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最新14篇2-12-56

教学实录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总结,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王崧舟《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最新14篇。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二

文章内容过多,并涉及不容易显示内容过多。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以下为简介

【教学实录】

上学期,我在四年级上了一节关于记者对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个采访片段的课文。在课堂上巧用体育明星的照片及剪报设计教学任务。下面是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实录。

1、教学课题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说:“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ps.”接着课件出示2004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锦标赛的资料(附图)

2004年3月7日,中国乒乓球男队队员在领奖台上。在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决赛中,中国队以 3比0击败德国队,捧得斯韦思林杯。

2004年3月7日,中国乒乓球女队队员在领奖台上。在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击败中国香港队,捧得考比伦杯。

图文并茂,学生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导入课题:“Our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have got a great success in the competition.(竖起大姆指) Do you like them?” 学生齐说:“Yes, we do.”我接着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new Unit, Unit 8 Sports Stars.(Show the title) Now, a reporter and those Chinese Table Tennis Sports Stars are in the TV station. Let’s listen to the interview.”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巩固新句型这个环节时,我利用精美的图片设计了以下一个练习。(附图)

Exercise:

1.Here are some famous sports people.Can you match them with their names by drawing line? Which sports are they good at? Please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

课件出示练习后,说:“DO you know these sports stars? Do you know which sport are they good at? Now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in groups. I give you three minutes.”全班同学马上组成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同学们便跃跃欲试地举起手,并大声齐呼“Let me try!”

3、在发展性练习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利用课前预先收集好的体育明星照片或剪报进行一个“采访”形式的活动。我说:“Show me your pictures of the sports stars. Do you want to be an excellent reporter? ( Yes.) Now , let’s make a survey in English and fill in the table . ”学生听到指令后,立即进入角色表演。

这节课上得十分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图片的鲜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受学生的欢迎。

课后,我想起三句话: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要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教学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有效途径。这节课充分利用了“知识—活动—能力”这一途径,即知识通过学生的活动转化为能力。一开始,我利用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立志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光的自豪感,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然后,利用图片进行巩固新知识,使学生的视野由乒乓球体育明星拓展到其他体育明星,并操练了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最后,再利用学生准备好的照片、剪报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采访,能够达到综合运用本节课词汇、句型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的互动教学,我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快速反馈,及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活动:1)学生自读(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学生自读后质疑不懂的读音,老师带领学习“疑”字。2、)同桌自读古诗。学生给古诗找停顿处“|”,重音处“。”老师范读,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确定停顿处及重音处。3)同桌互读,老师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学生予帮助。4)指名读古诗,学生读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活动: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学生抓住对字词句的理解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2)学生质疑,老师组织解疑,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

3:体会大自然的美。活动1)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用富于吸引力的语言引出庐山瀑布,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瀑布图片。看后说初看庐山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2)小结时,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及对大自然的神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瀑布》,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

生1):庐山的瀑布。

生2);庐山还有幽谷。

生3):庐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

2、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庐山的瀑布,看后说庐山的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庐山的瀑布让我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诗人李白欣赏庐山瀑布时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

老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为什么不是“看庐山瀑布”而是“望庐山瀑布”?

生:“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读出瀑布的高、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要求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生投入、认真地读古诗)

2、师: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指着“疑”字问)这字怎么读?

是组织学生学习“疑”字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疑”在这首诗中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师:从昨天的预习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想把自己预习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生1:“日照香炉升紫烟”中的“香炉”指香炉峰;“烟”指云烟;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生2、“飞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张的写,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长。(老师板出“高、长”)

师:从“飞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

(众人抢答道“很急、很快”。师随机板书;急、快)

生3:疑是银河落九天,指怀疑瀑布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

师:我们知道庐山的于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那庐山的瀑布的特点是什么呢?你能从那些词句看出来。

生很快从板书中总结出瀑布的特点是高(长)、急(快)。并抓住“望飞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遥望”来说明瀑布的急、高。

四、质疑、解难。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老师抓住“川”组织学生理解

“挂前川”指瀑布像挂在眼前的河流。(但看学生似乎还想象不出河流挂在前方的景象,眉头依然紧锁,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画一画可帮助理解)

师:根据你们对古诗的理解画一画。(生投入地画了起来)

(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得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我们除了抓住字词来理解古诗,还可以有感情朗读古诗来帮助理解。注意停顿的地方用“/”标出,读重音的地方标“·”,要读出瀑布的高和急。

1、师范读。

2、同桌练读。

3、挑战老师,(赛读)

六、谈学后感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庐山的云雾。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又学习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的瀑布,看了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生5)我们应认真学习,把祖国的建设得更加美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海师附小(郑晓莉)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四

昨天,我上了第七册第三十一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从语文味的角度来说,这课的教学目标是揣摩科普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用词准确可以从“漫长”和“一支”这两个词中体会。重点段是课文的第3、4自然段。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体会用词生动,课文的第一句可以成为着力点。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1.读:这是几句话?(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句子)

2.读: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生1:用了“凶猛”、“笨重”、“迟钝”、“轻灵”、“五彩斑斓”等形容词,用词很生动。

生2:假如是我们,可能就写“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霸王龙或者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鸽子或者孔雀。”

生3:我觉得我们也要多用形容词。

师:这两个分句表达方式一样,可是呢,又不重复,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生1:第一个分句是“说到”开头,第二个分句是用“谈起”开头。

生2:第一个分句是“人们往往想到”,第二个分句是“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也很会琢磨。再读读这一句,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1:这里有对比的意思。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对比在一起。

生2: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你是联系上下文发现的。是的,文章开头就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就非常有质量。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就要这样,发言的时候要围绕要点讲清楚,争取站起来多讲几句。第一句话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样吧,我们来学着用一用。

师: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你们接下去说,注意要用上你们喜欢的形容词,把句子说生动。

生1: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会唱歌的百灵鸟和

师:还是用书上的“或者”吧,因为“和”的话,是几种一起想的意思,而“或者”是说,可能会想到这个,也可能会想到那个,用词更准确。

生1:或者轻巧的麻雀。

生2:说到飞禽,人们往往想到排成一队团结的大雁和姿态优雅的天鹅。

……

师:第二个分句用一用。谈起走兽,人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

生1:谈起走兽,人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凶狠的狼或者奔跑的斑马。

……

师:把两个分句合起来,你们还能吗?

