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挑山工》教学实录【优秀9篇】

本文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挑山工》教学实录【优秀9篇】,仅供借鉴。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一

作者:王丽萍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没挑子

路程长 一条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 玩玩闹闹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二

佚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有条件的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三、学时安排

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挑山工登山的执着、艰辛;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及作者观察生活和写文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货、奏、衡、诵、杖、超、肌、拘、耽、误哲”的读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3、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4、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快回答 www.kuaihuida.com*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5、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6、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三学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重点是“思考-练习”2——(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三

《挑山工》教学反思

教了高年级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问题的能力却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课前,总会布置孩子一个质疑的作业,但发现这个作业的完成水平是相当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问出,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某某地方现在在哪里?等等问题,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点词句深刻含义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不会提问了吗?

仔细想想,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似乎就是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答对了就是聪明的孩子,答错了说明理解有偏差。学生观察老师表情和理解老师暗示的本事越来越好,但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别说是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都会被伤害。

其实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唤的,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已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为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学科,我们更应该转变观念,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意识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课中主要采用让孩子参与提问设计,学会问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学会问什么。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有浅层次的疏通性问题、促进深入思考的深究性问题、品尝表达方式的鉴赏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我启发孩子抓住重点句,再揪住重点字词提问。如“它是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为什么要‘一直’将他挂在书桌前?”引导孩子与之前的提问对比,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问。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句式上看:有“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别?”“有什么区别”;从问的内容上看,可以从字词意义,句式顺序,句子内涵等多方面问。

《挑山工》教学反思

顺利的结束了一课时的教学,学生们无论是在知识水平,能力培养还是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所收获。作为一名教师,课后细细品味,深刻反思获取的则是宝贵的教学经验。因为是一节真实的生成课所以感受颇多。

(一)教学的第一大环节是梳理作者与挑山工的四遇四见,让学生默读课文,把相遇地点用( )扩出来,把表示速度变化的句子用--------画出来。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部分困难生梳理的能力较差,把凡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如草地、古松下等等都扩出来,有的更是无所适从。巡查一下,感觉不能草草过去,果断采取小组研究的形式互帮互学,让理解的优生小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集体订正时效果较好。在这里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计划之中的形式,而适时适地而有效的及时采用好的方法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二)指名读挑山工的话后,我用特殊颜色标出“我和你们不一样”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本想让学生结合挑山工的话来说,说走法不同、说目标不同。可学生却没在意后面的“一步踩不实不行”等话语,反而谈出了挑山工挑重物、走折尺形路线等困难。我通过再三的指屏幕才拉回他们的思路。也曾思考是否因为这段话是打在屏幕上,学生没有看书去找,也没看屏幕,而是凭读文的印象去说,或者是因为我的问话出现了什么毛病。不得而知。

(三) 本节课我运用了三个填空来帮助学生表达,一个是解疑“因为挑山工不像游人那样( ),而是( )。”一个是说明我为什么需要它“作者之所以吧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是因为他从挑山工的话中明白了登山要( )领悟到做事要( ),还体会出要用它( )。”课前就曾设想这种形式是否阻碍学生的表达,抑制学生的发展?是否以不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呢?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第一个问题在我提出后就有学生举手,而且称之为踊跃,显然设计有些多余。而第二个填空对回答有指引作用还是有必要的。想一想这种形式真不能抛弃,只不过是如何使用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曾对我说 “老师我心里明白,但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为什么不可以帮他们一下呢?我们可以设计好,然后根据情况适时的出现或学生以说得很到位就在教师小结时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 本节课学生在填空时并不是很全面,如预期让学生学生填“因为挑山工不像游人那样(玩玩闹闹、走走停停、目标不专一 ),而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目标专一)”,但学生填“因为挑山工不像游人那样(玩玩闹闹 ),而是(一直走)”,或“因为挑山工不像游人那样(目标不专一 ),而是(目标专一)”每人都仅仅说出某一方面。虽说也可以,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纵观总体我感觉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顾及过少,教师牵导过多,课堂太过拘谨。其实该放手时就该放手,这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给他们更广阔的天地。

