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快回答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最新8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批改
文章写完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细致的指导。教师通过批改,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教师通过批改,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作文教法,又可收集素材对作文进行讲评。它是师生间促膝谈心,交换意见,交流感情的一次机会。但作文批改却长期存在着劳而无功的现象,老师付出足够的心血进行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领会教师真正的意图。因此,作文批改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尊重学生的意愿;要下功夫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批改相结合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的文章与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了几分,学生读后自己应该最清楚,所以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也只有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如果学生的作文完全由老师批改,改出的也只能是老师的思想、老师的认识,那就不一定是学生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不能得到锻炼,反而使学生错误的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习惯,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彻底改变作文批改劳而无功的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1.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改。 教师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并从中选出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仔细考虑好该怎样修改。上课时,把选好的文章用投影投出或把文章预先打印好发给每一位学生。师生共同研讨,哪儿该改,该怎样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然后试着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教师批,学生改。 所谓“教师批”,就是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在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各种各样的符号。发现妙词用“。。。”标出;发现佳句用“”标出,以此鼓励。凡须增添句子,可划“ ∨”标出;如遇不通顺的句子用“_”画出……总之,凡是学生看了符号就能理解修改意图的,就只画符号;凡是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可适当加点眉批。“学生改”就是学生在熟悉了老师使用的各种修改符号后,根据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进行修改。学生修改后,教师把作文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能写会改情况综合评定作文成绩。
3.互批互改。一是对批;二是组成三人或五人小组集体改。 两人对批的做法,可以由教师提出批改重点。例如,纠正错别字,改正用错的标点,或改动不通顺的句子等。小组集体改,可由教师指定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三、五人一组为宜,选出组长一名,负责批改全过程。小组建立后,由教师根据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批改重点;再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遇到讨论不下的问题,可请教师解答。
4.当面批改。这种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效果好。对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可采用当面批改的方法。例如,通过促膝谈心,亲切交谈,了解作文的真实性;对于作文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可一边启发,一边引导他们自己修改。改完再让他读一读,并给予适当鼓励。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批改作文,都应有要求,有检查,不流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批改中的指导作用。
(二)作文批改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作文批改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而定。低年级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到了中年级则着重指导修改写作是否有序,内容是否具体;高年级则重点指导文章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围绕中心等。
作文批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即使同一个班的学生,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批改时应区别对待。对作文基础差的同学,应多在词句基本功上指导,使他们过好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这一关;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应当拔高要求,使他们的作文用词准确、条理清楚,中心更明确。坚持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三)作文批改应遵循多留少删,多就少改的原则,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只有多留少删,多就少改,才有利于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与成年人不完全相同,教师应细心体味。学生的作文写的是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童乐,充满了天真和幼稚。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非常有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孩子的作文,更不能按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曾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给他的一年级的学生修改作文时,留下了“有一位法国阿姨来校参观,法国阿姨她是个女的”没有修改的佳话。这位老师认为一年级学生还是稚童,只要他不写法国阿姨是个男的就应当保留。多么高明的园丁啊,她对幼苗是那样的呵护!
除此之外,批改作文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去帮助,去指导,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作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发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四)认真写好作文评语
1.批语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夸大其词,言过其实,以免引起学生的盲目自满或盲目自卑。
2.批语要重点突出。就是说,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和和主要倾向,把批语写具体,便于学生对作文作具体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二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作文是进行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研究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可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感情、发挥个性的写作氛围,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提倡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想大胆写作、有感而发、随情而抒,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感受。没有了约束和禁锢,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自主表达的空间也随之拓展,同时,一篇篇精彩的佳作亦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一直推行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比较“简单”,这是的简单就是指教师的一两条评语可以陪伴自己走过多年的教学历程。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每次看到自己的作文评语都局限于“较上次有较大进步,继续努力”“阅”等,严重的打击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产生一种感觉:无论自己如何写,结果都一样,这样久而久之,即使学生曾经很有写作兴趣,到后来也会失去写作的动力。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要着重去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写的好的部分标记出来,要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即使是再小的进步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三、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培养,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过去某些阶段的教学中,最失败的地方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用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新课改一直非常重视小学的改革进度,加强对小学教学监察的原因。新时代的教育是要培养思维活跃,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推行了多年的改革,现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明显都有了变革,都在积极主动的去按照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开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增加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作文写作,写的是学生的认识,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直接打击学生,否定他们的想象力,而是要适当的开导,经常的鼓舞学生,表现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比如:有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用到的比喻非常富有想象力,但稍有一些不合实际,这时候,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划掉或者打上叉号,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想一想,这样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理的,或者夸奖学生有想象力,很有前途,并适当的依照学生的思路给出意见,鼓励他们写的更好。学生的内心很脆弱,欣赏和肯定给他们的正面影响力非常大。
四、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摆脱落后的束缚,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注意打破传统,勇于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指导方式的突破,多进行一些情境教学、课外教学、互动型教学等,改变课堂以往的风气,在开放、活跃的氛围中让学生有发现、有体会、有感悟,然后才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是思维方式形成的阶段,不要用纲常来圈住他们,要放任他们在合乎情理的情境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假设,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六、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只要教学中掌握了方法,让学生学会了作文技巧,作文就不再成为学生的重点和难点,也就会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三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诞生了多种教学思想,其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广大教师值得采纳的一种主流思想,其旨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相比填鸭式教学更具有感情色彩,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例如在完成《龟兔赛跑》的学习后,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谈一谈学习之后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还原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时要利用具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使学生感觉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直接发生在眼前。这时教师一步步地对故事的内涵进行透彻讲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则故事背后的寓意,随后让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进行思考与讨论,深化对故事的领悟,最后再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法得以落实,改变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四
