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14篇《秦兵马俑》说课稿,欢迎借鉴。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同《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属第四单元。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基于课文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能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2、理解并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尤为重要,借鉴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模式,我把感受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和有效进行学生、文本、教师对话提供了平台。
2、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三、 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兵马俑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更有创造性地理解与体会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我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简介背景,导入课内。
课始,我以旅游作为话题,由学生熟悉的话题过渡到兵马俑,(教师板书课题),通过对背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抓住过渡,感悟重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课文后,我让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这样的环节设计,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3、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在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时,我抓住具体的词句进行指导朗读,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在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只向学生提出了读好句子的要求,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4、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最感兴趣了一种类型来,并出示具体的兵马俑图片进行指导朗读。这样尊重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地位。
在感受兵马俑“个性鲜明”特点时,我利用省略号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练习的愿望,体现了课程标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的理念。
5、学习首尾,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首位段落和观看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领略了秦始皇“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形成了敢于张扬个性的人生观。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体现了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理念。
6、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堂的延伸与拓展,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愿望和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两个有选择性的拓展练习。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和学生的阅读感悟相结合,注重了学生读写基本技能与语文实践能力相融合,注重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培养了学生“敢为天下先”的个性品质。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从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细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⑴、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积累精彩的词句。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⑶、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⑷、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宏伟气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这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地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循循善诱,以课题《秦兵马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收获成功,从而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型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具体说第一课时)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探究体验,诵读感悟。
导入新课时,我从“佣”的意思入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兵马俑”,“秦兵马俑”也就是在秦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墓中陪葬用的偶人。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带着各样的疑问来进入文本的学习。兴趣是最好了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搜寻、获取信息,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扎实有效的预习,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展才会顺利,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成语,这一课中的成语比较多,要了解学生预习当中对这些的掌握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第三项探究体验,进入文本的学习,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用文章的一个段落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主要写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用了这么一个过渡段来承上启下,然后加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一头一尾加上这具体写的内容,帮助学生划分课文层次,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表达顺序。学习兵马俑的宏大这一部分,引导学生诵读、发现、探究。用一个问题牵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顺势板书课文中的一系列数字,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来具体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巨大”,文字直观地表述场面的宏大。
第四项诵读感悟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规模宏大之后,通过诵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使学生理解,感受,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诵读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举纲张目,还有画龙点睛,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表达顺序,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4秦兵马俑
价值
规模宏大列数字巨大,巨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陵兵马俑说课稿 篇五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拜拜!
秦陵兵马俑说课稿 篇六
暑假里,我一游西安,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周围的大型陪葬俑阵,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的发现震惊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果真如此。走进兵马俑的1号坑,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我真的是叹为观止了。
听导游讲,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俑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都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的。
我细细的观察了兵马俑一番,这才发现兵马俑塑像的精致:俑的头发都是一根一根刻出来的,眉眼鼻口逼真的像真人。俑的铠甲层层密密,叠在一起。导游解说道:兵马的铠甲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这样设计,战斗冲锋起来,人不会受到铠甲的束缚,可以轻松应战。哦,原来如此。可是真人需要用这样的铠甲,竟然连陶俑都“穿”这么精致的铠甲,秦始皇对兵马俑的设计可真是严格啊。导游告诉我:这铠甲还不算点什么,你细细的看每个兵马俑吧。我照做了。我发现每个兵马俑的神情、姿态都各不相同。发现了吧?!导游笑着说,这1、2、3号坑中的这么多兵马俑,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噢,我很惊叹。
我们同着导游,一个坑一个坑参观过去。这些兵马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有的凶神恶煞,真可谓是栩栩如生。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帽的,显然是些机警的骑兵。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导游讲解道:原来这些都是彩陶的兵马俑,可是出土的后三天,这些颜色都氧化掉了,真是可惜。我觉得彩陶的兵马俑一定更神奇,更逼真吧。
……
走出兵马俑坑,我的。心中十分激动。终于一览兵马俑坑的壮观景象了,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没错,没有看兵马俑就不算到过西安!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七
一、 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想象文章描绘的情境,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8个生字,积累运用诸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了解秦兵马俑,想象兵马俑神态,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描写。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课课文较长,但理路清淅,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回顾说明的方法,学习写实加想象的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
二、 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
三、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介绍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视频作为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课题。板书:秦兵马俑,并指导“秦”的写法,揭示“俑”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我安排了检查生字的环节,本着短、平、快的指导思想,以最简便的方法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完成识字任务。
在检查生字,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我采用展示班级朗读水平的方法,选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范读展示学情;二是渗透结构段的划分;
初读之后,全班正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然后再读课文,探索感知。
(三)、默读课文,探索感知
默读时,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
(1)作者用哪一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清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3)作者笔下的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为什么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孩子清楚任务目标,就会主动地探究,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把老师解放了。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文本,探索语言文字,激起个性化独特感悟,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尝试着进入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情感世界。
师生交流与文本对话后的心得,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的正确通顺。
师生交流:
问题一:赏析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二:重温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三: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赋予了兵马俑生命,使他们活了起来。下面,清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去感受那轻微的呼吸声,……(由教师范读“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部分。)
在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兵马俑神态之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段,品析作者的表达方法。(每一句话的前半句均是写实,好像之后都是想象)板书 写作方法: 写实加想象
(四)、回顾文本,整体把握
总结课文,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我反其道而行,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重点句
师:同学们,现在让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兵马俑,你会引用哪一句?
