚伪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是大胆地指出学生认知上的错误,我想学生就不会还是一味羡慕槐乡的孩子冒着酷暑采槐米,而应该转为敬佩他们的勤劳、乐观。即使效果没有这么好,但教师明确表态这样的认知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至少也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产生质疑,也就不会一错再错、一误再误。

三、“忽悠”事件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时时刻刻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教师应该要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指导权,在学生理解与文本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时,适时引导,将学生从“歧路”引入“正途”。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该讲的十句不多,不该讲的一句都是废话。”因此,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类似“忽悠”事件的发生,教师的适时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评价,笔者抽样做了一份调查。

问题一:在你站起来回答时,你希望教师怎样对待?

a:不管回答对错,老师都表扬。

b:对时表扬,错时提出建议。

c:不管对错,少有表扬却总提建议。

问题二:当你或同学回答明显错误时,老师还说:“说得真不错!”你会怎么想?

a:表示理解,老师总在安慰学生。

b:表示赞同,老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c:表示疑惑,不明白老师在做什么。

d:表示反对,认为教师是在欺骗、是误人子弟。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作为学生,教师课堂教学适时评价的接受者,他们大多希望教师“赏惩分明”。认为只有教师态度明确,才会真正帮助他们成长,而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理念下的一味鼓励、赞同、甚至附和,在学生看来是一种欺骗、是误人子弟,是真真正正的“忽悠”。

那么,如何避免类似“忽悠”事件的发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潜心会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不可忽视。只有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阅读、独立思考,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碰撞,奏出情感的共鸣。其次,教师评价一分为二。对于学生无法从文本获取正确信息而产生的错误认知,教师要及时、巧妙地说“不”。教师可以委婉地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又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错误,一举两得。最后,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当学生回答明显错误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是吗?再想想!”“是吗?谁还有不同意见?”让学生重新思考,重新积极地投入寻求正确答案的思考中,在学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相信见解会有所改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错误信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应本着对学生、对教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说“不”,巧妙地说“不”避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忽悠”。

────────

【参考文献】

⑴ 何朝霞、戴慧琴:《课堂评价,老师怎么说“不”》,《教学月刊小学版》,教学月刊社,2005、2下。

⑵ 潘文彬:《莫让语文迷失了自我》,《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5上。

⑶ 王晓琴:《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有效》,《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5。

⑷ 王之智、杨林功:《课程改革中的误区及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6。

⑸ 钱正权:《课文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

槐乡的孩子 篇十

1、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以下教学步骤供参考:

⑴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⑶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⑴ 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⑵ 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⑶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2、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参考资料】

〖槐树〗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

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槐乡的孩子 篇十一

课题4槐乡的孩子课时总计8课时主讲人戚海鸿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3、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流程个性设计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远近的人们都闻得到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投影片)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槐乡的  谁愿意把“孩子”两字大大方方地写在黑板上?写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说说他写得怎么样?师总结:写字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字。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齐读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二、新授:(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下面,老师先把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2、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老师说呀?3、自己也来读读吧!请大家打开书本,大声地读课文。 要求:(投影出示)4、检查:读完后先来读读生字和词语吧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家看,老师把槐乡孩子的最爱 (图片)带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你看到了什么?生:……师:书中是怎样写槐树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师:谁来把课文中描写槐树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减词对比读。师: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师: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走在上学的山路上,随着风儿,向他们打招呼的是——;当他们来到运动场,勾住他们的衣角,要求和他们一起游戏的也是——;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生:……师:是呀!孩子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时时处处,槐树都相伴左右,此时此刻,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生答)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板书:朋友)三、亲人1、那高大挺拔的槐树,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槐米给孩子们带来了朋友般的温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不过,除了时时陪伴,槐树给孩子们还带来了快乐,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生:(学费)师:哪句告诉你的?读一读。师:想想你们的学费是谁给的?2、小朋友,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槐乡的美,槐乡孩子的勤劳,好吗?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槐乡的孩子还是(    )小朋友都面露难色,怎么办呀?(学生可能会说:想一想、讨论、读书)还是让我们来读读书吧,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讨论一下。在书上作上记号,过会儿交流,槐乡的孩子还是(     )的。2、生:槐乡的孩子不怕热 槐乡的孩子能吃苦天多热呀,师引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a生: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b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师:(指男生读)(可以加上动作)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男生齐读)c师:女孩们,你们在干什么?生: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你们读的是两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如“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像觅食的鸭子”)让我们也展开想像的翅膀,除了课文上描述的、图画上描绘的,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玩伴) 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你削我捡,你捡我削,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真是一棵棵友谊之树。5、师:那一棵棵槐树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的乐园,在树上,在树下,他们还会干什么呢?6、就在这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师:究竟载着什么呢?师:是呀,尽管是在乡村,尽管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勤劳、他们积极,于是,满载着这些收获,田野里飘起了他们……(快乐的歌声)希望你们每天也能满载而归。7、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五:悟情拓展。1、师:看,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他不再只是一棵简单的树,而成了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最慈爱的亲人、最好的玩伴。2、(出示鲜花)这是什么?师:知道吗,这是母亲节时,一个小朋友送给母亲的节日礼物,那它还仅仅是两朵鲜花吗?3、师:是呀,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看,当你用含情的眼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爱,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4、来,小朋友,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感受槐乡的美,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朴实吧!配乐朗读课文课后作业::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但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积累在自己的小脑袋里,珍藏在自己的心中。师:火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师:这时,槐树又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师:来,载着你的希望读一读。(指名读)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练习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多种形式进行提问,课堂效果较好。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要提高各种各样的技能。要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搞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的课堂,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的去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