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课堂实践教学【6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快回答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课堂实践教学【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课堂实践教学 篇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实践 高效课堂 游戏教学

数学来源于广泛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无趣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纸上谈兵地学数学,是不可取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听数学”、“说数学”和“做数学”。最初的“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途径,这就是“听数学”阶段;后来大家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又开始重视“说”,这就是“说数学”阶段;除了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数学”,即强调重视实践活动的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实践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有趣的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或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作为情景导入,既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利用这种数学意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从实践中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儿童都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既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例如:学习30以内的加法,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我先给学生讲了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始做游戏。每个小组成员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还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答出得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到很开心。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地教,而是靠学生自主地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学更加高效。

三、采用适当、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对待,热情关心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学生学习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在评估中得到肯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刺激。“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激励措施。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进步,哪怕只是很细微的进步,我都不吝表扬。比如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奖励他们,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顶端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四、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实践教学报告 篇二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8—0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植物界的积极性,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视野,并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在现有实习方式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 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地域范围较小。实习地点只能局限在校园和校园附近的公园,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自然环境类型单一。

2)实习方式相对简单。实习方式只包含简单的植物种类识别、腊叶标本制作,缺少真正的野外实习项目。

3)实习内容包含学科范围狭窄。目前植物学实习只是单纯的植物学课程实习,并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学习,也没有加入相关的科研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平台,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

2.1 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实习地点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以前期建立的海南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

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3)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充实;

4)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已与海南大学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

2.2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应用植物学知识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过去对植物野外实习目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实习前缺乏系统的活动计划,加之时间短、任务重,工具书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野外实习内容简单,整个实习过程都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但仍是通过教师得到的间接知识。

要改变野外实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实习仪器和工具书的使用。在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所有的植物标本,充分利用海拔测高仪、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和检索表、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植物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利用工具书对植物准确地作出科、属、种的鉴定,列出实习点的植物名录及拉丁文学名,让学生写出当地植物资源特点调研与分析的初步报告。

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基本方法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并学会了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012年7月至8月,通过学生的野外实习和教师的补充调研,基本查清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区更好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3 探索科研内容,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学生辨认植物物种方面,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野外实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辨识物种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组成科研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在野外实习中结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带队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组成科研小组,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分析实习基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分布、植被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例如,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里存在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和孑遗植物,激发学生研究其生态分布及系统发育的科学价值。

2.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

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较复杂。实习中将植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植物界的了解,增加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采集标本时选取有特色的植物进行采集,确保其代表性和完整性,突出该物种的鉴别特征,尽量减少标本制作的数量,注意对采集植物的保护。此外,还应教育学生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将个人产生的垃圾收集整理,不随意丢弃;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不要破坏实习地动物的栖息。

2.5 建立多元考核方式,做好实结报告

实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情况,写出综合性的实习报告。报告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既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态度。

为了全面考核实习效果,避免往年局限在标本制作和物种辨识这两方面的考核,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参与意识、实习纪律情况、团队合作态度、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习报告水平等,以全方位考察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打好基础。

3 总结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方法、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面的目的。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他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忠,常缨,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0—32.

[2]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9—31.

[3]程霞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36—37.

[4]孙伟华,包雪英,邢陆军,等。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9—20.

[5]黎桂芳。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3):52—53.

课堂实践教学 篇三

关键词 Scratch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1

Abstract Scratch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the visual programming tool b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vitality for the primary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ratch teaching,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task driven method in teaching.