很喜欢这种(教师做足自己课前准备而不是让学生做好准备)生成的课堂,正因为有一些不可预料的东西才有了这么多值得反思的素材。课上得很有感觉,也许他并不完美但很值得回味。

《挑山工》反思

在讲过《挑山工》后,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误认为这是一节品德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表达朗读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整体把握。

讲课之前,教师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本节课又很容易讲成品德课,因此在教材的整体把握上就要多下些功夫。由于文章较长,我采取了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的教学思路。在第一课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比较浅显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则卖个关子留下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针对上节课学习留下的疑问,我趁热打铁继续追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2课《挑山工》,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同学的问题集中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我们不明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交流探讨。”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利于学生口语的表达,让别人听了也会觉得很有条理。理解课文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紧抓住“作者需要它什么?”进行理解,理解深刻叙述理由也很有条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当别人的理解对自己有所启示时,同样会毫不迟疑的举手参与补充。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使得大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十分明确的摆在大家的面前了。在最后总结概括时学生用词准确无误,使整个学习的过程非常完整。

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当学生充分领悟到挑山工的精神时,我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想到自己的学习需要这种

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为具有了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国的舟舟、张海笛、外国的诺贝尔、海伦凯勒等,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这些人的尊敬,也真切的了解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

升华中心引出反思。在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又根据课标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都应该像挑山工那样具有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既便这件事有些坎坷也不能放弃。还有的学生写到:我们做任何事情就应该坚持到底,或许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波折,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成功。做事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能投机取巧,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听到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感叹到: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在捷径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希望同学们以此来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教师的小结给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学生在抓住重点进行理解比较深刻时,教师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表扬给与肯定,而是点头示意表示肯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自己也是从中获益良多,相信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自己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特色。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有条件的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三、学时安排

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挑山工登山的执着、艰辛;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及作者观察生活和写文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货、奏、衡、诵、杖、超、肌、拘、耽、误哲”的读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3、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4、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5、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6、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三学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重点是“思考-练习”2——(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五

第一课时

师:昨天我们划了这一课的词语,并提前抄写了,课文读了吗?

生有的说读了,有的说没读。

师:那再认真读两遍。

生读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迅速进入读书,鼓励那些读得认真投入的学生。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很正确,也很顺,但从你的读中,大家都听出你还不是很理解这一段。你读书的时候不少同学听得很认真,这既是对你的赞扬,也是他们会学习的表现。他们一定在听读中又听出许多新的东西。谁接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真好!同学们从你的读中听出你读懂了这一段。请坐。接下来——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几个字的音没读准。像“马”“岭”两个字单个出现你一定不会读错,但在文中你读成了第二声,什么原因?刚才两遍没有用心读没把它们读顺,是不是?(生点头)像“咧”是第三声,你读成第二声,是受平时方言的干扰。以后要看准了读,再用点心,好吗?也请坐。接下来——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问句读得好。接下来——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挑山工说话的语气读得很逼真,说明你很会读书。好的,请坐。你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以后读书声音要大点,因为你和你的声音很重要,大家都想听到。最后一段想读的都来读。

全班同学都一齐读起来。

师:味道不对啊!再来一次吧。

生又读,这一次好多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三遍课文了,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了课文知道了挑山工工作是很辛苦的。

师:是啊!

生:我知道喝山泉水牙齿很白。

师:是吗,你要是在那里每天就不用刷牙了是不是?

众生笑。

生:我知道挑山工走路是怎么保持平衡的,他们是靠一条胳膊甩来甩去保持平衡的。

师:对。从你们刚才的汇报看出你们还没有来得及触及课文深层的东西。不急,下面再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再读一下课文。课文的作者游览泰山,发现了挑山工,完成了一次奇妙的精神之旅,让我们也走进课文,透过语言,去向作者问一问。然后,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来教这篇课文打算提什么问题给学生答?

生读书。

师插话:看谁在较短的时间里读得效果却最好。不少同学很投入。

师:好,时间到了。谁第一个来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

生:我要是老师,我会问挑山工为什么走的路长又挑着东西,还比游人走得快?

