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数字化校园【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字化校园 篇一
【关键词】 校园网;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机制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
1、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建设任务。以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方案,全面打造新形势下的武昌职业学院 “数字化校园”。
2、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1)教育开放性。现代网络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教学突破了传统按时集中上课的约束,接受教育的时限也不再有学制的限制,衍生为终身教育。教育对象得到了拓展,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东西。
(2)教学个性化。在数字化校园里,教师可以在任何位置展示课件,在线授课;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查阅资料,参与讨论。
(3)资源共享性。在数字化校园里,教育资源打破校际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朝着共享化方向发展。
(4)管理一致性。在数字化校园里,各部门拥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在校园的任一地点都可以网上办公,实现了管理数据的统一性、管理的实效性、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对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将是一个质的提升。
此外,数字化校园还具有教育方式的自主性、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网络的智能性、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和教育制度的创新性等多种特征。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明确的问题
1、加强领导、明晰职能。由校领导全面负责我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去除冗杂流程和行政机构,直接参与决策,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支撑强度。
2、稳定资金投入。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做好资金投入预算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政策配套是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必然会引起管理方法及管理机制的变革,管理及运作中的抵触心理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阻力,必须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行政执行力度。
4、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校园的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使教师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5、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化、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源泉。
6、应用引导、改进流程。一方面,部门要针用户进行需求引导和培养,使建设的系统首先满足用户,达到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统一协调,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库等,资源共享、维护可靠、更新及时,提供有决策依据的数据仓库群。
7、加强风险规避。规避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风险,我校将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学校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避免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或过少,增加保险度。
三、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字化校园较之传统校园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创新。数字化校园将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激发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数字化校园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多种直观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率。为师生交互式教学提供超越时空的、开放交往的环境和心理交流的可能(E-mail、BBS、聊天室等),为教师提供更多个性化创新教学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参考方案
1、高职院校数字化建设宏观方案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
(1)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主机、标准化教室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
(2)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3)个性化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4)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5)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2、高职院校数字化建设具体方案——规划设计
(1)网络架设。
有线网络:我校园骨干网使用千兆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建设与完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建设与完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宽带接入网络,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
无线网络:建设无线网络接入点覆盖整个办公区、教学区,使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便快捷的使用校内网络资源及管理平台。
(2)构建平台。制作我校统一管理平台门户,在其中相继开发具有部门特点分支管理平台,具有统一协调、分”部门”操作的特点,使各部门成员在校园的任一地点都可以网上办公,实现了管理数据的统一性、管理的时效性、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对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将是一个质的提升。通过校园网,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校务公开更为透明,校务管理更为便捷。通过实现数字化办公,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
(3)建设标准化教室。标准化教室包括(校园网到教室、教室监控、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音响)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强化监督教学环节及监考环节。
(4)互动“教”与“学”平台。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迫使教育内容、教材形态、教学形式发生显著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家教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双向交流的状态。网上教育真正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形成由初级向高级不断变化的动态教学系统,为顺应这一趋势,将开发“教”平台、“学”平台更好的为学校教学提供服务。
(5)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规范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这里数字图书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了,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中心。
(6)提供服务: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等。它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7)校内资源平台免费下载。丰富服务器资源,通过提供web免费下载,方便了广大师生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8)VOD点播。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中应用VOD技术,可以使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的交互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室内通过电脑,利用投影机即可任意点播存储于主控服务器中的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节目课件,真正做到“任意点播”、“即点即播”。学生也可在数字校园的环境中使用多媒体学习系统,到校园网上获取自己的学习信息。
除此只外vod点播系统还提供海量视频资源方便在业余时间,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娱乐和放松的平台。
