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的4篇教学改革方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新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学校“新梦想教育”文化,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打造学科教师团队,形成骨干教师的品牌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
“实践我的。教学主张”低段教学活动。
三、活动内容
1、语文低段“实践我的教学主张”教学赛课活动。
2、数学低段“实践我的教学主张”教学赛课活动。
3、综合组:“实践我的教学主张”低段教学开放日活动。
四、活动方式
1、本次语、数学科赛课是自由报名参加。说一说(说说我的教学主张)上一上(切合我的教学主张上一节课),辩一辩(和听课专家对话),能充分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和风采。
2、上课之前每位参赛教师上交教学设计一式5份,教学主张提炼表一式5份。
3、语文赛课老师,全部借班上课,具体学校班级另订。其余学科上课班级在本校班级自定。
4、教学开放日活动,参加公开课老师,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主张提炼表,分发给听课老师。
五、活动评价
1、赛课评分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请永嘉县内名优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2、语文学科评出一等奖两名,为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推荐5月份由本校承办的县级公开课。优秀奖两名,为后备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余的为校级公开课,颁发证书。
3、数学学科,评出一等奖两名,为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奖两名,为后备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余为校级公开课,颁发证书。
4、综合组教学开放日,各个学科安排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学校为公开课教师颁发校级公开课奖状。
六、活动时间
1、语文学科,报名时间截止xx年x月x日。x月x日至x日赛课,具体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数学学科,报名时间截止xx年x月x日。x月x日至x日赛课,具体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综合组,教学开放日时间为xx年x月x日,星期四。
七、听课安排:
1、请我校语文和数学老师利用空课自选听课,至少2节。欢迎其他学科的老师前去听课。课务自行安排调整。
2、综合组教学开放日活动,全体综合组老师参与。课务自行安排调整。
八、赛场布置及活动宣传:
1、准备宣传横幅赛课前挂好。
2、安排一名老师负责当天活动的拍照工作。
3、安排一名老师在活动后完成一条图文并茂简讯,发送校园网、与学区网。
4、安排一名老师做好活动签到,过程记录及收集图片上传至校本培训博客。
新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篇二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在我校七年级实行“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为确保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行“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减少高耗低效,实现增效减负。长期以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不仅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而且效率低下。老师喊哑了嗓子,学生听烦了耳朵,最后仍然事倍功半。
(二)遵循学习规律,适应心理需求。华盛顿博物馆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老师讲了,学生不见得懂了,讲到懂之间必须以学生主动地学为桥梁;懂了不等于会了,懂到会之间必须以孩子科学地习为桥梁,习,是学习的习,练习的习;会了不等于通了,由会到通必须有学生独立的悟为桥梁。
(三)改变懒惰习性,培养思维品质。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由来已久的懒惰习性,懒于动手,懒于动口,可怕的是养成了思维惰性,懒于动脑,懒于思考,这是束缚人成长的关键因素。没有正确思维的培养,就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没有思维的发展,就没有人的真正发展与提高。
二、“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教学+小组合作”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学案教学+小组合作” 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单纯的旁听者,“学案教学+小组合作”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就必须对所要解释的材料认真阅读和分析,从而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五)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三、“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目标是:突出两个中心,构建六项有效教学策略。
两个中心是: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
六项有效教学策略是:
1.先学后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然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两个中心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而六项有效教学策略保障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落实。
四、“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惟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实际上每个人的教学都有自己的“套路”,其实套路就是模式,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路子。有了模式不等于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套用这个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根据和适用的范围,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科和学生情况灵活变通。
新授课: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情境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问题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材。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描述、回答问题、判断、解释等。老师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新课的情景。
2.明确课时学习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讲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针对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和分层目标。小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坚持分层讨论原则,对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任课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调控讨论过程,坚决克服低效讨论或不专心讨论、讨论不分层或层次不明显、不能落实分层达标的问题,确保讨论高效、有深度。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各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讲解,然后由学生、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效果,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
①老师备课时要设计好学生展示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展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展示有针对性。
②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主动点评,老师可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
③学生书面展示要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多个小组同时展示,板书认真工整,点评规范大方。
④保证脱稿展示和点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形式多样,展示要有深度和价值,展示的内容对其他同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是正确过程,也可以是错误教训,可以是总结沉淀的方法规律,也可以是对题目的拓展提升。
