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摄影教学范文(精选7篇)。
摄影教学 篇一
现代社会中,人们巳经迈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广告随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巳成为公众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广告作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运用得当,它会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刺激我们的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运用失当,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和困惑。而这当中摄影图片使用是否恰当,是关系着广告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摄影类课程主要包括摄影基础、广告摄影、商业摄影、摄影与设计、摄影与摄像、影像编辑等。学好这些课程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十分重要,而如何教好这类课程,特别是面对广告专业学生的时候,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理论和技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与广告传播的原理相结合,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特性相结合,这是广告学专业摄影类课程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看图的人。”可见“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当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文字巳经很难再抓住公众的眼球,而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却能让人眼前一亮,可以有效影响受众。高质量图片的获取,摄影技术不可或缺。笔者认为,摄影类课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全方位的,而不仅是广告创作的一个环节。摄影类课程的目标不能仅仅是对摄影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首先,摄影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批评及其相关的心智能力,广告学专业学生应能较好地感受美、体验美、捕捉美;其次,摄影可以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及艺术表达能力,广告学专业学生能通过各种形象将思维、观念外化出来。这些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内容难以取代的,是由摄影类课程的教育属性决定的。
三、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广告学专业摄影类课程而言,一些院校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仍存在闭门造车,学生重记录轻理论,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
广告学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摄影类课程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理论仍然大于实践,即便有实践环节,也是照本宣科,很难发现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摄影作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把学生放人市场环境下去锤炼,以至于学生难以直接适应社会,难以理解摄影对广告行业的重要性。
(二)学生重记录轻理论
一些学生把摄影等同于拍照(记录),在学习中,热衷于记录各类场景,不重视课堂理论的学习。由于专业理论相对于摄影操作来说,要枯燥得多,因而也是学生不愿学的原因之一。如何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成了提高摄影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点问题。学生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站在受众的立场,把摄影作品放在传播领域或消费市场的大背景中思考和感悟,而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靠理论进行引导。
(三)教师缺乏实战的经验和能力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实际有所脱节。教师对广告行业的理解缺乏全方位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缺乏强烈的说服力。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本人没有学过广告学理论,对行业和消费者的研究也不到位’却教授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和行业的脱节。
四、对摄影类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建议
艺术创作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但摄影类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此为教学目标,应紧密联系市场,以消费者为核心,以能创造出打动消费者的摄影作品为目标。为此,因在教学体系和学生提升两方面做文章。
(一)教学体系方面
作为教师,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不会缺失方向性的指导。摄影类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不仅承担着广告基本理论的学习,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消费者意识的任务。所以笔者认为这是摄影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
因此,摄影类课程应该在阐述摄影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摄影与广告的关系。首先,从课程内部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比如,摄影类课程中有关创意的内容,而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中会详细阐述,所以就没有必要再投人很多时间。其次,教学内容要向纵向延伸。可采用网络课程(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延伸课堂学习等等,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再有,教师本身也要对广告学专业的整体课程加强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企业、进社会进行学习和总结,要站在广告行业的前沿,为学生指明方向。
(二)学生提升方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利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所讲授的知识,找出恰当的案例,可根据案例进行针对性提问。比如,此案例是采用的何种摄影手法?摄影的突破点在哪里?摄影创意是否新颖?你觉得这样的作品能够打动消费者,为什么?科学合理的提问,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启发。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参与观念。有了恰当的案例和内容,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效果不会很理想。此时,可以借助部分软件工具,如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而且可以将一些好的作品向外部进行推介,及时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大大提高。第三,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把下次上课的内容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作分析、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实现课堂的翻转,达到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总结