Keywords Scratch; classroom teaching; task driven

1 Scratch是什么

Scratch是麻省理工W院(MIT)设计开发的一款简易编程工具,专门为8岁以上的儿童设计,其宗旨是“创作和分享你自己的交互故事、游戏、音乐和艺术。”

不同于以往教学中使用的Logo程序语言,Scratch具有操作简单、趣闻性强,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优势,其编程不需要逐行地敲入代码,而是通过拖拽已定义好的程序模块,采用形象直观的积木指令实现程序的编写,使用者无需死记硬背命令代码,甚至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只需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区域,像孩童搭积木一样将指令拼接在一起,然后单击该程序就能够在“舞台”区域看到结果。

2 Scratch能做什么

2.1 制作多媒体动画作品

Scratch具有方便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如果你访问Scratch社区,会惊喜地发现很多用卡通形象制作的小故事、在线时事、科学模拟、互动课程等作品,这些都是世界各地的Scratch学习者制作的。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Scratch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及其操作简单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使用。

2.2 制作小游戏

学生会在信息技术课上偷偷玩游戏是令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头疼却又屡禁不止的事。想让学生不沉迷于游戏,就要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玩到主动的创造。实现从玩游戏到做游戏的角色转变。Scratch的“积木”指令集成了动作部件、外观部件、声音部件和鼠标、键盘等事件部件,通过这些部件不仅可以让角色动起来,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触发机制,如在打地鼠游戏中,每打中一个地鼠就增加一个分值。在Scratch课上,模仿制作自己玩过的小游戏甚至创作一个自己的游戏成功转移了学生对玩游戏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用Scratch编写小游戏直观易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制作出各种生动逼真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3 Scratch引入课堂的意义

3.1 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引导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

Scratch程序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其亲和的可视化界面、强大的语言功能,将复杂的程序设计思路简单化,像搭积木一样“玩”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上手的特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Scratch课堂中,为了完成创作任务,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并完成脚本的编写,最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样的创作过程既给了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释放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Scratch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能将多种媒体融入其中,系统自带的图像创编功能简单,有效地支持儿童的数字化表达。学生用Scratch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有创意,进而设计原型,然后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并反复尝试,还会和小伙伴进行交流,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等作品。

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看待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在Scratch课堂上,他们不仅可以学会编程知识,还可以释放自己的想象空间,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绘制他脑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

3.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高段的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仍以感性经验为主。

Scratch以其图形化的编程方式,为孩子的思维从具体走向抽象提供了脚手架。孩子们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规划、梳理出个对象间应有的逻辑关系,;再通过指令的搭建、测试与调整,逐步实现了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以“小猫走迷宫”为例,学生为小猫走迷宫过程设计游戏规则,然后思考如何通过Scratch编程语言实现规则,即将自然语言转变为程序设计语言,如小猫在途中吃到小鱼体型就会变小(体型变小有利于其通过迷宫的窄小通道部分),就要用“如果……就……”逻辑语言来实现。

4 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

Scratch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元素,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教材、教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因此,怎样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引起了众多正在进行Scratch教学的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探索。

在近两个学期的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来实施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位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下面以“小猫走迷宫”为例,简要阐述任务驱动法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在“小猫走迷宫”项目中,教师首先同学们讲一下自己所玩过的走迷宫游戏,然后展示了一个之前准备好的用Scratch制作的小猫走迷宫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起他们的兴趣。继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么好玩儿的游戏是怎样用Scratch做出来的?

4.2 分析细化任务并解决问题

在Scratch课堂中,很多项目的任务是不能一下完成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进行细分。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并逐层分解,每一个细化的任务中都包含有相应的知识点。在这里,我们需要对“小猫走迷宫这个游戏是怎样用Scratch制作出来的?”这一任务分解为:①迷宫轨道是怎么画出来的?(此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对空白的舞台背景进行编辑与创作。)②游戏里有几个角色?(此任务需要学生分清楚角色和舞台背景图案的区别,并绘制或添加合适的角色)③老师展示的范例游戏中走迷宫的游戏规则有哪些?(此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看范例游戏并用自然语言总结游戏规则)④每个游戏的实现分别用到了哪些程序指令? (将自然语言转变为程序语言,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尝试各种逻辑部件,从而构建界面良好、人机交互丰富的程序。)

这样经过了细化的任务,学生更易于接受。完成这一系列细化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至此,学生基本上完成了教师演示作品的制作。