⑤展示和点评全员参与,严防课堂变成几个同学的独角戏。展示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班级要创设一种安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⑥学生点评时,老师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个肯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
⑦老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⑧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声音是否宏亮、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
⑨课堂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如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等,注重突破原有的认识,注重核心观念的树立和方法的落实,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⑩老师的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重点,点规律方法,点透,点到位,注重整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学生没有提出疑义,但学生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认识而自己没有发现,教师对这样的问题也应做必要的讲解。
(四)课堂总结,形成网络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把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
2.教师通过提问或其它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掌握本课时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展示知识的网络关系。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检测。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大,以5—10分钟左右为宜。
2.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3.如有必要,可布置适量的作业,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课:
(一)针对课标,确立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和《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2.向学生展示出本课时所复习的范围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复习重点和难点,在课标和考试说明中,这些知识点要求达到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新授课,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自主梳理,构建网络
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好复习课的教学案。在教学案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梳理本课时知识点的方法或平台,如:列表比较、填图、知识纲要、知识树、问题提示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梳理。
2.在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出本课时复习内容的知识网络。通过编制知识网络,以达到整理知识点、理顺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的目的。对于知识间联系的脉络清晰、比较容易构建网络的内容,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构建。对于构建网络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可在教学案中设计出一个框架,指导学生完成构建。并在组内、班内展示评价。该环节也可安排在后面的总结反思时进行。
(三)疑难点拨,典题辨析
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所复习内容在新授课时的教学效果,必要时可事先进行一些调查,找出学生学习难点和易错、易混点,以及学生不易掌握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在教学案中列专栏讲解。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把问题完美解决。
2.每一个讲解的知识点都列举出1—2个典型例题,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这些题目,通过对例题的解析,教师能归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每道例题解决后,跟上1—3个变式训练题,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四)达标检测,提升能力
1.设计达标训练题和能力训练题各一套,前者的题目较容易,强调考查基础;后者可有一定难度,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不能太大,能基本覆盖本课时复习的主要内容即可,能让学生当堂完成。所用题目应经过教师的细心挑选,不能有错题、偏题、超纲题。每道题目应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同一知识点不要重复考查。
2.如果时间允许,可当堂检查训练效果,做出评价。如课堂时间不允许,则收缴学生答卷,课后批阅,另择时反馈。
(五)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1.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课时复习的内容做出总结,对复习的效果做出评价。
2.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时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可以让部分学生口头进行反思,也可以在教学案的最后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教师通过批阅,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于对后面教学工作做出调整。
讲评课:
(一)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1.本次测试涵盖的主干内容。
2.在本范围内的《考试说明》或《课程标准》以及命题时曾经出现过的考查形式。
3.对答题情况统计分析。
4.对典型题、典型错题进行分析。
(二)自主纠错,找准原因
1.上讲评课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确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评。
2.教师可以先将习题的参考答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做错的题目改正过来。
3.要求学生找出每道错题的出错原因。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归纳出几条学生主要的错因,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仔细;计算有失误;做题不规范;解题能力不够等。让学生把做错的题进行归类,找准错因。
(三)归类点拨,方法指导
1.教师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整理、分类,在课堂上集中讲评。讲评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分类进行,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错误原因分;根据题型分;根据知识点分等。教师可选择其中一种适合本课时所讲习题的方法,进行分类讲解。
2.教师在讲评时,不仅要讲出题目的正确做法,更重要的是进行方法指导。如:针对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而出现的错题,就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包括在审题时如何找关键词,如何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等。
(四)变式训练,升华提高
1.对每一类错题都设计几个变式训练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2.通过变式训练,归纳、整理出这一类题目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明确此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如何避免。
(五)反思总结,二次过关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所讲的习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其中哪些我们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哪些还有欠缺。对于单元练习,还可以总结出知识网络。
2.针对出错较多的题目,设计二次过关试题,以检查讲评效果。二次过关应尽量当堂完成。
五、“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搞好培训,思想到位
