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新6篇

如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新6篇。

课堂有效性 篇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流;有效性;信息传递渠道;提问

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流过程。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最常遇到的问题。课堂上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反之,没有交流的课堂就会使人变的沉闷、压抑。老师教的并不开心,学生也没掌握到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信息交流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提高生物课堂交流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一、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师生情感的融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从而激发创造,释放智慧。从教学过程来看,情感与思维是教学的统一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是强迫式的,也不是对答式的,而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结果,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课堂上有效的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和身体上和学生平等。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每个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知识向生活知识的转变。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对教材千变万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要灵活地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学习材料。让看似简单的知识在老师的启发下在学生的脑海中饱满、丰富起来。

三、通过提问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提问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全程性

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不能只强调低层次或收敛性的问题,而应该使问题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与教学目标相配,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不能只凭借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发性的问题,而应该将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写入教案。问题提出后不能依赖于自愿回答,而应该保证所有学生有同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不能只在课程结束复习时进行提问,而应该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适时、适量;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不断拓展。

2.提问应双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问,有学生质疑,师生互问,共同研讨,达到理解掌握;也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形成双向、多向的课堂提问交流模式,才会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回答后不能忽略或者不纠正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回答,而应该在答案不准确、不完整时,继续深入提问。不能问问题或学生回答时,表现漠然,而应该使非语言行为与所问问题一致。不能将问题作为惩罚工具,而应该问问题时,确保学生专注参与;这种互动中的提问既让学生主动学习,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提问应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这就是说应给学生学习的时机,有思维的过程。不能问完问题后无停顿,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而应该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不能问题很长,或同时问多个问题,而应该使问题清晰、简短、切中要害。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

四、使用辅助教具

学科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字语言等等,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配有大量插图,插图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生动、直观的反映了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和原理。因此,注重插图和挂图教学,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练

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三种,在课堂上,有声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无声语言是肢体语言,它们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只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才能够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模糊、生硬、拖沓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最大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论》

[2]《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第2期

[3]《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年第1期

课堂有效性范文 篇二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标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前言

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学者们就已经为“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这样的问题展开了见地性的探讨与研究,关于课堂“有效教学”在漫长的探索和挖掘中已小有成就,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研究过程中试图寻找一个精确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因此,在纷繁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标准,然而这些标准本身是否具有“衡量”课堂的作用和价值,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一个值得细心斟酌、小心求证的事情。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

全面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以明确和肯定标准的使用在指导课堂的有效教学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及其深远的意义

(一)标准是针对教师的还是针对学生的

此问题所围绕的中心是标准制定的对象性问题。任何行为活动的进行与开展都要确定一个对象,有对象,行为活动本身才能明确对谁施行,此行为活动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才算是意义上的行为活动。标准制定的对象性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制定标准以确保标准本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连标准本身所指导的对象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那么标准本身的核心内容再如何深入、完善,对于课堂教学也是没有任何指导性意义的,也就不能称作是有效的标准了。

从国外有效教学标准制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最初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培训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教改也有体现,我国“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集中地体现了这样一个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1]有效教学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教师的“反思教学”将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托。[2]

但随着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标准的制定也应该重新思考并摆正其方向。标准中应明确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最终要得到什么,这种获得应该是充分的,尽可能完满的,不仅具有短期的显性效果,还更应该关注其长远的隐性效果。

其实不管是只针对教师还是只针对学生,对于标准的制定都是不完整的,都会存在缺失与偏差,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3]有效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而且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4]因此我们的标准既要切实考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标准才会是值得肯定的有效性标准。

(二)标准体现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还是生成性

近几年来,关于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的课堂还是生成的课堂的话题备受大家的关注。预设体现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而有意义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法、备教材,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这样的预设可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有备无患。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因此标准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在个体行为上的变化的一种预期。泰勒的“目标模式”也肯定了这种静态的预设的重要性。然而,再充足的准备也无法完全抵挡一些突发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课堂状况,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永恒的、唯一的办法,一个完全在教师预设和掌控之中的课堂也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而耐人寻味的课堂,反而会将课堂引入一个僵化而死气沉沉的境地而无法自拔。课堂教学中需要生成,这种生成能很好的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乐趣与。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也强调生成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应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毕竟,“教育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其不可预期性、神秘性和过程性”,[5]因此标准也应着力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标准的制定应体现课堂教学以预设性作为基础和导向的部分,与此同时体现出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性。

(三)标准围绕学生掌握是认知性的还是体验性的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为高考做准备的场所,以至于教师教学遵循一切为了考试的目的,所教授的内容主要都是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认知性知识。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认知性知识的重要性,毕竟它在帮助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成长上起着基础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6]然而,要使学生个体达到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光是强调学习认知性的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以往的教学所注重的认知性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知识识记等低级层面,而常常忽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层面。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采取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维度就很好的道出了要求学生掌握的体验性方面,维度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的、完满的、全面的关怀,也体现了“有效教学中,其终极关怀是促进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追寻”[7]这一要求。因此,标准的制定在围绕学生掌握的认知性基础上,更要重视体验性知识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

