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校园媒体4篇

下面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校园媒体4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园媒体范文 篇一

关键词:校园媒体;校园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0517(2015)06-0029-02

一、 校园媒体和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关系

(一)校园媒体

校园媒体是学校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是上情下达,沟通师生的纽带和桥梁,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杂志、宣传栏、电子屏等。它在学校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媒体要始终坚持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方针,引导校园舆论。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媒体通过各自的特点在学校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是宣传学校大政方针的重要喉舌,同时也肩负着对外展树形象的重要使命。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教学精神和文化理念,它不仅表现为校风校训,还体现为学生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等方面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的一种精神传承和再塑,大学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底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师生心智,促进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是以“多学科、跨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文化形态,它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既是大学的办学理念、风格特色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引领着一代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对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负着传播校园文化、宣传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文化和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校园媒体是高校进行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现今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媒体的建设,校园媒体承担着高校舆论宣传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承担宣传学校学科建设、教书育人、校园活动等方方面面的角色,但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播校园信息,更是指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的传播,是一种价值理念和追求的传播。它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校园文化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校园媒体的范畴,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校园媒体的推动,作为师生自己的新闻媒体,宣传校园人、报道校园事是校园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充分运用利用好校园各种媒体的优势,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校园媒体在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发挥传统媒体在校园文化中的权威性

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应发挥权威性、专业性的资源优势,通过及时准确地信息,纠正各种谣言、传闻和误讯,集中解答媒体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广大师生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积极影响和引导网上舆论。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媒体中居于引领舆论的主导地位,与其他校园媒体比,校报的公信力和权威度高,为学校改革发展铸就坚强阵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现今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校报以其自身权威性高的优势仍然占领舆论高地,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校报不仅传达国家、学校的大政方针政策,还担负着宣传学校各方面改革发展如教学、科研、服务、后勤等方面点点滴滴的使命。它真实记录学校发展的大事记,但校报不是简单的事迹记录,最主要的是透过事物深层次剖析其本质,挖掘事物深层次的内涵,来引领受众的思想潮流。

校园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肩负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及理念的重要使命,要牢牢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航之声”的经典栏目《校园最榜样》,通过邀请学校优秀学生走进直播间,以他们自己亲身感悟,通过电波传送给听众朋友,让听众感同身受,从而使榜样的力量在校园传扬,反响很好。在《温馨点歌台》栏目中学生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为老师、亲人、同学通过校园广播传递他们最感人的心声,送上他们最温馨的祝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生动感人接地气的栏目,在学校营造一种向上、励志、温暖的环境,使校园人在享受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进一步激发师生努力工作,积极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

(二)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在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如能贴近师生的需求并善加利用,就可以使师生深切地感受先进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有的高校通过“书记在线”、“校长面对面”等网站阐明学校的方针、政策,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拉近了与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通过“师者”栏目,对学校教学名师的系列报道,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开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的报道,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校园网每天都有更新,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网及时,学生通过校园网不仅可以看到学校每天发生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这种氛围对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大环境。

(三)利用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现今正以疾风骤雨之势覆盖着整个校园,校园媒体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所“侵袭”。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手机控”,无论是食堂、路上甚至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也会经常翻看手机,所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学生影响很大,怎样把握利用好这个新媒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共同责任,正确引导利用好这个强大的舆论阵地,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报和“沈航之声”开设了官方微信,组建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通过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递“沈航好声音”,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四)利用博客推动思想、价值共享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方式的改变。博客的出现,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时间,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教育者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思想和知识与大家分享,使校园文化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引导和鼓励师生运用博客,建立博客知识库、思想库和教育平台,有效地运用博客来弘扬正气、传播先进的思想。

(五)做好校园媒体的融合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媒体的发展,校园媒体种类繁多,点多面广,有主流媒体如校级的、还有二级院系的,这些媒体在宣传报道学校时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缺乏有效的沟通,这样就造成很多资源浪费,没有达到造势增值的新闻传播效果。只有加强校园媒体的整合,充分利用好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三、加强校园媒体建设的若干策略

(一)依法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

一方面,综合管理,成立专门职能部门进行监管。针对当前网络环境,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治理,既要进行网络管理、网络引导、网络舆情分析,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纽带作用,加强校园网络组织的建设,引导、规范网络文化。另一方面,开辟更多贴近校园生活的讨论区,提高讨论区的品味,增强学校电子商务的公信力。