作为广告学专业的摄影类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广告行业的实战经验,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与广告业人士接触、学习和交流。另外,在学生掌握了广告理论的基础上,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要紧密联系市场,以摄影作品为基础,以广告原理为支撑,以消费者研究为核心,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感悟能力。
摄影教学 篇二
关键词: 相机高清拍摄 影视摄影教学 影响与建议
相机视频拍摄,最早应该出现在小型家用级相机上,是为了家庭使用方便,一个小小的相机既能拍照又能摄像,非常方便。原本这种纯粹为民用开发的技术是不会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联系的,但随着高清时代的出现,单反相机开始涉足视频拍摄,高像素、高画质、低价格使得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成为一种潮流,从而开始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的优势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是指基于单反相机的一种视频拍摄模式,其像素比最高能达到1920*1080。“世界第一个可拍摄视频单反机据说是尼康D90”①,而最当红的莫过于佳能5DⅡ。与传统摄影机、摄像机比,其自身优势:首先画质接近胶片,相机高清视频能轻松产生出浅景深,同样是1920*1080的像素比,摄像机上的HDV高清模式甚至无法与之比拟。其次镜头置换简单,单反相机经常需要换镜头,这是由摄影本身决定的。摄像机则不然,因为摄像机的镜头大多都是和机身连在一起的,除非达到广播级别。当然针对这一趋势,摄像机正在改进,索尼新推出一款可换镜头的专业级机型,不过这只属个例。再次携带轻松,可“摄像为主、摄影为辅”②,相机本身远比摄像机轻巧。最后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性价比是最受关注的,用比专业级摄像机还少的钱制备一台更好的机器,这简直太棒了。学生的大量追捧对教学,特别是影视摄影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上的影响
1.拍摄技巧上的影响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学生拍摄技巧上。传统的影视摄影教学无论是摄影机还是摄像机的使用,运动都是一个重点。运动分为被摄主体运动与机器运动两种。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对于运动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摄像机,其生产充分考虑到操作者对运动的把控,无论是业余级、专业级或者广播级,而摄影机拍摄电影,会考虑用大量辅助设备帮助完成运动,因此传统影视摄影教学过程是基于这两点展开的。对于相机高清视频拍摄,首先学生大多只会购买机器本身,相机的开发不同于摄像机,对于运动的把控很少。相机本身用于摄影,而摄影就是瞬间的艺术,不需要运动,而要让相机很好地运动拍摄,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回避机器运动,而选择被摄主体运动,其结果是主体场面调度完成得很好,而一些最基本的推、拉、摇、移、跟、甩不能很好地掌握。
仰拍的忽视也在教学中出现,特别是低角度仰拍。这种镜头呈现方式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画面上也极具可看性,但是学生会主动回避或者完成度很差。原因在于相机的显示屏无法提供第一时间的回看画面,低角度下拍摄无法看到寻像器或者液晶屏,除非为相机额外配上一台监视器。
景深营造上学生在一味地追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让学生从焦距、物距、光圈、快门等控制上营造景深。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景深控制相对容易得多,这是由于相机在这一块有着先天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学生对此较为偏爱,喜欢用来表情达意,甚至大量焦点变化的画面会出现在学生作业中。学生不去主观营造景深,而是通过机器轻松获取,这是很不妥的。
在声音的捕捉上,相机高清视频拍摄远比不上摄像机,因此学生需要同步录音,一部分学生完全指望他人,另一部分学生索性放弃同期声录制。无论哪种做法,都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作品风格上的影响
拍摄技巧上的厚此薄彼导致作品风格大受影响。普遍发现学生对于MV、剧情类作品,特别是言情片非常喜欢。我认为其原因是这类作品的情境营造,而情境营造是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最为拿手的。我们的MTV作品《心・自由》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最佳摄影奖,全片几乎没有机器运动,都在进行情境营造,压抑的、自由的、开放的、封闭的等,使用佳能5DⅡ拍摄,除了三脚架,没有辅助设备。
学生对于纪录片、动作类剧情片比较抵触,只有技术相对娴熟,特别是对于辅助设备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才敢于尝试。因为此类作品对于机器运动很关注。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要大量捕捉生活细节,许多镜头都在运动中完成,需要抓拍。动作类剧情片更是对运动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在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对于影视作品呈现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许多低成本作品的问世,特别对于当下微电影时代意义重大。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他们影视创造的“利器”,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但是在影像摄影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适度改进以适应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的实际运用。
首先要和学生强调相机与摄像机各自的优劣势,不要让他们盲目地为了相机高清视频而舍弃摄像机。试着将两种结合起来使用,创作一些将两者结合的作品。发挥相机的高画质和摄像机的运动性,以及对声音的高敏感性,取长补短,达到兼容并蓄。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目前相机高清拍摄和摄像机拍摄两者运用的领域,即什么样的片子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要适度加强辅助设备的训练,特别是与相机高清拍摄相匹配的辅助设备,有条件的话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制作小型摇臂、小型稳定器等。这样既非常有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类设备的熟悉程度。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既有影响又有帮助,如果能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让教学成果精彩纷呈。
注释:
摄影教学范文 篇三
关键词:摄影比赛;摄影教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J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25-01
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面临如何将摄影创作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拍摄实践中去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摄影比赛创作实践活动应用到摄影教学中。
一、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摄影课程开始阶段对摄影充满好奇,并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可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退,摄影创作水平也不见提高。作为一名摄影专业教师,时刻想着如何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幻化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拍摄水平。 笔者为了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学期在课堂上大量引入摄影比赛,把摄影比赛课题化,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加不同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保持对摄影课堂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比赛加强了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荣誉。