学生很热烈地自言自语。

师:你自己再想个别的话题。

生:说到好老师,同学们往往想到和蔼可亲的包老师和认真负责的张老师;谈起好学生,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积极发言的赵嘉诚和学习努力的周英豪。

……

我对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比较满意,从实际效果来看,也非常好。由此,我想到以下几点:

1.解读课文时,老师就应该把握好学语习文的点。

语文课了解文本的内容,只是起点,只是依托。我们要通过这个“例子”,来正确把握文本的言语特点。因为语文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例子中独特的言语形式。老师在自己解读文本的时候,就把握住或者说抓住某个作者用词造句独具匠心的点。如这节课,就是学习文本言语的生动性。先让学生读,在读中观察与体会其中的奥秘,然后试着说一说,然后拓展说一说。

2.语文教学一课一得,脉络要清晰,要更关注学生言语质量。

从了解内容的角度上讲,第一句话不是重点。但语文课不单单是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像现在这样,在学习、品味、美读文本基础上,让学生从易到难,先说一个分句,然后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迁移运用自由说。说的同学要说得正确到位,听的同学要认真细致,听出同学说中的语病。这样,老师搭建了学和用的平台,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在大量的词句运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既是知识的构建,又有能力的提高,更有创新能力的培养。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课前准备:实验用的器具、玩具“乌鸦”或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

1、(出示玩具“乌鸦”)看,谁认识这只鸟?

(出示生词“乌鸦”)谁认识这个词?

教学“乌鸦”

2、谁能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揭题《乌鸦喝水》,教学“喝”。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解决;

读通句子,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取长补短。

3、指明逐节朗读。

师:你想对朗读的同学提一点什么建议?

师:朗读的同学,你们能接受他们的建议吗?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4、随机指导读准“着”、“喝”、“渴”、“渐”的字音。

5、选用自己拿手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插图,想想刚才同学们向乌鸦提的问题,你哪些已经读懂了?或标出还不能读懂的地方。

三、解疑、识字、读文、感悟

1、继续质疑。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请教大家吗?

2、解疑。

你已经读懂了哪些问题?是从课文的哪一处领悟到的?

快帮乌鸦来告诉大家。

3、随机解决重要的知识点。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

理解“到处”------表演、体会(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导朗读第一句。

教学“渴”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喝不到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

3)实验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同时理解词语“渐渐”。

指导完成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特别是“一个一个”、“渐渐”及喝到水时的心情。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2、总结全文,谁能用三句话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两句话呢?一句话呢?

3、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五、指导背诵。

六、课本剧表演。

七、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形式要多样,要生动活泼,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选卡片填空。

八、指导书写。

九、扩展活动

1、除了小石子,还能用什么也能使瓶子里的水升高?回家试一试,验证一下。

2、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 水不多口又小----------喝不着

!! 放石子----------喝着了

◆[2003-2-12]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看图感知,建立表象。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春节清明和端午相关习俗。

师: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请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生1:春节吃饺子

生2:春节去拜年

生3:青明去扫墓

生4:青明去踏青

生5:端午吃粽子

生6:端午赛龙舟

生7:中秋赏月

生8:中秋节吃月饼

生:…

师:同学们观察仔细,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出示生字词

jiǎobàisǎomùtà

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

duāntuánbǐng

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

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进行正音练习书写练习

师相机指导,检查交流,读准字音。注意纠正:“扫”是平舌音,“墓”的韵母是“u”,“端、团”是前鼻音,“饼”是后鼻音,“踏”是第四声。生朗读词串

反思:词串”识字每组一般有三个词语,共四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置于一组,犹如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幅含有多种景物的画面。教学开始,就以简短的导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题,调动起学习的情绪。同时借助汉语拼音让生自学生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建立文字符号与声音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联想,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建立文字符号、声音、语义的联系。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图画,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二年学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

二、联想串词,学习说话。

师:寒假过去了,寒假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呢?老师今天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你心中所想。并且在说话的时候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词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可以是我们书上画的,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心目中节日的情景,有问题吗?(生:没有)那先在小组里说说,或者跟好朋友说说,也可以自己想想再说

(生自由说)……

师:谁来说?

生1:过春节有压岁钱。

生2:去姥姥家拜年。

生3:大年三十吃饺子。

生4:春节放烟花爆竹。

生:……

师:吃饺子去拜年放鞭炮都是春节的习俗。请小朋友看图想象春节的热闹,尽量用上课文第一组的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生1:春节到,真热闹。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收红包。(师:说得好,说得顺口。)

生2:过春节,我喜欢。大年夜,饺子香。敬长辈,拜年忙。(师:学会自编三字经了)

生3:最难忘今年的春节了,我们一家去饭店里吃大年夜,可丰盛了,有汤圆、饺子、八宝饭。我的肚子都撑圆了。初一早上,我去给爷爷拜年,爷爷给了一个大红包。里面有二百元呢。

生4:今年的春节晚会可热闹了,我和爸妈一边吃饺子一边看节目。看着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就睡过去了。初一早上妈妈叫我去给姥爷拜年,说是有红包,我一共收了五个大红包,一共1000元。

生:…

师:大家的春节过得充实,说得更好。春天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下一个节日是什么啊?