学校的培训要抓好领导干部、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培训,培训计划与内容为:
领导干部培训:领导是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因此首先要明晰改革的方向和策略,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政策,因此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讲授新课程理念和实践经验。
教师培训: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角,决定着这次改革的成败,因此需要培训如下内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个人主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学案,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
第三,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教学+小组合作”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优化。
第四,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要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就要学会激发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热情,要用耐心去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五,聘请有关教研员或优秀教师来校做课,指导教师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
班主任和学生培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这次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做好如下培训:
第一,根据学校规划和要求,向学生宣讲新课改的理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参与课改的热情。
第二,根据学校要求,统一划分学生小组,规范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建立和谐、秩序和向上的班集体。
第三,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端正不好的学风,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如:懒于动脑,懒于动手;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装懂,不敢质疑;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不参与讨论等。
第四,要加强对学生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小组的灵魂,关系到整个小组是否具有向心力和向上力,要慎重产生并加强引导与带领。
第五,协同自己的任课教师做好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评价,要及时、公
开、公正,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对学生适时的评价是教改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建立小组,完善评价。
各班建立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实施细则见附件一),制定教师和学生评价标准(见附件二)以及小组量化积分办法(见附件三),积极创建班级文化,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四)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
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五)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学案教学+小组合作”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二要抓实过程。备课组要认真开展研究,研讨教学模式;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六)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分学科组织学案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开展教学论文评选,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学案”中选出优秀“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各级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xx年2月7日—2月29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宣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课堂教学改革是关乎我校生存发展兴旺的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
2、组织广大领导教师认真听取专家的专题报告,对“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这种模式,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①学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②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级骨干教师要做学习的排头兵。带头学、带头写、带头讲,要求教师做到的,学校行政领导必须首先做到,为全校师生做出学习的榜样。同时相关领导负责监督指导某一学科的学案编写,深入到各教研组参与教研。
③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培训。搜集有关知识经验,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理论方法,作为我们进行“学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借鉴。
④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⑤教务处要对七年级课程的设置、“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3、要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准备工作及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尝试实施阶段(xx年3月1日—5月30日)
一是侧重于对“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中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的认识与实践;
二是对“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xx年6月1日—7月5日)
通过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借鉴“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经验向本土化位移;总结表彰先进,巩固学习成果,推动活动不断深化与创新。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xx年9月开始)
在学习总结提炼一学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出富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三年内做出成效,探索一条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七、方案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突破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二)改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改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八、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营造深入开展“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是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手段,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相关理论,增强开展“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的意识,把深化“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是“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及保证。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包学科,具体负责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二要落实任务、健全制度。为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广开校本教研渠道,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校本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研究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学校要切实通过专题式、案例式、观摩式和教学反思式等多种研究途径,来解决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立足校本教研,使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