教师规范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都是提取中心的首选。
2、回顾重点词语
师: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梳理词语,教师整理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3、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
师:同学们,作者的词汇是多么丰富呀!你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这段话吗?
出示课件(5)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 )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 )。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 ),而且( )( )。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两块内容:第一部分提取兵说明马俑特点的关键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二部分板书写作方法:写实加想象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八
一、 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想象文章描绘的情境,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8个生字,积累运用诸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了解秦兵马俑,想象兵马俑神态,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描写。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课课文较长,但理路清淅,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回顾说明的方法,学习写实加想象的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
二、 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
三、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介绍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视频作为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课题。板书:秦兵马俑,并指导“秦”的写法,揭示“俑”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我安排了检查生字的环节,本着短、平、快的指导思想,以最简便的方法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完成识字任务。
在检查生字,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我采用展示班级朗读水平的方法,选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范读展示学情;二是渗透结构段的划分;
初读之后,全班正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然后再读课文,探索感知。
(三)、默读课文,探索感知
默读时,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
(1)作者用哪一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清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3)作者笔下的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为什么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孩子清楚任务目标,就会主动地探究,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把老师解放了。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文本,探索语言文字,激起个性化独特感悟,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尝试着进入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情感世界。
师生交流与文本对话后的心得,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的正确通顺。
师生交流:
问题一:赏析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二:重温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三: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赋予了兵马俑生命,使他们活了起来。下面,清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去感受那轻微的呼吸声,……(由教师范读“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部分。)
在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兵马俑神态之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段,品析作者的表达方法。(每一句话的前半句均是写实,好像之后都是想象)板书 写作方法: 写实加想象
(四)、回顾文本,整体把握
总结课文,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我反其道而行,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重点句
师:同学们,现在让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兵马俑,你会引用哪一句?
教师规范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都是提取中心的首选。
2、回顾重点词语
师: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梳理词语,教师整理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3、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
师:同学们,作者的词汇是多么丰富呀!你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这段话吗?
出示课件(5)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 )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 )。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 ),而且( )( )。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十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的《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
秦陵兵马俑说课稿 篇十一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还有点难度。因为,秦陵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陵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不但在前一个案例中让学生欣赏了秦陵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录像,还上网搜集了大量的`秦陵兵马俑图片,多次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或单幅,或整组地出示图片:面对气势恢弘的一号坑俯瞰图,学生惊讶其规模宏大;面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鸟瞰”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并马上想到了它的近义词“俯视”;而最后一组图片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陵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面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学生不禁啧啧赞叹古代雕刻家的精湛工艺……无疑,这一切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秦陵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十三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www.kaoyantv.com≥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十四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充分地运用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2、教学重点:
本教材相对来说,存在信息量少的缺陷,而与《秦兵马俑》相关的网络资源中音频、视频等信息极其丰富,更新快,密度高,正好可以补充课文的需求。有关兵马俑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网站资源中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围绕这个重点要求学生收集、处理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归纳,又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认知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能力目标:
利用网络,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页,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任务。
我先让学生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唤起以有的经验,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接着提问: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习愿望,选择好想要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准备交流。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图片资料”、“探索足迹”、“神秘传说”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因为网络教学要基于文本,再超于文本,所以我首先体现教师引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先交流书上二、三段的内容,结合朗读教学,进行思维训练。接着以“你上网还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小结、过渡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兵马俑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习后的感受,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让学生带着敬佩、赞美和自豪的感情齐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