二、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成立参赛小组
笔者将团队做法引入到摄影课堂中,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参赛小组,并保证每个参赛小组实力相当,层次多元化。同时,每组选出参赛组长,组长起着组织和管理组员的任务。
(二)确立比赛主题
对于摄影教学而言,参赛主题的选定非常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上的需求,将比赛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校外比赛,二是校内比赛。
1.校外比赛。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摄影比赛征稿,通过校外摄影比赛引入摄影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证明自己,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同时能获取相关荣誉,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同时激烈的竞争性和作品的丰富性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笔者尝试把校外比赛引入课堂的第一学期,有幸带领学生获得了荣誉,如图所示,笔者指导孔德昌同学的作品《回眸瞬间》在“全国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阳光校园”比赛中入选国家决赛,并荣获全国优秀奖。
2.校内比赛。校内比赛主要是以组为单位,校内比赛主题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主题的筛选。选题原则倾向于选择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场景和元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观察提高审美,获得灵感。比如“校园青想”、“毕业那年”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在拍摄之前,笔者会根据拍摄主题予以说明和讲解,并为学生做示范,叮嘱学生拍摄技巧,主题表现等,尤其是对光影的捕捉和构图的选择。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表现有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小组计入期末成绩考核。以比赛带动教学的新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拍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比赛主题展开拍摄
通过教师对历届获奖作品(校外比赛)的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参赛主题的理解,围绕参赛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拍摄。教师在拍摄过程中应全程参与,并亲自示范,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追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参赛课题化引入教学的新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最大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开展参赛作品的最终评价
每个小组的比赛主题拍摄完成后,每组应对拍摄体会及作品予以总结说明,教师将总结汇总起来,并对每组参赛作品进行逐个点评。点评作品主要围绕主题表现、构图、光影效果等方面,通过点评作品不但能实现观点的共享,还能发现自身不足,并能丰富学生的摄影知识。同时,教师应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小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对学习摄影的热情和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水平。最后,教师根据比赛主题要求,筛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行投稿。
三、结语
通过对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以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校内外各种摄影比赛,使得摄影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和升级。通过指导学生不断参赛,皆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摄影知识和较强的拍摄实践经验,同时能让学生获取荣誉,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构建小组、选题、拍摄、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整个教学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现学生在参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的循环教学创新模式,对摄影教学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摄影教育 篇四
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摄影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不同。公办院校摄影人才的培养主要定位在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或者偏艺术创作的学生,民办摄影教育则侧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应用技术,注重实践创作,很重视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院校摄影教育较之一开始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意味着民办院校摄影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往往就经历了较长时间、较多次数的实践学习,使之具备了较为熟练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成为他们迅速对接具体对口的就业岗位的优势所在。除本文作者所任教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外,四川传媒学院、吉林动画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武汉传媒学院、三江学院、黄河科技学院、西安欧亚学院等多所开设有摄影系(学院)或者摄影专业的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国际国内的摄影赛事上获得了大奖。
民办摄影教育的办学内容比较多样,涵盖的具体方向也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平面摄影外,还包括影视剧、纪录片和微电影方向的摄影与制作教学,而有的院校的摄影教育也涉及化妆造型、数码设计、大型舞台照明和影视照明等专业方向。
民办院校的摄影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其形式包含理论课、基础技术课、专业技术课、方向班、工作坊、名师讲座、实践周、短学期、专题摄影训练课等。教学方法上,民办院校摄影教育也不拘泥于单纯的课堂授课,往往会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在实践中与理论教学相互呼应;除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外,常常聘用业界精英担任客座教授,以此带给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经验。
民办院校摄影教学的侧重点还体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层面。对民办院校而言,在校生的专业学习成果需要通过校外实习或校企合作的实例来检验,如此,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具体案例中得到验证和巩固。另外,较为频繁地参与团队合作,还能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与南京模幻天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航空摄影产学研基地,就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搭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平台。