新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始于学生需求,终于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快乐学教、张扬个性、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理念的载体,也是实现课改理念的抓手,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让已懂得课改理念的教师,把课改理念变成实践的行为;让不完全理解课改理念的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目标与课堂效果。
根据初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三种课型,即学导课、拓展课和讲评课。在此基础上,增设每周一练,供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一)学导课流程及基本要求
1、学导课流程:任务导学——互助合学——师生答疑——达标检测——配餐作业。
所谓任务导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独学。
所谓互助合学,是指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起到“兵教兵”“并带兵”“兵强兵”的作用。
所谓师生答疑,是指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还未解决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师生共同展示的方式予以解决。
所谓达标检测,是指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利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所谓配餐作业,是指学导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精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并对当堂所学内容予以巩固。
2、学导课基本要求:
(1)任务导学环节(20分钟)
教师的任务
①、出示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时目标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的原则陈述学习目标。
②、创设教学情境。注重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联系,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③、进行学法指导。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想、怎样练上。
④、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写什么、练什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⑤、提出探究问题。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教师问题为引导。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化。
⑥、提供学习资源。补充材料、微课等。
学生的任务
①、独学的流程:看与画——写与记——想与做——标疑惑。
②、独学的方法:“裸学”(自己看)——助学(借助工具书)——记学(不看资料记忆)——量学(学会举一反三)。
③、独学的要求:学生独学时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练习本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中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要尽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答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书写要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在独学阶段,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收集独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分析产生障碍或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在独学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独学时的状态(态度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在起步阶段的独学环节,教师要做好由教读向自读的过渡。
(2)互助合学环节(8分钟)
教师的任务
①、提出互助合学的基本任务。
②、关注各小组互助合学的进展情况。
③、在起步阶段,每节课至少深入一个小组进行互助合学方法的指导。
④、在巡视过程中,对各小组互助合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解答,不能解答的留给后续环节解决。
⑤、掌握各小组互助合学的亮点,为师生答疑环节做好准备。
学生的任务
①、对学与群学,可以合称为“合学”。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②、对学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论——结论或疑惑。对学的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互相提问)——对查(互相检查)。
③、群学的流程:帮学——合学——研学——提出班级讨论问题。群学的目的:解决个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④、合学注意事项
第一,组内合作交流,必须依据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
第二,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第三,组长负责选择适合本组的合学形式。形式一,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形式二,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形式三,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形式四,中等生讲,优等生追问,潜能生提问;形式五,独立思考,争议讨论。
(3)师生答疑环节(7分钟)
①、答疑的内容。要针对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答疑,比如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典型题等问题。
②、答疑的方式。念答案,讲思路,谈感悟,说规律。
③、答疑的要求。
第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疑,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第二,在答疑过程中,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组与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抗、辩论和质疑。
第三,能让潜能生答疑的尽量不让优等生答疑,能让学生答疑的教师尽量不去答疑。
第四,学生答疑后,教师要采取肯定、否定、完善、解疑的方式进行及时校正。
第五,在答疑的基础上,要注重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学习的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成果等。
(4)达标检测环节(5分钟)
基本要求:
①、检测要针对本节课基础性学习目标进行。
②、检测形式要符合初中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可以是背诵,也可以是默写,也可以是做题。
③、教师要对检测结果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
(5)配餐作业环节
基本要求:
①、每个学导课都必须留有相应的配餐作业,量要控制在学生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②、配餐式作业的题目,要符合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精心筛选,要有一定得层次性,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③、布置的。配餐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收集存在的问题。
(二)拓展课目的与基本要求
所谓拓展课,是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限时性训练,旨在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1、拓展课的流程:发放题单——独立完成——合作纠错——收集问题——跟踪练习。
2、拓展课的要求:
(1)拓展课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训练课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训练过程中的组织、调控及存在问题的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程度上。
