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教学设计案例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7篇教学案例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后,学生能基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辅目标)。
2、学生默读讨论后,找出一两处精美的词句,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标)。
3、背诵最后几句(机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确定目标(5分)
1、摸学情。同学们自学了吗?都学到些什么?这节课打算探究点什么内容?
2、定目标。(出示目标略)同学们说合适不合适?有什么改动?
●预设说明:
1、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以确定目标。指名一两个学生谈收获,并征询他们对本节课的打算,这就为调整目标打下了基础。
2、调查后以简明的语言展示目标,并征得学生的同意。
3、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这种谈话接近学生,以拉近距离。
第二板块:换标题、说内容(15分)
1、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文章内容。
2、换标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
1、第1题,可以概括为“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发生分歧与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题,预设所换标题为:分歧、责任、整个世界、走得很仔细、我蹲下身来,背起母亲、走大路、走小路等。
2、换标题目的之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落实目标“1”,不强加给学生什么,但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探究与欣赏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语言。家庭伦理的内涵在字里行间流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深刻、优美、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预设说明:
1、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内→www.kuaihuida.com←容预设如下:
(1)词语。如“熬(母亲痛苦、我心痛与庆幸)”“铺(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为先)”“慢慢地(郑重小心情态)”等。
(2)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细节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伦理原则?孝字化解,孝优先原则。“尊老”更可贵。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中年人肩负着养老抚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这是本节课的主目标,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但不强迫学生都答出来。
第四板块:读背欣赏,归纳所得
1、读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体读最后一段,反复朗读背诵最后一句。
2、检测回顾。提示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
●预设说明:“1”一项机动内容,根据进度取舍。“2”这篇课言写了我们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产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儿子而先满足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当头”的伦理思想。我背着老,妻背着幼,像是整个世界,这是在“做人先尽孝”理念基础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会稳定的砥柱。在写法上,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语言对称淡雅,余味袅袅。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顺 爱幼更尊老对称
整个世界(家庭-社会) 养老抚幼承前启后象征
板书设计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简明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一两处精美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背诵最后一句。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二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三
教材分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虹、着”等12个生字。
2、会写“那、着”等7个字。
3、认识偏旁:衣字旁“衤”。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课题识字
1、猜谜引出课题并板书。
2、指导读课题,学习生字“虹”,讲述“虹”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引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初步试读长句子。
依次“一座桥/一座美丽的桥/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3、想象说话训练: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是的。彩虹就是美丽的桥。瞧,不用说“像”字,我们也能说比喻句呢!那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呢?
(出示:下雨了,天上的彩虹像________)
4、比较“座、—、坐”。(选词填空:()下、()位、()好、一()山)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有一个小姑娘,看见了美丽的彩虹,可高兴了。她会想到些什么呢?自读第二段。
2、识记第二段的生字,学写“高兴”。
(1)(课件出示:浇、提、洒、挑)
学生自己练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这4个字,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总结三点水旁与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再读4个字。
(3)这4个字还可以做动作呢!谁愿意上台来表演?
(4)学写“着”。练习书写“着”字。师生游戏互动,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着”的朋友。
(提着、拿着、笑着……)
小结:“着”字常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正在进行。
(5)生字宝宝和大家交上了朋友,可高兴了。出示词语“高兴”,齐读,强调“兴”的后鼻音。
(5)指导书写“高”“兴”两个生字。
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中线上的笔画、“高”字两个“口”的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示“兴”字的点和撇都要写好。
3、练读长句子,读好第二段。
(1)学生自读。
(2)这段课文里,你发现了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和问号)看见它们,我们都要停一停。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新的符号朋友。(出示间隔符)它叫间隔符,看见它的时候,我们也要停一停。
(3)(课件出示第二段第一句,标上间隔符)指名读,评价。
(4)我们来挑战这个最长的句子吧!(出示第二段第二句)
指名读,教师指导,必要时示范,和学生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大组读。
(6)这一段里,还有很多问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合作读)
4、回顾第二段,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读长句子
1、复习词语。
2、再识间隔符号,并利用间隔符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学写生字“那”“到”,指导学生按照“结构、笔画、占位”的顺序观察。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当场评价、指导。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姑娘在彩虹上还干什么?同桌两人先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再一起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
2、识记“镜”字。(课件出示:“镜”字,镜子的发展变化图片)通过组词,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镜子。
3、识记“拿”字。请一个同学拿出“拿”字生字卡片。编记字口诀。(合手拿起甜豆豆)
4、识记“照”字。解释字理。
5、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分句间的停顿,读出问句的语气。
板书:镜子、梳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姑娘又去彩虹桥上干什么?小朋友轻声读一读,找找答案。
2、学写“千”字。学生自主学习写字。
3、学习“___来___去”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谁发现了词语的规律?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识记“裙”字。利用图片、挑战认读带衣字旁的字词。(课件出示:棉袄、袖子、裤子、袜子)
5、学写“成”字。关注笔顺。
6、学习了第四自然段,小姑娘在彩虹桥上干什么?(板书:荡秋千)
四、奇思妙想大家说
1、跟随小姑娘一起去看彩虹,齐读课文。
2、看到彩虹,小姑娘有了奇思妙想,你有什么好玩的、奇妙的想法?