不过,注重技术而轻视理论教育和创造力培养其实是十分短浅的教育思路,这首先意味着学生往往不具备深入研究的能力;而技术教育强过理论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双方都存在着制约。那么,要想在在教学中解决“既完成国家规定的应用类人才培养目标,又避免培养的人才类型过于单一”这一矛盾,不同民办院校需要在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制衡中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我将以南广学院摄影学院的教育特色为例,浅析民办院校摄影教育是如何应对上述矛盾的。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摄影系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民办摄影院系,也是全国摄影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 。原摄影系成立于2007年9月,2011年7月拓建成摄影学院,现设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专业,分为图片摄影、电视摄影、照明艺术三个方向,目前在校人数达到1178人。摄影学院至今已向部级和省级媒体及其他相关单位输送了近2000名毕业生,他们的就业范围包括国家、省、市、县(区)各级媒体及相关摄影、照明艺术类岗位,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江苏电视台、《新京报》《潇湘晨报》《成都晚报》等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
在短短12年的发展时间里,南广学院的摄影教育获得的成果得益于南广的人才培养方法。摄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包括探索式实训平台―低年级“实践周”,集训式实训平台―高年级“工作坊”,特训式实训平台―“专业方向班”,以及拓展式实训平台―“名师与业界先锋艺术家讲座”。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所选择和侧重,力求在本科教育中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未来就业意愿,选择不同类型的方向班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拓展学习。
南广学院摄影学院的教学特色还具体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其一,工作坊教学与专家讲座。
工作坊教学是摄影学院每学期开设的一到两个短期课程,会邀请业界专家短期、集中地为学生进行集训,带领一部分学生做专题、研究专项摄影技术或进行影像艺术创作训练。专家讲座则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分享从业经验和创作经历,至今已经邀请了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我校教授短期课程或举办学术讲座,其中包括著名摄影师焦波、王福春、解海龙、钱元凯、冯方宇、孙彦初、林克、范石三、田野、沈小兵,卢广、贺延光、常河、黄文、宋峤、傅拥军、平深、余黎明、于翔等,著名导演李文岐、著名演员王洛勇、张国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凤凰卫视节目编导孙艺芷等。邀请来的国外专家或艺术家包括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教授阿方索?德?卡斯特罗(Alfonso de Castro)、法新社高级编辑克里斯多夫?罗维尼(Christophe Loviny)、德国纪实摄影师米歇尔?恩德(Michael Ende)、日本NHK电视台导演铃木肇等,这些业界精英对推动摄影学院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二,专业划分细致且指向性强的方向班特色教学。
方向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其优势在于:一,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就W校来说,可以以此探索教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对教师来说,通过在方向班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转变自己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来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针对性强,见效快,可控性好。方向班教学通常是在一个时间段(1-2学期)和较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这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专项技能或进行专题研究。在小班教学中,老师能够迅速直接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各种专项创作则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确定项目主题、制作项目。经过实践后,教师可检测学生的作品有无理论支撑,技术水平是否合格,创意思维是否符合画面表达,是否能够用画面表现预期目标。四,方便学生的就业。学生选择具体方向班的考虑因素,往往就是基于未来就业的意愿和方向,借助方向班的专项学习和训练,他们的专项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并将具备更完善的知识和技术应对就业问题。当然,教师们应合理恰当地安排好、组织好、实施好方向班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最终实现方向班教学的预期效果,以优化培养目标。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目前开设的方向班分为:数字影像方向班、新闻摄影方向班、商业摄影方向班、纪录片方向班和影视剧方向班。
民办院校的摄影教育发展势头凶猛,规模巨大,专业涵盖面广泛,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性,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方面:两极化明显,缺乏梯队建设的中间层。摄影专业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少有一些退休老教授作为外聘教师或专家教授,更缺乏中间年龄层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其次,摄影教师普遍缺乏业界经验。摄影专业的教师以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每年有大量的摄影研究生毕业就业,很多都选择了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民办摄影院校。他们缺乏行业内的从业经验,而知识体系也比较偏向理论,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较差。
第二,科研能力方面:民办院校摄影专业的教师整体科研水平较低,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大量的年轻教师都缺乏科研经验,、编写教材和专著的数量较少,而院校则缺少有能力的科研团队,所以在科研方面一向呈现弱势。民办院校能够申请到的基本都是省级科研项目,很难得到部级的科研项目。另外,实验室建设也受到经费和人员的限制,很难建设起部级示范实验室。在教学经费和硬件设备投入方面,民办院校也远远不及公办院校。
第三,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由于民办摄影教育的办学时间较短,缺少一定的历史基奠和学术积累,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摄影教育重点集中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上,缺乏对学术性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力量。2012年,参与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中首次出现了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在内的五所民办高校。但至今民办院校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具体到摄影专业而言,许多愿意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还是会选择去国内其他教学水平更高的高校读研或者出国留学。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面:几乎所有的民办摄影院校都是第三类本科院校,学生们在应对传统应试教育方面表现出学习习惯差和自觉能动性较弱的情况,部分学生不愿也不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些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不重视,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只是“实践类”的人员,不需要具备过多的理论知识,或者不断削减理论学习的课程安排和课时。如此,除了掌握某些既定技能之外,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拓展思维、增长见识。民办摄影教育往往强调建立在熟悉器械和操作层面的技法,这些技法和套路将保证学生的作业和参与社会实践时制造的产品达到某种标准。即便如此,民办高校的摄影教育还是不应该只着眼于培养快门按得好后期做得棒的纯技术人员。