结束语: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带来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数字化生活”。作为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变化趋势。数字技术必将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部在2000年10月,做出了建设校园网工程的决定。
参考文献
[1]蒋东兴。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 厦门大学学报[J]. 2007 第A02期
[2]宋金玲。GIS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北京测绘[J].2002 第3期 [3]邓杰超。数字校园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研究 广东科技[J]. 2007 第2期
[4]傅明。数字校园的建设发展与规划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J]. 2002 第4期
数字化校园 篇二
学校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并存,在培养学生规格的问题上提出了“文武双修,笃实日新”的培养理念,立足于学生二十年后面对的社会现实,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以数字化课堂为核心,以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素养培育为动力,以领导管理改进为保障,对学校的各方面基础进行数字化建设,既注重发挥学校的传统优势,又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进步。
从“滴水”的灵感中寻找数字校园设计的涟漪效应
学校数字校园的设计源自滴水的灵感,即一滴水落入平静的水面必然会产生涟漪,一切的波动都因滴水功效而存在。我们将这种现象引入到数字校园的建设之中。学校一切的存在都源于一个本质问题。这个本质就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教学。
据此,我们以教学为核心向外扩展:第一波是围绕教学为中心的所有理念;第二波是支撑这个理念所需的一切物理环境;在理念与物理条件的支撑下产生的一切教育行为是第三波,它是评价这个学校所有绩效的依据;再往外扩展,学校的教育效果必然要向周边辐射,产生连带效应。由此可以将学校数字校园分为核心、理念、应用支撑、使用效果和连带效应五个层面(如图)。
理念层是数字校园的保障机构,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环境、课程、管理。
应用支撑层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用于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包括数字化课堂、数字化学习、数字设备与技术、数字化资源和监督与服务等板块的建设。
使用效果层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它将条理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教师的备课、上课、效果评价、德育工作等;学生互动式、网络式、自助式学习等;三级课程的相关教案、网络资源、专业指导机构等;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计划、措施等;环境提供的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数字化学习设备、网络教室和各个平台相通的搜索引擎系统等。这一层面主要完成各类资源库的建设。
连带效应层是校园数字化后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学校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进行网络教学、会议等,教师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加大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开展网上听评课、教研、交流、学习等活动,方便快捷,资源共享,形成一个无限网络覆盖的无疆域的虚拟校园。由此构成了学校以数字化课堂为中心的数字校园的总体结构。
教师、学生、课程、管理和环境等构成了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而形成五个平台,即教师平台、学生平台、课程平台、管理平台和环境平台,构成了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主体内容。这五个平台在教学中行使着不同的功能,当教学实施完毕时,五个平台的评价功能、检验功能、存储功能和管理思想等也就随之实现。此时各个层面的功能围绕教学逐层实现的过程,就如同一滴水掉在了平静的水面上一样,产生了涟漪效应。
建设特色――以数字化课堂为中心
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构建数字化课堂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从数字化课堂开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数字化课堂的前提。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自然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单元整体目标进行研究、设计、实施、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采用集体教研的方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教师们依据课程平台提供的各类教材资源、课件及素材资源,环境平台提供的设备与技术的支持和数据资源,以及学校对于教学常规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集体教研,完成单元整体备课,最终形成教研组统一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这个方案仅是一个基本方案,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备课,要求在完成单元任务的同时可以有个性的发挥,追求“同构异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适时地使用互动反馈技术,使目标在课堂上的呈现一一对应着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使教学更加科学、准确。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通过互动反馈技术呈现到后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调整个人的教学策略,准确科学地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上表决的情况把握自己学习的进程,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描述自己学习的轨迹,及时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种教学方法为教师把握学情和学生把握自身的学习状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勾勒出学校数字化课堂的基本框架。
以数字化课堂为中心,建设数字校园
数据来源于学生的课堂反馈,它显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些数据都被上传到后台,存入数据库。同时也传到学生成长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经过不同授权登录后台查看到相应的内容。
教学管理者运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分析教师课上讲授知识的情况、学生课上学习的情况。通过数量看出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内容可以看出教师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这些情况都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从教师角度看,这些数据源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表决,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决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登录所教班级所教学科的后台,根据后台数据,教师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了解学情,为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找准教学的起点提供依据。后台数据也为教师进行教学补漏、制定复习计划及布置课后作业提供参考。
从学生角度看,后台数据能够描述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的质与量。就某一个学生而言,他的学习情况将被记录到个人的成长平台。
家长经过授权,通过门户网站可以登录到数据后台,直接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目前,随着单元整体教学和数字化课堂研究的深入,学校的数据库中已经存有大量的反馈数据,我们在今后的数字校园建设中还将做深入研究如何分析这些数据以及在评价中使用这些数据。
数字化校园 篇三
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道,刷过学校为我们专门准备的CMIS卡,迈过古韵十足的大门,我们走进了北京市二十中学。校园建筑青额白壁,釉瓦瓷砖,掩映在苍松翠柏、白杨垂柳之间。徜徉校内,我们能够嗅到扑面而至的数字化校园气息,随处能够看到数字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痕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二十中将“海淀北部的一颗教育明珠”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数字化校园建设高瞻远瞩
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从两年前开始实施。当时正值北京市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二十中人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们高瞻远瞩地考虑到未来教育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于是借此机会,学校将原有的五类百兆到桌面的布线结构升级为六类千兆到桌面的网络结构;完成网络骨干设备的升级;初步建成全校的数字广播系统;初步建设完成学校的数字电话系统;初步建成学校的门禁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以“极简和适用”的理念建设“高效和优质”的数字化校园
