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教学随笔优秀14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免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学习写随笔吗?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14篇数学教学随笔,希望在数学教学随笔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数学教学随笔 篇一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很简单,简单的我只是让学生们预习一下他们就基本会做了,只需要我再重复一遍加深印象,因此我的教学方式和课后的练习就显得很重要。因为知识仅仅是知识,小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知识。而我授课的过程是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串联成为一个整体,并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很好的传达给他们。课后的练习自然也很重要,数学习题的做题格式以及学生认真、细心的态度都需要在习题中发现并培养。这里,我想要说说给小学生布置作业的一点看法。

听多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声音,因此我也想着尽可能的给学生少布置作业。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就只有一道题,并且还不用抄题,只需要他们把计算过程和答案写上就可以了。原本以为这样做应当没问题,学生们负担轻了,做起功课来自然要认真一些。然而收上来的作业本却出乎我的意料,字写得歪歪扭扭姑且可以理解,计算过程很简单也说的过去,但最基本的做题格式也都很少有人写对。学生们或许以为我不让他们抄题也就不用写答案和单位了,只把一个算式摆在那里,而且还有很多是算错的。尽管在让他们做之前我已经给了足够的提示,但二年级学生毕竟还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再怎么想象,也终究代表不了他们的现状。依我看,我所布置的三次作业虽然不用花费多少功夫就能做完,但基本没有用处,因为本课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我都没有达成,这几次的作业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对于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要严格控制,但并不是不要“负担”,而只要不是“负担过重”,适当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有利于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数学习题的常规模式,比如应用题要写答案、要带上单位等等。新教师往往会因噎废食,听惯了一种声音,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是全盘避免这种情况,要不就是有深深的陷入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去。在学生课业负担多少的问题上,新教师常常犯错并不鲜见。

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否应当根据习题做的好坏分出一个等级来呢?我是指对作业做的好的同学得上一个“优秀”或者“A”;对做的不好的同学打上一个大大的“X”?小学生自然喜欢多被老师鼓励和表扬,得到“优秀”的学生也自然很高兴,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应当是让作业做的不好的学生也能得到表扬和鼓励,因为在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的进步会更明显。所以,作业后面时不时写几句鼓励的话,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不失为一种有效地鼓励措施。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布置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很有学问,这也是一名新教师该用心思考的。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考察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便是优质作业所能达到的效果。而目前我的做法是,并不会对学生的作业做过多的思考,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布置作业,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在做题,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练习效果。

数学随笔 篇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老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老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老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5、动手操作 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积极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可以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老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三、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老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老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随笔 篇三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变成一道道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知道吃,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有趣。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是九分钟啰。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妈妈,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应该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数学随笔 篇四

早上和儿子去吃早餐,出门时我带了4个5角硬币,一个1元硬币和一张1元纸币,边走边让儿子认识这些钱的面值。儿子错把5角当成1角,我及时纠正了儿子的错误,并教他怎样识别钱的面值:“你瞧,这枚钱上有个大大的5,它的右下角有个角,说明这是一枚5角钱的硬币,而且它还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而1角硬币是银色的。”儿子高兴地说:“妈妈,我记住了。那两个5角是多少呢?”我引导儿子说:“5加5等于几?”儿子想了想说:“5加5等于10。”“对了,两个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这两个5角钱加起来就等于1元钱。”儿子略有所思地说了声:“噢——”为了奖励儿子,我把钱塞给了他,让他来当管家,儿子高兴地不得了。

在餐厅我们点了5角钱的包子,1元钱的饼,1元5角钱的`粥,吃完饭,我故意逗儿子说:“小管家还不赶快去算账,你问阿姨,5角钱包子,1元钱饼,1碗汤一共多少钱?”在我的怂恿下,儿子大大方方地走到卖饭阿姨跟前说了一气,那个阿姨也故意逗他说:“你快算算多少钱?”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算。”“一共3元钱。”儿子从兜里掏出了所有的钱,小手抓着数也数不过来,不得已,只好放桌子上,让阿姨自己拿,最后兴冲冲拿着1元纸币跑过来说:“妈妈,还剩下一元钱。”

走出餐厅,儿子看见小摊上的棒棒糖,略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想吃棒棒糖。”我鼓励儿子说:“今天儿子表现不错,妈妈就奖励你一个棒棒糖。我在这儿等你,你自己去买吧。”儿子一溜烟跑到了那个老爷爷跟前,在和老爷爷做着交易,一会儿嘴里噙着棒棒糖,手里拿着5角的纸币跑过来,我问儿子:“甜吗?”儿子使劲地点着头。“老爷爷找你了多少钱?”儿子看了看手里的钱说:“5角。”“你花掉了多少钱呢?”儿子说:“1角。”“再好好想想。”想了一会儿儿子还是说不知道,我耐心地说:“你给老爷爷了1元钱,1元就是10角,老爷爷找回你5角,10角减5角是多少呢?”儿子不假思索地说:“5角。”“对了,就是5角钱。”儿子高兴地牵着我的手,我们径直地回家了。

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教一年级的经历告诉我,很多孩子在学习人民币这单元困难很大,在他们入学前的意识中,对钱的认识几乎为零,这大大打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无处不在,作为父母,要敢于给孩子参与生活的机会和舞台,鼓励孩子去接触未知的世界,潜移默化地将数学渗透到孩子的心灵!看着孩子快乐的样子,妈妈的心也是甜甜地!

