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物理实验教学【精选8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物理实验课,快回答整理分享了8篇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 篇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 理论 操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4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阶段在内容上更加抽象和深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困难,尤其是实验教学更是令学生和老师头疼。当前我国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和阻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当前考试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就是通过卷面考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等考查不够全面和到位,这就导致当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够关注,而在物理实验的开展上也不够全面和到位,导致学生在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严重缺乏动手操作的基本素质,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物理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应用,更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设计能力等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所以我们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在落实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近几年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风盛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日益频繁,不少教师也自觉侧重于物理的实验教学,增多了实验课的课时,加大了其教学投入。但是很多教师过分侧重实验教学反而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合适的发展,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和支撑,如果没有夯实好理论知识,那么实验的开展只是浪费课时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教师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打好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基础又和之前只关注物理规律和定理教学不一样,这个理论基础是在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一,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时候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和分解的时候,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教师结合处于平面和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来进行说明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同时对于学生今后进行实验具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基本理论教学的时候注意知识点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每一个单元之间的设置都是具有逻辑性和递进关系的,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设置时,教师要对每个层次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客观认识,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才能具有一定的意识,把各种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例如,一个完整的短路可能需要运用电流和电阻以及线路的设计等各方面理论要求。

第三,理论教学还需要教师实现其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会感到枯燥无聊,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通过动态的视频和实验过程来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总之理论的学习对于实验教学是打基础的,所以教师要格外关注这一部分的教学,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高中物理在考试的时候关于实验的考查内容有限,所以有部分高校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而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开展,课时又少,在开展的时候学生的动手机会也减少,所以很难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而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极为重要,对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也是必要的基本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呢?

第一,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比较多,且琐碎,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把实验课占用,开展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或者用来讲题,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多接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因此信心也不足,导致其动手操作能力难以发展。所以我们要开展足够的实验教学,并且在实验教学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验,而不是教师的讲解占据了一大半的时间。

第二,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选择操作性比较强的实验内容来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不要选择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基础性的实验,这样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和好奇,在操作的时候完全是按照既有的思维进行操作,学生主体性调动很小,不利于其操作能力的迅速发展。

第三,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采取灌输式的实验教学。不少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实验开始之前把所有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解说,导致学生的操作需求锐减。总之,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探究需要,为其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再者,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逐步成为民族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物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需要创新的参与和推动。那么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呢?

第一,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实验选择的创新性。很多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顺利以及自己教学的简便化,在实验选择的时候都是选择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挑战和新意,这样的实验内容只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厌倦,而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或者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实验结束后都能够有所得,学到新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创新实验应该具有的内容。

第二,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不要以考试为标准和准则,那样只会限制学生的实验学习空间和范围。物理教师要自觉了解和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以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每学期定期为学生举办创新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创新需求。

物理实验教学 篇二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经说过:“创新之根在实践”,中学物理实验,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重要性。此外,中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对以后走出校门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毋庸质疑。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史,自伽利略开创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以来,人们通过物理实验不断的发现和检验一个又一个物理学上重大的真理和规律。例如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时刻都在被物理学家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不断引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经受着实验的考验。因此,物理学可以说就是实验物理学,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

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我国科学家技术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中学生课堂上物理实验的缺失,列出了一些现象,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从而希望在中学生的物理课堂上实现更加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的号召下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并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物理实验培养环节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物理实验教学活跃在中学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验在实现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当着接班人的角色,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物理实验在中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有助于中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实验的重大意义。深入对中学生物理实验情况进行探析,不仅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相关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的再建设,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方案的实施,也将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探析

常规物理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物理难的压力,甚至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热情。存在此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缺失,让学生缺少对实验最直观的感受,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真正做到对物理概念、规律及意义的清晰认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观念上的误区

实验作为学生接受知识最深刻的一种教学方式的作用被弱化,在有的老师看来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实验题只看重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实际操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更多的是从如何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一学期开设为数不多的几门实验课,更有甚者,照本宣科,在黑板上进行实验的讲解,形成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背实验,这样的老师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没关系,只要记住答案会考试就行。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降低,不仅没有开发出教材本身的价值,更造成学生思路的狭隘,创造性的缺失。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普及以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的屡见不鲜,用多媒体模拟来代替实际操作,更让学生远离了实验。

有的老师认为物理实验本身在于得出最终结论和规律,实验的过程也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了,只要让学生认识实验装置,实验器材,也就不用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了。再加上实验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费力,学生缺乏组织纪律,甚至会会出现实验仪器损坏或短缺的现象,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少进行实验为好,即使上实验课,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监督学生完成实验,不能进行更好的结果交流,起不到能力考查和评价的效果。

2.实验教学方法不佳

由于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验组织、教学过程和最终成绩考核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的教学压力长期存在,使得他们不愿意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没有特色。单纯为了教学任务而安排的实验课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对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引导,在老师包办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机械接受,缺少实践操作的能力,导致实验意识的缺失,实验能力的低,面对需要创新,做出判断的实际情况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3.实验教学模式固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中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写的清清楚楚,除此之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把实验从目的到注意事项、步骤再详尽的介绍一遍,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按照老师所讲的固定模式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也是将提前已经知道了的数据再通过实验证明一遍,这样实验就算完成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缺少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阻碍学生智能的发展。

4.学生实验的态度差

中学生受其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喜欢反复地操作,尤其对那些已经知道结论的实验更是没有耐心,便另辟蹊径,做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从而失去了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能力训练的机会,这种盲目的心态不仅会妨碍实验能力的提高,还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也有同学认为实验考试与动手操作无关,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老师要求的内容即可,实验课就不认真,甚至缺课现象时有发生。

