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地理教学(精选4篇)

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地理教学 篇一

每当新学期开学,高一新生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到学校,只是由于成绩总有高低之分,当“不及格”或“满堂红”现象在某些学生身上集中出现后,才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表现为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抑制,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人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成功教学,在教师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使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递进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作为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功的需要,成功的需要来自成功的动机,奥苏贝尔分析成功动机的组成部分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需要、附属内驱力。这三者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但因个体所处的环境,智力发展,成熟,性格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要使得动机因素起作用,关键还要让学生能够有成功的体验。

2.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一般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几种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学生倾向于选择自信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回避那些自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一项学习任务上付出多少努力,面临困难时能够坚持多长时间,面临复杂的情境时,有多强的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的学习越努力,坚持时间越长,适应能力越强。面临着学习失败时,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可能花费更多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把困难看成是不可克服的,较快地放弃学习努力。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从事学习任务时平静、安详,更多地关注学习中的问题;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感到紧张不安,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反应。通过这些机制,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水平。

三、实施成功教学的策略

基于对上述问题和教育理论的认识,我们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尝试“成功教学”。实施“成功教学”就是对学生成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形成“我要学”的主动心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现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教学法的经历,谈些做法和体会:

1.以情呼唤学生的成功欲。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我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教师的真情,呼唤学生争取成功的热情。

2.以趣鼓励学生成功。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它虽不属于认知系统,但对认知活动却有着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在教学中我一般通过如下办法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成功的:

①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离不开地理,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奋发欲望。如用无磷洗衣粉的广告和镇海夏季水面常见的水葫芦现象的照片引起学生思考。因势利导在学生的好奇心中引导他们学好地理。

②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地图的魅力。地图是地理课堂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如何用好地图是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很多学生看地图只是看个表象,很难深入其中。所以我会专门开设一堂《地图》课,先介绍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分类、如何看地图等,然后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如在中国交通图上,假设自己是一位去三峡旅游的游客,该选择怎样的交通路线和旅游景点,乘坐哪些交通工具,怎样省钱省时间等等,然后开展小组讨论,经过约十分钟的讨论后,各组代表纷纷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会扮演“学术顾问”的角色,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很快熟悉了旅游景点和交通线的分布,又学会了看地图,还使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足以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和挫折。

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不少学生的地理成绩差,因而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学习成绩就更差,形成恶性循环。要克服恶性循环,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难点;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把起点放在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讲课生动,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学生自己上课听懂了,课后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时他们就愿意学地理。当学生学会弄懂了老师所教的知识的时候,当学生解出难题以后,他们就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他们地理感兴趣的内在动力。

3.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争取成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差异很大,智力不仅在个体之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很大的差异。为能使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须根据这种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这里所指的“分层”是指在同一教学班内,按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这个“层”是可变的,一般在每一章节考试后作适当调整)。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师生之间根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学习目标。所确定的目标越接近各层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有利于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师、学生本人进行自我监控;有利于在学生的不同层次引入竞争机制。

地理教学 篇二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教师备课时必须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敢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中享受教学的乐趣。

二、创新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课程标准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精心设计恰当的学习环境,合理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及探究欲望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如讲述长江时课前播放《长江之歌》。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展示长江奔腾及沿途风光图片,歌曲导入,烘托气氛,用音乐和视频手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自然萌发学习长江的热情并激发学生学习长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课堂中掌握地理知识体系。

三、和谐共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生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授为辅助,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如讲述欧洲西部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组教材按繁荣的旅游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工业文明的摇篮的顺序,带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旅行团分角色扮演团长、导游,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实验,减少枯燥无味的单纯知识的记忆,通过旅游线路设计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丰富、新鲜的活动中学会地理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达到了解掌握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四、情感教学使学生融入教学中

真挚的师生情感,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讲授却往往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厌倦地理教学,对地理学习丧失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地理成绩提高。因此新课改的要求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逐渐培养参与教学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善于提出利于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幸福中接受地理知识。如讲述极地地区教学中提出极地地区极昼时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什么天气寒冷引起学生悬念,进而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原因后展示学生交流结果,然后教师点拨归纳问题原因,从而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参与教学中,在愉快教学中掌握地理知识。可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展课外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中

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将课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如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观察河流两岸陡缓及深浅,通过实际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影响通俗易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愉快接受知识。又如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而且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地理教学 篇三