正如二十中陈恒华校长所说:“信息技术已经悄然地进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现在不是我们用不用,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切实遵循“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管理、校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二十中以“极简和适用”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和整合各个功能和应用,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工具和助推器,二十中数字化校园从“高效”和“优质”两方面,建立了一套在一定标准和规范约束下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技术趋势的、人性化并且安全高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水平。
鼓励和引导教学模式、方法、资源、工具的创新
通过数字化校园,二十中师生建立了可循环提升的、可逆向追溯的、完整流畅的教学环节衔接机制,形成教学相长的科学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多教学环节中是相互独立割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使教和学在更多环节上相互依存、影响、互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够围绕固定的学科、知识点等持续展开,直至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进度均被数字化校园所记录,学生可随时随处回溯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数字课堂复习、预习、拓展学习等;教师则可依此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循环提升知识掌握水平。数字化校园帮助教师减轻了日常事务负担,有了更多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教研程序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二十中数字化平台建立了由教学系统、排课系统、选课系统、招生系统、CMIS、分班系统等组成的课程底层应用支撑系统,并将数据关联到上层各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形成教学、招生、分班、考试、评价记录等一系列支持固定分班与跑班制相结合的复合课程管理系统,为学校自主教学和课程改革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增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校园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提炼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课堂实录、校本题库、教学学案、备课记录等,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各类资料,均会在数字化校园中自动留存。公共资源还能根据使用和评价情况形成推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校已经拥有了丰富、优质的校本资源库,与教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提升德育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中,学校开展了多种网络活动,校园信息,增加师生对校园资讯的关注和对校园活动的参与度。如通过数字化校园实现电子班报制作、展示和评比;进行针对教师、学生、班级、活动的评比和投票选举,学生和教师可在自己的个性空间“我的展台”里用图、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生活;通过校园新闻、校园热点活动、校园热点人物等,使广大师生参与、凝聚并逐渐实现自我管理,有效传递学校主导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开创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信息共享平台,开创了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家长或其他人只要通过了数字化校园的身份认证,就能查看数字化校园里的公共资源、数据及其私人相关信息,并在平台互动交流。校园优质教学资源可通过数字化校园传送给需要的地区和学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成果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数字化校园投入使用以后,二十中所有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解决了多个系统间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实时同步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重复数据维护工作,让日常工作更高效。同时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交换数据规范,完全符合北京市教委规定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管理系统数据规范。
降低成本,提高现有资源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二十中实现了教学计划、学案的网上收发汇总,通过无纸化办公极大地减少了学校日常耗材的使用;通过打印系统与CMIS、卡管中心的互联,卡管中心能对师生的每次个人打印进行计次计费,帮助师生形成节约意识,减少纸张浪费。数字化校园遵循“极简、适用”的设计理念,真正从师生使用需求出发,对各个接入的应用系统和平台进行修改简化,让操作界面直观、易用,将教师和管理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做更有效、更核心的工作。
形成更加全面的、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培养模式
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培养。二十中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教学、教研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自主教研的专研能力;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个性展台,让师生全面发展、个性表达。学校的实体“健心中心”投入使用后,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推出了“数字健心中心”,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健心教师进行视频面谈,缓解心理压力;学生能够在线完成心理测评,查看测评结果等;更重要的是基于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学生发展智能追踪预警系统”能智能评估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当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异动、成绩波动时,系统会自动预警,通知班主任和家长并持续跟踪处理结果。
学生成长树和教师综合评价系统,能够针对学生和教师各项行为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从其他系统中获取学生或教师的活动记录,根据学校定义的分数、评价、展示机制,自动记录、评价、汇总,并保存至成长树和综评系统,有效地辅助学校全方位观察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多项行为,为综合评价、培养师生提供参考。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平台整合
只有校方掌握了标准才能真正具备话语权,才能在长期持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掌握主动,避免被个别软硬件提供商制约。
二十中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所有的标准<www.kuaihuida.com>首先符合了北京市和海淀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本校特色的标准。在平台与系统建设初期,学校进行紧密的基础架构规划。首先,在平台范畴内,数据可以在任何应用之间无缝共享;其次,支持各种主流开发语言及技术框架(如Java、.Net、PHP等);再次,支持异构环境的无缝集成(Windows、Linux、Mac)。
数字课堂
数字课堂系统是集录课、评课、校长评估功能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录课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录制和教学教师预约录制,支持下载、手动和自动录课视频。评课是一个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录制的讲课视频,对视频或某片段发表评论、评分。达到了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校长评估则为校长提供了实时监控全校班级、办公场所的权限,通过转动摄像头对教师或学校公共和办公场所进行全方位实时查看。数字课堂系统还为师生提供了云台控制、远距离听课、示范课现场直播、校园监控、数字化采集和远程教学等功能。
可视化指控系统
可视化指控系统通过IP地址的形式控制校园内的所有广播设备,并能通过摄像头对校园进行监控。同时支持分组广播,如只针对某一年级或某教学楼广播。只要有电脑和麦克风连入系统,即可在校园内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广播和查看视频。可视化指控系统将原来的CS结构的广播客户端整合到了统一门户平台下,并自动关联原有广播系统的权限信息,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自助文印系统