生1:清明。

师:你怎么知道?

生2:书上有画哩。

生3:爸爸说过清明要带我去扫墓。

生4:清明有放一天假。

生5:老师答应清明时会带我们去踏青。

师:踏青什么意思?

生6:去山上春游

生7:去野外效郊游

生8:采青

师: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一种习俗娱乐活动。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古时以农历二月二日为踏青节。在那一天,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

生1:我记得古诗中有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好。还有什么叫团圆?

生:像图上那样,一家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师:想一想,在欢度这四个传统节日时,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2:“清明雨,踏青路,扫墓忙,旧习俗。”

生3:“清明祭祖,放假扫墓,学生踏青,作伴春游。”

生4:我来说“春节过后是清明,踏青扫墓流行。”

师:说得棒及了,诗一般的语言。小朋友也会写诗了。还有什么节日?

生1:端午和中秋

生2:端午吃粽子,中秋会团圆。

生3:端午吃粽赛龙舟,中秋赏月一家团圆。

生4:端午天热,边吃粽子边看龙舟。

生5:中秋天凉,边吃月饼边看月亮。

生6:…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词串读熟,也可以加上自编的一起读。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 篇七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吧,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韩,那你们怎么称呼我呀?

生:韩老师

师:韩老师最擅长猜谜语了,你们想不想考考我呀?

生:想

师:没想到你们小脑袋里装了这么多的谜语,老师都被你们难住了。

有机会我可要拜你们为师。你们愿意收我这个徒弟吗?

生:愿意

师:啊,同学们这么热情,我太幸福了。

师:我们上课吧,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一、组织教学, 谜语导入

1 、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谜语,注意听。

师:身穿黑袍子,长个小丑样,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预设:生 1:麻雀(否定引导:麻雀是黑色的吗)

生 2:乌鸦

师:说对了,点课件:

2 、师:看,这就是乌鸦。谁能说说乌鸦的样子?

生:乌鸦全身黑黑的,嘴巴大大的。

师:你真会观察,说的也很流利。

3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乌鸦这两个字。

板书:乌鸦

4 、师:关于乌鸦的故事你听过吗?

生:听过乌鸦喝水

(交流一下学生要课外读书)

5 、师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些故事的?

生 :看书看到的 .

师 :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 .你呢 ?

生 :爸爸讲的

师 :你有一个好爸爸,你一定很爱听爸爸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 、板书课题

师:今天啊这个故事又飞到了我们课本里了,它就藏在课本的第 80页中,来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开,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故事。

生:说课题

师:(喝水)

师:齐读一遍

生:读课题。

2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师: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很多小朋友都只是听过,但你们自己把它讲出来吗?

生:能

师:真是敢于挑战的孩子。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左手压右手指,注意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趣味识字(课件)

1 )带拼音读词语(纠正拖音)

a 、看到大家读的这么认真,词语妈妈都跑出来了,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a 、自己大声的读几遍

b 、谁来读 .( 2人) (其它的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准不谁)

师:你把字音都读对了,可是不好听,听老师读

师:你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这次好多了。请坐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

2 )去掉拼音读词语( 2个人,再集体)

a 、现在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忙谁还敢来读一读,好,你是第一个举手,就你来。 生:读

(如果很好,就送一个小乌鸦给它)(虽然你读错了一个字,但你第一个举手,你是最勇敢的,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谁还想读,你来

生:读

师:读的很好,又准确又干脆,(如果是女同学:你读的真准确,声音也很甜美,老师真喜欢你,谁还想读?

生:(都举手)

师:好,大家都想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生:咱们班同学太历害,不仅读的准,而且声音响亮干脆。老师送给你们两个大拇指。

3) 去掉词语宝宝的读

a 、师:哎呀今天词语妈妈不在家就剩下字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拉拉手叫叫它们的名子吗?谁想来 。

生:读

师:你读的太好了,名子都叫对了,这个礼物送给你。(如果孩子们玩小乌鸦,小乌鸦喜欢专心听讲的孩子气,要不然它就要飞走了,瞧那

些小乌鸦都在专心的听讲,我相信你也能做到)

b 、这么短的时间都认下来了,你有没有什么识字的妙招呀,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吧。

师:如果这个学生说不出,我就引导说,你一定是一时想不起来了,没关系的,谁来介绍一下

引导出(喝--渴)(乌--鸟形近字)(鸦形声字)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个字(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

(口渴要喝水,渴字是三点水旁)通过偏旁来识字是个好办法。

师:同学们再看这个字,它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字很象。

生:鸟。

师:对了。黑的看不见了眼睛的鸟就是乌鸦。

师:再看看这个字。

生:左边是个鸦,右边是个鸟。

师:瞧,牙和鸟拉拉手就是鸦。

c 、师:有了这么多的方法,生字一定记的更准了,快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生:读

d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我指你读,看谁反应最快(重点指 喝渴瓶渐)

e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我们再来开火车读读这些字宝宝。小火车开起来( 2排)

4 )变换方式读字宝宝

师: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声音,小乌鸦忍不住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挑战。同时点开课件:

师:大声读出乌鸦带来的字宝宝。

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太棒了,这次难度提高了,猜猜看,看谁猜的准。

三、细读课文,情境朗读

1 、读课文,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过渡:同学们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再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读的更流利,请同学们轻轻端起书,大声读课文。

生:读(生读,师看学生读的情况)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把故事读的绘声绘色,真了不起,用你的手势告诉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生 :3个

师 :对了 .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

师 :大家听的真认真 ,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生:这是一只爱动脑的乌鸦。

生:这是一只不怕困难的乌鸦。

2 、深入情境,表演朗读

1 )交流故事起因,理解“到处”(承接学生的回答,相机的引导,把握重点内容)

师 : 你怎么知道它聪明的,从哪看出来的。(好一点学生可以让他说一说,稍差一点的也可以读出相关句子)

生:乌鸦把小石子放进去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师:是呀,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真会动脑。你们也很聪明,很会读书,动脑思考,想不想表演一下这只小乌鸦呀?