(四)标准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

所制定的标准总会反应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封闭的、永恒不变的标准只会造成教育的落后,思想的禁锢。封闭性的标准往往是显性的、具体的 www.kuaihuida.com 、死板的,这样的标准会给人一种“老顽固”的感觉,会使标准本身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逐渐褪色失效;开放性的标准往往是隐性的、灵活的、机动的,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很有活力,而且是相当“虚心”的,其在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失,并自我反思、寻求纠正。我们应该牢记“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因此标准本身也应该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坚持与时俱进,体现其应有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而对于标准本身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却较为忽略,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单薄稀少,但这并不代表研究没有价值和意义。于此相反,我们应该将眼光延伸到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上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有效性,才会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江西教育,2008,(Z2).

[2] 崔允。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3]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5]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9.

课堂有效性范文 篇三

【关键词】英语 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一、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

当今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用去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寻找材料、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时也努力引导学生来和自己配合。表面看来,课堂教学十分顺利,实际上好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方面收效甚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几个案例中找到一些问题所在。

案例一:课堂缺少有效性提问

有些英语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不明确、不准确,容易引起学生一些不必要的无效思维,从而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率。有些老师为了提问而去提问,经常问一些肤浅的甚至学生不经思考就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Right?Ok?等,这些问题大多数是无科学性而言的。这样的提问就是在折磨学生、浪费时间,是一种典型的低效课堂。

案例二: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名无实

有些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有教学活动,便硬硬生生的增加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的活动,缺乏思考、缺乏提炼、缺乏探究,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英语课堂探究时,往往会是这样的场面: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热热闹闹,争论得面红耳赤。看起来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课堂活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场面下所透露的肤浅与浮躁。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究是为了求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知识的发现是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的。没有思考的学习怎能叫真正的学习。

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强英语课堂提问的修养

英语老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或者不问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或者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心理学上“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课堂有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觉得教学中活动引入的重要性,于是为了体现民主教学、与人合作、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由等教学思想,课堂中出现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评和互评的教学方式。但是,不是所有课堂都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我们经常会在小组讨论课上听到学生这样的对话:

“我的英语口语不好你们聊吧”。

“这次回答让某某回答吧,让他好好准备,咱们聊点别的”。

“又是讨论啊!无聊!”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讨论?浪费时间!你们聊吧,我写会作业”。

其实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提倡小组讨论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好多老师却仅仅把它流于形式,走过场。

那么,如何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第一,老师在准备问题时要先思考该问题是否具有合作性。有些问题学生能自己独立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不具有合作性。而有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存在一些困难,让学生小组讨论能使他们相互的取长补短,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合作性,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

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①让学生有事可做。真正的课堂讨论活动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讨论活动中都有表现的机会、都有事可做,学生就不会觉得课堂讨论无聊,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

②让学生实现价值。课堂讨论不是打击学生,不是让学生相互歧视。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对整个小组的价值。

第三,正确的认识教材与适时地调整课堂节奏

我们对于教材的认识应该是用教材去教学而不仅仅是去教教材。我们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时候,仅仅用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差教师用一本教材教学生,一般教师用多本教材教学生,优秀教师是用自己的教材教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节奏不合理的问题,老师应该使课堂信息密度布局合理,适时地调整课堂节奏,时而带领学生高声朗读,时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而聆听学生自评或互评,时而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等。这样的课堂设计节奏流畅、动静交互,此起彼伏,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兴奋状态,一直在积极地思考。这样不但填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使课堂活动的密度增多、节奏加快,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当然,一节课的效果好坏还与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有着重要关系。无论如何,英语课堂的教学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一项活动,只有这样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 外语界,1999(2).

[2]李宝荣。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2(3).

[3]应文琴。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尝试[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

课堂有效性 篇四

那么,具体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1.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千万不要忘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学的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老师学生都要灵活的驾驭教学工具如课本、资料、多媒体等。而且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必须要配合默契最好要做到关系融洽、心有灵犀那样二者都能学教当中取乐。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

2.探究性预习

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能够在合作、交流之中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思考、接受、消化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输入与输出。实际上也就是有的老师所说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多练习。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话那基本上是失败的一堂课,教师如果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及时从学生那边得到反馈,这就要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能够使整堂课变得活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

提前预习带着问题的学习方法就是要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按其思路与方式得到的知识是最牢靠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真正的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知识,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通过现代考试的要求。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彰显新课程的概念科学性、实践性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3.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莱辛有一句名言:“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也就是说,把获取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胜于把知识灌给学生。中科院院士钱钟韩先生曾经说,他钟爱一些讲课“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蹩脚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好莫过于此法。例如:在教there be时,我板书了四个句子,并在重要部位上打上标记,也就是提出问题,让他们自主讨论。

(1)There is a teacher and forty students here.