(二)重视传统校园媒体的发展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对传统的校园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创新,才能增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进而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新媒体的个性化、小众化、碎片化的特点,要求校园传统媒体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加快与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发展,从而占领校园新兴舆论阵地,进而在服务教师、服务学生过程中引领大家,在报道主流、关注热点中引领校园舆论,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推进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

(三)与时俱进,推进校园媒体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创新的社会,技术的发展是难以预计和穷尽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运用新媒体,形成传统媒体优势发挥,新兴媒体优化利用的格局。不仅要发挥好校报、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介的专业性,还要有效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博客、QQ等现代媒介媒体,使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引领是关键,要在校园上下真正形成一股弘扬主旋律的风气,不仅要利用好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介的载体,网络、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手段更是舆论引导的重点,加强两者的融合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递“沈航好声音”,讲好“沈航好故事”,在校园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中树立大宣传理念,把宣传好的典型,优秀的事迹,感人的故事等优秀文化在校园发扬光大,用好手中的宣传阵地,让学校到处飘洒文明之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

[2]张英杰,杨延生。高校媒体整合与校园文化引领[J].现代教育科学,2009,(07):89-90.

[3]韩宁。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6,(03):132-134.

[4]李红霞。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0,(09):14-17.

[5]陈剑旄,等。大学生成人成才论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曲建武,周伯伟。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1,(09):36-37.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校园媒体范文 篇二

校园媒体也就是高校中各种信息传播的平台或载体,是我们国家新闻媒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媒体在高等学校的新闻宣传、政策落实以及传递信息等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报校刊、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以及新闻网站等。其中校园广播以及报刊是校园媒体较为传统的形式,随着校园有线电视的不断普及,新闻网站与校园电视台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校园媒体中一种新的形式,它有着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现在的社会中,各种传播的媒介在人们生活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记录与传播了社会的信息,也引导并调控了社会的舆论。现在,多样的传播模式使媒介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并且引领了整个时代的潮流。在特定的范围内校园媒体是一种传播的载体,与社会媒体相比,贴近性非常好,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传播的范围也非常集中。

二、高校校园媒体所肩负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分析

首先,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推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就是高校的校园媒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重要意见,明确提出要求,要加强校刊校报的建设工作,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对校园媒体的重视,一是引导校园舆论,大家都知道,新闻媒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对人进行引导,用正确的思想来教育人。校园媒体作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通过专访以及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形象化以及多角度的宣传与教育。二是对网络媒体的作用要加以关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网络媒体是接触最为频繁的,也是距离最近的一种校园媒体,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建设以及发展的参与程度,正是由于网络媒介的加强。与此同时,因为网络传播自己的特点,也有很多流言传播、盲目跟风的现象暴露出来,所以,要求我们一定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并且要主动的工作,在网络传播方面要加强监管,对校园网络整体的舆论动态进行准确的把握,对舆论信息进行快速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要对有倾向性、苗头性以及群体性的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对学校的报刊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整合,对网上的宣传内容进行丰富,才能形成具有正面性的舆论强势。

其次,在校园的建设方面要促进和谐的发展,在校园构建的过程中,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是第一要务,和谐校园的构建与高校的改革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与学校办学的活力与生机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校园媒体主要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宣传,让大家积极参与到构建过程中来,通过这种方法来加强学生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最后,引领校园文化的繁荣,校园文化中高校校园媒体是最有利的工具,能够培育出优秀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媒体的自身的优势以及特点,把精神文明以及高尚的文化品质传播出去,把学生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培养起来,把文化修养以及优良的作风培养起来,这对校园的繁荣可以起到有利的帮助作用。校园媒体的引领功能是它本质的要求,也是在校园内生存并发展应该具有的责任。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策略分析

首先,对校园的媒体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校园媒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把校园的新闻工作做好,就要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对校园的媒体资源配置进行优化,需要着手于管理体制,先要把管理体制建立起来。高校可成立校级的新闻中心,通过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中心下设校报以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与校园新闻网等部门。新闻中心可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水平的通讯员团队,主要是对各种校园信息以及新闻进行统筹与汇总,让新闻中心变成统一的新闻信息集散地。新闻中心结合不一样的媒体特点向各个媒体提供稿源,并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此同时,在校园媒体出版的时间方面也要加强协调,做好时间差的安排,弥补校园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其次,把具有高水平的采编队伍建立起来,高校校园媒体要想得到快速、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优良素质,过硬的作风以及精湛业务的专职以及兼职的采编队伍。拥有这样的人才是做好校园媒体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是在专职队伍的建设方面不断加强,校园媒体还要适当的把新闻专业、网络技术以及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人才吸收过来,最大限度的满足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把热爱新闻工作的教师通讯员队伍建立起来,并加强培训与指导,使校园的媒体队伍建设更加完善。