生:想

师:好,故事开始了。(出示课件)(贴图)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谁到前边来表演?

生:表演

师:他演的怎么样?

生:还可以吧。不太好,

师:(你太客气了,你太会说话了,你是不是不想得罪人)你觉得还可以再好点,对吧。怎样能演的更好,谁来说说。

生:乌鸦口渴了,他到处飞

师:谁再来演演。

生:演

师:老师要采访一下小乌鸦。你为什么要飞来飞去的。

生:到处找水喝。

师:飞到这飞到那,“到处”就是这个意思。(试试学生能不能说出来:你还到处做过什么呀?)( 瞧,你都会用到处造句子了 )

师:引导学生评演的怎么样 1、乌鸦口渴心情急切。 2、指导理解到处。

(读讲这句话)

师:乌鸦口喝难忍,他太想喝水了,谁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读出乌鸦着急喝水的心情 。

师:大家能不能不看屏幕说说这句话。

生:(齐说)一遍(贴图乌鸦 板书:口渴找水)

师:乌鸦找到水了吗?

生:找到了。

师:(老师走到一个学生旁,这只小乌鸦,你找到水了吗?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板书高兴)课件出示,来,看着大屏幕读一读。

师:从你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你特别高兴。

2 )理解乌鸦心情变化

师:乌鸦喝着水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瓶子水不多,瓶口又小。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话说的更清楚吗?

生:因为……所以……

师:还可以这么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因为……。

师:乌鸦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又喝不到,多失望呀,你们体会到小乌鸦心情的变化了吗,你们看,乌鸦找不到水着急,找到水了高兴,喝不到水它失望。你能把乌鸦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快来试一试吧。

生: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你读的真好。

师 : 乌鸦喝不到水真着急呀,那我们快帮乌鸦出出主意吧。

课件:如果__________,乌鸦就能喝着水了。

生:出主意。( 2-- 3人)

师:你们为乌鸦想了这么多办法其实乌鸦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左思右想,绞尽了脑汁在想办法。

师:乌鸦最后想出办法了吗?

生:想出来了 板书:想出办法

师:乌鸦是怎么想出办法的。

生:乌鸦看到旁边的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师:乌鸦真善于观察,小朋友们也要向小乌鸦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你会越来越聪明。

师:谁能把乌鸦想出的办法演示给大家看看

生:演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生:一点一点升高了

师:谢谢你,演的真好。

师:同学们看的也很仔细,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说出来

生:水一点一点的升高了,

师:还可以怎么说呀,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乌鸦一个一个的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面渐渐的升高了。课件:句子,指导理解句子,然后造句。

师:大家看谁能有渐渐说句话。

生:造句

师:乌鸦喝着水了,开心吗?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乌鸦的快乐,齐读一遍。

师:你想不想夸夸这只小乌鸦。

生:夸

四、表演讲故事,升华感情

师:是呀乌鸦靠自己的聪明喝到水了,佩服它吗?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课文吧。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端起来。

生:读

师:这回老师可要增加难度了,小朋友们把书放下,不看书,看谁能记住。先自己练练。

生:练

师:谁来试试。

生:背读

师:背的很棒,你真聪明,这个小乌鸦送给你。

师:想不想再演演这只聪明的小乌鸦呀。

生:想

师:这一回要一边演一边按原文讲故事,看着大屏幕,有头饰的可以带上你的小头饰。

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掌声。你真是一个优胜的小演员。

五、写字

(过渡句)下面我们要来写字啦。听了乌鸦的故事,我们就学写乌鸦这两个字。韩老师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写。我坐的直(他和我坐的一样直,手握笔一寸远,写字,

师:小朋友们都看老师写字了,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师:拿一份漂亮的在前面展演。

六、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书读的好,字也写的好。韩老师奖励给你们一个故事。 想不想听

生:想

师:这回老师可不读给你听了,你要自己读给自己听,咱们今天学的好多生字都在里边呢,相信你一定能读的很流利。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今天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结:

师:今天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同学们……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和你们一起学习这节课,韩老师还查了

资料:

一种野生乌鸦会利用红绿灯下的汽车来压核桃,吃核桃仁。乌鸦在红灯时把核桃放到汽车轮子下。绿灯亮了,乌鸦飞走,红灯亮了,乌鸦就飞回来吃核桃仁。

师:乌鸦是不是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吧,感兴趣吗?你们知道我是从哪知道这些的吗?

师:我是从小百科全书里看到的,那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呢,想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八

一、 教材说明: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 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三、 教学重、难点:  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 教具:  课件,图片,头饰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⑴ 观察狮子图片,然后说一说:狮子有哪些本领?

⑵ 出示课题,齐读。

2、 整体感知:

⑴ 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

⑵ 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3、 学习课文:

⑴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② 对比读这两句话。

③ 讨论:根据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你认为哪只狮子今后可能成为林中大王?为什么?

⑵ 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① 小树和懒狮子说了些什么?小组里练习读对话。

② 带头饰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③ 讨论:懒狮子认为不学本领,靠爸爸妈妈也能生活得很好。对这种想法,你怎么看?

⑶ 学习第七自然段:

① 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② 从狮子妈妈的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狮子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希望?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⑷ 扩展练习:小狮子想改正错误,大家应该怎样帮助它?先讨论,再指名发表意见。

⑸ 小结课文:

①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应该怎么做?