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篇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数学课,更离不开好的导入。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数学课的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奇偶性“时,可叫学生复习单调性的有关性质,做一联想和对比,从而引进奇偶性的有关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清楚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奇偶性的有关性质。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时间得来的,数学知识的探求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知识背景。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例如我在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三、实践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椭圆定义”时,预先布置学生带好图钉、绳子、纸。在课堂内告诉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发挥,使学生享受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求函数定义域”时,课前可以先拟几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从学生练习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中老师就可以发现问题。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到指数函数时,首先以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细胞分裂问题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思考。

六、直接导入法

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几句话引入新课。这样,使学生的情绪很快能安静下来,既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如在讲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时,直接提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告诉学生直接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单调性并不精确,只有通过定义证明才行,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步骤,进行证明。这种方法直截了当,让学生容易理解。

七、观察导入法

据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概念教学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教学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上。例如在介绍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就学生很常见的乘车的例子引入,从简单的生活例子升华到抽象的数学原理,不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枯燥。这种观察引入的方法进一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概念理解深。

八、故事引入法

有与教材有关的故事引入,课堂会出现“洗耳恭听”的势态。例如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我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师教学随笔 篇六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有关数学教学随笔 篇七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并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材的框框内,不

准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在紧扣课本注重命题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一节课充满创造活力,让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数学教学随笔 篇八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现结合本期实际把教学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1. 教学时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1) 例如“若关于x的不等式(x+5)/2-1﹤(a-x)/2的解集是x﹤-1,求a的取值范围?”若借助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可迎刃而解。

(2) 例如“比较2a与a的大小”。需要按a的正负情况分类讨论2a与a的大小。

(3) 例如“某公司在甲、已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需要调往A县10辆,调往B县8辆,已知从甲、已仓库分别调往A、B县的运费如下表所示:

调往A县运费(元)

调往B县运费(元)

甲仓库

40

80

乙仓库

30

50

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若设调往A县农用车x辆,此问题转化为求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有几个的问题。

2.潜移默化地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

类比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类比相关知识,学习新知识,符号认知程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多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解法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应用。

3.近几年与“足球”、“篮球”等有关的数学问题频频进入中考,有的是通过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得;有的是通过表达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求解;还有的是将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出现,应予以重视。

4.在课题学习中,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多交流,互相解疑释惑。

5、认真审题,不漏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信息,若审题不仔细,题目信息掌握不全,不是将解集扩大,就是将解集缩小,必然造成错解。如下:例1 光明中学八年级甲﹑已两班在为”希望工程”的捐款活动中, 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余每人捐9元;已班有一人捐13元, 其余每人都捐8元,求甲﹑已两班人数各有多少人?

若设甲班人数为x人, 已班人数为y人。

错解:根据题意,得300﹤6+9(x-1)﹤400

300﹤13+8(y-1)﹤400

正解: 根据题意,得300﹤6+9(x-1)﹤400

6+9(x-1)=13+8(y-1)

6、解具体问题列出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要关注解的合理性

汽车行驶的时间﹑买菜的重量等不应该是负数;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等应该是正数;游客﹑乘客等人数必须是正整数;气温﹑气压﹑身高﹑河宽均要合情合理。如下题:

例2 一群小孩分梨,如果每人3个,剩8个; 如果每人5个,则最后一个小孩得到不够5个,问有几个小孩几个梨?