自助文印系统,提供用户基本的打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监控打印作业的信息及每一页的内容,进行打印计费,生成打印日志的各类统计报表;管理打印作业、用户信息、打印权限,从而有效地控制学校打印办公的成本,防止盗打现象的发生。可以提供什么时间、哪台打印机、哪个用户打印了什么内容、黑白打印还是彩色打印等信息,供管理部门分析,减少打印的浪费及必要时资料输出的追查。
数字化校园 篇四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整合
现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各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新教学楼、新教室的不断扩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因素使学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办公应用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依赖越来越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统一的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的涵义及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数字化校园一直被认为只是由一个一卡通系统和多个应用系统组成,例如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但由于各个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保存格式以及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都不一致,并且各系统由于开发商的不同很难做到统一的接口,系统间通讯困难,对于整个校园来讲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大量冗余、错误的信息,因此这样的“数字化校园”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发挥信息化的优势。而数字化校园真正的涵义是指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各种通讯手段对学校里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教学资源管理以及对人事、财务、后勤等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等。数字化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它是一个基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虚拟校园,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得到延伸[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化的校园,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学校的跨地域业务得到有效开展,对学校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多层次的管理方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校园以网络通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的信息,使学校教工把一些查询、统计、计算等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数字化校园成功解决了学校“信息孤岛”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实施,能把学校里各个分散的系统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数据的重复检索、录入。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里面的人员信息不需要重新录入,可以直接从人事处数据库中调用,有效解决了数据的不一致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数字化”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in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首次提到的,他提出了数字化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名词在全球流行开来,各行各业如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名词接二连三被提出。
近年来,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国外,英国信息教育技术走在前列。1998年1月英国启动了全国学习网,利用网络的高速优势把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连为一体,为网络教育开辟了途径。2002年,英国全国学习网的网络连接所有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社会服务以及大众媒体转播系统、单位,基本能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内大学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在90年代初,建成校园网并通过CERNET建设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大学总数不过10所左右。到1999年,已经有500余所大学建设了结构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2002年,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对亚洲地区各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进行研究。
现阶段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校以医学专业为主,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二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三是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没有建立网上自动办公系统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医学院校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适合学校校情的数字化校园模型,即“统一平台+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校内教学、管理、科研的全面信息化、网络化。免费论文,整合。
1.统一平台是指一个高性能的、负载均衡的、可扩展易维护的、高安全的应用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平台。其中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公共数据平台三大基础平台。
2.统一门户是指要建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能提供信息共享并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高效稳定的门户中心。
3.多应用系统指为满足各种教学、管理、科研等日常业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信息化软件、工具等,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从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调用数据,共享规范标准格式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程序。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标准建设,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新需求下开发新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校园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最终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信息化环境,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免费论文,整合。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校内所有信息化资源(包括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资源、认证系统等)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必须互相紧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确保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医学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几项特色项目,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手术台等。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和IDC数据中心建设,是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为数字校园提供最底层的网络、硬件支持。
(1)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
(2)IDC数据中心
IDC数据中心是由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相关网络组成的整体,它作为全校数据流转与交换的中心,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汇聚设备。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在数字化校园中,各个系统之间经常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项任务。但对于同一个用户来说,如果不同的系统都要不同的登录信息,并且要重复登录,这就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系统加重了负担。而所谓的统一身份认证就是对校内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为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奠定基础。
