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精神为指导,遵循幼儿教育心理规律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做好教育工作。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师德建设5篇,欢迎借鉴。
师德建设 篇一
一、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欣赏、鉴别、评判美的能力,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等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审美情趣是至少包含学识素养、美学趣味、道德修养、生活理念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外化和具体体现。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教学活动面对的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人格素养极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师德是科学教学的保障措施之一。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从个体和社会的统一中把握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促成学生在认知结构、道德结构、审美结构等方面不断变化并趋于完善,形成科学的知识架构。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人生理想,形成科学的师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通过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2.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严于律己的精神,通过师德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仪表美、形式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理想教学效果的切实保障,良好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中学教师在审美视角下的师德建设
1.坚持不断学习的师德进步理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知识储备陈旧、架构不清晰的教师,即使其道德修养水平再高,也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也谈不上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才有助于传授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知识。求知是一项耗费精神、体力的活动,通过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对知识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教师打开的理想的闸门,逃离模式化的继续教育,增加学习的动力,将求知的枯燥变为轻松适宜的心境提升,在审美情趣下的求值欲望更加符合人的合理诉求。
2.坚持自省慎独的师德修养
儒家思想是影响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修身方法。《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德的重要内容是“德”,“德”是人性美的外在表现,更是审美情趣的重要聚点,良好的品行、素养是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打磨的,及时地反省才能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适时的改进才有助于素质的逐步提高。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道德、品行的示范者,自行慎独的得到素养是一个人日益精进的良好方式,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3.坚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师德建设 篇二
今天大会安排我为代表作大会发言,感到万分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师德建设大讨论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神圣的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
我们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神圣使命,爱岗敬业,关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我们身边的姜南老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他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从我认识他那时候起,他的思想和言行就影响着我和我的同学们,在那个时候他就被我们向阳村的学生和家长所认可。直到现在,他还是一如既往,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他都把学校的事放在首位,把他音乐班的学生们放在首位。正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被评为凌海市的师德标兵。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精神上是充实的。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一个个青春的梦?!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的确我们并不富有,但同时我们是充实的
我们全体教师要借师德大讨论的契机,努力做到:
一、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进行有偿家教。
四、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用大量抄写作业惩罚学生。
五、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正确对待竞争。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不随意接受家长的馈赠、宴请。
八、为人师表。
师德建设 篇三
一、责任对象
学校所有领导、教师、员工。
二、责任内容
(一)职业道德
(1)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树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行风、师德师风、“师德建设年”活动。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坚持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反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
(3)爱护尊重学生,诲人不倦,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反对家长作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劳动纪律
(1)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
(2)上班期间不闲谈;
(3)严禁上网聊天玩游戏;
(4)请假履行请假手续,上班要准时签到。
(三)教风建设
(1)上课要按时进教室;
(2)严禁坐着上课;
(3)严禁在上课时间使用通讯工具;
(4)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艺术。
(四)师德师风
(1)严格依法治教,廉洁从教,反对以生谋私;
(2)严禁参与“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
(3)严禁滥发或代购复习资料;
(4)勇于开拓创新,好学上进,反对因循守旧,不学无术;
(5)顾全工作大局,服从工作需要,听从组织安排;
(6)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工作上讨价还价、待遇上斤斤计较;
(7)严以律己,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接待家长要有礼貌;
(8)反对奇装异服,举止粗俗,出言不逊,不接受家长的吃请;
(9)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尽职尽责,抓好学生安全工作,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反对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10)教师不得搞第二职业、有偿家教,严禁乱办班、乱补课。
(五)会风建设
(1)开会要准时参加,不迟到;
(2)在开会期间不走动、不抽烟;
(3)会议期间要关闭所有通讯工具
三、责任考核
师德建设 篇四
1.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数年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不间断的进行着,但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中华传统美德和师德得不到传承,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得不到加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不能维系,使教师的道德观念迷失了方向。
2.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所发展,但许多制度尚不健全,一些负面的思想意识对人们有所影响。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无形资产价值逐步显现,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授者,作为部分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其待遇水平达不到相应水准,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部分教师思想开始松懈,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一切向钱看,把教师职业仅当做谋生的手段。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设计的一些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评优、职称评定、进修选拔过多的强调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数量、评优次数和评优等级等指标,并未把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作为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使得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历及科研论文上,把实践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无视教学成果的好坏,更谈不上关爱学生。
二、推进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1.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因此教师应当是当代政治思想的自觉拥护者,故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用高尚的理论武装自己。当前,重要的是继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高校教师队伍,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单列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
2.关注教师的生活、事业发展,实现与教师职业的价值。人们的道德规范,归根结蒂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物质利益需求增加,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能仅靠高喊口号,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师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高校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广大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把加强师德修养内化为教师内在需要。同时高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职务津贴等实际问题。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扰。在为教师的服务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师德建设范文 篇五
一、师德具有以下特点
1. 师德的特殊性。(1)教师是以自己的道德人格来育人、塑心;(2)<www.kuaihuida.com>教师的劳动关系着年轻一代的成长,民族、国家和社会对教师都寄予崇高的期望;(3)师德的影响更加广泛深远,师德直接塑造学生的心灵,其影响将延续学生的一生,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
2. 师德的方向性。即师德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政治倾向与道德倾向往往影响到一群人甚至几代人。因此,在加强师德建设中,应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3. 师德的共同性。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教师都有着统一的道德准则。第一,表现在维护教育教学起码的准则方面,例如为人师表等等;第二,表现在对教师个人品质修养的要求上,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素质——道德人格、审美情趣等等;第三,表现在时展对教师行为的共同道德要求上,如关怀人类命运、不断拓展和更新思想观念等具有时代特点的道德要求。
4. 师德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师德文化和传统的师德文化都有着血脉联系,它不能以割断历史脐带的方式获得新生。当然,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它的延续也是泥沙俱下的,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选择,进行批判地继承。
5. 师德的特色性和时代性。师德因历史积淀而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同时,由于它生存和发育于社会文化土壤中而总是具有时代特征,在新时代中,师德文化期待着新的内容、新的形象设计。教师应该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和呼唤者。
二、关于师德建设
1. “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要把教师的人格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培养学生的人格必须依赖于教师的人格,所以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建设,教师人格建设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