摄影教学范文 篇五
(一)要科学设置相关摄影教学课程
为了能够全面地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全面的教学系统和大纲,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摄影艺术教学目的。通过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可以为学生的摄影理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可以更加了解什么是“摄影”,怎样进行“摄影”才能够全面促进自身专业的培养与发展,为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与创造能够做了一个保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
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开展,一定数量的摄影艺术教师的选择是很必要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摄影教学队伍是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一大保障。那么,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是进行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最为核心的要求,并占据了整个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相关教师应该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摄影仪器,能够全面地进行教材的教授,具有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应该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内容和更高的学习平台。
(三)注重摄影的实际拍摄环节,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
摄影艺术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拍摄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拍摄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摄影这门艺术的真正内涵,通过将事物一视觉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够真正地让其了解到摄影艺术所带来的“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摄影技能最为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现在摄影艺术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怎样才能够进行画面的选择,怎样进行角度的交换等,这样才能够让其对摄影相关理论记忆更加深刻,提高他们的美学欣赏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的美学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统摄影技术教学不可缺乏
摄影教学 篇六
关键词:分层教育法;摄影分组;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2-01
一、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分层教学法,又叫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规划出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一)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首先要确认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须对学生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我们可以在第一次课上布置一些作业,摸清楚班上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相机,然后根据一些基础的照片来检验同学们的水平和兴趣,如:(1)让学生谈谈对摄影的看法,和对单反相机的理解。(2)布置外拍,没有相机的同学可以租借相机。这样根据第一次的作业马上就可以了解全班的摄影水平和学习兴趣情况,将学生按三个小组来划分:第一组:有私人工具且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较强。第二组:没有私人工具但是学习兴趣强,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较强。第三组:没有私人摄影器械且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二)制定合理教学预期,使不同层次学生达标
按照学生分层的情况,教师根据摄影课程的应用型特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适用于技工学生的教学计划。首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在授课中要尽量挖掘潜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并且要提升其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对第二类学生,这类学生要更加实际,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同时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传授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类学生,除了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产生厌学外,还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摄影这门课的正确方法,重点强化对基础知识的使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同类型学生分层设置不同训练项目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布置学生“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课程中,发,对于一些兴趣不高的同学让他们租借学校的相机,调用光圈优先把植物大光圈效果照出来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作业简化到用手机就可以完成,任务相对容易些。对于那些感兴趣接受能力快的学生,除了拍摄出来了植物动物人物,并且还结合时尚杂志上的图片,拍摄出了时尚感很强的照片,要么就拍摄出时下流行的淘宝风。这样就不仅要求高了,同时又把时下的流行风融入进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考核分层
考核是对分层教学效果的检验,考核分层与训练项目分层相对应。
(1)摄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批改和点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以是否完成拍摄、拍摄作品优秀还是差来简单衡量,着重要指出具体不好的原因及提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尽快提高。
(2)现在的技校学生有其自身特征,基础弱底子薄,敏感且孩子气。教师只要发现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我们考核不是真的为了考核而考核,目的只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自身的进步。
三、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教学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使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教案的书写,授课方法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角色,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现在要把这种传统模式倒过来,学生变为主角。学生的想法很多,非常活跃,拍摄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有关于操作命令和技巧的,还有很多具体的关于对时尚的理解。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还要熟悉各个相机品牌和型号的差异,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繁杂度。