目前高校身份认证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目前校内各个系统都是分散管理,因此就难以统一管理用户的账号,这就难免会对一些账号信息进行重复管理,增加管理成本。免费论文,整合。
(2)账号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实名,一个账号存在多人使用的现象,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难以明确责任,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免费论文,整合。
(3)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认证模式和规范不同,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同,不便于全校的安全管理。免费论文,整合。
(4)一个用户如要使用多个应用系统,就必须记忆多套账号信息,并需重复登录,给用户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变[2]。免费论文,整合。
3、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主要有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精品课程等。
(1)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内各系统连接的枢纽。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为基础,集成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终端,以IC卡为载体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成以后,将取代以前校内的各种卡证(如借书证、饭卡、工作证、学生证等),真正实现校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卡通”。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存储,并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虚拟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共享各地信息资源。
(3)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务管理系统,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教学资源信息(如教室、多媒体等)。而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排课、选课、考试安排、教学测评等[3]。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高校必须面临的课题。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模式,更方便了校内的信息传递、共享。但国内医学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在初期做好整体规划,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傅霖,张凡,江魁。高校数字校园探索与信息标准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2]张应祥,吴健,孟彤。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管理平台设计,2010
[3]胡艳梅,羊牧。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结构设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数字化校园 篇五
近三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先后投资260余万元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这一核心工程。目前,建有3个网络机房、各个处室与教师的办公室都配备电脑并与互联网连接;班班有网络接口、校园广播系统、视频展示系统;校园电视台可接受卫星、数字节目并可实现实时转播……这些都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策略
数字化校园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可实现网上教学、电子教案、电子作业、无纸操作、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社区等动态实时的网络系统。而其中营造数字化的办公、教学环境无疑是数字化校园建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上述考虑,数字化校园的建构形态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应有以下的关键特征:①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②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③数字化校园要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④数字化校园的建构是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重新设计。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应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先进性;②安全性;③可维护性;④可扩展性;⑤可靠性;⑥开放性。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设计
数字化校园系统总体上分为主干平台和应用子系统两大部分。
系统主干平台
它建立在校园主干网上,分为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两大部分。数据中心位于学校的网络中心位置,与校园网中心的主干交换机相连;应用中心与校园的分中心交换机相连,便于面向师生服务。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应具有如下的职能:
①中心服务器:用于中心数据的存储、更新、备份、维护。学校网络中心配置了IBM―X345高速运转的增强型服务器,200G的硬盘为整个系统的需要提供海量存储。
②综合前置机:用于全局配置参数的设定、更改、负责黑名单等实时信息的实时同步管理;用于全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全系统各个接入子系统的安全性控制、密钥的产生与更新管理以及对各个子系统的有效的监控。安全、有效地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正常使用的重要前提,对此,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的做法是:分网段进行管理,将全校划分为教学工作区、教学服务区、学生娱乐区、家校联系区四个网络模块,分别用4台服务器进行管理,并安排了相应的管理员进行操作与监控,及时向网络中心汇报发现的异常情况,便于及时处理。
③查询前置机:提供网上资源查询、成绩查询等综合的Web查询服务。为了实现此功能,学校积极从各渠道筹措资金为教师的办公室购置电脑40余台,使得每位教师在办公桌前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诸多的网络服务。
应用子系统
它主要接受主干平台的管理与服务,但是,它的接入需要得到数据中心前置机的授权,应用子系统主要通过驻留在底层的第三方接入程序与数据中心进行通讯、实现数据共享。如下图所示:
由上可以看出:硬件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而网络的管理则是“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学校的网络管理已走在了全市各校的前列。在2005年连云港市中小学“十佳网管”评比活动中,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的网络管理员杨金斌老师获此殊荣。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功能
数字化校园的建构可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数字化的办公环境、学校事务管理、智能辅助与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等。
数字化办公环境
这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应用组成部分,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办公平台,可以实现文档管理、任务管理、移动办公等。①文档管理:实现个人文档的上传、下载、服务器端文档共享等功能。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架设了一台FTP文件上传与下载服务器,对于一些急需资料,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身边有Internet就可轻松完成上传与下载。②任务管理:教师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储存于学校的数据库服务器端,便于后期完成任务的工作量统计与工作评价。③移动办公:为了满足学校领导在出差时又能随时传回信息、随时了解学校情况、及时作出重要决定或对重要文件作批示的需求,学校校园网专门开设了“校内办公”这一平台,通过学校的服务器与互联网相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就能进入学校的办公系统,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
学校事务管理
这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扩展应用部分,主要包括: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图书管理等。人事管理:主要为学校领导实现教师档案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等。教学管理:主要实现教师通知、课程管理、教师在线课堂、学生信息管理、意见反馈等。学生管理:主要实现学生信息管理、意见反馈等。图书管理:主要实现资料员的日常工作,如借书审批、图书管理、还书提醒、电子图书库的管理等。