3、小结:奇思妙想,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哦!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彩虹的色彩。
优秀案例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简析:
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阵雨来临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读通、读懂、背诵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辛弃疾,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正确朗读诗词
1、语言导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背诵了不少诗词。现在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走进南宋,与一位著名词人相约。他曾经陶醉与“白发翁媪的相媚好中”。他是谁?
2、说说你对辛弃疾的了解。
3、出示课题,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今夜,作者在黄沙岭散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另外注意节奏停顿,请看屏幕。
5、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6、多层次赛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阕。一二大组读上阙,三四大组读下阕。老师读上阙,学生读下阕。
二、读懂——走进作者内心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清香的绿茶,需要慢慢品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番!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让我们与辛弃疾同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朗读这首词的上阙,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组内尽量解决,也可以一会求助于全班同学。
2、小组内朗读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4、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猜猜,他们说什么呢?
可能是农民在说:“你听,青蛙叫着,田里的害虫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会丰收。”
5、感情引读:对呀,作者闻着飘在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农民有一个丰收年呀! 带着期盼之情齐读这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么不容易呀。辛弃疾正为农民高兴呢,齐读!
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荡漾在辛弃疾心头的兴奋。再齐读!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由读下阕,小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
4、教师引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之中,全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先前天气晴朗,不知何时天空已经飘来乌云,豆点一样的雨下起来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着急)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提出质疑:词人快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6、此时,词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惊喜),生读出惊喜。(放松),生读出放松。(兴奋,可以到茅店与乘凉的农民喝喝酒,说说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让农民也高兴。)读出你的兴奋。 陆游有一句诗,表达的也是峰回路转的惊喜、兴奋,也能用在这里表达辛弃疾的心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8、总结:多么美妙的夏夜,多么奇妙的经历啊!这首词充分表现了词人农村生活的热爱,对老百姓的关心。自由朗读这首词一遍,能背诵这首词吗?
三、 拓展,感悟作者人生
1、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以什么为号吗? (稼轩) 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 (“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 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2、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背《清平乐。村居》)
3、辛弃疾不仅写过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还留下了不少爱国杰作。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有一首词就表达了他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生齐读这首词。
四、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词人。课后搜集辛弃疾的词,下周举行一次辛弃疾词展示会,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五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引导学生抓住可爱这条主线,从漂亮、有趣、勇敢三方面感受大白鹅是个可爱的小动物。
2、通过朗读中体会、抓重点词句、想象拓展等不同方式,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动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拓展想象,对比前文,体悟大白鹅的勇敢
抓重点词,转换角色,体会大白鹅的有趣
指导朗读,感悟形象,
感受大白鹅的漂亮
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鹅“可爱”的线索
比较感悟,明确用事例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周身洁白、昂首挺胸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白鹅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在深入阅读之前,谁愿意当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读这些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学生带读
回忆课文内容:谁能用这两个词语围绕大白鹅说一句话?从中感受到大白鹅的什么特点?
(预设:大白鹅周身洁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真是太漂亮了!)(教师板书:漂亮)
2、出示第二组词语,学生带读: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两眼圆瞪、引颈高叫(两组词语以不同颜色出示)
通过这两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你又感受到了大白鹅怎样的特点?(教师板书:有趣、勇敢)
二、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一)指导朗读,感悟形象,感受大白鹅的漂亮
请你轻声读课文,说说从哪感受到大白鹅的漂亮可爱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处理以下两个重点句:
1、重点句1
我周身洁白,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样。
导学策略: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大白鹅的漂亮可爱?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洁白”“黄色”读出大白鹅颜色的漂亮;抓住“白玉”读出大白鹅的健康漂亮。)
(2)请大家想象着大白鹅的样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重点句2
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导学策略:
(1)指名多人朗读:通过他的朗读,你们听出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从容”“稳健”“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昂扬雄健”读出大白鹅姿态的漂亮。)
(2)请大家想象着大白鹅的姿态来读一读。
3、展示白鹅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鹅形象的美丽,教师配合视频解说,然后学生进行回读。
(二)抓重点词,转换角色,体会大白鹅的有趣
1、抓住大白鹅第一次下蛋的反常表现,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语句,理解小主人的心情。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大白鹅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句1:
一天中午,鹅竟破例从水塘走回家来,腿里像灌满了铅,步子越发迟缓了。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灌满了铅”体会大白鹅的反常表现。)
重点句2:
(1)出示句子:大白鹅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你体会到了什么?