(二)分层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联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也是摄影授课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可以与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
通过实践应用,分层目标教学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更有自信,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优差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摄影教育 篇七
我国的摄影教育从建国起即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专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摄影专业或者摄影课程,摄影作为一种教育的同时,也作为一种丰富人们生活的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摄影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社会功能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加强高职院校的摄影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对于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摄影教学同时也被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校园各项文化活动中,对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承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能够让学生用美的眼光看世界,这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目前高校摄影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摄影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是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的特点,这同样也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校领导忽视对摄影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摄影公共课程。
(2)摄影教育手段比较落后。
摄影教学活动中,教育模式主要都是以班级式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教育手段不够先进,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先进的教育技术并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摄影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机制、师资队伍上都与现代化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相比明显落后,这都不利于摄影教育的实施。
(3)摄影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摄影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利用这一优势,必须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从事摄影教育的工作者,对学生都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反映出教育实质,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摄影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很多评价机制都是以传统的考试方法为主,这一评价机制在实际摄影教育工作中,对于摄影艺术教育的本质无法反映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将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以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和网络交互性、快速的信息传递性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在摄影教育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摄影的教育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摄影人才的整体水平,进而推进摄影工作的市场化发展,这将对摄影教育,甚至是我国的摄影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1)网络的优势。
现代网络技术与网络宽带是推动人类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重要杠杆。首先,网络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信息传递比较快捷、交互性比较强,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时代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开展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分类、选取、识别、分析和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最后,网络具有很强大的信息资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项交互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摄影教育教学质量。我国现在处于网络服务日渐完善的时代,面对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摄影行业的要求。互联网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加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保障。
(2)发挥网络在摄影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进行摄影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摄影人才。优秀的摄影人才的培养是发展摄影产业的主要动力,也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应尽的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摄影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完善教学的基础设施,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并大力普及摄影教育。作为摄影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大学生。1)利用网路资源的贡献丰富摄影教学的内容。丰富的网络摄影信息资源,可以使学生获取课堂以外的新知识。因此,网络摄影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摄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集合我国著名的摄影家资源,并吸取我国优秀摄影家和评论家以及新一代具有良好摄影天分的摄影新人的加盟,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在摄影学习中感受美的熏陶。2)用网络的交互性活跃摄影教学的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都是运用超级链接、视频点播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这样沟通比较方便,实现多项交互,增加了教学的效果。在摄影教育中,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微博、博客等向学生介绍关于摄影的相关知识,使更多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进行交流。3)利用网络开放性教学拓展摄影教学的规模。网络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价格比较低廉,是很多人在网络上就可以感受到摄影的魅力。同时,使人们接触摄影教育的机会增多,学习更加的方便,有利于高职院校摄影教育的开展和实现。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