4.3 对任务进行拓展创新

在细化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相关指令的学习,和对演示作品的模仿创作。然而Scratch的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技术,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创作,而不是模仿,因此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任务进行扩展创新”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模仿、改变、创作”的过程。

在完成“小猫走迷宫”这一作品后,老师鼓励同学们在教师演示作品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小创意,对任务进行拓展、创新,比如为游戏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或修改、添加游戏规则,制作一个“走迷宫升级版”。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往往异常兴奋,纷纷发挥自己的创意,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4.4 学生作品分享、评价

最后一步是作品分享和学习评价。在Scratch课堂上,每完成一个项目(尤其是游戏项目)都会拿出一定时间让同桌之间互相玩一下对方制作的游戏,并互相给出意见和修改建议。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学生能够在Scratch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技术水平上的提高。同时互相观摩和体验作品也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使其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束语

将Scratch这一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编程软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为信息技术课堂添加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凌秋虹。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12.

[2] 王睿。Scratch程序设计语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15.

[3] 凌秋虹。聪明的想法+简单的操作――谈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4] 金鑫。分析・设计・编程・分享: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的教学实践。浙江教育技术,2016.

[5] 袁庆。将Scratch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6] 陈秀,许素。快乐学习――浅谈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中小学电教,2013.

[7] 曾美良。智慧互动,让Scratch课堂教学更生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文理导航,2016.

[8] 陈捷。Scratch语言简介及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9] 浅析利用Scratch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百度文库

http:///link?url=8tn_KTcxZSO140sb9OwStBc40smFERyKFNwWVS

实践教学报告 篇四

【关键词】 任务驱动;英语教学;值日报告;应用;反思

一、引言

基础英语课前的值日报告一直受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和学生青睐,因为它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因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在实施值日报告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动能和自我效能没能极大的发挥,有的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有抗拒心理,没有发挥值日报告的应有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通过运用目标语执行任务,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语言资源,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标语言,在“做”中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值日报告中的实践

笔者利用“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针对所教授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值日报告的进行了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1、布置任务

首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组内抽签决定组内顺序并编好号;布置任务,给出学生值日报告的要求,教师根据本册所要学习的几个单元对学生的值日报告设置范围与话题,任务设计类别包括:一是探究性,根据新教授材料的标题或背景等设计相关的任务,使学生利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相关的材料;比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标题是“Into the Future”,教师根据这个标题及课文中的内容设定的任务是谈科技进步,谈机器人;二是联系实际型设计,将课文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例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标题是“Family and Friends”,根据这一标题设计的话题内容是朋友,友情或亲情;三是综合分析型任务设计,例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课文后有题目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教授外国学生的教师,如何让外国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将课后习题变为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在无外界引导和干扰情况下独立思考,独立把握处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实施任务

由于任务的驱动,学生根据每个单元老师创设的值日报告标题范围开始寻找资料,设计报告内容,例如一个学生在教师给定的“人类的将来”大题目下,选择了自己的报告内容为“Food and Human Life”,Poison cucumber(毒黄瓜)、Plasticizer(塑化剂)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单词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也容易为学生所记忆。然而,高职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要注意增强任务的开放性、自主性、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习性,也可以提高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例如在《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Gossip and News”中,一组学生以团队为主,合作表演了一个话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起讨论,做成文字并集结成讲稿和PPT,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任务评价与反馈

任务评价可以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效果检验。任务评价可以将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为了尽量避免进行值日报告的同学唱“独角戏”,在各个班级分出的小组中,每个小组按顺序每节课出一个同学做评委,根据老师给出的评分要求对实施值日报告的同学进行评分,并就其主题内容进行提问。同时,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学生做值日报告的优缺点,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启发他们凭借同伴的榜样示范的教育功能提高自己。

教师评价部分可以将任务评价设定为评价、测评与布置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完成值日报告后的及时评估,积极反馈,并给学生评分,可以作为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教师可在每次值日报告结束时,根据主题或细节做讲解或点评的同时对听者进行提问或讨论,让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更增添一种任务与压力,使听者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掌握”,使一个人的学习转化为全班同学的收获和进步。此外可根据每位同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复述,或观点阐述等,还可以将每次的值日报告生词纳入到单词检查的范围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和表达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多赞美学生好的地方,把握好尺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也要有策略地指出不足,要坚持多赏识,少轻视;多表扬,少批评。