关键词:甘南藏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科歧视;师资力量薄弱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气候环境恶劣,辖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99个乡镇,总人口数为7.27×105,其中藏族人口数3.6×105,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还聚居有汉、回、蒙等24个民族的自治州。2016年甘南州共有495所各级各类学校,其中普通中学78所,在校学生117744人,其中初中29629人,高中20778人。在校学生比例较小,占总人口的16.20%.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牧民群众普遍不重视教育,学龄儿童或青少年失学者较多,严重影响了藏区民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1藏区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1.1学科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甘南藏区中学大多数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地理在各类考试中作用不大,错误的定义其为“副科”,甚至影响到地理教师在升职加薪、评优选先中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同时,学校和班主任要求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学习上,使学生和家长在思想和态度上轻视地理课程,产生偏科现象,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从2014年甘南州教育局统计数据(表1)发现,有90%以上的学校安排的地理授课教师为非专业教师,其中35%的学校用兼职地理教师,55%的学校聘用非地理专业人员作为地理教师。总之,无论是从老师和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看法,还是从地理课程的安排,都能看出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这会对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行为及课堂气氛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1.2专业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甘南州地理教师短缺,地理教师文化程度偏低,知识面狭小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大多县乡学校地理专业教师缺乏,多半是其他专业出身的教师兼任,甚至是由学校闲散人员任教。据教师学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地理教师为40%左右(其中80%以上为函授和多次学习获得最终学历的教师),剩余约60%的地理教师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从中反映出地理教师本身的素养不高,专业知识拥有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高难度知识的求知欲望,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1.3教学资源贫乏,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甘南藏区属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所以教学资源欠缺。统计结果显示,在使用教学用具问题中,只有不足10%的教师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也只有在公开课时才会用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毫无新鲜感,学生难以提起兴趣。

1.4探究创新缺乏,主题活动单一

小组活动、课堂主题活动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环节。据了解,该区域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参与最多的就是小组讨论活动,根据课外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选择了“小组讨论”,其中也包括有15%的学生选择“地理课外知识竞赛”,还有5%的学生则直接选择了“没有参加过任何地理活动”;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带的农牧区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和教学环境较差,没有专业教师。该环节的缺失,无疑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上呈现出涣散状态。针对藏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藏区地理教育的状况急需改变,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进而改变藏区地理教学教育的面貌。

2藏区地理教育策略

2.1认识地理科学的重要性,消除学科歧视

通过多种方式,督导学校领导和老师,重新认识地理课程在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消除学科歧视。重塑地理学科地位,改变老师及学校对学科的片面化认识,学校必须保证地理学科的标准课时量,其他学科不得占用地理课程教学时间,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对地理学科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完善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料;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地理学习环境。

2.2提升地理教师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学

从调查中知道,甘南藏区经济文化落后,教师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要使学生成绩有所改善,首先教师能力要有所提升,并且培养出一个强大地理教学团队是相当有必要的。为此,要加大地理教师的培养力度,改变之前的地理教师零培训现象,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对非地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倍,提升地理教师素养;招聘地理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并将其培养成新一代的地理教师接班人;鼓励地理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拓宽自身知识拥有量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学生,实现优质教学。

2.3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老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努力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团队意识。同时,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地理模型等教学用具,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认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立足国情,组织学生参与调查水资源、垃圾填埋和处理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地理这门学科包含范围广泛,与之相关的学科也比较多,其中不乏包含过多抽象的知识,尤其是地球概论这一块,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思维要求相当高,直接想象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困难,所以,这个时候就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比如讲到宇宙空间和宇宙空间物质的形成及运动时,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相关视频,如“斗转星移”节目等,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加直观地将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

2.4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和辅助部分,也是甘南藏区地理教学中严重缺失的环节。利用课外小组来设计和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一整章的内容。例如,甘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在《地球上的水》这一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水电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门学科。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地理课堂,访谈等方法对甘南州的中学地理教学现象及状态进行研究,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身条件、教学资源及设备欠缺的问题,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经验,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入手,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希望当地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大投资,加强管理力度,解决学校教育设施落后、教师培训机会不足、教学沟通交流的问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质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结束语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区域,调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学科定位、师资、教学设备、教学模式等多种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学地理教学的改进。进而提出了重塑学科地位,提高地理教师教学素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推动藏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翟花平,王晨晖。关于农村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一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4):28-29.

[2]洪玉珍。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C].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53-54.

[3]胡继兰。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地理主题活动的研究[J].中国地理教学参考,2010,(5):65-78.

地理教学 篇四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目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地理教学如要正常进行亟需一种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

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学生的反馈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正确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处理好教材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教师又可以借助录像或投影深入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教师还可通过当堂测试的办法进行检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贯彻教学中的设疑、解疑、综合、反馈、矫正、深化的过程。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高考取消地理科,给培养地理人才带来更大困难。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幻灯的作用,制作一个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如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建立某一工厂、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毛病,又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用到实践中去。又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气候的变迁、生物的迁移,农业生产的变化等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有想象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开拓。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