② 教师小结。

六、 板书设计:

27 两只小狮子

懒洋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非常刻苦

【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设计这课的思路是这样的:

1、通过不同目的的读来体会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道理。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第三~六自然段)、反复体会朗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

2、在每个环节都根据内容设计了讨论问题,比如学完第二段后讨论:根据两只小狮子的表现,你认为哪只小狮子今后可能成为林中大王,为什么?学完三~六段后讨论:懒狮子认为不学本领,靠父母也能生活得很好。对这种想法,你怎么看?学完全文后,让学生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该怎么做?我感觉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与小组同学的合作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学习方法。

3、设计了思维扩展训练,假设懒惰的狮子想改正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通过这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课上完以后,反思这堂课,我感觉有得又有失。我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

2、学生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朗读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虽然有很多老师听课,但是孩子们不胆怯,听讲专心,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欲望强烈,读书也一板一眼,很有感情,这些进步都让我十分满意,感到平时的辛苦没有白费。

3、我能够吃透教材,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环节也比较合理紧凑。

4、课堂上老师尊重孩子的个性,注意用语言鼓励学生,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敢想敢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但是,遗憾的地方也有很多:

1、我感觉自己的情绪还没有达到最饱满的状态。

2、注意培养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能力,但是这堂课的评议时机却安排的不好。第二自然段感情色彩不浓,我让学生在读完这段后评议,意义不大,如果放在分角色朗读后再评议,效果可能会更好的。

3、最后小结部分只是简单让学生谈了谈今后自己该怎么做,如果能够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学生的认识是不是会更深刻一些呢?

今后,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向同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总有遗憾的教学艺术能够减少遗憾,使我的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做为老师,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点评】

顾老师教学的《两只狮子》一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训练,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评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的思想感情。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你想对懒狮子说些什么?使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如果能对描绘小狮子的动作、神态的词进一步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含义,如“懒洋洋”“睡大觉”等词,学生做的动作会更准确,理解会更到位,朗读会更生动。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选择数学信息、估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学习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去游乐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三年级上册30页~31页的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的口算乘除法以及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知识,因此在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去游乐场”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筹备建校时,正值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进行课改实验之时,而现在的三年级学生正是建校时的第一批学生,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学生基础相对均衡,学生在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尝试着去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实录:

活动一:讨论“如何过周末”

师:转眼间,一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个周末呢?

【作为一个寄宿制的学校,“如何过周末”是一个温馨的话题,周末了就可以与家人团聚,享受父母的爱。教师利用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在课始就紧紧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生1:我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我还要去参加象棋兴趣活动。

生2:周六是我爷爷的生日,我们全家打算在这一周末一块儿到农村给爷爷过生日,我们好久都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

师:你真懂事,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打算和一起到郑州市人民公园看冰雕展览。

……

师:听了同学们的打算,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在上周六也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他们去哪儿了?请大家看屏幕。(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在游乐场的录相)

活动二:讨论“买票”

师:在这段录相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他们去了游乐场,在售票处写着:太空船每人8元,蹦蹦床每人3元,电动火车每人10元。

生2:三一班有12人玩太空船。

生3:还有7人玩电动火车,16人玩蹦蹦床了。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

生2: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生3: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钱?

生4:16人玩蹦蹦床需要的钱比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的钱多多少?

生5:12人坐太空船和7人坐电动火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

师: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想一想如何解决,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到学习小组的交流中,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呢?

生1:我们这一个小组都是用口算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10×3 = 30,6×3 = 18,30+18 = 48,因此16×3 = 48

生2:我估计它应该比12×3 = 36多,而比20×3 = 60小。

生3:我是用连加来计算的。

3+3+3+3+…… = 48。因为16×3 = 3×16,因此我们还可以把3+3+3+3+……转换为16+16+16 = 48。因此需要48元。

生4:要求“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列式是:16×3

我们是利用竖式来计算的。

1 6

× 1 3

4 8

我先用6乘3等于18,18满10,把8写在积的个位上,并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1”乘3得30,再加上进上来的10得40,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呢?

生1:我觉得用口算很方便。

生2:我认为用竖式计算既快又正确。对于16×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口算,但是如果遇到比较大的数相乘如16×8,516×7这样的题目,就不能用口算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课件出示: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12×5 18×3 15×6 24×4

师:通过计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

(生答略)

师:那么,刚才我们提出来的“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和“7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钱?”你会独立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师:刚才,我们帮助了三一班的同学解决了买票的问题,他们也邀请我们一起到游乐场去。我们去看一看游乐场里有哪些有趣的活动。

活动三:“小小游乐场”

师:在赛场上,小乌龟正在进行赛跑,让我们来帮助它,使它跑得更快!

游戏(1)“谁跑得更快”(以小乌龟赛跑的形式)

师:在游乐场上,最近又增添了新的娱乐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游戏(2)a:“木偶剧表演”(学生任意选择一种)

b:谁的风车转得快!

教学反思:

讲完本课后,我心潮澎湃,就设计这节课而言,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教学效果也十分好。当课堂上呈现出多种方法后,我进行了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在课堂上,学生2的精彩回答,使我对后面的一些题目进行了随机的调整,虽也自然,但上完课后,我心中仍觉不妥,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陷阱”,是否太主观、太牵强?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十

【思考问题】: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一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语言富有童趣,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训练语言的绝好材料。《小熊住山洞》这课教学力求体现这一理念。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熊,还记得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

生:山洞里虫子多。

生:山洞里很潮湿。

生:山洞里的新鲜空气不好。

生:小熊住山洞很危险,因为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如果石头砸在小熊身上,小熊会死的。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所以小熊一家决定砍树造房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熊住山洞》。师板书——“住”

二、入情入境,以读代讲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小熊一家后来没有住到房子,我是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想想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懂什么?