1.多让学生开展讨论,锻炼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很多人都认为老师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不一定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具有构建知识意义的能力。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强调,反复朗读、用心精读,不断强调“读”的重要性,但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疑问精神,要懂得问“为什么”。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发挥探究求知的欲望,主动地去获取对阅读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感受。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单教会学生对语言的基础理解,更能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值得我们广泛推广运用。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孩子的思维。语言和思维本就是不可分离的,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与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演课本剧、改写课文内容、小组讨论等合作方法,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从而解放思想,发挥个性,培养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有效结合。合作学习不是指单纯的合作,而是要建立在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之上的。只有学生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学会人际交往。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并逐渐推广的一种教学理论。对于这种学习模式,还有很多相关的机制理念不够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探索经验,不断地丰富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盲目借鉴,而是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作用。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时,不能忽视教师所起的作用,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学会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自学和理解能力都较差,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从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辅导。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五
要改革小学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时,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要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即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它与成人的写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目的不同。成人的写作,大都是“有所为而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种交流往往是超越时空的。通过交流,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交流,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小学生习作练笔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我们在评价成人的科学著作或文艺作品时,要看是否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是否做到思想性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等等。但是,我们在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主要看《大纲》中规定达到的作文基本功是否已经过关。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看是否达到:字词运用准确,句子通顺连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真实具体,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显然,这个标准,对搞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对小学生来说,需要进行五、六年严而有格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小学生作文文学化和评价小学生作文“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的不良倾向。
2.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生习作练笔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素材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人脑反映外部现实的生理——心理的机制中,语言担负着第二信号系统的职能。对刚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认识工具。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这就引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问题。我认为,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为了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极思考,获取习作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尝试练笔,发现疑难之处,并做好质疑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尝试修改,领悟修改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说,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由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
①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
②能否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
③能否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①在组织启动阶段,表现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组织起来。
②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表现为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和点拨。
③在总结评价阶段,表现为对学生的习作是否达到习作目标作出总结和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为我们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具体地说,从文体方面看,主要学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从能力方面看,主要培养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是很有道理的:①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为主,它是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的基本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记叙文是以写“实”为主要手段,大都叙写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
第二,要明确“小学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的价值所在。记叙文固然是小学生习作练笔的重点,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首先,应用文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让小学生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行教材中规定的常用应用文外,还应适当补充其它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其次,应用文具有语言准确、平实、质朴、简明扼要的特点,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彼此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伴随着作文教学过程一体化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完成呢?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指作文的内容;“怎样写”是指作文的表达形式,即谋篇布局。小学生的作文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学生作文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从对平时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来。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作文内容固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不等于作文内容,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生活素材上升为作文内容,必须经历一个思维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三、观察生活→思维的加工和整理→作文内容
从以上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获取作文内容的过程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是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同样,要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也离不开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而且,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是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主要是让小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也就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小学生转变写作观念,激发其写作兴趣并能将其作为终生能力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几大弊端
在多年功利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以下几大弊端,成为扼杀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习作兴趣的因由,也使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以实现高效和有效。
1.模式化、套路化,也就是给习作建立程式化样式和形式,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空间。在习作教学中强调如何开头、过度、分段、结尾,如何选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连贯就行了,但最终学生的习作并不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愿意表达的内容,本来趣味十足且创造性极强的习作成了模式化的“生产线”。这种模式化的操作,难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将其习作兴趣消磨掉。
2.主题、语言成人化,习作缺乏童真、童趣、童心,充满假话、大话、空话,严重脱离现实,遏制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习作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实践,引导他们关注和剖析身边的人和事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认识到习作的价值,进而激发其写作兴趣。而主题、语言的成人化活生生地将习作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剥离开来,直接导致习作语言的假大空和不合逻辑,同时也很有可能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能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评价小学生的习作,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欣赏小学生的习作。其次不能选择脱离小学生生活积累的成年化主题,并为习作划定条条框框,这会限制小学生自由、灵活的发挥。
3.行文偏重优美化,变相鼓励小学生生搬硬套、盲目引用,只顾堆砌华丽辞藻,不能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进行自身思想的真实表达。这也是一种功利化的习作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不是文学艺术更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要求小学生做到的就是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不能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化,而应力求文字运用的正确、准确。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1.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快乐习作,转变其“要我写”的写作观念为“我要写”。首先就要去掉各种条框束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热爱和观察生活,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要鼓励小学生敢于放飞想象的翅膀,真实地表达自我,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并非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更多的是小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是童心童趣的最本真表达。第三,寓习作学习于玩中,玩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他们的习作最丰富和天然的素材,二者存在结合起来的天然条件,让小学生通过习作记录玩的过程、乐趣、体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通过适时点拨、灵活引导、相机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想写”、“干些”,能主动参与到习作中。