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
(预设:通过大白鹅一系列的动作体会到大白鹅第一次下蛋的紧张、焦虑的心情。)
(2)想象练习:你能当一当这只大白鹅吗,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它东张西望,神情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可是转念一想:。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
(预设:学生通过想象出大白鹅第一次下蛋时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大白鹅的这种表现在小作者眼中十分有趣。)
2、抓住小作者心情,理解小作者对大白鹅的关爱之情
导学策略:
当学生抓住其他语句理解作者心情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体会,但不做重点引导;重点抓住以下语句引导学生理解:
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这时,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1)当学生抓住“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谈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比我拳头还大”和“雪白”体会小作者的高兴之情。
(2)当学生抓住“这时,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谈理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作者的心情:
①三伏天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②你在热天吃过凉西瓜吗?有什么感受?
③在这里,小主人看到大白鹅下蛋的心情?
教师小结:在这里,小作者用三伏天吃西瓜这个例子表现出了他第一次看到大白鹅下蛋的那种欣喜之情。
(3)当学生抓住“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导学策略:
引导比较两句,体会“机灵鬼儿”的称谓表现出了在小作者心里大白鹅非常有趣:
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这家伙真机灵,下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
①这两句话哪不一样啊?
②你认为小主人为什么这样夸大白鹅?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双线交融的写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本段将大白鹅的表现与小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明确双线交融的写法:
(1)男女生分别读描写大白鹅和小主人的语句,渗透双线交融的写法。
(2)这段话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3)这两部分是怎么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分别朗读描写大白鹅和小主人的语句,引导学生发现本段中大白鹅的行为牵着小作者的心,从而体会到本段将大白鹅的表现与小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明确双线交融的写法。
(三)拓展想象,对比前文,体悟大白鹅的勇敢
创设情景:那是个晴朗的夏夜,碧蓝的夜空中有满天的小星星,我们早已睡了,鹅照例睡在鸡窝旁,周围十分安静。突然,一阵鸡的叫声把我惊醒,我侧耳细听,沙沙沙,好像有什么在搏斗似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冲向鸡窝。啊!
出示:
月光下,一只黄鼠狼趴在鸡窝上,两只贼眼闪着寒光,正对着大白鹅。
1、指导学生抓住“贼眼”“寒光”读出黄鼠狼凶狠的样子。
2、(出示黄鼠狼图片)面对如此凶恶的敌人,大白鹅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威武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抓住大白鹅的动作,从两个层面进行体会:
(1)抓住“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等词语感受大白鹅的勇敢。
(2)抓住“猛然间”“猛啄”感受大白鹅不仅勇敢,而且懂得先发制胜,有勇有谋。
3、与第一自然段中大白鹅平时的表现进行比较:再来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预设:通过与平时的对比,提升学生对大白鹅因勇敢而“更可爱”的理解。)
4、引导学生结合大白鹅“引颈高叫”进行拓展想象
出示:
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如果你是大白鹅,你在说什么?
(1)面对落荒而逃的黄鼠狼,你在说……
(2)面对看到你壮举的小主人,你会说……
(3)看着受到惊吓的鸡群,你想说……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拓展想象,深化理解大白鹅因勇敢而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大白鹅勇斗黄鼠狼的表现与第一自然段大白鹅从容、稳健的姿态对比,深化学生对大白鹅“勇敢”的理解;通过拓展想象大白鹅可能对三个人物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大白鹅的“勇敢”]
5、师生配合朗读
三、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鹅“可爱”的线索
出示:
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抓住“更”字,引导学生体会到除了“勇敢”外,“漂亮”和“有趣”也写出了大白鹅的“可爱”:
1、大白鹅的勇敢使小作者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还有哪也让你感受到了大白鹅的可爱?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它周身洁白,黄色的双脚和扁圆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样。那突兀的额头是我和鸭的显著的区别。它缓缓的步子从容、稳健。当它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时候,更显得昂扬雄健。
2、的确,大白鹅因漂亮而可爱。它的可爱还表现在?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地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它可能要下蛋了吧!过了一会儿,我去看它。它已经悄悄离开了。我欣喜地察看它蹲过的地方,随手拨开那些稻草。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3、最后,因大白鹅的勇敢,让我感到大白鹅更加可爱了。
学生接读(课件出示):
月光下,一只黄鼠狼趴在鸡窝上,两只贼眼闪着寒光,正对着大白鹅。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威武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几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4、漂亮、有趣、勇敢的大白鹅在小作者眼中十分可爱。为了写出大白鹅的漂亮,主要描写了大白鹅的(外形);然后通过写大白鹅(第一次下蛋)写出了它的有趣;最后通过写大白鹅(勇斗黄鼠狼)写出了它的勇敢。
(教师板书:外形、第一次下蛋、勇斗黄鼠狼)
四、比较感悟,点明用事例写动物的写法
1、在上学期,我们也学过很多描写动物的文章,你还记得有什么吗?