(学生勾画、自读并思考。同桌的学生互相交流。)

生:我从“一年又一年”中读懂了很多年很多年。

生:我读懂了“一直”,“一直”就是时间很长的意思。

生:“一年又一年”就是很多年小熊都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我从“一直”体会到始终住在山洞里。

(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课件演示:小熊从山洞里走出来)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砍树,森林里有这么多树,砍一两棵有什么关系呢?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我们一起到森林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远处是一片森林,近处有一条河,河边有生字块。小蓝熊告诉大家过桥的方法:嗨!小朋友,你们想过河吗?那就得用河边的生字块搭座桥才行。搭桥时先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给这个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能搭好生字桥。)

(课件出示生字,先请学生读准字音,然后给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搭好生字桥的一部分。)

师:(课件播放森林四季的景色)逐幅引导,描述画面内容。

师:欣赏了森林四季的景色,你想说点儿什么?

生:我欣赏了森林四季的美景,我觉得森林真的像一幅美丽的画。

生:看了森林的四季,我想说,森林里的树好多好多。

生: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夏天的树叶颜色要深一些,秋天的树叶是黄色,冬天就没有树叶了。

生:春天的森林穿的是绿衣服,夏天的森林穿的是花衣服,秋天的森林穿的是黄衣服,冬天的森林穿的是白衣服。

生自由练读3~6自然段。

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我们听?

生读。(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孩子们看图,春天,树上长了这么多的绿叶,那“树上长满了绿叶”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

指名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舍不得”的时候吗?

生:我妈妈去了武汉,我很舍不得。

生:我的哥哥来了,要走的时候,我很舍不得。

生: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狗,但它死了,我很舍不得。

师:那就请你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小熊舍不得砍”,自己练习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你还喜欢哪个自然段,也想读给我们听?

生读: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

(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师:听了老师的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

生: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闻到了花的香味。

生:我好像看到了玫瑰花,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

生:我看见了奇形怪状的花,闻到了奇形怪状花的香味。

(喜欢这段话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还喜欢哪段话,也来读给我们听听?

生读: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请你们看图,这么多鸟儿围着小熊,它们在干吗?

生:它们在打招呼,小鸟唱着歌在给小熊打招呼。

生:小熊和小鸟它们在做游戏。

生:小鸟在唱歌。

生:小鸟在说:“小熊,小熊,请你不要砍树,如果你砍了树的话,我们就没有家了”。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哪些孩子喜欢“秋天”这一段,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孩子们想想,除了树上结满果子以外,小熊在秋天的森林里还会看见些什么?

生:小熊还看到了红色的叶子。

生:小熊还会看见地上的草也变黄了。

生:小熊看到树上的黄叶飘飘地落下来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课件依次出示有关段落)

师引读四个自然段。

师:学完这几个自然段,那你们在前面提的问题“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明白了吗?

(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生:因为小熊爱护花草树木,所以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小熊如果破坏了环境,地球就无法生存。如果地球没有了树木,人们也无法生存,小鸟也无法生存。

生:因为小熊有一颗爱护大自然的心。

生:小熊知道如果他砍了树的话,有些动物就活不了呢?像猴子呀,树蛇呀这些动物。因为它们都是在树上来找食物的。

生:小熊想保护环境,所以他才不会砍树造房子。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瞧!森林里的动物都来了,他们还带着花。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这段话。

生齐读。学习“感”“激”。

(学生自读后和同桌的伙伴面对面大声朗读课文。)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你在送花时,会对小熊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自己先准备准备。

生:小鸡说:森林里树木枝叶茂盛,向四面展开,好像撑开的绿伞,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夏天,我们在森林里玩耍,就不怕中暑,秋天不怕泥沙啦!

生:小猪说:我个子小,常常有人欺负我,森林里有了树,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躲在树后面,别人看不见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这里了。

生:小白兔说:我是运动能手,森林里树这么多,给我制造了很好很大的运动场,我每天可以在这里蹦啊,跳啊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这都是你一家的功劳哪!

生:松鼠说:小熊一家,我谢谢你们了,你没有砍树,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三、以情激情,升华主题

师: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宁愿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你们想对那些不爱护树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那些不保护树木的人说:“不要砍树,你砍了树就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了。”

生:请你们不要再砍树了,如果你们砍光了树,人类和动物就无法生存了。生:我想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砍树了。砍了树的话,就会变成沙漠的,人们就无法生存了。而且我们要喝水,沙漠里面根本就没有水,我们人就会死的。”

生:我想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砍树了,砍了树的话,会害了自己,还会害了大家。”

师:让我们和小熊一样,有一颗爱森林,爱自然的'心;让我们和小熊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案例反思】:

一、营造氛围,激励学生敢说、想说。

创设或再现教材所要求的富于形象性和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上课伊始,通过回忆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指名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你们想不想提醒她读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一个问题架起了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的桥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森林里熊爸爸和小熊会说什么?小动物们会说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二、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说具体

运用课文插图,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小熊住山洞》共有六幅图,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

三、想象感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运用想象法感悟语言,学生自主地将课文中的语言情境化,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你在送花时,会对小熊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各不相同,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地学习,这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学生的交流中,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美好的心声尽情流露,幼小的心灵获得真善美的洗礼。

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十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齐):秋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看,他来了(大屏幕出示可爱的小白兔正向我们走来,并问好!)

一、超市购物(读读画画)

师:昨天小白兔的老师说今天去秋游。一大早,小白兔就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多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白兔选购吗?

