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数学辅导范例【优秀2篇】8-18-44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小学数学辅导范例【优秀2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辅导 篇一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优势体现

(一)厘清知识,形成结构体系

数学知识的内容庞杂多变,看似难度较大,实则层层递进,互相存在联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都没有完善,欠缺逻辑深度和广度,以直观思维为主,渐渐成长到高年级时,每学期的知识都有明显增加,学生学习会倍感吃力,思维逻辑更加缜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每个单元增加的知识点和细节,要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每一个细节,尝试用学生的思维理解问题,尽可能详尽地考虑他们的想法。思维导图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看似分散的知识串成完整的知识链,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让思维可视化,再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补充调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

(二)全面展示,形成层次建构

小学阶段大多是零散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自行构建层次体系,每课时之间的联系也很难领会到。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用逻辑关系重新编排知识,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性和思维逻辑的因果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复习变得更加高效。绘制过程中,各分支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箭头连接起来,利用文字、几何图形等直观地呈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学生通过分析各层级间的联系,逐步理解知识点,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整理活动中来,并在整理过程中,使知识不断内化,最终绘制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三)促进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出示活动要求进行任务驱动,给学生具体的思路研究内容,问题比较细化。如果教师干预过多,学生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在互相帮助的环境下成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个体差异性,独立完成思维导图较困难。所以,在思维导图初具雏形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间进行交流评议,提醒学生认真聆听其他人的发言,互相补充、完善,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发散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他们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引领学生掌握利用导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对数学知识内涵产生正确认知。教师通过实施即时激励措施、创设丰富问题情境、倡导一课多图等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知识间的联系,绘制多种思维导图,给予学生“有温度的评价”,甚至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弥补惯性思维的不足。

二、复习课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一)活动前置,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师生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初次绘图前,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简单讲解思维导图的组成、作用以及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课前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前一天晚上提前构思、整理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将功课做在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可展示多位学生的作品,请他们逐一讲解,比较谁的思维导图更加新颖、全面、思路清晰,让学生在探索比较中领会复习的重难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射线、直线和角”复习课之前,教师先出示端点、可度量、笔直等关键词,让学生从关键词出发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制作。之后,教师选择优秀作品投影展示。有的学生涵盖了全部知识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了不同分支的知识,一目了然,简洁大方,脉络清晰,有的学生还拓展了重难点,标出易错知识题型。不管学生制作结果如何,教师都要进行鼓励与表扬,还可以请其他学生点评提问,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

在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实践应用中,教师需要做好复习的整体规划,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积极应用合作式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就成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设计可合作的复习内容,组内同学互相指导、改进、完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学困生可以借鉴、模仿优秀生的经验,加以思考进行内化,优秀生也可以听听其他人的见解,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既彰显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又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课堂中组织合作交流为生生互动提供有效平台,复习领域中运用思维导图旨在让学生回顾和分析某一单元或者某一板块的知识点。例如,在复习苏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一板块时,首先,教师要明白统计和概率是 1+1>2 的体系,统计是对大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概率则是对这些归纳进行总结,推测出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整理十二册课本,发现包括二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三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四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五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五下“折线统计图”、六下“扇形统计图”这几个单元,教师要研究课本和教参,深入剖析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制订合理的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只有教师先厘清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这一体系的组成框架,才能脉络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对每个单元进行简单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固有回忆,全班探讨,将该板块分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能性和统计三个一级分支。之后,分组合作,四人一小组,就刚才确定的三个一级分支展开讨论,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的分类。最后,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讲解思路和制图方法,解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取长补短,完善导图。

(三)延伸拓展,深化综合能力

每节课的下课铃声不代表这节课的结束,数学知识不可能仅靠一节课或是几节课就能掌握透彻,教材中,有些单元是独立的,有些单元是环环相扣的,存在着递进关系,复习课要解决的是点、线、面三者的结合,需要学生带着发散性思维延伸拓展。而思维导图展示出的只是概括性的词语,还需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知识拓展,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这一单元时,重点是搞清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如何转化的,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这都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有所体现。首先,教师课前下发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探索,以自己对知识的整合为依据,制作出初步的思维导图。其次,课堂上,集体复习三个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一级分支定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底和高,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三者间的联系制定二级分支。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搭配适当练习,练习是对知识点很好的延伸与拓展。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以上分支,这个单元还学习了什么,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比较面积”,在练习中感受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法、数方格法、重叠法、割补法等进行比较,适当地拓展能够提升思维导图的价值。