最后,校园媒体应该形成自己鲜有个性特色,如果媒体不具有个性与特色,就会造成生存方面的问题,更谈不上发展了。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别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别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理出头绪,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你捷足先登,成本先出。这样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高校校园媒体也是如此,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把具有个性的特色体现出来。

校园媒体范文 篇三

畅通舆情渠道,掌握校园舆论引导主动权

校同媒体身处高校的特定环境中,其直接而广泛的受众是高校师生。校园媒体既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表达意愿思想、诉求利益需求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突显期,高校的改革发展和谐建设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高校师生面临事业、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扰焦虑,思想情绪和心理波动突出,校园舆情多样化、复杂化,不仅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和谐稳定,处理不好还可能成为社会舆情的敏感区和发源地。校园媒体客观及时地反映师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疏导民意,正确地反映沟通校园舆情,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校园舆论氛围,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

校园媒体要遵从传播规律,畅通舆情渠道,及时汇集舆情,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师生关注的校园热点焦点新闻,反映师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和愿望心声。尤其要注重发挥网络快捷便利、互动性强的优势,开放性地收集校园舆情信息,使新闻舆论与校园舆论契合,使校园媒体真正成为反映师生民意的主渠道。要定期研究分析校园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密切关注舆情动态,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与建议,掌握校园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注重策划理念,优化校园舆论引导技巧

校园媒体是高校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在实施舆论引导时要注意把握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社会效果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把体现学校党政意志与反映师生心声联结起来。当前高校正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新旧观念、新旧机制更迭交替,难免会有一些涉及师生个人当前利益与学校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的冲突产生。校园媒体在反映这些话题时,要注重策划,巧妙地选择报道角度正面引导。当舆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校园媒体就应及时地把握动向,把这些舆情信息集中、提高,促进形成主导性舆论。通过策划大量的正向新闻事实和主流言论改变舆情的目标和规模,使舆情朝着我们希望的目标发展,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舆情氛围。对一段时期内尘嚣校园的热点问题,可以策划邀请校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发表针对性言论、撰写专题文章,以他们的号召力有效化解校园负向舆情。对于网络舆情,可以策划培育学生骨干网络队伍,组织他们围绕校园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以同龄人的视角和正面观点,弱化网络无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更要注重优化引导艺术。有效控制舆论。校园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冲突性、高度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使校园秩序处于失衡状态。而且因其发生在高校,易于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校园媒体是最活跃的资源,是沟通校方与师生、外界不可替代的纽带。在突发事件中,校园媒体要尽早介入,及时权威信息,否则,不但不能满足师生知情的需要,而且有可能使传闻和流言泛滥,造成不必要的舆论恐慌和混乱。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与效能最能彰显校园媒体引领校园舆情、维护校园稳定的功能,要用最便捷的方式、最及时的速度主动把学校的应对措施、相关政策以及事实真相传递给师生和外界。同时要把搜集到的危机状况信息以及师生的心态情绪等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整合资源队伍,提升校园舆论引导宣传效能

校园媒体范文 篇四

本文对近年来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从认识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变化与挑战;从价值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作用;从实践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对策,以期为深化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综述当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对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影响极大。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见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好新媒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回溯近年来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梳理,从而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和必要启示。

一、从认识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变化与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展现了一些新变化。尹自强指出,一是多样性,新媒体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展现了多样性的特点;二是自主性,高校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可使用新媒体自主获得想要的知识和信息;三是动态性,通过新媒体,高校师生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四是互动性,新媒体让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者。徐稳等人认为,新媒体还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新变化,新媒体使得高校校园文化与外部社会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信息便捷的传播让高校校园文化更加开放。这一种开放又让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的状态。庞国庆还指出,目前校园文化呈现创新性和时尚性。新媒体让高校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有新的载体支撑,促使活动可创新性开展。同时,新媒体促使时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使校园文化体现时尚性。

(二)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诸多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是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受到冲击。新媒体开放性的特征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人,有形转向虚拟。大学生政治触觉敏锐,但判断力不强,面对新媒体带来多元的文化和多维的价值视角对其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不断受到冲击。二是校园文化教育导向功能受到削弱。以往校园文化教育导向功能依赖于校园意见领袖的权威,如今新媒体的多元化、开放性和平等性削弱了这一领袖权威,简单的榜样塑造与说教已难以让学生接受。三是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面临“失效”。随着新媒体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已经难以抓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了,建设者不仅从技术上,而且从观念上都要进行转变。四是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和信任危机。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大学生容易沉迷其中,疏离了真实社会交往,导致心理问题产生。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容易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二、新媒体虽然给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机遇要大于挑战