师: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你这个老师当得好。哪位同学能回答?

生;因为游人走走看看,而挑山工一个劲地走。

师:这个问题课文里有答案吗?

生;有,第二自然段就说了。

师:你读读。

生读。

师:对啊,大家一起读读。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吗?

生;还有,就是挑山工说的话里也回答了这个问题。(生读——)

师: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还有哪位老师要提问题?

生:我要是老师我会问“我”为什么要画下挑山工并把它挂在书桌前,并说需要它?

师:你也是个好老师,你这个问题问题到点子上,很好!哪位同学接受挑战?

生;这很简单,是因为我需要挑山工的精神。

生:我需要挑山工的坚持精神。

生;我需要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我需要挑山工坚强的意志。

生:我需要挑山工说的哲理。

师;已经下课了,下节课再接着研究,好吧!

下课。

第二课时

师;好上课了。同学们上节课对叶老师(生笑)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很好!那么这个哲理是什么呢?作者没有写出来。我们能不能帮作者一下把它写出来?

生;能!

师:这么有信心!这样,我们每个人把它写下来。写下来的话就不能太随便,要说得美一点,因它是哲理嘛!提示一下(板书:目标 快 慢),挑山工和游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是什么?

生:登上山顶。

师:那么一个看起来快却慢,一个看起来慢却快。老师只能提示到这,写吧!

生写。师巡视中插话:看谁写得独特,写得美。

几分钟后——

师:谁第一个来读自己写的哲理?曾仁亮 ——

曾:在你认为你做出超过别人的事时,往往已经有人超过你了。

师:真是一个哲理,把它写在黑板上。曾仁亮就是曾仁亮,他往往很独特,有个性,有创造!还有谁写得跟他不一样?梁文杰——

梁:踏踏实实地走,终有一天会走到终点。

师:也写到黑板上。(师转向黑板)写好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对,再加上中国,用括号。

(众生笑,一生举手)

师:好,你说。就要这样,写好就要说。

生:不管谁走得快还是慢,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就能取得好的成就。

师:也好,写到黑板上。我知道有的同学写好了,不愿与同学分享,大家看看哪位同学会写得好,推荐一位,我也推荐一位,比比看,啊个推荐得好,你们先来。

生(情绪高昂):张露丹,张露丹!

师:好,有请张露丹!

张:专心致志的人一定比三心二意的人先达到目标。

师:还是你们有眼光,写得真好。也把它写到黑板上,别忘了写上大名。(转向大家)我推荐谁呢?金鸿琨,快快帮老师这个忙,给老师争口气,要比过张露丹。

金:就写好。

师:其他同学也可以自告奋勇。金鸿琨你直接到黑板上写吧。

(一生举手。)

师:你要说?

生:老师写得很长可以读吗?

师:可以!

生:这好比学习,学得慢的人要是能够坚持认真学,就一定能学好。相反,学得快的人如果自以为自己聪明,就一边学一边玩,那也会学不好,学不过学得慢的人。

师:好啊!几句朴素的话却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部分生笑,师看黑板。有生小声议论金丢字了——)

师:我相信金鸿琨写好后会检查的。

(金写好,师提醒检查,金把“人”补上。)

同学们齐读:因为自己基础比别人好,而以为能一步登天时,这往往是失败的关键。(该生学习基础好。)

师:建议把“关键”改为“原因”。黑板上写的都是名言,而这些名言都是根据课文写出来的。(指黑板),叶馨文你说说你是根据课文哪些内容写出来的?