(四)聚焦课后,养成复习习惯

新授课完成后,及时巩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复习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课后,学生可以针对复习课中的知识点,结合思维导图厘清脉络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联想并分类相关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框架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各个单元知识的连接与延伸,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好习惯。所以,复习课中结合思维导图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基础性本领,还能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其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课程取得的教学成效自然更佳。复习课中,巩固练习通常设置在最后,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由于该课中覆盖了大量知识点,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交叉点和联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甚至难以理解,特别是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中,学生很难掌握。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时,可总结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两者之间的交叉点与关联点,再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有的学生补充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区别、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补充计算表面积的重点题型,甚至自主出题;也有学生将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联系表述清晰,这样一来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能更顺利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会再出现错用公式等情况,教学成效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小学数学辅导 篇二

关键词:聋哑学生;数学教学;学困生;辅导策略

聋哑学生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还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而教师主要通过手语及肢体语言进行授课,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辅导聋校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一、演绎有理数间的江湖恩怨

学生小C整天喜欢看武侠剧,提到金庸、古龙便眉飞色舞。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他理解得比谁都透。遇到“有理数加法”这一章节内容,这个平时活力无限的学生竟然显得十分木讷,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熟练地背诵,但不能灵活地运用。教师反复地教了几次,收效甚微。于是投其所好,让抽象的数学法则披上神秘的外衣,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辅导方案。法则一: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趣解:同号两数即同宗同门,是绝对意义上的江湖朋友。同门朋友间相遇,性情相投,就取相同的符号,然后将绝对值相加。法则二: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趣解:异号即不同宗同门,简单地解释为正负两门派,是绝对意义上的仇人。两个仇人相遇分外眼红,于是拔刀相向,绝对值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决一雌雄。胜利者的符号就如战旗在阵地高高飘扬……教师的这番解释让这个学生浮想联翩,使他明白了原来数学竟如此生动。后来,小C做类似的题时出错的几率越来越低了。这种教学方法比让他反复地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要简单得多,生动得多,效果也显著。

二、识别角王国里的亲亲眷眷

聋九年级数学“几何知识初步”这一章节讲了许多关于角的概念,如对顶角、邻补角、互为补角、互为余角等。由于空间概念的缺乏,有的学生对这些纷繁的角之间的关系理得不顺,容易产生混淆,经常回答得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为了理清角王国里的关系网,教师趣味横生地做了这样的解释。在教学同旁内角、内错角这个内容时,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组成的八个角中,同旁内角和内错角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共同点是它们都在两直线之间,都是内角。区别是同旁内角是在同一侧,而内错角在异侧,而且位置相反。短短的几句话,想让学困生融会贯通绝非易事。教师将这段文字和生活相接轨,让它富有人文气息:将同旁内角解释为同宿舍的两个朋友,在同一个宿舍里聊天谈心;将内错角解释为南北两道却又心心相依,但总有一墙之隔的笔友。生活化的解释让学困生撩开了心头的迷雾,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还这么富有人情味。

三、解应用题就是观看一部情景剧

谈到聋生的应用题教学,很多老师都紧锁眉头。聋哑学生由于语言缺陷,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行程类的应用题,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他们往往读了三四遍题目,也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此,学生也大为头疼,他们一个劲摇头,眼巴巴地向教师求救。其实,这种应用题就是生活事例的翻版,教师把他改版成情景剧,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应用题所要表达的数量关系。例题: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每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按原路追上去。问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的队伍?这道题的难点就是寻找关系式:通讯员行进的路程=学生行进的路程。在操场上,教师请几个学生扮演题中的一队学生。走了几分钟后,教师骑车追了上去,然后把所有人的运动轨迹画下来。观看演示的整个过程,学生发现当教师追到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路程就等于学生走的路程,教师所用的时间就是学生后来继续走所使用的时间。学生走的路程可以分成两段,即先走18分钟的路程加上后来又继续走的路程。有一个学生发现了通讯员和学生走的时间不一样,而路程是相等的。这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教师所要传达的数学知识。总之,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聋校教师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在漫长的转化过程中找出一条捷径,一种适于学困生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尽早地赶上同龄的孩子,充满自信地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张飞。精彩导入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J].陕西教育,2018(06).

[2]曾祥翠。对症下药有效辅导数学后进生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

[3]刘旭业。四“点”点亮聋哑学生的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