分析:该题的答案虽然是“小孩数多于4少于6.5”,但是小孩的个数不能是4.5或5.5等小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数学教学随笔 篇九

一年级下学期在忙碌中结束了,这学期虽然紧张忙碌但很充实,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很快乐!本学期我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时间、统计。

二、任务完成情况

我带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从培养学生做好课堂准备抓起,到课本、练习本、铅笔盒的摆放,课堂上应该怎样举手、回答问题等开始训练,及时给表现好的学生小红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又有了一个新的提高。本学期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计算。每天要求学生做口算题卡,学生的口算速度、准确率都较原来提高很多。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图形与位置、统计,主要采用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三、主要成绩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学生的口算练习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达标,有的孩子计算速度已经非常快。课堂中注重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一学期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学生的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表达能力。由于工作中注重和家长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主要集中在:位置和图文计算这两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对于前、后、左、右等位置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图文计算的难点在与学生理解题意方面,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理解题意的练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会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在时间的认识上仍有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太好。

2、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到了学困生,中间部分的学生关注较少,导致中间部分的个别学生退步较大。在以后的学习中力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两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仍然不够集中,小动作还是不断,希望在下学期中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孩子们在思维方式上,在学习能力上,在学习成绩上,孩子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要结束,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得失感触很多。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尝试,变苦学为了学呢?我主要采取了三个途径:意识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欲望。二是合理组织教学密度,教学难度和速度,做到有张有弛、难易交替,使学生始终如一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三是针对儿童心理特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二)引导学生尝试,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上老师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说,老师少说学生多思,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我尝试,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运用新知。

(三)沟通知识联系,变知识为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引入新知,做到新课不新。

(四)因材施教培养优生

1(x)班学生的学生两极分化太严重。特别聪明的有吴__。罗__。夏__等,对于他们老师经常根据他们的特点备课,设计提问。争取让他们学习上能吃饱。

(五)呕心沥血转化学困生

1(x)、1(x)的学困生较多,如吴__。林__、莫__、刘__等。他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智力原因学习落后,有的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够引起的学习落后。有的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引起的。因此,针对他们不同特点,老师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六)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数学教学随笔 篇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学会了估算,有了估算意识,运用估算知识,能够解决很多不用算出准确结果的问题。

估算教学在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常见,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很多不会采用合适的方法来估算。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也很头疼,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进行估算教学。因为估算是要与实际情境结合的,你不可能把每一种的实际情境都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普遍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教学估算。但在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略做了改动。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加入了大估和小估,即在估算时,为了便于判断估算所得的'和与原来两个数的和的大小关系,两个加数要么都同时看大,要么都同时看小,具体是同时看大,还是同时看小还得看具体的情境中提供的数。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有了近似数的概念,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教学教材的例题时,我先复习了近似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的情境:两个年级各有223个和239个人,同时去看电影,让学生估一估,441个座位够不够。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教学两个加数同时估小(即223看成220,239看成230),便于判断最后的结果比223加239的和要小,如果一个看大,一个看小,最后不好比较结果的大小。上完新课之后,紧接着是课后的做一做,把两个加数(169和196)同时看大,这和学生采用四舍五入方法的结果一致。

等到晚上做家庭作业时,就有好几个家长打电话询问估算的方法。等到第二天作业收回来一看,学生已经分不清什么时候大估小估,什么时候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全部要么同时大估,要么同时小估,252可以看成250,259也可以看成250,等于与之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完全脱离关系。我只得又强调什么时候四舍五入估算,什么时候大估或小估。

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让老师这样头疼,如果教材把其中的239改为234、233、231等数,学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也能看出是把原来的两个加数看小了,也能比较出估算结果与原来两数之和的大小关系。毕竟学生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四五年级中还要运用。这里的大估与五年级数学小数中的“进一法”,小估与小数的“去尾法”,都属同一方法求近似数。在五年级教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三年级教学大估和小估,学生却分不清了。究其原因还是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达不到。

估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估算教学,没有最头疼,只有更头疼。让我如何去教学?

数学教学随笔 第十一篇

一学期来,我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学生的的教学方法,现就我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作出总结如下:

首先,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们大都有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的关怀与帮助。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一、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有课堂教学改革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改革经验,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己也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

三、每节新课后注意落实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四、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五、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六、抓好后进生工作,,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

数学随笔 第十二篇

昨一天的大北风,气温直降,早晨起来发现外面竟然下了雪!到中午虽然出了太阳,但温度还是很低。下午第一节课在中学一楼多媒体教室听了汤老师的一节数学“新老师汇报课”,却是一点都没有感觉冷。

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们课桌呈马蹄形分小组而坐,眼前不由一亮:这节课应该能看到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了!说实话,我自己都是有些怕上“这样的”课的,主要是因为“分组”常常只是形式上做到,“合作”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操作”不好,还有就是常感到学生间的课堂讨论的效果总是不理想,于是课堂上多还是以讲为主。

果然,在成功引入课题“数学广角——怎样(统筹)安排时间最好?”(不知为何,课题是贴的写好的四个毛笔字,不是板书,而且也没有写我以为更能点明本课主题的副标题)之后,汤老师通过师生问答给出了“怎样才能尽快沏好茶”这个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写好了程序和时间的“学具”进行小组讨论,几分钟后先后有两位学生(后一位为“最佳”)到黑板上进行了展示,较顺利解决了这第一个问题。这里,值得肯定的是汤老师和学生们的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想来在准备“学具”的时候,应该就有不少学生想到了“答案”(虽然不一定最佳),这就为小组内进行有效的学习讨论打下了基础;课堂上老师用固体胶把两位学生的不同答案贴到黑板上进行对比,也很值得学习和提倡!