学生列举:《遥远的恐龙世界》、《鼠狐猴》、《国宝金丝猴》
2、比异发现不同:(与《遥远的恐龙世界》描写翼龙的自然段对比)
(1)ppt展示两段内容
(2)大白鹅是拯救鸡群的英雄,翼龙是天空中的英雄。作者对二者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3)看来,我们在描写一种动物的特点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描写。
3、比同体会作用
(1)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是采取具体事例来写的?
(2)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来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什么去写?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设计 篇六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的一般性。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用合理的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数学名著,里面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句话中,你们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解释题意)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2、我们先从简单一些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好吗?大家请看。
出示题目:鸡兔同笼一共有8个头,一共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探究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习方式:自学教材,小组合作交流
1.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2.先猜一猜,鸡兔可能有几只?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猜测,汇报。不可能都是鸡,因为如果都是鸡就会有16条腿,而题目中是26条腿。也不可能都是兔,因为如果都是兔就会有32条腿。
(1)师: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好吗?翻开书104页,按照顺序列表试一试。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从尝试举例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
小结讲解: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并会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并会少两只脚。
活动二: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习方式:自学教材,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1:假设全都是鸡:2×8=16(条)26-16=10(条) 10÷2=5(只)??兔子 8-5=3(只)??鸡 谁有不懂得问题要问他?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看演示板书“假设法。”
师:除了可以假设都是鸡,还可以怎样假设呢?
小组2: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兔,并演示。
师:实际上,你们刚才的这些方法都运用了一种数学思想。你们知道是什么思想么?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假设思想。如果我们学会了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啊,那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很多问题,是不是啊。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很多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设。所以鸡兔同笼问题又叫假设问题。)
3、发散思考、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来解决书本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师:我们发现课本上的假设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现在大家换一种假设法来思考。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生:是什么样的假设法,让我们先睹为快!
师:是这样的,如果让每只兔子都立起两条腿,这时,鸡和兔的脚数是相等的,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每个头有两条腿,20个头是40条腿。(54-40)少了14条腿,正好可以求出兔子的只数,14除以2等于7。.
生:鸡的只数为:20-7 = 13(只)。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怎样解答?
生:把每只鸡的翅膀看成是两条腿。这样每只头对应的是4条腿。共有80条腿,多出26条腿,多出的是13只鸡的腿,那么,兔的只数也可以求出来。
6、小结:现在你能从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数目比较大时,列表法计算量大,就有局限性,比较麻烦,最好用假设法比较好。用假设法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假设是鸡而先求出的就是兔子,如果假设的是兔子那先求出的是鸡,两者相反。
* 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1、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还有26÷2=13只脚。
2、这时每只鸡一只脚,每只兔子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3、这时脚的总数与头的总数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数。
三、巩固练习
1、鸡兔同笼,有35个头,9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2、课本105页“做一做”的1、2题。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课时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主体,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愉快识字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遇事要动脑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
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
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
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板书);
重点理解“飘、转、弯、斜”等动词,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感悟。
5、师生共同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风中事物的变化来把风表现出来,使人感到画中有风。
6、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第一段,感受“画”的美丽。
3、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研读。
4、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5、与教师一起共同小结。
6、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示朗读。
四、创造体会,拓展延伸 1、引导拓展口语练习:
说一说: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我说:“是风,风把( )吹得( )了。”
2、唱一唱:
以练唱儿歌的形式,再次回顾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活动
3、想一想、画一画:
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
引导先说,课外画出。 1、进行拓展口语练说,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锻炼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试唱儿歌,感受课文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3、创造思考,想想说说、画画,延伸课外。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7篇教学案例设计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设计案例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