2.从细微入手、点滴抓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一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准确认识事物特征,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二是习作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坚持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原则,通过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提升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丰富语言运用和写作知识,发展习作能力。三是重视口头语言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小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普遍优于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多说、说全、说细,在此基础上再去写。
3.评改结合,帮助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侧重于“改”而忽略“评”,实际上二者必须兼顾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在教师修改、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而且要通过对习作做出的中肯评论与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并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在评改小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清楚能否做到准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评价小学生的习作的首要标注,要摒弃成人化的审视眼光,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知识积累都还有限,难免有些语言运用存在幼稚和不足,但这正是最本真的表达,只要写的是真话,是自己想说的话,就无需大批大改。对其中确需修改的地方,教师也不能大包大揽,代替学生修改,而应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习作技能,体会习作乐趣。在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因人而异,坚持以鼓励为主,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价,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真实表达。总之,在习作评价与批改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被动逐渐转向参与、主动,让评改过程真正成为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2011(01):31-32.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七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互相接纳、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以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于是,小组内的学生彼此鼓励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会了关心和理解别人,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二、创设合作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并留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对教师来说,创设合作情境,包括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成员组合上,可采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办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成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新型玻璃,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特点来推销自己?”这个问题容量大,几乎覆盖了全文,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当然也就存在着讨论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有话好说,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课文的不同段落举出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它能够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合理安排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信心
常用的小组组建,是以邻桌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老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一般会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在使用这样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学习时,教师一般要选取探讨一些比较浅显但是答案又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如《荔枝》的教学中,找出体现作者非常喜欢荔枝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另外的一种分组形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这种小组人数不限,志同道合即可。当教师要对若干问题同时进行探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赏析句子说说喜欢某句句子的原因,大家志同道合,在小组内就会侃侃而谈,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创新灵感。即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同,也会做一个专心的听众,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远比把观点各不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品析句子要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交流。
四、把握合作时机,安排合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在以下的环境中,我们认为适当展开学习讨论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得到充分展开,在时间上应根据学习任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存在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小组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小组讨论的深入展开。所以,即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永远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而上学。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辨。
五、传授合作技能,运用评价激励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八
【摘要】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只有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更有效的锻炼。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思维引导与启发,并且可以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思维培养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的作文立意更加清晰、主题更加明确的基础。文章其实就是学生的想法与思维的一种表达,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与分析也会更为透彻,这样才能够将这些内容更好的体现在自己的习作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只有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更有效的锻炼。
一、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十分活跃,然而,能否将这些思维过程转换成一些好的想法与见解,并且将其有效的表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教学启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写到一些学生们并不熟悉的主题作文时,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挖掘,教师的思维启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于相关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体验,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认知。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到这个主题中,在文本写作时才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得以表达,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教学过程。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同样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其带来的影响。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拥有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刘金玉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军事的装备,让学生从内心感触祖国的伟大,焕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随后的文本写作中,笔者并未给学生限定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写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开阔。同时,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也更容易找到文本写作的切入点,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更优质的文章。
二、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也是一个可以有的教学切入点。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很多写作主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写作中探讨的很多内容或者事物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当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找不到出发点,思维找不到出口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写作内容来让学生展开研习探究,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一些观察实践的活动,结合写作主题来进行写作思维的开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当学生在文本写作中碰到思维瓶颈时,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一问题。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样貌等方面描述,但仍有部分同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作同桌去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慢慢清晰起来了,写作难点也在逐渐突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可增加一些特殊的外貌描述,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思维引导,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辅助下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范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上,教师在深化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好的课外阅读文本,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攒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并且让学生了解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将会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入手,这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畴,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可以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交由班长保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一些文章的读后感。其次,教师还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与题材,为其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丰富学生的阅读范畴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好的写作基础,这也是思维能力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要找到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思维引导与启发,并且可以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教师还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好的课外阅读文本,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佟立红。留心生活培养思维——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祖国,2014(04)
【2】陈修侠。依据“学的活动”表述教学目标【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2)
【3】卢红英。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注重“读写结合”【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