(2)训练的内容要以当前所学为主,要突出即基础性、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所谓基础性,是指训练的内容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主;所谓针对性,是指训练的难易程度既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及时性,是指训练课与学导课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所谓实效性,即指训练课必须要有明确的达标意识(不仅要看让学生做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做了以后的效果怎样)。
(3)训练目的要立足于知识的识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上。
知识识记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初步了解、准确表述、概括性表述、完整性表述等。
知识理解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知识的基本用途、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知识的应用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要求方面有能不能做、会不会做的问题,也有做的是否熟练、是否准确的问题。从训练的复杂程度来看,一般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方面。
(4)训练的方式原则上要以题单形式进行,训练的量要控制在大多数学生30分钟内能够完成。题单由备课组集体商讨后确定,并提前交付文印室印刷。
(三)讲评课任务与基本要求
讲评课的任务:解决平时遗留的问题,包括配餐作业与周练中存在的问题,注重知识的整合,注重规律与方法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讲评课的目的:通过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记住,哪些核心概念或基本原理没有理解,哪些方法还没有掌握。然后在配以必要的练习予以巩固和落实。
教师要撰写教学设计。具体要求详见《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三、实施步骤
1、策划准备阶段:xx年8月
(1)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起草《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组织初中教师就课改意义、课改理念、课堂操作三个方面内容的进行专题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每位教师撰写一节学导课的教学设计,并就此进行说课。
(4)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好第一周课堂教学的有关准备。
(5)完成各班学习小组的划分工作,并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两个方面的培训。
2、尝试运行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仅限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可参照此方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度变革。
(1)每位教师从一开始都要采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研讨课。各备课组提前将研讨课主讲人、内容、时间、地点上报级部。
(3)从第二周起,由教科研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帮助教师解决疑惑与不足。
(4)每周召开一次教学诊断会,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由各备课组汇报课改的进展情况,交流体会与困惑。
(6)期中考试前,召开本阶段课堂教学总结会。
3、达标过关阶段:xx年10月——学期末
仅限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可参照此方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度变革
(1)教科研中心依据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制定达标课评价标准。
(2)组织教师学习达标课标准,在级部统筹安排下,每人准备一节学导课,并将达标课时间、内容、地点上报教科研中心。
(3)由教科研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4)学期末,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召开经验交流会,并对达标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4、总结完善阶段。xx年2月-xx年6月,
(1)在达标课的基础上,利用假期召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2)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得与失,逐步完善三种课型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
四、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观念转变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通识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的意义与理念。
(2)通过课改的实践活动,使广大教师逐步感悟到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3)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得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2、合理使用学科课时
(1)初一年级:
语文:学导课4节,阅读课1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数学:学导课5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英语:学导课5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生物: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政治: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历史: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地理: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2)初二年级:
语文:学导课3节,阅读课1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数学:学导课4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英语:学导课4节,拓展课2节,讲评课1节
物理:学导课3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生物: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政治: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历史: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地理:学导课2节,拓展课1节,讲评课1节(训练课与讲评课隔周上)
3、认真撰写教学设计
(1)学导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具体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预设问题的解答、达标检测题、配餐作业、教学反思。格式为:
任务导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布置学习任务。主要陈述让学生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等。
第三,提出学习要求。通过口述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度作出明确规定。
第四,留有一定空白。收集该环节出现或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助合学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互助合学的内容。主要说明,针对哪些学习任务进行合学,什么内容采取对学方式,什么内容采取群学方式。
第二,提出合学要求。
第三,陈述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学习小组和指导的内容。
第四,留有一定空白。记录该环节出现的行为问题和存在的只是或方法问题。
师生答疑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准备答疑的内容做出预设。包括哪些问题将进行重点答疑,以及答疑的内容、答疑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方法、规律、启示、感悟等方面的总结。
第二,记录好生成性问题,并说明是否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达标检测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检测目的。
第二,检测方式。
第三,点评内容。
配餐作业环节的内容:
第一,留了什么样的作业?