(一)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载体

冯莉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微信、微博、BBS等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多的载体。蔡震宇指出,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图文并茂,包含音频视频等复合形式,内容极为丰富。载体方面,传统媒体所用的载体一般是使信息单向传播,新媒体所用的载体更多是具有交互性,信息可双向传播,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并拓展其阵地。

(二)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空间

在未进入新媒体时代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园内,空间相对独立。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互联网突破高校校园的空间局限,使不同高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师生在校内便可借助新媒体向社会迅速传播优秀文化成果,身处高校内便可与社会各界迅速联系起来,加强相互间思想交流,扩大了校园文化覆盖面。张朱博指出,新媒体环境下使得传播层级消除,让知识权威、学术权威、行政权威等各方面权威受到削弱。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大学生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化,思想活动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三)繁荣了高校亚文化

新媒体的多样化、互动性等特征,使得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常常面临不同思维的碰撞和整合,进一步地促使校园文化多元发展。校园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大学亚文化提供了主要阵地和虚拟平台。各类大学亚文化在虚拟平台上彼此交流,使得师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整合资源、凝聚人心,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从实践论角度剖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对策

如何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将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很好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即使处于新媒体时代,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积极加强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而且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弘扬主旋律的优势。二者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形成新旧媒体良性竞争关系。马丽慧认为,可在内容、途径和管理三个方面考虑新旧媒体的融合。内容融合方面,用传统新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弥补新媒体的海量性和繁杂性,社会主流文化宣传同时考虑到校园自身特点,既贴近社会又贴近学生;途径融合方面,将校园广播、宣传栏与手机、电脑结合,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实时宣传,同时加强管理者、教育者和学生的在线互动;管理方面,加强对传统媒体专业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培养,加强培训。

(二)加强校园新媒体队伍建设

徐稳等人认为新媒体队伍建设是贯彻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依托,要使其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马丽慧强调高素质的新媒体团队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较好的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能够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可写出符合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新媒体内容。陈义红指出,一方面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网络监管队伍,由校党委领导,宣传部、网络中心,学工部、学生代表等一起组成,监管新媒体动态;一方面组建“网络环保”志愿队伍,发动在校大学生一起共同努力。崔越认为要让优秀的专家学者组建成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队伍,针对时事热点写评论,引导大学生。

(三)打造主导性校园新媒体平台

高校作为社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新媒体开发和应用方面应当走在社会的前列,因此要加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为高校师生运用新媒体提供有利条件。马丽慧提出了四个具体的做法:一是创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设校园资讯、学生咨询、教学管理三大板块,含括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每天推送符合主流文化意识的信息。二是开设主题官方微博,学生遇到问题可在微博平台向校方提出,校方也可在该平台进行反馈,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树立良好校园风气,培养文明讨论氛围。三是创办手机电子报,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校园动态,时事热点,通过电子报快速传递给他们,主动占领校园文化宣传的阵地。四是创建数字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资源的主要来源,移动图书馆使大学生更加随时随地快速阅读查询资料。

(四)强化对新媒体的管理手段

要让校园新媒体得到健康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基础就是要有是合理的校园新媒体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关于移动App、社交软件、校园论坛等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制度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控制,对校园舆论进行引导,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对于具体做法,陈义红认为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控校园信息的传播,过滤与净化网络信息,切实落实校园网络实名制。此外建立配套的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包括校园信息审批制度,校园网络管理等,对不良信息进行审查。

四、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多位学者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比较系统和深刻的,但笔者认为依然有提升的空间,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分析,尚未能够形成完善的理论成果和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目前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维度分析,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把新媒体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载体,还不能充分体现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价值;第三,新媒体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要遵循何种原则,二者结合的实现路径有哪些,探索还不够全面,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笔者认为在往后的研究中,要加大对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加强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价值研究,探寻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有效途径与实践做法。

参考文献:

[1]尹自强.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5(8).

[2]徐稳,杨素群.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

[3]庞国庆.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崔敏,黄育荣.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河池学院学报,2013(2).

[6]樊斌,唐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5(11).

[7]黄坚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8]冯莉,田园.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9]蔡震宇.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5(11).

[10]曹玉洁,李勇杰.新媒体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11]马丽慧.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12]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