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快回答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优秀10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复习教学
1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问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2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第一,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第二,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第三,联想迁移法: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三物理;有效复习;题型模式
一、主体学习,记忆知识
要将物理的知识群看成一个整体,而非一个松散的个体集合,具体的来说:
其一,是在复习时,首先摸清整个学科的体系构建和复习线索,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概念和规律逐一整理,详列提纲,同时搞清楚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逐一拼接模块,使之成为模块化,可以随意组合,从而任意变化。
其二,是在逐一整理题型,问法,并与知识点群相结合。物理复习,无非是“同问变式”、“归纳比较”、“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形式,要多角度的,详细的去考察题型,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总结出解体的规律。
其三,进行知识点概括和关键词应用。物理并非没有需要记忆的知识,小到公式,大到一些题型模式,都需要记忆,尤其是上一步中对于题型的总结,都需要学生了然于胸。因此,有必要对于最关键的部分加以总结,整理出关键词,然后强化记忆。
例如,在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问题上,常见的是导电滑轨问题,需要总结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金属杆的“运动、受力和平衡”、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等物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点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此类知识点进行记忆,并分析题型模式。此类问题,其实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物体受力状况的分析,对于物体运动的性质、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同时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由于这类问题是知识点的综合,如果不采取主题学习的办法,进行模块化整合,那么就会面对知识点较为分散,知识缺失的问题。而整合后的知识模块,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而对题型的总结分析,则能够确保学生在下一次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二、总结题型,分析过程
解题需要分析过程,从审题到条件的获取,再到每一步骤的分析推理,然后判断题型,判断知识的运用,加以计算并得到答案,每一步都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我们要求打好主干知识,但理解好主干知识并不能够学好物理,物理需要高度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知识只是起到一个基石作用。因此一定要注重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整理出标准化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因此,这里就需要对题型进行归纳。一方面要求老师们,需要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题型进行总结、加以整理,并对其中的步骤进行优化,并加以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偏差,所以,学生们需要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版本,即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而言之,必须有一整套较为标准的解题过程得以呈现。
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确定此类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然后调动这些知识。然后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已知的条件来求解出未知所在。最后通过计算或分析描述来得出答案。此类的流程依然较为粗略,应根据实际的题目,对每一部进行分析拆解,以此来达到总结体系、分析过程,强化理解的目的。
三、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题海战术一直是传统复习模式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教改的逐渐深入,题海战术被认为是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战术。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多做题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前两部完成的基础上,多做题事实上,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对解题思路的熟练运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但与传统的有题就做,无脑的去做不一样,笔者所提倡的题海战术,乃是有针对性的去强化练习。
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关于题型的总结。通过题型模式的总结,我们即可以结合知识点,来很好的将知识点加以整合,同时基于对解题步骤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针对某一题型,整理出较为标准的解体流程。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此类题型作为一种范式来推而广之,之后所有的解题无非就是代换几个数字或者代换几个变量条件而已,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变的,整体的解题思路也是不变的。
在这样题型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于任何一种提醒都进行强化练习。将每一种提醒都进行熟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每个题型的题目,都能够做上一百遍,熟悉各种代换的方式,对于考察的知识,解题的思路了然于胸,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逢题便解,又快又准了。这样的题海战术,对于我们所进行的高考复习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四、强化基础,规范答题
物理是高中理科的一部分,而理科的基础在于计算。虽然在物理方面的计算能力要求比数学要弱,但不能够又快又准的将答案计算出来,对于解题来说也就意味着失败。因此,强化基础是必须的,要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确保自己计算的即迅速又准确。
此外,还需要高度重视答题的规范性。高三复习的早期,学生们答题的情况不尽人意,不管是公式的运用,还是解体的步骤,还是计算的算式,甚至文字的推理描述,都不能够做到规范。这些都需要老师逐一的要求,制定好标准化的流程,加以强化。此外,还需要逐一的,就是书写的能力,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字迹的大小适中。部分题目所需要步骤较多,有些同学一开始即书写较大,导致最后无处答题,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草稿纸的运用。物理的计算大多数需要用笔算和心算来完成,因此草稿纸是必须的工具之一。但很多同学往往将草稿纸乱涂乱画,以至于在草稿纸上演算后,找寻不到最初的步骤。而事实上,工整的书写草稿纸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检查,可以很便捷的,通过前面步骤的重新分析,来检查出当前的错误所在,由此增强解题的正确率。
总结:总之,在较为紧张的高三,对高考的备战当中,事实上是对于高一高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强化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有针对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需要避免的是知识的分散和简单机械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为决胜高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有效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2
[2]宋小羽。高三物理的有效复习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
[3]汪双福。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谈谈对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1).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焦耳定律
1、定义: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率的方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三、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对气体不适用)。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库伦定律
五、电阻率
1、意义:电阻率是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用电阻率p表示,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电阻率越大,表明在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导体电阻就越大。
2、决定因素:由材料的种类和温度决定,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无关。一般常用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电阻率。
3、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用于制造热敏电阻)。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1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2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0.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1.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31.1什么是变压器?
答:变压器是借助电磁感应,以相同的频率,在两个或更多的绕组之间,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电器。
1.2什么是局部放电?
答:局部放电是指高压电器中的绝缘介质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发生在电极之间但未贯通的放电。
1.3局放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发现设备结构和制造工艺的缺陷,例如:绝缘内部局放电场过高,金属部件有尖角;绝缘混入杂质或局部带有缺陷,防止局部放电对绝缘造成损坏。
1.4什么是铁损?