叶:我是根据挑山工的表现写出来的。

师:你读读具体的句子吧。

生读得很对。

师:曾仁亮你也读读有关的语句。

曾也读得很对。

师:梁文杰也读读。

生读了第五自然段后面几句话。

师:张露丹也读读。

生也读第五自然段。

师:金鸿琨也读读。

生也读了有关语句。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写的这些富有哲理的话。

生齐读。

师:(指黑板)我要把曾仁亮的名言送给杨杰威等同学,因为他们需要。建议你们把它挂在书桌前;(众生笑)我要把张露丹的名言送给金田等同学,也建议你们把它挂在书桌前;我要把梁文杰的名言送给我自己,因为我从中发现了我比较笨但只要踏实,也能走到终点,我要把把它挂在书桌前;(生大笑)我要把金鸿琨的名言送给像金鸿琨一样的人,也愿他们把它挂在书桌前。最后让我们再读读这些至理名言。

生读。

师:孩子们,九七年老师在登泰山时就看到了挑山工,而且想到了这篇课文。当我累得气喘吁吁不想再登时,是挑山工给了启示和继续攀登的力量。我想这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今天我们虽然没登真的泰山,但是我们却登上了精神的泰山,有了这座泰山,我们一定能看到辉煌的日出!

生鼓掌!

师;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面我们听写一下本课的词语。

(以下略)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思品目标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重点: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难点:

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21课,(板书:挑山工)大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挑山工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再认真地读读书中的文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批符号把自己体会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学批注后,可主动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1.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1)我们先来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谁来读一读。

(2)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读读相关的段落,举例说说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从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自己的体会。

3.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挑山工又是怎样把这个谜揭开的呢?找出挑山工的话,认真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抓住“一个劲儿”体会: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

他说的话里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有感情地读读挑山工说的话。

(四)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结合画面,动笔升华

请你为课文中的这幅图画题诗或题词。

四、课后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并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篇七

今天上了《挑山工》这篇课文,没上以前,很是担心,这是一篇经常被别人那去做课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很难讲,要深挖的东西太多了,我也不想太多,大致看了一下课文,不管它了,边上边看吧!

结果效果还行,我是这样做的: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读三次课文,并且按老师的要求,读第一次:大声读出来,一边读一边划出好词和生词及不会读的词语,因为要左脑右脑交替使用,这可要本领,啊呀依,开始了,然后我请了几个同学又将这些词语写下来,读一读;

然后我告诉他们,读第二遍要带着问题读,我要他们读了一次课后的题目,思考:“我们”使指谁,“你们”又是指谁,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要他们采取默读的方式再读课文,好的,他们读得很认真,也可以看出他们很认真地思考,我看时间差不多了,马上说,开始讨论了再说,他们很高兴,因为都有的说,接着我让他们自己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这部分解决得很好。

最后,我告诉他们读第三次了,我提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最重要,我们再来读一读,他们都一致认为挑山工说的那段话重要,于是他们大声的读了起来,我问:“你们读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说挑山工和游客的最大区别就是游客是停停走走,而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我又问这告诉我们什么呢?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真好,这篇课文的。中心也解决了。

唉,这篇文章的教学总算完成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老是这样,上课前是一片空白的,我一边上课一边设计,这样真的感觉很好,这或许是一种教育机智,为什么在公开课中,我的这些就没了呢?

一点不奇怪,那时我尊重的是听课的人。

如何不去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是很多老师要做的!

是不是在强调生本的同时,也要强调如何关注师本!

《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实录 篇八

这篇课文中的“折尺路线”,及挑山工为什么走折尺路线?比较难理解,我在备课时也设计了让学生画一画,走一走,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画,并请几个学生上黑板画,再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走一走。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理解折尺形的路线了,可还是不明白挑山工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走比游人多一倍的`路程。学生大部分没登过山,更不能体会“与游人一样,膝盖受不了”的感觉。

怎么办呢?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抬张椅子到楼梯去走一走。于是我带领学生来到楼梯,让学生把椅子抬在膝前,先按游人的路线向上直走,再让学生和挑山工一样走折尺形路线,从“左下角斜行向上,走了六七个台阶,再反方向走”。

上完一楼,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说说刚才走的感觉。这下教室里可炸了锅,有的说:“直走费劲,斜走轻松”;有的说:“自己直走腿会酸,斜走腿没感觉”;有的说:“直走椅子老碰到膝盖,斜走就不会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大家有了亲身体验,很容易就理解挑山工话中的深刻哲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挑山工》教学实录 篇九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