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优秀5篇】5-5-62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一

商鞅变法

1、背景:

①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导致私田出现。

②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出租土地,转化为地主。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5、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富强的封建国家。

6、影响: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其它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二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西晋统一南北,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1)公元263年,魏国灭蜀。

(2)西晋建立: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西晋统一南北:公元280年,西晋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

(4)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5)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政府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强迫他们当兵、服徭役,甚至掠卖为奴婢。这激起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时间: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2)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3)内迁的意义(影响):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东晋和十六国

(1)东晋建立: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十六国的形成:西晋末年以来的130多年中,各族统治者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历把北方15个主要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北方。

4、淝水之战:

(1)过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进行决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失败。

(2)前秦失败的原因:

第一,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基础不稳;

第二,苻坚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战时又临阵惊恐;

第三,东晋内部团结,计划周密,战术运用得当。

(3)淝水之战中有的关成语,并反映了什么?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都源于淝水之战。这些成语反映了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由狂妄自大到临阵惊恐的心态,是前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三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一)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四

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高,1月低;海洋上8月高,2月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③五带中,热带气温变化小,温带寒带较大;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五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www.kaoyantv.com←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形状圆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长,极点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口诀一:南纬S、北纬N,西经W、东经E。

口诀二: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4、公转的意义:(地球绕着太阳转)。

a、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c、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历史 生物 篇六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