答:变压器的铁损又叫空载损耗,它属于励磁损耗而与负载无关,它不随负载大小而变化,只要加上励磁电压后就存在,它的大小仅随电压波动而略有变化。包括铁心材料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以及附加损耗三部分。
1.5什么是铜损?
答:负载损耗又称铜损,它是指在变压器一对绕组中,一个绕组流经额定电流,另一个绕组短路,其他绕组开路时,在额定频率及参考温度下,所汲取的功率。
1.6什么是高压首端?
答:与高压中部出头连接的2至3个饼,及附近的纸板、相间隔板等叫做高压首端(强调电气连接)。
1.7什么是高压首头?
答:普通220kV变压器高压线圈中部出头一直到高压佛手叫做高压首头(强调空间位置)。
1.8什么是主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绝缘是指绕组(或引线)对地(如对铁轭及芯柱)、对其他绕组(或引线)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同柱各线圈间绝缘、距铁心柱和铁轭的绝缘、各相之间的绝缘、线圈与油箱的绝缘、引线距接地部分的绝缘、引线与其他线圈的绝缘、分接开关距地或其他线圈的绝缘、异相触头间的绝缘。
1.9什么是纵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纵绝缘是指同一绕组上各点(线匝、线饼、层间)之间或其相应引线之间以及分接开关各部分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桶式线圈的层间绝缘、饼式线圈的段间绝缘、导线线匝的匝间绝缘、同线圈引线间的绝缘、分接开关同触头间的绝缘。
1.10高压试验有哪些?分别考核重点是什么?
答:高压试验包含空载试验、负载试验、外施耐压试验、感应耐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雷电冲击试验。
(1)空载试验主要考核测量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验证变压器铁心设计的计算、工艺制造是否满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检查变压器铁心是否存在缺陷,如局部过热,局部绝缘不良等。
(2)负载试验主要考核产品设计或制造中绕组及载流回路中是否存在缺陷;
(3)外施耐压试验主要考核产品主绝缘电气强度、主绝缘是否合理、绝缘材料有无缺陷、制造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4)感应耐压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纵绝缘;
(5)局部放电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整体绝缘性能;
(6)雷电冲击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绝缘结构、绝缘质量是否能经受大气放电造成的过电压的冲击。
1.11生产中为什么要注意绝缘件清洁?
答:绝缘件清洁与否对变压器电气强度影响很大,若绝缘件上有粉尘,经过油的冲洗就随油游动起来。因为粉尘中有许多金属粒子,它在电场的作用下,排列成串,形成带电体之间通路(搭桥),从而破坏了绝缘强度,造成放电。电压越高,粉尘游离越严重,越容易放电。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4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时间,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物理要怎么学才能学好呢?结合自己学习物理的体会,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 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要做到如下四点:①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②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③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④适度训练。
2. 养成正确的物理思维
学生经常反映:教师讲课时听着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里下手。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②按照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弄清物理过程,从而分析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③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能量守恒分析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3. 步骤方法
(1)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讲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模式中,迅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定期复习与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七
一、明确任务――二轮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是把知识重组、归纳和综合的过程,即知识重组、构建网络,对重难点(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点进行专题强化突破。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是主要目标。
二、专题设置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轮复习专题体系的设置,实际上缺乏权威、统一的构建,专题选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新课标高考重能力的倾向更为突出。根据考纲的要求,以核心知识为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即重难点知识+专项能力。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制订专题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有主干知识性原则、能力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等。
专题设置建议如下:
专题一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地理位置判断及距离计算
专题三地球运动
专题四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判断及自然带分布特征
专题五水体和地壳地表物质运动及水利工程
专题六资源、能源问题及跨地区资源调配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问题及解决途径
专题八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区位选择
专题九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专题十世界热点地区焦点问题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专题十一中国区域发展特征和国土整治与开发
专题十二 高考题型分析及其解法
经过专题复习,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整理和加工要做到以下具体要求: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5.比较知识异同,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包括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高考方向把握到位
高考方向,是二轮复习的指向标。准确把握好高考方向,在二轮复习时就能够确定复习重点,捕捉高考热点,找出第一轮复习的弱点,使复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钻研考纲,认真解读双基,积极关注变化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入研究考纲,明确知识范围、试题结构、能力要求及题型等。近两年考纲相对稳定,基本没有变化,高考命题应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分析高考真题,探讨命题走向
高考真题是《考纲》对学生各种能力要求的体现,也是准确理解《考纲》的最好“参考书”。在复习每一专题时,要了解本专题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认真分析命题方式、特点及其规律,并由此确定该专题的复习重点,以做到有目标、有侧重地复习。
近几年的新课标卷, 题目灵活、注重能力,无偏题、怪题,题目难度适中。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人文地理分量有所增加,这也许是高考命题不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一个体现。出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是:区位、农业、气候、城市、工业、河流等。
四、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与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务求细密,以夯实基础。二轮复习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它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
2.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的关系
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规律,把握本质,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文地理,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个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3.地理学科与热点问题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高考命题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牢牢把握主干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不要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强化读图抓共性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读图分析题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大。2013年新课标卷1“无图不成题”,包括地形图、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共10幅,2013年新课标卷Ⅱ共7幅。
图形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5 篇八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九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