智能辅助与决策支持
数字化的校园系统不仅要管理数据,而且要辅助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与智能化的决策。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学校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软件边讲解边演示,对于疑难问题直观地演示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针对某些问题由于资料繁杂而难以作出正确决策这一问题,系统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储存与分析挖掘,帮助领导进行管理与决策。如学校要对某一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班级之间存在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服务器调出相应年级所有学生的各门功课成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汇总,学校领导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评判,为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管理
数字化校园 篇六
关键词:化校园,特征,原则
1.引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这项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是迄今为止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这是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建设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数字化的过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化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系统、数字化校园是工程、数字化校园是标准、数字化校园是文化”的思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3.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即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讲义、课件、图书等)到各类活动(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推动高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化校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特征。仅从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台网络化:数字化校园以校园网为依托,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2)资源数字化:所有教学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在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形成数字化作业和教案。(3)环境虚拟化:数字化校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虚拟大学。虚拟大学,通过Internet(CERNET)互联互通,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实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得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学校的景色风貌、教育风格、学校管理等。(4)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数字化校园又为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5)教学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它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信息获取和传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或优化师生劳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3]。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性的重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4.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分析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高校需树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战略的高度,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出发,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从纵向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程,又要从横向上处理好校内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需要重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这些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的出现,高校需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而非个别部门的需求出发,统一领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根据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管理各项工程,防止出现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政策配套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规范的制定是数字化校园能否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硬件的规范、软件的规范、用户的规范、应用的规范、信息的规范、管理的规范等。只有这些标准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设才能以比较理想的速度推进。在技术上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的要求,制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标准,构建学校数据平台,实现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制定的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能实现与应用平台的平滑对接。
(4)完善基础、强化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视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为高校各类应用的建设提供公共的支撑系统。同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应用能够吸引领导决策层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注,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5)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内能实现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为试点,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资源开发一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6)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人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要重视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业务,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项管理业务的细节。他们不仅需要启发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还要持续改进、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7)强调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并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应从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术的先进性。另外,信息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则。数字化校园既要考虑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又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该选择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较好的产品,方便今后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认识两方面。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原则,采取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信息化社会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 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2]万里鹏 陈雅.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