三、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对所教授班级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多数同学反映欢迎多种形式的值日报告,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收获颇多,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因为自身语音问题以及紧张,导致准备好的东西不能完全的发挥,致使学生听了之后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有一部分同学口语有限,不能顺利担任临时“教师”更无法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的模式给值日报告这种辅助教学的模式带来了实效,但也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6.2(5)12-15.

[2] 冷枝楠。在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5)135-136.

[3] 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8(3)28-30.

[4] 杨敏 王庆。值日报告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行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4(中旬)89-90.

【作者简介】

侯晓莹(1981-)女,湖南长沙人,汉族,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教师,中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接第64页)

【参考文献】

[1] 孔晓勇。化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炼油与化工,2010(05).

[2] 吴方民。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9(11).

【作者简介】

实践教学报告 篇五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中职化学;教学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化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首先必须理清二者的关系,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对具体的实施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才能更好地在中职化学中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讨。

1.理清二者关系,夯实应用基础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首先必须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进行明确。就笔者自身的浅见来看,微课主要是基于视频这一载体,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科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环节进行精细设计和开发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情景化以及可视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包。而翻转课堂则是基于以往的先教后学转移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上来,学生通过教师的微课资源,在课前就能预先自主的进行学习,并在课堂内加强各方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内化。由此可见,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微课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实施,而翻转课堂则要以微课视频为基础,采取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2.应用策略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应用,以下笔者结合中职化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对其的应用做出以下探讨。

一是紧密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切实加强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制作。在微课制作之前,教师应理清所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并在微课中需要体现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明确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推进的知识点,从而确保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均的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明确哪些教训内容应做成微课资源。例如在学习有关铝的知识时,其物理性质,一般只要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就能掌握,所以其不用采取微课的方式就能达到效果。而在铝热反应过程中,由于其属于化学性质,又是学习的重点所在,所以采取微课的方式,就能将其化学实验的过程、现象等在微课视频中反应出来,这样学生在微课视频的研究环节就能理清其基本知识要点,从而在课前掌握有关知识点,这样在教学中只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就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实践感受实验发生的过程,进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而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是精心制作基于微课和课堂教学相符的自学报告单。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其掌握学生是否观看微课视频,以及观看的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学在自学报告单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问,并且学生能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而完成对其的学习。从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微课资源与自学报告单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得学生更加自主高效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教师则应结合学生的自学报告单,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设施做好铺垫。

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及时的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之中,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的加强对其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具有的DV功能,实现对其的暂停、快进、快退和重播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制作的自学报告单。在这一平台中,学生之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均能在这平台中提出,同时还能加强多方的交流,而这样就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四是结合自学报告单所分析的内容,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通过回顾所掌握知识,进一步过度到重难点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学生的指导和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该方式,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爱好化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因为现代很多中职生几乎是人手一台智能机、一台电脑,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加上其属于较为新鲜的事物,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感兴趣,但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短板就是学生在课后往往更多的是用于社交,而真正参与到翻转课堂的学生则十分有限,尤其是课前学生往往是一个人看了即可,其余的则只要抄袭,就能完成自学报告单的内容,而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又是只注重重难点的讲解和疑问的回答,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在这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探讨,但是这将是未来所要攻克和努力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相宜,李远蓉,吴晗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64-67

[2]刘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39-140

课堂实践教学 篇六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begunishalf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V,Unit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enyouhearorseetheword"soccer/football",what''''sthefirstwordorexpressionappearinginyour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BookV,Unit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Books"。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以BookV,Unit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andLouisBraille"。课文讲述得是LouisBraille和他发明的盲文。学生对Louise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它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以BookV,Unit2为例,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YourStudy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StudyHabits"的图式。

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Habits"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