(2)There are forty students and a teacher here.

(3)There is a pen, two pencils and four books on the desk.

(4)There are two pencils, a pen and four books on the desk.

问题提出了,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很快就有人说be的数与and后的名词无关,随后又有人更进一步指出:be的数与最接近它的名词的数有关。他们从中学会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去总结它们的用法,这种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而且只有自己认真去思考、学习与摸索才能弄清楚,才能找到答案,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这样做,教师教得轻松,但学生却学得精通,何乐而不为。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授英语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英语课变得有意思起来,学生自然就会对英语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的会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5.布置社会活动作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 篇五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给学生一个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只有在课堂创设多元化的情感空间,才会使能力的形成融汇于统一的整体布局中,才会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美感、和想象的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著名的教育家顾泠沅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事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配以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动之以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向学生讲《水浒传》中的《倒拔垂杨柳》 和《大闹野猪林》两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了解了鲁提辖性格以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情感的起因。这样,由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很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多媒体教学的辅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二、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在问题设计上尽量与学生日常经验相联系,力求有实用价值;具有开放性,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在“跳一跳,摘果子”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过程的体验。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我在教《小溪流的歌》(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一文时,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②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③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④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提出问题之后,开展讨论。力图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善于从文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师生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产生联想,领悟生活中的道理;这些问题讨论,学生的收获远不在问题本身。学生当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后,他们的思维远不在每节课本身。

三、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交流提高

让学生们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与感悟过程的课堂,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充满生机。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柳宗元思想感情难以把握,前两次写“乐”,后面感受却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何理解柳宗元写小石潭时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合作,分工明确,有人查柳宗元生平资料;有人查对《小石潭记》的评价;有人查《永州八记》及写作前景,然后资源大家共享,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柳宗元游山玩水实是内心精神世界的苦闷郁烦的表现,他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政治上失意而造成的内心抑郁苦闷,所以文章虽写两次“乐”,细细体会,“乐”其实是忧的另一种形式,实则写出了作者孤寂忧伤。更有学生联系课文,领会到作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本想借山水排遣心中郁闷,反却在游玩后更添了几许忧伤。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思维有了重新丰富的空间,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也有了重构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创造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他们充分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还要尽量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猜测、操作、试验、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春》时,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版报,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五、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练习中巩固知识

学生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巩固练习的不同。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板演作业、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这样几种作业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作业的选择上一定要有分类。批改作业中要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

六、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

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⑴反馈时间要及时;⑵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⑶反馈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师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的情感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相信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神话,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多多地加以反思和改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玉平:《有效课堂及其实施策略》,教育科研论坛,2010.1.

2.章建红:《语文课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教研天地》,2006.1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 篇六

关键词:课堂;激发兴趣;主体意识;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3-02

一、课堂上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就会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学习白居易《长恨歌》时,我首先放了一段爱情悲剧的曲子(选《梁祝》插曲)。在结尾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诵了爱情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凄婉忧伤缠绵的意境中。然后,导入课文:让学生齐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再默读思考5分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讨论发表看法。—学生自由热烈地发言—教师点评—让学生观看视频《贵妃之死》—引导学生比较:唐明皇与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探究人类真正的爱情观、事业观,明确职责与爱情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最后也完成了本首诗的内容教学。2节课下来,学生是兴趣盎然。我也增强了对他们实施教学的信心。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针对不同的情况,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再确定灵活多样、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上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可以改过去一味的“师问生答”模式为“生生问答”“师生互问互答”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如果课堂上能在老师引领下,呈现出你一言我一语、你提问我回答、你不足我补充、你错误我纠正、你掉队我帮助的景象,那么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一定浓厚,就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感、信任感、成就感和愉悦感。真正体现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追求人人发展的。

三、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同病相怜的感触,是心音共鸣的感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体验的畏惧,是体验的忠告。面对学习和生活,唯有自己体验的东西才感到最真,最难以忘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内容和方法,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断地去探索、玩味诗文的内容,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在讲李煜的《虞美人》时,一个学生的“走神”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我带着责备的目光望他时,谁知他站起来说:“老师,你知道吗,刚才我把自己想成了作者,我就在那个小楼中徘徊,现在我终于能完全地理解亡国诗人——南唐后主李煜的情感了。”他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为我当时只注重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其实这种思考已经带上了我的感彩和思想倾向),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能力。

后来,我用学生酷爱的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做诗词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训练。多媒体展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我让学生反复诵读。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白描的手法来描绘这幅图画——夕阳暮归图(先用笔写在纸上)。③提问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然后再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④教师点评并做示范性描写,而且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⑤拓展探究——试问“断肠人”是谁?是在家的思妇,还是在外的游子,还是作者自己?“断肠人”此时此境的感受是什么?于是再次让学生去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⑥归纳总结:诗歌鉴赏,对于同一首诗词,不同生活体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去还原作者原创的本意。后来征求学生意见、总结教学效果时,我发觉这种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体验式去阅读学习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