这节课汤老师大胆改变了教材里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沏茶”后“烙饼”,这显然更符合现实生活中“请客”的顺序,也特切合她课前的一番很好的关于“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导语。但可能是公开课很多老师听课造成紧张气氛的原因,学生们在“烙饼”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答案,汤老师这方面的准备也似有些不足。“烙三张饼怎样最省时间”是问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出的答案不是最佳,但老师也耐心仔细的板书了,这点做得很好;随后发言的同学说出的“正确答案”表达上似有不妥(说先烙饼1和饼3的正面,这里饼2没能先“出现”),这原本也没什么,但老师板书时如果能及时予以更正就好了。这里还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当说到“烙4张饼”时,汤老师没有用到开始板书的第一个学生的发言,使得那个板书的时间好象是白白“浪费”了。还有,后面有位学生回答“烙8张饼”时,和幻灯“两张两张烙”的答案不一样,而是说“先三张三张,后两张”,汤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大大的表扬”;最后,可能因为时间关系,练习题的拓展引申似有不足(如应要求考虑多种方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应该说,这节课汤老师给了学生们较为充分的讨论时间,而没有丝毫作秀的成分,其大胆尝试的勇气可嘉;而且,在“烙饼问题”的讨论学习当中,欣喜地看到课堂上有多个小组出现了“学生互教”的现象,这个生—生互动交流的场面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在其他老师(包括我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不多见的。

总的说来,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且完整,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较高(发言很积极而且发言的同学较多),预设任务基本完成,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坐在后面,看着很有些“热闹的课堂”,听着汤老师一直讲着的“循循善诱”的话,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数学教学随笔 第十三篇

一次,几位数学老师在一起闲聊,提到现在的学生难教,关键在于他们的学习意识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识整理意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一部分同学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依赖于老师整理所学的知识。

2、缺乏作业检查意识。很多学生对做数学作业是任务观点,做完了便万事大捷,到五、六年级还有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检查作业。

3、缺乏解题策略优化意识。尽管现在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但学生对自己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做进一步反思、整理和优化的意识的确很差。他们很少去考虑自己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更不会去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经常在做混合运算时,遇到能简便运算的题,会有学生问:“要不要简便运算?”

4、缺乏错误追因分析意识。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告诉学生这道题做错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题只是最后一部错了,他却不会去考虑自己错在哪里?以至于这次改对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又错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畏惧数学,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曾经在班级里作了我喜欢的学科的统计,结果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12%。

怎样来改变这些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我想起了学校里正在搞“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如果让学生来写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决定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周记。

数学教学随笔 第十四篇

我教的班级是高二(8)和高二(5)这两个班级,一个是英语理科班级,一个是英语文科班级,而且我是高二(8)的班主任,倍感身上的担子非常的沉重,但是机遇就是挑战,我相信我能做好学校分给我的任务。现将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学校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实施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本着这个原则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高二(8)的很多同学是刚刚分完文理科,而且班级的一半以上是高一比较能闹的班级的同学组成,所以对他们的纪律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开学不久就对两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且在班级特意开了一次班会。之后的效果很好,但是我深信学生是没有持久性,所以对待纪律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2,班级的团结是一个班级的班风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团结的集体不是积极向上的集体,不可能培育比较多的优秀人才,也不可能培育与别人协同工作的技术人才。开学初我们班级有了两名同学因为一些小事在班级发生了口角,竟然大打出手,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必须制止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我通过学校给了他们每个人记过,警告他们如果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开除学校。但是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为什么学生犯了错误,不能惩罚他们,只能是说服教育,根本不能解决他们内心的认识问题和打架带来的后果。

3,班级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学习风气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的班级不是一个好的班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习问题:

(1)上课因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果有走神的同学或睡觉的同学,那么我让他的同座叫他起来。这样避免在课上漏掉很多的知识点,课下找他谈一谈不认真听课的原因,帮他渡过难关。

(2)课后及时抓学生的练习册,适当的练习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必须的途径,但是对不同的学生因该划分不同的类型题,因材施教,达到各有所需各有所得,.如果不做练习册,就应该给他施加压力,必须完成任务,而且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适当的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的重要的手段,我认为数学考试的周期是一个星期最为合理,这样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记忆最深刻。而且学生对考试的分数是很在乎的,如果一次没有考好,下一次考好对学生是最好的学习的动力,这样他能在短期内,得到她想要的信心。还有考试应该把握好好难度,别样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信心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14篇数学教学随笔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数学教学随笔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