三、解决对策

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不良现状,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从宏观上讲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从微观来看这样的教学实验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良性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太多不利的因素。针对物理实验教学这一窘境,在参考相关资料和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实验教学的认识要与时俱进

应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上,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安排,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学生变成受教主体,注重由“教”变“导”过程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由“学”到“用”的重要性。

校领导要有积极地办学理念,要有学生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意识,拥有先进的管理实验室的思想,不能将实验室看成是只能在有实验时才能对学生开放,更要为学生时刻进行实验学习提供必要,开放实验室,提高其利用率,真正使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器材,并在日后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器材随时用随时有,随时用都完好。

2.实验教学模式要多种多样

新课标要求中学的实验类型有六大类,即:演示实验、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以及非常规实验。教师的教学中基本上停留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一要求上,对剩下的实验要求在上课讲授的过程中很少涉及甚至是没有涉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接受新课标所要求的知识,没有使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单一的实验还使得学生失去求知的渴望。随着多媒体在中小学的普及,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相结合,既能避免演示实验的单一,又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这一特征,将学生带进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所要求的目标,并强化学习记忆。

演示实验与操作性实验相结合的过程,不再过多注意或是强调老师演示的内容,加上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使得实验效果事半功倍。同样的实验,看老师的演示和自己亲手操作的感受相差甚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观看演示实验所看不到的意外,可能看起来很容易的操作会遇到多次的失误,在每一次的失误中,学生操作起来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实验效果,使得知识迁移,强化学习记忆。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相结合,使已学过的物理结论更加印象深刻,验证性的实验比较传统,探究性的实验侧重于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程序,探索未知的实验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实验形式,这样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

3.实验教学设施要尽善尽美

物理实验教学 篇三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创新实验

1.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下面我结合多年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2.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创新实验,下面对如何开展好这三类实验谈谈看法。

2.1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操作示范表演的实验,在操作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论外,在演示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实验操作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

例如:用玩具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的传播光路不明显,讨论解决方案,在空气中显示光路可以借助粉笔灰、蚊香等,在水中可以加少许牛奶、肥皂液等。

(2)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最基本的手段,辅以多媒体课件、动画则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变化的规律,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通过Flas演示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的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学生加深了认识,理解更透彻。

(3)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在许多实验中,实验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实验的整体效应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了解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原理,这样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每一个数据。如有误差,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或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实验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又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地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2.2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生分组活动,另一类是利用整节课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有亲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因此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实验的观察一点不能马虎。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若不认真,仔细观察,就无法总结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更无法由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和对观察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设计实验,这样达到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情感体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时,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3)发挥实验后反思的作用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实验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深化、完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3.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主要是以拓宽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旨的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例如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自制水果电池等。这类实验器材大多来自于生活或学习用品,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是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学生交流展示课外小实验的环节,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另一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辅助教学的课内补充实验。例如用纸、塑料薄膜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等。还可以将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教学。再如,用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这些实验会带给学生新鲜感,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类实验器材的选取一般要求常见和简单、构思巧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直接揭示问题和规律。

教师指导这类实验时既不可让学生过多碰壁,又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引导学生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分析思考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要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多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才会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炳。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物理实验教学 篇四

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的核心是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时代对物理教师提出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窄,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题目,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得出的就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邪说,。因而,不进行科学方法与思想的教育,单单传授知识,就难免许多人把知识当教条,更难免许多人日后会抛弃科学接受宗教邪说。所以,我认为物理实验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1、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列为教学目标。

物理实验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观察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化”等各种方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以科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按照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其要点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推进器与动力。因为只有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在崎岖艰险的科学道路上坚持忘我的探索。科学精神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求实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在探究“电路连接”的课题时,(1)教师事先把三盏灯串联在一起,开关闭和后,三盏灯都亮了。(2)提出问题:不拆电路能否只让一盏灯亮,另外两盏灯不亮?(3)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4)交流结论,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探究出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法。

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 篇五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实验教学 篇六

目前,由于升学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由于想象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基础。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归类,使学生储备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注重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亲自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掌握了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首先,教师在分组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包括学生的操作、记录、计算、讨论、得出结论等。此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行为,而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探究。

物理实验教学 篇七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标之一,所以,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一、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物理实验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亲身实践,才能有真知灼见。由于我们长期徘徊在“老师做,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应试教育怪圈里,这些没有亲身体验的知识只能是“听来的知识,是死知识,更谈不上利用它进行创造,从根本上有悖于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故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随堂小实验相结合,不要用演示来替代学生动手操作,也不要将学生实验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如在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点燃蜡烛后,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找蜡烛的像,并用纸承接像,最后用尺量出物距、像距,一切都由学生来完成。这样虽然所需的教学时间多一些,但学生们很容易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得到一个个让学生惊奇的结果,学生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活动表现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物理实验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不应是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应为全体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物理实验,每个学生都在实验中有收获、提高。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与此相适应的实验组织形式。为了增加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所以要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大量增加实验次数和内容,可以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样的改革,每个学生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器材,深刻地理解实验规律,且在实验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先让学生讨论猜想: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至于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操作,各组利用实验桌上器材讨论设计,然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集体讨论各方案的优劣。这样,既人人参与了实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贴近生活,加强课外小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 篇八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实验之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学的快而牢固。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二、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物理教师要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物理教师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和能力训练目标。让学生懂得万用电表的使用,能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懂得一些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电子器材的操作测量,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与加工,化学用品的使用,电动器具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的8篇物理实验教学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物理实验课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