第二,说明不同层次作业的指向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反思环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学流程的流畅性怎样。
第二,学生学习的状况如何。
第三,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
第四,教训与感悟。
②、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导课的任务,结合学导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提前撰写教学设计。迹要公正,书写要规范,内容要详实。
③、格式:
(2)讲评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内容包括:讲评课目的、讲评的内容,包括收集到的问题、出错原因的剖析、正确解答的过程、拓展延伸的内容等;以及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设计反馈性练习和课后跟踪训练;课后完成教学反思撰写,包括记录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反思前面教学的得失,提出下一步教学的建议等。
②、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讲评课的具体内容,提前撰写出讲评课教学设计。迹要公正,书写要规范,内容要详实。
4、科学安排每周一练
(1)语数外不超过60分钟,其他学科不超过40分钟。作为学生的周末的家庭作业。
(2)每周一练的内容以当前所学为主,以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为主,难度控制在中等偏下,以试卷形式命制,试题要精选,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后,每位教师要做好记录,并将存在问题汇总给备课组长,作为期中、期末考试的测试内容之一。
(3)每周一练的由各级部与备课组,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统筹安排。
5、注重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小组建设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1)小组划分
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划分时遵循 “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
(2)成员分工。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设“小组长”一名,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设“学科长”,负责本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学习成果展示的安排,负责收集自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负责与班级课代表或任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
(3)文化建设。显性文化包括,组名、组徽、座右铭或誓言、组歌等。隐性文化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氛围、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等。
(4)过程管理。做好组内各成员过程性表现的记录,定期进行自评与互评,强化组内各成员之间得相互监督与相互促进。
6、扎实做好集体备课
(1)时间:各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2)内容:
①、汇总上一周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单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商讨解决的办法。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如何提高互助合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展示交流的质量?设置怎样的课堂检测题效果更好?
②、围绕学导课、讲评课的教学任务与相应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共同商讨下一周学导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重点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
③、共同商讨训练课的内容,确定命题制卷人及完成时间
④、商讨周练试卷的命制,确定命题制卷人及完成时间
7、加强学教过程管理
(1)对教程的管理与评价。《详见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
(2)对学程的管理与评价。《详见学生过程性评价实施细则》
五、总体要求
(一)一定要站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外部条件来看,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认可。从内部条件来看,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学生的认可度。而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得到支持和认可的切入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增长点。
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一,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并且有个性地成长;第三,我们的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使他们感到学有所获;我们的课堂必须是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一定要站在落实新课程基本要求的角度,看待此次改革的成败与得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改革目标,即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课程内容的突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第二,课程结构的创新——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第三,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地心态。即冷静思考、寻找对策、不断完善。一种是消极的心态。即迷失方向、徘徊彷徨、全盘否定。前一种心态是我们应该抱有的心态,只有这样,课改才会不断发展。课改如此,社会的变革亦如此。
(三)一定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我们知道,改革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这种风险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如果说,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或者不到位,给学生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不管我们的初衷怎样,我们都无法推脱责任。
改革是需要勇气的,更是需要付出的。只要我们有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凭借我们全体教师的实力和智慧,就会想出规避风险的办法,就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去把过程做细做实,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一定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一个人拥有一些正确的理念,不见得能立即成功;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理念,就算一时幸运,终究还是会打回原形,难逃失败的。
如果说理念决定行为是正确的话,那么,只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理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也就是说,一个强加于自己的理念,是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的。
本方案从xx学年开始实施。