生:能。

师:请赶快读读大屏幕上的音节词。(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词。)

师:谁能读给小白兔听听。(指名拼读,正音;齐读音节词。)

师:你能帮小白兔选择需要带的物品吗?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在书上音节词上涂色彩。上台选择,并随着学生的选择,点击音节词,出现色彩。)

师:小白兔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用谢!)在超市买好东西后,小白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往学校走去。他来到一条小河边,准备过独木桥,看见河对岸的两只猴子也准备过河,在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想象说话(我会讲)

(用大屏幕出示书上图)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生:小白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猴爸爸带着孩子到对岸去摘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猴子爱吃桃子。

师:你真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生:一条小河在静静地流着。

师:你说得真好!

生:河边有一棵桃子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你说得真美呀!

生:河上有一座独木桥。

师:“独木桥”是什么意思?

生:木头做的很窄的桥。

生: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师:小白兔和小猴都要过桥,那怎么办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有趣的对话?(学生分组进行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上台进行情境对话,教师适时进行巧妙地引导,渗透礼貌教育。)

师:小白兔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秋游的队伍很快出发了,很快,他们来到了公园。

三、有趣的动物园(我会连、读读连连)

师:他们先来到动物园,小白兔很奇怪地问同学们:“池塘里是什么?”你们想帮助他吗?

生(齐):想。

师:赶快打开书,把“我会连”题中的声母按顺序连起来。(学生自主连线。)

师:谁愿意上台连?(一生上台利用鼠标在大屏幕上连。其他的学生跟着后面读字母。)

师:你们能大声地告诉小白兔是什么动物?

生(齐声):鲸鱼。(师简单介绍这种动物。)

师:小白兔很感谢大家告诉他。但是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挂的名称全是拼音,他不认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生(齐声):非常愿意。

师:要想帮助小白兔,你们可得认真看题。(多媒体出示动物名称音节词,让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齐读。)

师:动物的名称,小朋友都会读了,可是老师把它们混在了一起,你们能帮它们对号入座吗?

(学生独立给书上的动物找名称,并进行连线。)

四、美丽的森林(读读背背)

师:小白兔认识了这么的动物,心情特别高兴。他们又来到一片森林里,森林里的景色可美了,一片片的落叶随着风儿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多媒体放映秋天的森林)小白兔想起了老师教过的一首儿歌。你们想读吗?

(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儿歌:秋叶飘飘 先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正音。)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配乐朗诵《秋叶飘飘》,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也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吗?

生:想。

师:那你们就在小组内认真读,比一比谁读得棒!(学生练习朗读。代表上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你们还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师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这么美的儿歌,你们想背下来吗?

生(齐):想。(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师: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每个季节都打扮得非常美丽。小朋友们平时可要仔细观察。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天。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针对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引入课堂,以“我会讲”中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去秋游为线索,将各个训练点连在一起,加以整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游览情境,让原本枯燥的、单调的拼音复习课变得有情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有趣的动物园”,如果就让学生拼一拼音节词,连一连,尽管学生对动物非常喜爱,也会觉得乏味。可是在这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读读、连连中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我们用生动的、激励的语言感染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感情上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如:“美丽的森林”一题中,教师结合美丽的情境,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大自然的魅力,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使学生产生我想读,我爱读的境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开发教材,创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情境。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十二

《阳光》教学实录

一、发挥想象,导入课文

师:同学请看,外面阳光普照,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想象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

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同学们,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生:我想到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人们都爱在公园锻炼身体。我的爷爷早上就会去公园打太极拳。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一起走进《阳光》

生齐读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第八课《阳光》吧!读完之后,再把你不认识的字勾划出来。

二、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

生:生字有阳、金、野……

(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

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教一下大家?

生:大声地领读。

生:“长”容易读错,因为它有两个读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哪两个?

生:一个读“ zhang”,“长大” 的长”;另一个读“ chang”,“长城” 的“长”。

师:小小年纪就会用“一个” 和“另一个”来说句子,而且你的课外知识还这么多,老师佩服你!

(师分别板书“长” 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师:把这些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好吗?

生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生字会读了,再读读词语怎样?

师:请大家小声地读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勾划下来,推荐给大家。咱们搞个“词语推荐台”活动。(板书:推荐台)(生自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我找的词语有“阳光、洒遍、田野……”(声音较小)

师:既然是自己信心百倍地向大家推荐,该怎么读?再试试!

生读得声音大了。带领大家一块读。

师:读得好!第二次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你的进步真大。

学生继续推荐

师:老师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词语。(出示词语: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

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金子” 这个词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一生试读

师:如果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能想到它的意思,你会读得更好!

生:金子!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金子很宝贵,所以应该读重一点。

生:金子的颜色是金灿灿的,要读出这种感觉。

生:人们都喜欢金子,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有喜欢的心情。

三、感悟课文,动情朗读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有了阳光,禾苗比平时更绿了。

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树长得更高了。

生: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从“更高了”“更绿了” 这两个词你能读懂点什么?请大家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的读一读。(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才会变绿。

师:你是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

师:通过看课外书,获得知识,你真是个小书迷。这种习惯非常好!

生:小树会在阳光下生长,所以小树才能更高。

生:植物在阳光下都会生长。

师:阳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有些装酒的盒子里有锦缎。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锦缎非常漂亮,它在阳光下会发光!

生:锦缎是用丝绸做的。

生: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不错!

师:阳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四、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师:大家会认字、会读书了,那会不会比较呢?

生:(自信地)会!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哪个句子更好。

(出示两个句子:阳光照进了我的家。 /阳光跳进了我的家。)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阳光有点像小兔子,它们都会跳。

师:有想象力,好!