新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篇四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是xx市教育局在期间课程改革中首要的教改实验项目,是课堂教学的重大革新,是全面实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遵循市、县课改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立足我校开展新课程的基础,本着稳步推进,不断深入,由点到面的原则,特制定小专题、三核心、序列化“35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机制:
组织机构:
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王x
副组长: 王x 任x
成 员: 刘x 王x 董x 王x 张x 王x
运行机制:
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方案。
教务处负责全校课改的宣传、氛围营造;做好课改过程中的调研;做好方案修订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做好课改档案资料的整理、完善;做好教师的培训;做好教学措施的落实;课改进程的推进。
政教处做好班级课改的宣传、教室课改氛围的营造;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做好班级课改措施的落实。
总务处做好实验设备的供给,教学用品的提供,教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的划分:
(一)启动阶段:xx年11月 1日——11月30日
主要做好宣传、学习、考察、方案拟定工作
(二)试点阶段:xx年12月1日——12月20日
主要抓好高一2班和高二1班教师培训,教室布置,课堂试点。
(三)推广阶段:xx年3月1日——11月30日
xx年3月1日——3月31日,在高一年级和高二文科全面推行。每学科、每节课都为课改课。
xx年4月1日——11月30日,在高二年理科全面推行。
(四)总结阶段:xx年12月1日——12月31日,对高效课堂实验进行教师总结、班级总结、年学总结和学校总结。整个实验期间都要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总结,天天有变化。按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提炼,深化、精细的模式,实现人人过关,个个精品的目标。
三、“353”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小专题,三核心,序列化”的`内涵:
“小专题”:每个教学单元围绕一个小专题,组织教学。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专题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知识模块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
“三核心”:每一个课堂都应该包括三个核心,即知识点、疑惑点、技能点。知识点,由教师依据课标、大纲、考试说明,把学生必须识记的概念、规律、公式、推论、类型题解法等归纳形成“教学单元知识结构预习单”,供学生理解、识记。“疑惑点”,由三部分构成,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情分析预设的问题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即生成的问题。疑惑点应成为学案呈现和解决的主要内容。技能点,即考试说明中学生必须达到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层级要求。教师应根据技能要求,编订“教学单元技能达成训练单”,通过组织训练、阅卷、讲解、反馈、矫正,达到学生技能的形成、巩固、迁移。简称“一案两单”,即导学案、预习单和训练单。
“序列化”,一是教学内容序列化,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一章、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都应该形成知识点(知识结构)的整理、识记、理解,疑惑点的破解、提高、升华,技能点的形成、巩固、迁移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是教学组织序列化,每个学科、每个堂课都应该按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三是教学管理序列化,学生、班级、年级,教师、教研组、各处室都应该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二)“353”高效教学模式的含义:
“353”是指每个教学单元设计三核心(知识点、疑惑点、技能点),五环节(导学、探究、展示、整理、检测),三工具(预习单、导学案、训练单)。
导学——明确学习目标,提示自学方法 。开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准确、清晰、明了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用时1到2分钟。
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互相评价,自我完善。包括小组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
整理——整理学案,课堂小结。
检查——达标测试。教师利用对子互查,当堂落实目标 。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教,问题评价。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以课标为依据,以大纲为主线,立足教材,落实好考试说明,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试题化、试题高考化、高考试题熟练化。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学生做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的主动学习模式。
3、实现老师教学角色的转变,使老师从过去传统教学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开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学不教。
5、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训练提升。
6、“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流程:
六、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教学单元知识结构预习单”的编写
编写依据:课标、大纲、考试说明、学情分析
编写要求:
1、做好全学期预习单编写计划和分工
2、每科每一个单元编写一个基础知识识记与问题生成单
3每个单元预习单教学前发到学生手中。
编写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识记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
(二)做好“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基本模式:
1、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2、学习重点、难点;
3、学习进程; 学习进程分四大块:
呈现问题。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展示。
探究问题。合作探究、引发讨论、多元评价。
成果展示。分组展示、导师参与、点评提升。
整理学案。知识归类、达标测试、同桌互查。
4、反思小结。①、我的收获;②、新的问题。
编写要求:
1、做好单元或章学案编写的课时计划和分工,严格课时内容范围,统一编号。
2、年级组必须统一教学进程,同学科共撰共享学案。
3、语、数、外超前三天,其它各科超前一周,将学案发至学生手中。
4、备课组做好学案资源建设。
编写目的:
1、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部分在于着重解决重难点、疑惑点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呈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通过实施突破疑惑点。
拓展训练部分在于通过课堂训练的设计与实施,初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教学单元技能达成训练单”的编写
编写依据:
考试说明,对历届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新信息。
编写要求:
1、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试题高考化。
2、题型依本单元、本章内容在高考中的试题模式呈现。
3、难度控制应达到学生中上水平,并有梯度。
编写目的:
通过实施训练、阅卷、讲评、反馈强化,使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形成技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4篇教学改革方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改革方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