生:我认为第二句好,阳光很活泼。

生:第二句让人感到阳光会跳,好像有了生命。

师:阳光在作者眼里是有生命的,是会跳的。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个会跳的阳光。

师: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能把它捉住?

生:捉不住!

师:因为阳光是……

生:大家的!

师: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金子可以用钱买到,而阳光是买不到的。

生: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金子不能。

生:阳光能使禾苗变绿,小树变高,但是金子不能。

生:没有金子,人类可以生存。没有阳光,人类就不能生存。

五、读重点句,结束本课

师: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是啊!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愿同学们在温暖的阳光健康成长!

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支点,课堂肯定也会被“撬动”。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对学生的关爱。

这节课中,我立志让课堂被“撬动” 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于是,课堂中处处洋溢着学生独特的体验,闪烁着学生思想的灵光,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语言。在对待个别有不足之处的同学,如发言不自信,表达不准确的,教师也立足于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并加以鼓励,终于使他们树立了大胆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力求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自信的,最棒的。

其次,力求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尤其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如学生答的内容不完整,老师发现纠正,但鼓励他声音洪亮;学生的表述不清晰,老师发现他可贵的胆量,比以前有进步 ……给学生一个好的“台阶”,也给他信心,并让他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学习着,也乐于接受。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十三

一、导入揭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有一件什么大事在我国举行吗?

生:奥运会

师:是啊,到时候来自全世界的各国运动员都将汇聚北京,现在奥运会正在筹备当中。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锻炼身体,为祖国作出贡献。那么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

生:喜欢!我喜欢跑步!

生:我喜欢跳绳!

师:你觉得运动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锻炼身体。

师: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我们的小朋友也赶紧来参加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操场上(齐读课题)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兴趣,学生兴致比较高,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欲。让整节课的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以致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认读生字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快快来到操场上。看看图上的小朋友都在进行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说一个点一个词,拼度)然后齐读。

2、师:小朋友们不看图能认识这些字吗?你们真棒!老师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去掉拼音还认识这些字吗?(点击课件,逐排读)

通过课文中的情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引出所学字词,老师及时出示这个词语,让学生在情景中进一步认识了音,初步接触了字形。学生在情景中说话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充分运用他们已熟知的这些最基础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他们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几个词的过程。

3、做游戏:找朋友(一部分同学说动词,一部分同学说名词,一个小朋友说:打、打,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小朋友说:打球、打球,你的朋友在这里)同桌合作,上台表演。

4、师:小朋友们,我们玩的可真高兴,生字宝宝也该回家了,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谁来帮帮他们?(点击课件连线)你觉得哪些生字应该住在一间房子里?为什么?(认识提手旁、足字旁)这些字为什么要带这些偏旁呢?(表示手的动作、脚的动作)边说边做动作。小朋友们用这些动词说说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边拍手边说:打、打、打球,还能打什么?等等

这个游戏学生玩得很开心,不是直接让他们找找打的朋友,而是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让他们更有兴趣去组词。让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更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平时顽皮的孩子也坐端正了,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习儿歌

1、师:今天,同学们玩的真高兴!老师也玩的很高兴!我想用一首儿歌来表达一下我的心情(范读课文)小朋友们想读吗?请你自己在下面读读看吧!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有困难可以问问同桌的同学。(放音乐)谁愿意来读一读?(提示注意后鼻音、翘舌音)边拍手边读,你读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很快乐。

师:那应该怎么读?(节奏轻快)(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试着背背。

2、老师今天还带了几样体育用品,说说它的名字(跳绳、皮筋、垒球、毽子、篮球)你最喜欢什么运动?(自由说)

学生归类识字,让学生自己发现表示手的动作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脚的动作的字都有足字旁。

3、师: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后面的体育项目,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运动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吧,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喜欢的运动吧!(音乐)

在认识生字以及学生很高热情的基础上,让他们读读课文,学生都读得不错。也读出了开心的语气。

4、师:下课铃声响了,让我们一起去玩吧!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注意力不受控制,上课时要么兴奋过度,要么萎靡不振。要控制他们的情绪确实有点难。这堂《操场上》我充分抓住他们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亲身体会,做游戏等方法,让他们“从做中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我从他们的亲身体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问问他们平时喜欢什么体育活动,满足他们的讲话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愉快积极的状态里。但是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还可以加如生活中的实物或场景,应该一开始就拿出几样体育用品,比如篮球、足球等等。让学生有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这样设计会更好一些。

然后,我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组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帮助生字回家来认生字的偏旁,他们学得很快,并能说出还有其他的字也是提手旁或足字旁。

反思的题目中“情景激趣”做到了。但是“巧识字”做得还不够。当他们认“踢,跑,跳,拍,拔”这些生字的时候,有些会相互混淆。我觉得在让他们认清各个字形方面力度还不够,也不够生动。我看了一些上课实录,发现一些名教师都用很多形式来教学生字新词。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的;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汉字多次复现,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不仅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他们还用多种游戏比如“你演我猜”、“我拿你说”、“我说你拿”“词语分类”等游戏,不仅帮助理解意思,而且强化字形,这样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认清了字形,读准了字音。还有一些很不错的记忆生字的方法,如归类识记法、猜字谜识字法等。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加强巩固。如“学过的字还有哪个也是单人旁?”、“你还知道哪个字也是口字旁?”、“‘课’给它找个朋友”、“‘真’还能说‘真’什么?”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的各种场合,留意生字的复现,做巩固生字的有心人。

课上完后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向学生学习,他们做巩固生字的有心人,我做教学上的有心人。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十四

教学实录:

一。公倍数的意义

师:出示问题: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两个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哪几个正方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师:很好,长3宽2的长方形除了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二。找公倍数的方法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刚才他提到的最小公倍数大家懂吗?

生:就是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